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引火归元探赜
▲八大将军名家为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题词 编辑/寒香医路
来源/张仲林工作室(e620228)整理
▲中国中医药网截图
•火不归元之“火”,实为肾中妄动、离位之相火,也有称“肾火”“浮阳”“浮火”“浮游之火”“无根之火”等。
•浮火产生的原因有两类,即阴虚、阳虚。其中,阴虚火旺者多由肾阴亏损、阳无所制、虚火上炎所致;阳虚火浮者多由肾阳虚衰、寒从中生、阳无所依所致。
•就其治法本质而言,引火归元就是以桂、附等药把阴虚或阳虚之浮火归元而熄。这也是一个“治病求本”的过程。
引火归元探赜
时间:2024-08-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朱光
火不归元,是中医学表述虚火上浮证候的一个概念。引火归元(亦称引火归原、引火归源等),则是治疗火不归元证的一个方法。其中的元、源、原于此处同义,均有初始、本原、根原、源头之意。顾名思义,引火归元即是指把上浮之火引归于其生发之地而灭熄。但由于历代各家对此认识不一、表述有异,机理阐释模糊奥晦,所涉概念纷繁杂乱,致使其理解与应用时常出现偏差,难以把握。兹结合文献资料加以梳理。
火不归元之理
一般认为,命门相火学说是引火归元的理论基础。而对于命门与相火的概念,历代医家一直见仁见智,各执一词。如关于命门,即有《黄帝内经》的“目睛说”、《难经》的“右肾说”、张景岳的“两肾之中子宫说”、虞抟的“两肾说”、赵献可的“两肾之间说”等。尽管对其所指认识不同,但基本可以明确的是命门与肾相关。关于相火,则与君火相对而言,分别指处于人体不同脏腑的阳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有“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之说,意指君火寄居于心,主宰全身,宜清明不昧;相火则寄居于肾、肝、胆、三焦等,宜潜藏伏守。二者各安其位,共同温养脏腑,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把反映生理之火谓之“少火”,病理之火谓之“壮火”,谓“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类经》则明确指出:“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
在脏腑学说中,肾藏精,为先天之本,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精可化为肾气,肾气又可聚为肾精,两者可分不可离。而肾气中有阴有阳:肾阳,又称为元阳、真阳,为一身阳气之根;肾阴,又称元阴、真阴,为一身阴气之本。肾阴与肾阳对立统一,协调共济,则肾气冲和畅达。《景岳全书》认为:“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图书编》亦云:“肾于诸脏为最下,属水藏精。盖天一生水,乃人生身之本,立命之根也。”
肝肾中的相火,又称为“龙雷之火”,即如《医贯》云:“相火者,寄于肝肾之间,此乃水中之火,龙雷之火也。”具体说来,肝火又名雷火,因肝于后天八卦配震卦,震为雷;肾火又名龙火,因肾为水脏,龙为水中之物,即所谓龙潜渊中。《景岳全书》认为“夫相火者,水中之火也,静而守位则为阳气,炽而无制则为龙雷”“总言大体,则相火当在命门,谓根荄在下,为枝叶之本也”。此火宜藏而不露,蕴而不宣,隐然吹煦百体,酝酿太和,不然即如《医学正传》云:“相火固无定体,在上则寄于肝、胆、胞络之间,发则如龙火飞跃于霄汉而为雷霆也;在下则寓于两肾之内,发则如龙火鼓舞于湖海而为波涛也。”
火不归元之“火”,实为肾中妄动、离位之相火,也有称“肾火”“浮阳”“浮火”“浮游之火”“无根之火”等。其形成每因于肾中元阴或元阳亏虚。《景岳全书》指出“虚火之病源有二”:“一曰阴虚者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二曰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也。”又谓“虚火之外证有四”:“一曰阳戴于上,而见于头面咽喉之间者,此其上虽热而下则寒,所谓无根之火也;二曰阳浮于外,而发于皮肤肌肉之间者,此其外虽热而内则寒,所谓格阳之火也;三曰阳陷于下,而见于便溺二阴之间者,此其下虽热而中则寒,所谓失位之火也;四曰阳亢乘阴,而见于精血髓液之间者,此其金水败而铅汞干,所谓阴虚之火也。”所言之格阳与戴阳均是疾病发展到阴阳格拒的严重阶段所出现的病理状态,均属于真寒假热。格阳是指阴盛格阳于外,为内真寒外假热;戴阳是格阳于上,为下真寒上假热。实际上二者常可并见,不能截然分开。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说:“盖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命门真火,为水火之脏。肾中水火,共处一宅。水火相抱,阴平阳秘。水足则火藏于下,温煦脏腑,统领一身之气化,是为健康无病。若因外感内伤,致水亏于下,则火失其制,古人喻为水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或肾水寒极,逼真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原之证。”
