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广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全文、解读、一图读懂)
▲八大将军名家为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题词 编辑/寒香医路
来源/张仲林工作室(e620228)整理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截图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粤府办〔2023〕19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卫生健康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10月25日
广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23〕10号)精神,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持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提供坚强健康保障。到2025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中西医发展更加协调,医疗卫生服务更加系统连续。到2035年,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
二、促进资源扩容与配置优化,提升现代化服务能力
(一)建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实施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强基工程,加大基层、边远地区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扶持力度。持续开展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项目,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并向农村地区进一步倾斜。实施“万名医师下乡”工程,持续推进“百名首席专家下基层”计划,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全面实行执业医师服务基层制度。加强公共卫生、儿科、重症医学、老年医学、康复医学、精神科、中医学等领域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完善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持续开展全科医生培训项目,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以基层为重点扩大全科医生队伍,到2025年,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达到4人。实施卫生健康战略人才锻造工程,遴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引领学科前沿、推动转化应用的医学领军人才。推进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等项目建设,实施葛洪中医药人才计划,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省卫生健康委、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中医药局、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队伍建设,依托省疾控中心创建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布局建设6个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加强县域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推进县级疾控中心核心能力提升项目。健全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省智慧化多点触发疾病防控预警系统功能应用。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等建设。持续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分级分类组建规范化的重大疫情医疗应急队伍、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健全公共卫生医师制度,开展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省疾控局、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五年(2023—2027年)行动计划,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入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及社区医院建设,开展千项卫生健康适宜技术下基层项目。合理配置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对人口较少的村可通过乡镇卫生院定期巡诊、派驻以及邻(联)村延伸服务等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创新乡村医疗卫生人才使用机制,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倾斜政策,深入推进“县招县管镇用”改革,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探索实施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进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设置和管理,统筹使用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省卫生健康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实施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遴选57个县(市)的县级公立医院(包括人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院等)纳入“百县工程”项目建设范围,加强薄弱专科建设,强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康复等一级诊疗核心专科建设。推进分片区协作帮扶,持续实施三甲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县级公立医院,为县域培养本土化医疗人才,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依托省级诊疗质控中心平台,开展专科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行动。加快建设县级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中心”,以及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中心”。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鼓励依托现有资源建立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专病中心。到2025年,不少于100家县级公立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省卫生健康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中医药局、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巩固医疗卫生高地建设。持续加强5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支持高水平医院合理规划建设多院区、疑难复杂专病及罕见病临床诊疗中心,加快人才培养基地和医学科技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广东国际医学中心,争创3个以上国家医学中心、1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若干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动建设高水平医院,推动内部治理、医疗诊治、学科发展同质化。加快推进省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救治龙头和公共卫生科技创新平台。深入实施高水平医院跨区域“一对一”紧密型帮扶项目,带动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市级医疗水平。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到2025年,建设不少于9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63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进健康湾区建设。加强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加快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国际医疗合作中心布局建设,推进与港澳共建医疗联合体和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医疗服务行业规则互通,推进医院质量国际认证衔接贯通。促进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发展,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推动科研合作、平台共享和成果转化。加强粤港澳中医药交流互鉴,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创新研发与转化平台,支持简化在港澳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完善区域内重症传染病人会诊机制、紧急医疗救援联动机制,探索在指定公立医院开展跨境转诊合作试点。拓展实施“港澳药械通”政策,鼓励发展高端健康管理、医疗旅游保健机构,培育大湾区健康产业集群。(省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医保局、港澳办、中医药局、药监局、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巩固分级诊疗建设成果,构建整合化服务体系
