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杂谈◇樊代明:说医学就是科学,我坚决反对

2017-02-08 喜歡就點- 致中文化



樊代明  消化内科专家,全军消化病研究所所长,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希波克拉底说过“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了解一个患者,比了解一个患者患什么病重要”。若抽去了人的本性,医学就失去了灵魂;若抽去了人的特性,只剩下其中的科学,那就成了科学主义。

来源:节选自《医学争鸣》


| 医学是什么 |


从40年前学医时,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但一直未得满意答案。


说医学不是科学,一是我不愿、二是我不敢、三是我不能。但要说医学就是科学,这是我坚决反对的。


医学与科学相当于两股轨道上奔驰的列车,宽度、材质、动力模式、速度都不一样,一列不能涵盖一列,一列更不能取代一列。尽管时有交集,但通过交点或交接地带后就需要在各自方向上继续奔驰,最终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人类利益服务。


| 数据分析,对医学来说,还远远不行 |


一个人的细胞数远远超过上万亿,每个细胞又由成千上万的基因、蛋白或代谢物组成。人体就像一个黑匣子,任何一个小问题、小刺激都会导致人体做出系列复杂的反应,这种反应超过平衡的极限就会生病。


想诊断疾病,需要医学数据分析,但必须是扎实可信的数据,而且需要稳定可靠的分析模型才能获得可靠可重复而令人信服的结果。这对于科学来讲可能已足够了,但对医学来说,还远远不行,因为即使这样的结果,还需要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来解读分析和判断。我们只能用科学的方法来利用数据,尽可能地逼近医学的事实,但绝不能直接与医学的事实画等号。


最近几十年,临床医学的发展有两个最受瞩目的方面,科学或基础医学的成果用到了临床领域:一个是检验医学,一个是影像医学。一个从细胞深入到了分子基因,一个从一维发展到了四维影像,从而使医学诊断水平大为提高。然而,这也引发了大量年轻医生难以抑制的依赖性,严重影响到高水平医学人才的培养。


“数据复数据,数据何其多,哪个更真实,谁也不好说”。


这往往是临床医生每天碰到的真实现状。因为数据不是人体,数据不是疾病,数据不一定是诊断证据,数据也不一定是治疗效果。数据可能反映事实,也可能偏离事实,从而误导医生的判断。用科学的技术得到的数据多数是瞬间的、直接的、生理的、客观的……而医学实践遇到的实况却是长期的、间接的、心理的、主观性的……二者相差甚远。


数据分析的结果和事实之间可能存在偏差,这些偏差有可能是人为造成,也可能是系统偏差,例如有人发现喝咖啡与胰腺癌发病之间高度相关,可能是胰腺癌的病因。但深入分析发现,对照组中有很大一部分病人患有胃溃疡,是因为怕病情加重,几乎不喝咖啡,所以,二者其实并无关系。


由此可见,我们把两种相关的就叫做因果关系,这在科学上可能是合理的,但在医学上那会犯很多错误或很大错误。

| 若抽去了人的本性,医学就失去了灵魂 |


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说过“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了解一个患者,比了解一个患者患什么病重要”。若抽去了人的本性,医学就失去了灵魂;若抽去了人的特性,只剩下其中的科学,那就成了科学主义。


疾病可引起病人各种不舒服的感觉,如痛、麻、痒、胀等,这也是病人求医的动机。但是,由于各种生理和心理因素,同一刺激在不同病人身上的感受和忍受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是病人的主观感觉。


不同人的主观感觉差异是很大的,几乎每一个人在不同生理状态对各种不舒服的感觉都是不同的,比如战士在战场上受了重伤,却毫无知觉,继续冲锋陷阵。又比如同是急性阑尾炎,绝大多数人表现为转移性右腹部痛,但婴幼儿的表现可能是啼哭,拒奶甚至嗜睡,老年人对疼痛感觉迟钝,甚至化脓穿孔、生命垂危还感觉不到疼痛……主观感受有时是因人而异的。


你也许经常会听到医生说,如果不发生变化或治疗显效的话,你的情况会怎么样。乍一听来,这对病人好像不可思议,甚至怀疑医生的能力或者给自己留有后路,其实病人是按“科学”的规律在思维问题,而医生在按医学的规律在思维、在回答病人的“科学问题”。


而医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包括对疾病的认知,对病人和疾病的态度,对预后的预测及与病人的交流能力等,都会影响病人的预后。


在临床上,有很多病人喜欢找教授专家看病,因为他们更相信教授专家的诊治水平。而年轻医生与科主任说同样的话,病人则更愿意相信科主任的。


听说有一个牛皮癣的患者,10个医生给他开的都是同一种止痒药,可只有一个开的有效,就是病人信任的那一个。这就是俗话说的“信则灵”,其实这完全是心理作用。这也提示我们,医生除了能用好药,开好刀,治好病外,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希波克拉底说“医生的法宝有三样:语言、药物和手术刀”。他把语言放在了第一位。目前医疗环境,医患关系紧张,其实有很多都是由于医生的沟通和少数病人的心理障碍造成的,解决这道难题的根本办法是医生要将生理与心理整合成双刃剑,才能在复杂的生理与心理疾病的处理中游刃有余。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节选自《医学争鸣》。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编辑整理:致中文化。




◇杂谈◇曹洪欣:我为什么要力挺中医

◇杂谈◇余秋雨:在国外开了那么多孔子学院,还不如去开中医诊所

鸡年当然要看鸡!各种各样的鸡!祝你吉祥如意!鸡年大吉!!!

◇杂谈◇中国人的年俗大全,你都知道吗?(精美收藏!)

◇杂谈◇这个承认收红包的东北医生,为什么一夜之间红遍中国?

◇杂谈◇梁冬:亲爱的,世上只有你自己

◇杂谈◇薛仁明:中国百年来最大的迷信,是中医教育西医化

◇杂谈◇蔡志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把它做到极致,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梁冬:一个捡垃圾的老太太,靠什么建成一家价值上亿的养老院? | 正安

梁冬:四十岁才能明白的道理,你现在明白了吗? | 正安

◇杂谈◇何亮亮:中医是最典型的“私人定制”

◇杂谈◇梁冬:之所以出现亚健康,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心灵、离开原本很远

梁冬:欢喜的秘密

梁冬:为自己解套

梁冬:我所拜会过的八位老先生,让我见证什么叫生命力

◇雜談◇梁冬:為什麼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很少有變態自殺的?

梁冬:认识论有多重要?在一切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之上 | 正安

白岩松:你为什么总是不高兴?

白岩松:最高明的药方是希望

◇雜談◇星雲大師:我和糖尿病鬥爭50年

◇杂谈◇孔子与早期儒学

◇雜談◇儒家養生理論——修身養性 治國安邦

◇雜談◇《論語》中的心理和諧之道










——寻根文化太美

扫描上图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中医”“国学”即可获取中医、国学资料各一套

——感恩诸位一同学习与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