火不归元之征
由上述可知,人体浮火产生的原因有两类,即阴虚、阳虚。
阴虚火旺:由肾阴亏损、阳无所制、虚火上炎所致,临证表现为腰酸疲乏,头晕耳鸣,遗精早泄,口干咽痛,两颧潮红,或面目升火,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
阳虚火浮:由肾阳虚衰、寒从中生、阳无所依所致,一可见虚寒征,如面色㿠白或黧黑,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神疲乏力,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性欲减退,或见大便稀溏,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等。二可见虚火征,轻者偏于头面五官局部诸症,如口舌生疮、牙痛齿浮、喉痹喉痛、头痛眩晕、口渴咽燥等;重者虚阳外越,症状偏于全身,如发热、发斑、面赤、汗出等。
《医理真传》指出:“阳气过衰(即不能制阴),阴气过盛(势必上干),而阴中一线之元阳,势必随阴气而上行,便有牙疼、腮肿、耳肿、喉痛之症。粗工不识,鲜不以为阴虚火旺也。不知病由君火之弱,不能消尽群阴,阴气上腾,故牙疼诸症作矣。再观于地气上腾,而为黑云,遮蔽日光,雨水便降,即此可悟虚火之症,而知为阳虚阴盛无疑矣。”
扶阳派大家李可老先生对火不归元的认识尤为深刻而独到,所总结火不归元证的特征有:一是头面五官赤痛衄,可见头痛、头晕、面赤如醉、耳鸣如潮、鼻衄、咽痛、舌衄、齿痛、齿浮、口舌生疮、目赤如鸠、白睛溢血、心悸暴喘等;二是上热下寒热上攻,可见热势烘烘,或由脚底,或由脐下,上攻头面;三是尿多不渴膝独冷,可见上下温度如常,独膝盖部其冷如冰,口淡不渴,渴喜热饮,尿多;四是舌红无苔脉大洪。此外,还可见病情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变,天人相应现象显著,如冬至阳生则病、春令阳升转重、夏至阴生渐缓,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缓、入夜自愈等。
火不归元之治
由形成过程不难看出,火不归元之治决不能采用直来直去、针锋相对的正治之法,即“热者寒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疗热以寒药”(《神农本草经》),而应在“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及“甚者从之”“从者反治”(《素问·至真要大论》)等原则与方法的指导下,采用表面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从治法,引火归元者即属于此。
《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已认识到龙火的特殊性,在注释《素问·至真要大论》“微者逆之,甚者从之”时,取象比类而言:“夫病之微小者,犹人火也,遇草而焫(ruò),得木而燔(fán),可以湿伏,可以水灭,故逆其性气以折之攻之。病之大者,犹龙火也,得湿而焰,遇水而燔,不识其性,以水湿折之,适足以光焰诣天,物穷方止矣。识其性者,反常之理,以火逐之,则燔灼自削,焰光扑灭。”《景岳全书》则基于阴阳互根的关系,认为引火归元是在特殊情况下采用阴阳互引的实例:“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衰之。如求汗于血、生气于精,从阳引阴也。又如引火归源、纳气归肾,从阴引阳也。此即水中取火、火中取水之义。”其他如《本草求真》记载:“火可以水折,惟水中之火不可以水折,故必择其同气招引归宇,则火始不上浮而下降矣。”《医碥》曰:“言相火为病者,乃因其在上之热,而直探其在下之根言之。病即根于下,不可以治上者治之矣。何也?火虚而治以寒凉,是益助其在下焦之寒,火愈被逼而上浮矣。”《医学心悟》亦言:“真阳不足而火上炎者,引火归元以导龙入海,此内伤虚火之治法也……内伤之火,虚火也……得水则炎,故不可以水折……是以虚火可补而不可泻也……内伤之火,以补为清。”《三指禅》指出:“有水,火可以引之归元;无水,火亦无所归宿(龙雷之火,潜于水中,得温暖则藏。水冷则火升,咽痛、唇裂、口渴、面赤,投以桂附,温其窟宅而招之,火自归乎原位)。”
引火归元之用
引火归元的临证应用,由张仲景开创先河。所著虽未有其名,不少方证却副其实,如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汤、肾气丸等。
关于肾气丸,历代医家对其引火归元之功颇为推崇,如《医贯》云:“故惟八味丸,桂附与相火同气,直入肾中,据其窟宅而招之,同气相求,相火安得不引之而归源?”《医学心悟》谓:“肾气虚寒,逼其无根失守之火浮游于上,当以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元,如八味汤之类是也。”《医宗金鉴》引柯琴语曰:“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虚火不归其原者,亦纳之而归封蛰之本矣。”《医方论》更是直言:“附桂八味丸为治肾命虚寒之正药,亦导龙归海之妙法。”