(七)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提高签约服务质量。持续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专结合、医防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健康处方等融入签约服务全过程。建立健全二、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医师下沉基层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机制。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原则上要将至少30%的门诊号源、1/4的住院床位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沉,建立基层转诊签约居民优先检查、住院等“绿色通道”。完善签约服务筹资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门诊共济制度等改革,探索将签约居民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服务费用,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强化医保协议管理,完善结余留用激励政策。畅通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保结算渠道,落实签约居民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差异化政策。(省卫生健康委、财政厅、医保局、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强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以广州、深圳、珠海市作为试点,按照网格化布局,由地市级、区级的三级综合医院牵头,联合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安宁疗护机构等组成城市医疗集团,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市级医院以业务合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为纽带,加强与区级医院的分工协作,探索区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等多种形式,形成以市带区、区社一体、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牵头组建或参加医疗联合体。建立统一协调的医疗联合体管理体制,科学制定举办、运营、监管等各方权责清单。(省卫生健康委、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行县乡一体化管理,逐步实现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目录、信息系统等统筹管理。加快建设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在人员招聘、收入分配等方面赋予医共体牵头医院更多自主权。加强医共体内部和医共体间床位、号源、设备的统筹使用。进一步规范双向转诊就医管理机制,参保人在县域医共体内上下转诊,视为同一次住院,参保人只付一次起付标准费用。建立健全医共体内部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益共享和激励分配机制,完善以医共体为单位的绩效考核,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和患者向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下沉。(省卫生健康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医保局、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加强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制定公共卫生职责清单,将公共卫生履职情况作为公立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开展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试点,并逐步完善制度。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技术指导和监督考核,建立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片区责任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的人员编制不低于总编制数的30%。全面推进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的深度协作,建立人才流动、交叉培训、服务融合、信息共享等机制。以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管理为主要内容,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对孕产妇、婴幼儿、学生、职业人群和老年人等开展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和预防保健服务。(省卫生健康委,省委编办,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加强医养结合。进一步整合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推进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统筹规划、毗邻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服务衔接。加强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等建设,加快老年医学科发展,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60%以上。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通过签约合作等形式强化业务协作,优化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和上门巡诊等服务。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推进城乡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慢性病长期处方、家庭病床和居家医疗等服务,加强老年病预防和早期干预。(省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民政厅、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扩大接续性服务供给。完善接续性服务体系,扩大康复医疗、老年护理、残疾人护理、母婴护理及社区护理等服务供给。健全精神疾病防治体系,完善基层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实施精神卫生体系建强工程。合理增加康复医院数量,常住人口超过30万的县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充分考虑医疗基础水平、功能任务、专科设置、病源结构等,有序引导部分城市区级医院转型为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专科医疗机构。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安宁疗护病床。到2025年,在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市的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立1个安宁疗护病区。规范社会办医发展,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康复、护理等医疗中心或医养康护中心。(省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民政厅、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医疗、创新、人才、产业、国际化高地。实施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优势专科和省级中医药重点(特色)专科、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工程。完善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力争到2025年,二级以上中医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比例达到95%,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馆,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到25%以上。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完善中西医会诊制度,建设一批中西医结合学科(专科),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力争到2025年,三级中医医院全部设置康复科室、二级中医医院康复科室设置比例不低于80%。提升中医药文化内涵,实施岭南医藏计划,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省中医药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质量安全与技术创新,提高优质化服务标准
(十四)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建立高水平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覆盖主要专业的省、市级质控中心。持续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全面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强化检查检验项目质量控制。完善医疗服务行为规范,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探索建立医疗服务点评制度。持续落实短缺药品联动会商机制及短缺药品省级储备,优化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管理模式,优先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以药品临床价值为导向,科学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省卫生健康委、粮食和储备局、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强化医疗卫生技术创新。全面开展临床研究规范管理试点,推动建立临床研究联盟,协同开展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科研攻关。深入推动组学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型疫苗、生物治疗、精准医学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优化医疗卫生机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指导广州、深圳率先开展提升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支持传染病定点救治医院科研平台建设,优化高等级实验室布局和体系。