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破坏王》2和基因编辑婴儿,未来感的核心是未知
《无敌破坏王》2上映,故事延续第一部,基因编辑婴儿的新闻也连续一周出现在公众视野。前者讲述了网络世界下,两位“老人”在网络世界畅游和探险的故事,后者则普遍恐慌与质疑的声音大过支持,核心原因在于对“人造人”的恐惧感。
(图片来自网络)
每个人的网络寿命都只有十年
“网络寿命”原义在于一款游戏、一个app,一个产品的使用寿命。比如人人网在90年代达到使用高峰,但最近退出了历史舞台。微信也全面替代了QQ当年的社交地位。之后,外延出更广泛的含义。指一个自然人,被产品记住的时间,只有十年。
简单来说,如今强大的算法逻辑涵盖在网络的每一个角落,而被当作主流群体和被研究喜好的对象,只有短短十年。等到受众老去,很有可能被算法抛弃。
《奇葩说》第五季的定位是给95至00后观看的,短短五年,已经背离了当初“中年人请在90后陪同下观看”的口号;微博王思聪抽奖,不仅结果除一例男子外,全部是女性,且几乎全部是年轻女性;音频和知识付费的领域,职场情商和男欢女爱分类在最前,其次是育儿和英语,而关于老年人的产品几乎没有。
很多公众号都写过这样的鸡汤和观点:父母转发了许多迷信的微信链接,做子女的要多帮助鉴别,得出结论,父母需要多多陪伴。但是没有提到的是,在做内容者的维度里,产品开发者和内容输出者从未想过要把主流的内容输出给老年人看。
也就是说,等到90后老了的时候,同样不会有内容适时输出,届时我们转发的将会成为新一批的槽点,吐槽我们的将会是我们的下一代。
每个人的网络寿命都只有十年。十年之后,只是算法计算出的重复的机能性乐趣陪伴你。无论是信息,还是娱乐,甚至是购物方向。
(图片来自网络)
未来感的核心是未知
几乎每一位创业成功的人在发表演讲时都会提到一个点,即三五年前创业的时候,市场上几乎无此选项,瞄准先机,感觉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坚定不移地去执行,所以最后才能获得成功。
所以,未来感的核心是未知。
电影里,拉尔夫和云妮洛普第一次来到网络世界,对于这个万花筒一样的世界充满了未知。现实生活里,基因编辑婴儿,因为普遍民众并不知道这个婴儿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以及这项技术如果推广了人类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所以普遍恐慌。
(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个过程里,许多自媒体号“蹭”了一波热搜,因为大多数受众都不是专业的,生物学和遗传学本身也是很专业的学科,所以受众几乎能看到的,全部是以电影作为类比,比如《弗兰肯斯坦》,《千钧一发》等。
而自媒体账号利用人们普遍对未知的恐惧就对基因编辑婴儿口诛笔伐,实在有失公允。
在11月28日,贺建奎在香港大学演讲,这本是第一次事件主人公对基因编辑婴儿的公开表态,却被娱乐新闻“李小璐”“薛之谦”给冲击到连排行前十的热搜都进不去。
受众容易狂欢,容易焦虑,自媒体号有了引导风向的信息源的地位,而所做出的姿态却没有那么美丽。
不要忘记,在输出价值和信息的同时,每一个账号背后的主体同样也是信息接收器。如何在这个“网络寿命”只有十年的前提下,不成为反智主义的奇葩,而成为独立思考的个性人,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