后世医家也创制有许多引火归元的方剂,如《景岳全书》镇阴煎(熟地、牛膝、炙甘草、泽泻、肉桂、制附子),主治“大吐大衄,而六脉细脱,手足厥冷,危在倾刻,而血犹不止者”;《疡医大全》引火汤(熟地黄、玄参、茯苓、白芥子、山茱萸、山药、五味子、肉桂),主治阴虚乳蛾;《辨证录》引火汤(熟地、巴戟天、茯苓、麦冬、五味子),主治“少阴肾火下无可藏之地,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之乳蛾;《医醇賸义》潜龙汤(龙齿、龟板、生地、龙骨、知母、黄柏、人参、玄参、蛤粉、肉桂),主治“龙(肾火)不蛰藏,飞腾于上,口燥咽干,面红目赤”等;《医理真传》潜阳丹(砂仁、附子、龟板、甘草),主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
察诸家用以引火归元,常用者不过肉桂、附子、巴戟天等。关于肉桂,《本草求真》云其:“气味纯阳,辛甘大热,直透肝肾血分,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盖因气味甘辛,其色紫赤,有鼓舞血气之能,性体纯阳,有招导引诱之力。昔人云此体气轻扬,既能峻补命门,复能窜上达表,以通营卫……但精亏血少肝盛火起者,切忌。”《医方集解》曰:“(六味地黄丸)加桂一两,名七味地黄丸,引无根之火,降而归元。”关于附子,《本草汇言》曰:“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游之火自熄矣。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无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关于巴戟天,《辨证录》谓“取其能引火而又能补水,则肾中无干燥之虞,而咽喉有清肃之益,此巴戟天所以胜桂、附也。”
此外,还有用外敷与噙含法以引火归元者。如《圣济总录》载有附子以姜汁调,外敷涌泉穴治疗口疮;朱丹溪则用吴茱萸、乌附尖、大黄为末外敷涌泉,治疗耳痛甚;《本草纲目》以吴茱萸末,醋调涂足心,用以治疗口疮口疳;《石室秘录》用附子为末、米醋调成膏贴在涌泉穴,治疗“虚火沸腾于咽喉口齿间”。噙含是指用蜜炙附子或肉桂噙含咽津,用于治疗虚火喉痹、口疮。
临证资料显示,引火归元法所治涉及各科诸多病证,如眩晕、失眠、耳聋、牙痛、目痛、口疮、口糜、舌疮、齿衄、视弱、耳鼻肿痛、痤疮、狐惑、发热、消渴、水肿、癃闭、腰痛、血证、咳喘、惊悸等。
综上所述,命门相火学说所涉概念有不少玄虚、杂乱之处,致使对引火归元之理法的认识也存在颇多争议。其实基于阴阳互根而从阴阳互引的角度去认识,其理并不晦涩。客观说来,火不归元的识证要难于治疗。就其治法本质而言,引火归元就是以桂、附等药把阴虚或阳虚之浮火归元而熄。这也是一个“治病求本”的过程。具体而言,对阳虚火浮者,桂附一般按常规用量,常配以滋肾(阴)之品,使阳气自旺而浮阳复入,常用桂附八味汤;对阴盛格阳者,桂附用量较大,以使其破阴回阳,阴翳消散则阳归其宅,常用通脉四逆汤;对阴虚火旺者,桂附用量较小,常在滋阴降火剂如知柏地黄汤中少少佐之,以引阳入阴,则虚火归根。叶天士对此说得透彻,“引火归原,因肾水不足,虚火上亢,用滋阴降火之法,少加热药为引导,引之下降,使无拒格之患”“仲景戴阳格阳之症而用热药,此内寒而外假热,阴极似阳,仍是寒症,故用热药”(《景岳全书发挥》)。(朱光 河南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原标题:引火归元探赜
▲素材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网址: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56089
▲温馨提示:张仲林工作室 ( ID:e620228 ) 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不代表张仲林工作室观点,不能作为处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非专业人员请勿盲目试用,应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一切请遵医嘱。对使用张仲林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张仲林工作室 ( ID:e620228 ) 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本期编辑:寒香医路 ( 微信号:e53013 )
▲八大将军名家为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题词 编辑/寒香医路
▲潮安村医张仲林,你是一张爱心名片,你是痒疹胃病的克星…… 作者/崔柔然
▲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作者/邓连朝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役军人张仲林战友而作 作者/周学勤
