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视角探微《黄帝内经》
来源/张仲林工作室(e620228)整理
▲中国中医药网截图
五个视角探微《黄帝内经》
时间:2024-03-2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胡登峰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成书于西汉中后期,集当时众多医学家、哲学家的集体智慧而成,是第一部中医的理论经典。书中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内容宏富,包罗万象,它以人的生命与健康为中心,上及天文,下及地理,中及人事,内容涵盖当时的天文、地理、历法、气象、物候、生物、农业、数学、物理、化学、水利等各学科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内经》因此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内经》的认识并不全面,甚至存在许多误解,本文通过分析贯穿于《内经》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如整体观、生命观、健康观与疾病观、诊疗观、养生观等,冀以此一窥《内经》一书的全貌,使读者对《内经》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01
整体观
《内经》的整体观首先表现为其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在人与天地同源、人与天地同理、人与天地相应、人与天地相参等几个方面。在人类起源问题的认识上,《内经》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共同起源于天地之初的元气。人与天地万物同源于气,因此《内经》认为天道、地道与人道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贯通的,人与自然界都遵循着相同或相似的运动变化规律。在天人相应的问题上,《内经》中说“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又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人与自然界广泛地存在着相通相应的关系,《内经》的五运六气理论就是阐释天人相应学说的理论。人与天地同源、人与天地同理、人与天地相应,因此《内经》中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观点,人们可以参照、参阅或参考天地自然的规律和现象来认识和研究人体的规律和现象。
《内经》的整体观不仅将人与天地(环境)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且将人体的本身也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的整体。《内经》认为,人体虽然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但人体的各个部分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人的各个部分(如四肢百骸、形体官窍等)密切地联系起来,并在神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统一生命活动的有机整体。不仅如此,《内经》的脏腑学说理论还认为,人体的生理功能都是建立在各脏腑活动相互联系的基础之上,是在五脏的协同与配合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如《素问·经脉别论》中说:“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此外,《内经》的脏腑学说还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解释和说明五脏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从而使人体的生命活动维持为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
《内经》的整体观还表现在对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认识上。《内经》认为整个世界就是通过“气”而联系起来的统一的整体,气是一种充塞于宇宙天地间(包括人体)至精至微的物质,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就是依靠气的感应、振荡和传递作用来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相互联系,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在气的推动作用下实现的。而气之所以能够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在于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正是由于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推动着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消长与转化,从而出现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更迭,发生着以生、长、化、收、藏为代表的五季物候的变化,正如《素问·天元纪大论》中所说:“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位既显,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将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归结到宇宙万物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上,无疑是《内经》整体观念的重要体现。
02
生命观
《内经》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共同起源于天地之初的元气。元气是宇宙未开化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一种阴阳未分的混沌之气。在元气演化成天地万物的过程中先是分化为阴阳二气,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阳化气,阳气清轻,升而化散为无形的虚空(气);阴成形,阴气浊重,降而凝聚成有形的万物。天地万物就是一个通过“气”而联系起来的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的生成,生命的产生,从起源上讲,与宇宙万物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也是由宇宙万物的本原——元气分化而成的,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本神》中亦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也。”说明人与天地万物同源于气。正是因为人与天地万物同源于气,因此人与天地万物也就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都是宇宙这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虽然人与天地万物同源于气,但人与天地间的普通万物还是有着根本区别的。人的生命是由宇宙自然中最精华、最精粹的气——精气凝聚而成的。正如《管子·水地》中所说:“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内经》承袭了中国古代哲学的这一观点,认为精气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人之所以会有生命,之所以会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之所以与普通万物有本质的区别,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人体具有精气物质的缘故。具体来说,作为生命物质的精气受之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人体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如《灵枢·经脉》中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在此基础上,“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天年》)。
《内经》认为,生命运动是在气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所谓气化,简单地说,就是在气的推动作用下,事物(包括人体)的运动、发展和变化。《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说:“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宇宙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无时无刻不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气化是宇宙自然界和人生命活力的源泉之所在,一旦气化运动停止,整个世界将是一片死寂,人的生命也即告终结。从现代认识的角度讲,气所代表的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关系,而气化就是在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推动作用下,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内经》将生命运动看成是在气化的基础上产生的,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表述,就是生命运动或人的生命是从人体的各部分以及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下产生或“涌现”出来的。这无疑是《内经》对人的生命运动本质的深刻揭示。
03
健康观与疾病观
《内经》的整体观念决定了中医学是一门整体医学。所谓的整体医学,就是始终把人体与环境(天地)看成是一个整体,把人体放在环境中去加以研究,研究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与病理作用和影响的一门医学。《内经》始终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出发,从整体层面上来探讨和揭示人体健康和疾病,认为健康就是人体与环境关系的和谐与适应,是人体在适应环境条件下的体内阴阳二气的协调与平衡,而疾病则是人体与环境关系的不和谐与不适应,是人体在不适应环境条件下的人体阴阳二气关系的失协调与失平衡。