加大生物医药领域科研项目立项支持力度,强化政企合作,协同推进临床研究成果转化。(省卫生健康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增强诊疗服务连续性。落实分级诊疗技术标准,畅通转诊通道,简化就诊程序。鼓励医疗机构成立住院服务中心,对床位和护士实行统筹调配,指导协助患者转诊。推进预约诊疗、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提高预约转诊和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健全多学科联合诊疗和查房制度。持续完善卒中中心建设布局,推动更多胸痛中心创建国家示范基地、省标准版和基层版示范基地,实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创伤中心应建尽建。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设立慢性病联合门诊,开展常见慢性病治疗、预防和康复。(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提升就医过程便捷性。开展卫生健康“指尖行动”,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推行预约诊疗制度,推广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线上查询、药物配送等服务。开展“互联网+”护理、托育、养老、心理健康、中医药服务。建设全省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平台,到2025年,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互认共享。持续推进“出生一件事”集成化办理上线服务。持续推动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优化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优化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体系。(省卫生健康委、公安厅、民政厅、医保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提高诊疗体验舒适性。改善就诊环境,进一步落实设立快速预检通道、提供多渠道预约挂号服务等十项老年人便利就医举措,加快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支持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人员、重度残疾人等提供上门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持续加强临床心理、麻醉镇痛、用药指导、营养指导等服务。进一步加强满意度管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健全医务社工和志愿者服务制度。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主渠道作用,健全化解医疗纠纷的长效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持续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完善医疗机构内部安全检查制度。(省卫生健康委、公安厅、民政厅、司法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科学运用绩效考核评价,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十九)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坚持和加强党对医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党委研究决定医院重大问题机制,完善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持续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加快推动公立医院年度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全覆盖,实行绩效评价结果全公开。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效能。完善以公益性为导向、以健康产出和服务质量为主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增加分级诊疗相关指标权重,按照管理层级和机构类型分级分类实施考核评价。按照权责一致原则,进一步理顺高等学校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机制。(省卫生健康委、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完善公共卫生机构管理制度。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优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建设,提升装备配置水平。选优配强领导班子,落实公共卫生分领域首席专家制度,实行岗位分级分类管理,按要求核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并足额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占编制总额比例不低于85%,卫生技术人员占比不低于70%。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制定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评价方案,强化质量控制、风险防范和绩效考核。探索创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级评审制度。(省委编办,省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评价。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更加注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质量管理、运行效率、满意度等指标。推动1800家镇(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700家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对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和基本标准的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绩效评价。指导建设市级质量控制组织,扩大质控中心工作范围,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质控范围,加强各级医疗卫生质量管理。(省卫生健康委、财政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学化治理成效
(二十二)落实政府投入保障责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落实政府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保障责任,落实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经费保障政策。进一步优化全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强化政府责任与宏观调控,优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加大对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倾斜力度。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中医药发展。(省财政厅、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充分发挥医院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开展医疗服务价格指数编制和监测。持续完善以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推进中医药服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中医优势门诊和住院病种、中医基层病种目录。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实行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在医疗服务总量和医保基金支付中的占比。持续推动大病保险、城市定制型医疗险及商业医疗保险规范健康发展。(省医保局、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金融监管总局广东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四)完善人事编制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国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推动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分别核定、统筹使用,人员统一招聘和管理。以县为单位每5年动态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盘活用好存量编制。改革公立医院岗位管理制度,优化基层医务人员招聘标准和程序。严格落实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倾向,将医德医风放在人才评价首位,以实践能力业绩为导向,分层分类开展职称评价。(省委编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五)全面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同步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充分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允许其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统筹考虑编制内外医务人员薪酬待遇,逐步提高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比和医务人员薪酬中稳定收入部分的比例。合理核定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切实保障公益一类单位财政全额拨款和公共卫生医师待遇,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室人员收入不低于所在医疗机构人员平均薪酬水平。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做好乡村医生社会保障工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卫生健康委、医保局、中医药局、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六)促进信息联通应用。