▲张氏中医三代传 痒疹胃病拿手活——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卢素英、程国梁
▲张氏中医最可敬,痒疹胃病医术精——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范瑞彩
▲德行天下,杏林天使——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韩淑青
▲高阳台 · 张仲林医者人生(外十三首)——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薛艳玲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张仲林,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薛艳玲
▲13位楹联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嵌名联 编辑/寒香医路
▲37位作者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撰写通讯、诗词、诗歌 编辑/寒香医路
▲八一诗同题 潮安张仲林——致敬潮安退伍军人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编辑/寒香医路
▲潮安张仲林 治痒疹胃病——诗词同题:致敬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编辑/寒香医路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张仲林 编辑/寒香医路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役军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事迹展播 编辑/寒香医路
▲走进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役军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的故事 编辑/寒香医路
▲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 作者/邓连朝
▲潮安村医张仲林,你是一张爱心名片,你是痒疹胃病的克星…… 作者/崔柔然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伍军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医者人生 作者/刘堂平
▲【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龙行龘龘,前程朤朤!【张仲林工作室】给您拜年啦!作者/张仲林
▲张兄九百万里寒香医路赤胆忠心治疗痒疹胃病造福桑梓 仲林六十三岁生日宴会高朋满座恭贺吉日良时饮誉四方 作者/施良壮
▲【南方村医】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中国药典》(2020版 一部)检索品种目录——在线查询高清彩图版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媒体报道】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 林树源 来源: 潮州日报 时间: 1994年11月15日
▲【媒体报道】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来源: 南方村医 2016-03-16 作者: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一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二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三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四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五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六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七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厝巷村卫生站地理位置导航
张厝巷村卫生站地理位置: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张厝巷村大道(张厝巷村委会斜对面)
健康咨询扫码关注张仲林医生个人微信号
愿一起拥有健康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