查看原文
其他

福建有位百岁医生,治好三代人,患者曾从他家3楼排到1楼丨百年医路 医心向党

邓剑云 福建卫生报 2021-10-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福建卫生报”

在三明市,

有一位几乎家喻户晓的儿科医生,

叫刘彦琛,他今年103岁,

一头白发、目光矍铄。

走在街上,不少人见着他

都会尊敬地称呼他:“刘医生”,

提起刘彦琛医生,

许多患者及家属都特别感激地说:

“我一家三代的病就是他治好的。”


从医七十多年,

他始终扎根三明,守护儿童健康

靠着医术和口碑

没有坐诊时,很多患者慕名在他家排长队

参加会议,他的包里总带着听诊器

……


妙手仁心 守护一方百姓


1918年,刘彦琛出生在福州北门一个贫寒的私塾先生家中,怀着“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理想,18岁时考取了福建省第一届西医医师班,毕业后开启他长达七十余载的行医生涯。


1958年,刘彦琛和妻子一起胸戴红花,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山区建设,到三明市三元县医院(现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工作。


刘彦琛和妻子


直到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三元县医院的模样:“包括院长在内,医务人员只有十几个,设备也少得可怜。”但刘老和妻子走进医院,就认定了后半生都把它当作自己的家。几十年来,医院里的职工,人来人走,而刘老矢志不渝,坚守岗位,守护一方百姓。



躬耕杏林七十余载,刘老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不论患者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一律一视同仁,精心治疗。




一次,刘老到距离市区十几公里远的中村乡牛岭村出诊,遇到一位出生仅50天患肺炎合并中毒性脑病的婴儿,在送院途中,婴儿呼吸阵发性停止,全身青紫,心跳微弱。


刘老判断是痰堵塞了孩子的咽喉,他立即抱过孩子,口对口地吸出黏痰,并坚持用这种方式维持婴儿的呼吸,直到把孩子护送到医院交给急诊科医师,他才松了一口气。


刘老深知采用这种口对口的呼吸,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但是只要病人需要,他毫不犹豫。


面对乡下来的穷苦人家,付不起医药费,他常常自掏腰包;有的孩子要输血,但血库缺血,他毫不犹豫地挽起袖子说“抽我的血”;早年儿科医生稀缺,他曾三天三夜不眠不休陪伴危重病患儿。






一心为公 年迈疾病都不是阻力


几十年来,刘老刻苦钻研医术,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各类疾病,尤其擅长小儿腹泻导致的脱水酸中毒、小儿脑炎和脑膜炎后遗症等疑难杂症。








靠着医术和口碑,刘老不在医院坐诊时,找他看病的人常“自觉”在他家门口排起长队。


有时,“候诊”队伍从他家的三楼位置排到一楼;有时,半夜还有人请他看诊。


邻居也常被敲错门,于是,二楼的邻居挂出一块牌子:“刘医生在楼上”,四楼的邻居也挂出一块牌子:“刘医生在楼下”


有一年夏天,刘老患眩晕病,头稍转动就会呕吐不止,他只好平卧在床。一天,一位远道而来的家长找到刘老家里,请刘老为他的孩子诊病。刘老艰难地让家人把自己扶起来,头平靠在床头,可还是吐得厉害。但他仍详细地检查、把脉、开方,坚持了40多分钟,家属感动得泣不成声。


刘老历任三明市政协委员,政协的会议,刘老一定会参加,而且他的包里总带着听诊器,因为每次都有家长带着孩子“跟”他到会场,要请他看病。



1985年刘老退休,不少私营医疗机构都想高薪请他坐诊,但他不为报酬,一心只想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于是,他留院一干又是二十多年,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为广大患儿服务;甚至年逾九旬,仍常常参加各种义诊活动。



淡泊名利 儿童健康即心安


淡泊名利是对他的最好诠释。他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给孩子治病。直到退休,他仍是主治医师。


与他共事过的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邹丽云说出了背后的原因:“他总是把评主任医师的机会让给年轻人他说,年轻人能比我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起扶助作用就可以了。



对于外界赞誉的医术高明,刘老从不归功于自己,他总说是集体的功劳。他很乐意培养年轻医生,乐意与年轻医生分享自己的经验。


邹丽云说起一件令她很感动的事情:刘老95岁时确诊前列腺癌,家人心疼他,不让他继续看诊。他退休后的一天,从家里搬了一大摞笔记本、杂志、书本等,把自己平时记录的诊疗经验无私地贡献了出来。



“我们不仅要学习他的经验,还要传承他的医德。”邹丽云透露,“实际上,他的妻子在40多岁的时候患风湿性心脏病就卧床了,但他一边照顾妻子,一边敬业工作,他对儿科事业的热爱让我们非常敬佩。”


如今,他带教过的许多年轻医生已成为多家医院的顶梁柱。提起刘老,学生们都由衷地钦佩,称他是人生的指明灯。其中,有一位主任医师与刘老有段特别的“交情”。他选择儿科医生这一职业,缘于他幼年时生了一场重病,为他诊病的就是刘老,刘老诊病时脸上那圣洁的表情令他难以忘怀。


回忆从医的七十余载,刘老说,没有大功,也没有过误诊,与患者和谐相处,心安。


往期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本报策划推出“百年医路医心向党”系列报道,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第一期:致敬!福建抗疫中的“定海神针”谢宝松丨百年医路 医心向党

第二期:中宣部表扬!福州这位年轻医生为何频频获得“国家级”荣誉?丨百年医路 医心向党

第三期:20年从1个人到1支队!泉州80后乡医被称为“村里的120”丨百年医路 医心向党

第四期:患者病故,家属仍三鞠躬致谢!福州这位医生被患者同事称为“太阳女神”丨百年医路 医心向党

第五期:百岁党员徐思俊:曾在枪林弹雨中救患者,用信仰的力量铸成“漳州第一刀”丨百年医路 医心向党

第六期:多项手术创新,7项发明专利…徐杰:一个爱“啃螃蟹”的骨科大夫丨百年医路 医心向党

第七期:漳州80后村医放弃高薪编制岗位,守护畲乡3600多名乡亲23年丨百年医路 医心向党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 邓剑云 /文

何露茜 章立强/视频

实习生:陈心怡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往期推荐:




有些人活着,膝盖却先“死”了!4个信号提醒你膝盖出问题了


我国半数成人存在甲状腺疾病 !福建高发的区域是……一图读懂该如何筛查


经常看这里,健康多一点!福建卫生报上线新福建读报系统


一图读懂 | 我省家庭病床服务有了统一收费政策


排尿异常,他被查出是晚期了······男人们,千万小心这个隐秘的“杀手”


微信搜一搜福建卫生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