深入实施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攻坚行动,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完善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内信息系统统一运营和互联互通,加强数字化管理。建强数字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省智慧化多点触发疾病防控预警系统,对接联通“一网统管”粤治慧省域治理数字化总平台,实现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响应和高效调度处置。加强医疗数据安全保障和个人信息保护,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应用。(省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七)加大综合监管力度。健全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重点加强服务要素准入、质量安全、公共卫生、服务行为、医疗费用和健康产业等监管。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行业行风建设工作体系,坚决贯彻医疗机构人员从业九项准则,开展廉洁从业专项行动。加强医疗机构自治管理,依法规范社会办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加强法治建设,推进相关领域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工作,形成与国家公共卫生法律体系相衔接、具有广东特色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健全依法联合惩戒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和联动问责。(省卫生健康委、司法厅、医保局、中医药局、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组织保障
(二十八)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其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和考核目标,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省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及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二十九)强化宣传引导。围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做好政策解读和相关培训,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先进经验做法,强化宣传引导,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十)强化考核评价。以区域为单位、以整体绩效为重点,结合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有关评价要求,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监测评价制度,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年度考核,强化督查激励。
▲原标题: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素材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网址:http://www.gd.gov.cn/zwgk/wjk/qbwj/yfb/content/post_4281182.html
《广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解读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粤府办〔2023〕19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就《实施方案》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和契机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人民健康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广东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将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强基层、建高地、登高峰”的改革发展路径,持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织牢织密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尤其是本次新冠疫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成果为我省成功应对疫情打下了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针对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断“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着力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持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筑牢重大传染病防控“第一防线”,有力保障了全省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的需求更加丰富多元,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变迁等也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23〕10号),对新发展阶段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出发展目标和建设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夯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体系基础,根据《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粤发〔2023〕1号)等文件精神,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要求,我省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力争打造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人人享有更高品质的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
二、广东目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哪些进展和成效?
这些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施卫生强省战略,推进健康广东建设,持续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为核心,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构筑“顶天立地”的医疗卫生大格局。一是医疗高地建设持续深化。构建起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东国际医学中心、高水平医院为核心的医疗高地布局,以18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30个省临床重点专科,持续提升高水平专科能力,建成一批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国际医学中心搭建6个疑难病诊治中心平台,全省疑难重症和高精尖诊疗水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市县医疗服务网络上下联动。布局建设5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5家顶尖高水平医院跨区域“一对一”帮扶粤东西北地区5家高水平医院,组织73家三甲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113家县级医院,改造建设189家县级公立医院,因地制宜建设各类医联体675个(其中城市医疗集团84个、县域医共体100个、专科联盟365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26个),有效覆盖全省县域,医疗服务城乡区域平衡性协调性持续增强。三是基层卫生服务网底织密织牢。升级建设47家中心卫生院,标准化建设488家乡镇卫生院、10000间村卫生站,深入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全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加大基层人才培养力度,补充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超4.5万人,城乡居民“15分钟医疗圈”基本建成,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的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得到有效升级。
总体看,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分级诊疗秩序基本建立。全省99%以上的群众看病留在省内、95%留在市内、85%留在县域,“十三五”时期分级诊疗建设成效评估,广东排名全国第一。二是公立医院能力整体提高。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广东11家综合类医院、12家中医类医院分别排名全国百强,65家医院获评A级以上,数量居全国之首。三是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全省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9.3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9.40/10万、2.27‰,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四是深化医改成效显著。全省先后6次获得国务院深化改革成效明显督查激励,连续6年获评全国医改十大新举措,“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县招县管镇用”等改革经验享誉全国。这也为广东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施方案》的整体考虑和主要内容是怎样的?