引起人体阴阳二气失衡的原因就是疾病的病因。中医学是一门整体医学,《内经》不仅认为疾病是人体阴阳二气的失衡,还认为人体阴阳二气失衡的原因是由于人体与环境关系的失常而引起的,因而将引起人体疾病的原因归结于环境因素的变化。《内经》中将引起人体疾病的自然环境因素归结为风、寒、暑、湿、燥、火,认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正常的气候因素。一般情况下人体对自然界正常气候的变化是适应的,因而不会使人致病。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太过或不及就会变成六淫,人体就会对变化的环境出现不适应而产生疾病。《内经》认为,人不仅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因素的刺激可以使人产生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不同的情志变化,当这些情志变化超过了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就会使人体的气机紊乱,脏腑气血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内经》中还认为,外邪(如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的“六淫”等)作用于人体后,是否致病还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内经》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又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邪致病多是由于人体正气的虚衰,所以正不胜邪是人体发病的根本原因。外邪作用于人体,使人体阴阳二气的力量对比失去了相对平衡,即为阴阳失调,致使人体的机能状态(如人体的寒热或虚实等)不受制约地过度增强或过度减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疾病状态下,人体气血精津液等发生各种异常的反应和变化,如气虚、气滞、气逆、血瘀等,即为气血失常。邪正盛衰、阴阳失调和气血失常是《内经》对人体疾病发生机理的基本认识。故《灵枢·口问》中说:“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
04
诊疗观
中医学诊断疾病建立在“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基础之上,其源自《内经》“司外揣内,司内揣外”思想。《内经》认为,疾病有什么样的内在本质,就会有什么样的外在表现,反过来通过观察和分析疾病外在的表现,也可以推测疾病的内在本质。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等,就是通过疾病的外在表现来推测疾病的内在本质的。《内经》在对疾病的诊断中首倡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如通过望诊,望病人的神色与形态;通过闻诊,闻声音的高亢与低沉;通过问诊,问疾病的症状及其特征;通过切诊,切脉搏的迟数与结代等来辨别疾病的阴阳、寒热与虚实。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内经》中治疗疾病主张“治病求本”,并将疾病的本质归结为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人体阴阳二气关系的失衡,因此疾病治疗的核心就是调整人体的阴阳,使失衡了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所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根据人体寒热虚实偏颇的不同,采取“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方法,以达到阴阳之间的平衡。《内经》中还特别强调治疗疾病时环境因素对人体的作用和影响,《素问·疏五过论》中说:“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社会文化作用于人,形成人的不同的体质偏颇和性格特征,因此治疗疾病的原则和方法就各不相同,如“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素问·五常政大论》),否则“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05
养生观
《内经》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自然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自然界的阴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体的阴阳,因此人们的生活起居就必须“法于阴阳”,遵从自然界阴阳运动变化的规律,与自然界阴阳的运动协调一致,才能保持健康而不产生疾病,为此《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观念,如“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等。《内经》还认为,疾病是在不良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人体阴阳(二气)关系的失衡,因此要想保持健康还须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等,才能够保持人体阴阳的平衡而远离疾病。(胡登峰 湖北省武汉市卫生健康委)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原标题:五个视角探微《黄帝内经》
▲素材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网址: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46022
▲温馨提示:张仲林工作室 ( ID:e620228 ) 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不代表张仲林工作室观点,不能作为处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非专业人员请勿盲目试用,应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一切请遵医嘱。对使用张仲林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张仲林工作室 ( ID:e620228 ) 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本期编辑:寒香医路 ( 微信号:e53013 )
▲八大将军名家为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题词 编辑/寒香医路
▲潮安村医张仲林,你是一张爱心名片,你是痒疹胃病的克星…… 作者/崔柔然
▲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作者/邓连朝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役军人张仲林战友而作 作者/周学勤
▲张氏中医三代传 痒疹胃病拿手活——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卢素英、程国梁
▲张氏中医最可敬,痒疹胃病医术精——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范瑞彩
▲德行天下,杏林天使——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韩淑青
▲高阳台 · 张仲林医者人生(外十三首)——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薛艳玲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张仲林,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薛艳玲
▲13位楹联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嵌名联 编辑/寒香医路
▲37位作者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撰写通讯、诗词、诗歌 编辑/寒香医路
▲八一诗同题 潮安张仲林——致敬潮安退伍军人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编辑/寒香医路
▲潮安张仲林 治痒疹胃病——诗词同题:致敬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编辑/寒香医路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张仲林 编辑/寒香医路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役军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事迹展播 编辑/寒香医路
▲走进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役军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的故事 编辑/寒香医路
▲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 作者/邓连朝
▲潮安村医张仲林,你是一张爱心名片,你是痒疹胃病的克星…… 作者/崔柔然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伍军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医者人生 作者/刘堂平
▲【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龙行龘龘,前程朤朤!【张仲林工作室】给您拜年啦!作者/张仲林
▲【南方村医】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张仲林在第六届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最美天使摄影大展中获奖 编辑/寒香医路
▲《中国药典》(2020版 一部)检索品种目录——在线查询高清彩图版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媒体报道】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 林树源 来源: 潮州日报 时间: 1994年11月15日
▲【媒体报道】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来源: 南方村医 2016-03-16 作者: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一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二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三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 2024年祝福大家:龙行龘龘,前程朤朤,生活䲜䲜,事业骎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