总体上,《实施方案》严格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紧扣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要求,同时,紧密结合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充分衔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对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进行细化实化,分别提出到2025年及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的工作目标,并对地方和部门职责分工予以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宣传引导、考核评价等组织保障。
在具体部署上,主要从现代化能力、整合化体系、优质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科学化治理等五方面提出27项重点任务。一是促进资源扩容与配置优化,提升现代化服务能力。系统建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着重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夯实医疗卫生高地,统筹推进健康湾区建设。二是巩固分级诊疗建设成果,构建整合化服务体系。围绕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强化医防融合与医养结合,有序扩大接续性服务供给,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是强化质量安全与技术创新,提高优质化服务标准。筑牢医疗卫生质量安全“生命线”,支持和鼓励医疗卫生技术创新,持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在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便捷性和舒适性上持续发力。四是科学运用绩效考核评价,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完善公共卫生机构管理制度,以区域为单位、以整体绩效为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评价。五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学化治理成效。聚焦落实政府投入保障责任,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公立医院人事编制和薪酬制度,促进信息联通应用,加大综合监管力度。
四、如何提升现代化服务能力,持续巩固分级诊疗秩序?
分级诊疗制度是五大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三明市考察时曾生动诠释,实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痛脑热在乡村解决。分级诊疗是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核心任务,而现代化服务能力则是其本质要求。在体系架构上,从巩固医疗高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基层能力三个层面,持续筑牢“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在重点要素上,牢牢把握“人才”和“服务”两个关键点,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升级。
一是不断构建有序就医诊疗格局。在医疗高地建设方面,提出争创3个以上国家医学中心、1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若干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持续建设50家高水平医院和一批广东国际医学中心,加快医学科技创新与转化,加大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力度。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持续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以县域内住院率等核心指标为抓手,促进卫生资源和人才下沉;推进分片区协作帮扶,持续实施三甲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县级公立医院,开展专科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行动。在提升基层能力方面,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五年(2023—2027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合理配置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层中医药能力提升工程,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中医馆。
二是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紧抓人才“第一资源”。加大基层、边远地区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扶持力度,实施“万名医师下乡”工程,推进“百名首席专家下基层”与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以基层为重点扩大全科医生队伍。创新乡村医疗卫生人才使用机制,深入推进“县招县管镇用”改革,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紧扣服务“第一要求”。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健全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专结合、医防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推动上级医院将至少30%的门诊号源、1/4的住院床位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下沉。加快建设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五大“临床服务中心”。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接续性服务体系,扩大康复医疗、老年护理、残疾人护理、母婴护理及社区护理等服务供给,加大医养结合服务建设力度。
五、在群众关心的医疗质量安全和改善就医体验方面,《实施方案》将推出哪些举措?
质量安全是医疗卫生行业的“生命线”,便捷舒适是群众看病就医的“心心愿”。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广大群众“看得上、看得起、看得好”,不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满意度。
一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建立高水平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覆盖主要专业的省、市级质控中心。全面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强化检查检验项目质量控制。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建立医疗服务点评制度。科学运用绩效考核评价,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评价,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大医药卫生综合监管力度,重点加强服务要素准入、质量安全、公共卫生、服务行为、医疗费用和健康产业等监管。优化医疗卫生机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指导广州、深圳率先开展提升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
二是提升就医便捷性舒适度。开展卫生健康“指尖行动”,建设全省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平台,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推行预约诊疗制度,推广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线上查询、药物配送等服务,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互认。鼓励医疗机构成立住院服务中心,对床位和护士实行统筹调配,指导协助患者转诊。推进预约诊疗、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提高预约转诊和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改善就诊环境,进一步落实设立快速预检通道等十项老年人便利就医举措。支持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人员、重度残疾人等提供上门服务。健全医务社工和志愿者服务制度,持续推进“平安医院”建设。
六、《实施方案》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内生动力,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方面有什么具体部署?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是对以往“三医”联动改革的进一步拓展与升华,更加强调改革的系统集成,更加注重发挥医保的战略买方作用,保障居民享有公平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一是落实政府投入保障责任。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力军,要进一步优化全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特别是要加大对基层的投入倾斜力度。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落实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经费保障。二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以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为重点,充分发挥医院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重点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手术、护理、中医药服务等项目价格。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实行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三是完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严格落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破除“四唯”倾向,将医德医风放在人才评价首位,改革公立医院岗位管理和人才职称评价制度。持续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比和医务人员薪酬中稳定收入部分的比例。四是促进信息联通应用。深入实施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攻坚行动。完善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内信息系统统一运营和互联互通。建强数字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数据安全保障和个人信息保护,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应用。五是加大综合监管力度。健全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重点加强服务要素准入、质量安全、公共卫生、服务行为、医疗费用和健康产业等监管。加强医疗机构自治管理,依法规范社会办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加强法治建设,推进相关领域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工作,健全依法联合惩戒体系。
▲原标题:《广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解读
▲素材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网址:http://www.gd.gov.cn/zwgk/zcjd/bmjd/content/post_4281443.html
一图读懂广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
▲原标题:一图读懂广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
▲素材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网址:http://www.gd.gov.cn/zwgk/zcjd/wjjd/content/post_4281476.html
媒体解读
广东明确五方面27项重点任务 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时间 : 2023-11-10 08:36:15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原标题:广东明确五方面27项重点任务 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素材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网址:http://www.gd.gov.cn/zwgk/zcjd/mtjd/content/post_4281816.html
▲温馨提示:张仲林工作室 ( ID:e620228 ) 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不代表张仲林工作室观点,不能作为处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非专业人员请勿盲目试用,应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一切请遵医嘱。对使用张仲林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张仲林工作室 ( ID:e620228 ) 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本期编辑:寒香医路 ( 微信号:e53013 )
▲八大将军名家为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题词 编辑/寒香医路
▲潮安村医张仲林,你是一张爱心名片,你是痒疹胃病的克星…… 作者/崔柔然
▲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作者/邓连朝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役军人张仲林战友而作 作者/周学勤
▲张氏中医三代传 痒疹胃病拿手活——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卢素英、程国梁
▲张氏中医最可敬,痒疹胃病医术精——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范瑞彩
▲德行天下,杏林天使——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韩淑青
▲高阳台 · 张仲林医者人生(外十三首)——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薛艳玲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张仲林,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薛艳玲
▲13位楹联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嵌名联 编辑/寒香医路
▲37位作者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撰写通讯、诗词、诗歌 编辑/寒香医路
▲八一诗同题 潮安张仲林——致敬潮安退伍军人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编辑/寒香医路
▲潮安张仲林 治痒疹胃病——诗词同题:致敬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编辑/寒香医路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张仲林 编辑/寒香医路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役军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事迹展播 编辑/寒香医路
▲走进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役军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的故事 编辑/寒香医路
▲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 作者/邓连朝
▲潮安村医张仲林,你是一张爱心名片,你是痒疹胃病的克星…… 作者/崔柔然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伍军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医者人生 作者/刘堂平
▲【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龙行龘龘,前程朤朤!【张仲林工作室】给您拜年啦!作者/张仲林
▲张兄九百万里寒香医路赤胆忠心治疗痒疹胃病造福桑梓 仲林六十三岁生日宴会高朋满座恭贺吉日良时饮誉四方 作者/施良壮
▲【南方村医】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中国药典》(2020版 一部)检索品种目录——在线查询高清彩图版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媒体报道】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 林树源 来源: 潮州日报 时间: 1994年11月15日
▲【媒体报道】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来源: 南方村医 2016-03-16 作者: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一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二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三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四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五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六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七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厝巷村卫生站地理位置导航
张厝巷村卫生站地理位置: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张厝巷村大道(张厝巷村委会斜对面)
健康咨询扫码关注张仲林医生个人微信号
▲张仲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会员。三代行医,长期致力于胃病、痒疹的治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潮州日报》《南方农村报》作了通讯报道。名列《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辞书。张仲林工作室公众号隶属于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分站。
愿一起拥有健康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