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学校》连载之三 “一所学校的DNA头三个月就形成了”
The School on the Island
岛上学校
李海林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这是一所学校的成长史,
也是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
连载第三辑
❀学校DNA
接上文......
我是2015年6月30日上任的。上任的第一件紧要事就是招生。当时我的花名册上,一个学生都没有。离开学最多还有三个月,上海各级各类学校招生工作已经全部结束。集团公司也很着急,由一位副总牵头,抽调人手,派往全国各地,想依托集团在全国各地的学校,依托集团在当地的声誉,招来一些学生。
两个月过去了,由于户籍、学籍、离家太远、对国际教育没有理解等原因,这些努力几乎没有成效。我向集团提出:集团在全国各地有这么多学校,能否设置交流生计划,从各个学校抽一些学生,派往上海学校来读书。读一年,帮助学校渡过难关,再送他们回去。所有学费、杂费,都留在他们原来的学校,我们NEBS纯义务服务。
集团同意了。但这种办学方式太特殊了。实事求是说,这太不符合常规了,而且事实上也会面临很多困难。上海与内地的课程是不一样的,学生来到上海,给他们上什么样的课程呢?他们与我们可能招到的上海的学生是不是学一样的课程呢?这会不会损害到上海的学生的利益呢?家长会同意吗?孩子们来上海上学,因为太远,即使是双休日,他们也无法回家,他们只能呆在学校,每一个月等着他们爸爸妈妈来学校看他们一次,他们会比一般住宿的学生更想爸爸妈妈,他们能坚持得下来吗?所以,几乎所有兄弟学校的校长,都持观望态度。但是,学校9月份就要开学了,总不能全校就十几名孩子,这学校的门没法开!
已经到了8月份,集团每年有一次大型的培训、总结会议,集团所有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学部主任、副主任以及骨干教师,都集中到上海,开一个星期的会。当时我还是孤家寡人,既没有副校长,也没有学部主任、副主任。我就带着司机一个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前面三天,没有一个人理我,我也没与一个人说话。一方面,大家不认识我,另一个方面,学校现在这么难,要是我,我也不会无端跟他扯上什么关系。晚上聚餐的时候,我看到各位校长都坐到董事长、公司总裁的那一桌。我有自知之明,悄悄坐到最边上的一桌,准备吃几口回房间躲着吧。一会儿有一个领导走过来,对我说,董事长要你过去,坐那边去。
走过去,一张大桌子,差不多二十人,除了董事长、几位总裁副总裁外,集团所有学校的校长我都不认识。这几天在一起开会,我也在观察他们。很快我就掂量出他们的性格和担当。集团已经创建20余年了,有一位校长,从集团创办开始就一直在集团的学校担任校长,现在的学校在温州,是本地最有知名度的学校之一。学校规模大,教学质量高。这位校长个子不高,但只要开口说话,必声振樑宇,气壮山河。这是一个有魄力的人。我觉得也许他能帮得上我的忙。于是我端上酒杯,走过去,向他敬酒。
站在校长的身后,自我介绍说我叫李海林,初来乍到,请多关照。对方说,都是兄弟,一起一起。我说听了你的发言,非常敬佩,先干为敬。一仰而尽。对方一看,一介书生,端起酒杯,倒是干脆,于是也一仰脖子,见底。我替对方满上,说为了表示敬意,我再干三杯,你随意。说完我自顾自连仰三杯,杯杯见底。一股热血,直冲脑门。
事实上,我是不能喝酒的,平日里也不端酒杯的。但是,这一天,我知道这是我唯一的机会。没有人支持我,学校开不了学,我光杆司令一个人,其实结果就是关门走人。我毅然辞去大学教授之职,来到体制外,三个月就折戟沉沙,铩羽而归,情何以堪,事何以了?敬完这位校长,我围着桌子,逐个校长,每人一杯。我不在乎他们喝不喝,只自顾自一仰而尽。完毕,坐下,又有校长来敬我的酒,说教授教授,向你致敬,请你喝酒,于是我又连饮若干。旁边董事长说,李校先吃点菜先吃点菜。看看酒宴将散,我再一次端起酒杯,来到第一位校长身边,说再敬校长一杯。校长连忙站起来,说一起一起。三杯下肚,校长终于说了一句:兄弟,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九月份,我送你一百名学生。我亲自送过来。
听了这句话,我一言不发,伸手与校长握手,再仰了一杯,走回自己的座位。因为倒了这么多杯下肚,其实我已经不能再说话。我知道自己已经醉了,我努力控制着自己,不能再说话了。我最后的记忆,是大家纷纷站起来往外走。我也试图站起来。以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等我重新恢复意识,是半夜。清醒的那一刹那,完全懵呆。这是在哪里?自己怎么会在这里?大概几秒钟吧,想起来了昨晚的一切。知道自己是醉过了。上卫生间的时候,发现脸上有重重的瘀青。于是知道昨晚自己醉得不轻,还摔倒了。至于怎么摔倒,是谁把我送回我的房间,又怎么躺上床,都不知道,到现在也不知道。
办学一年多,每当我遇到一个大的困难,渐渐看上去走投无路的时候,突然会在我的心中生发出一种逼上绝路、破釜沉舟、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气概。我的团队的人,都知道到了什么时候了,李校长要发力了,不再考虑坛坛罐罐了,大家都要跟上,不能再考虑成败得失了,于是一拥而上,在最短的时间内,打一个歼灭战。当然这样喝酒是不好的,就凭喝酒也喝不出什么大事业来,我也再没有这样喝过。但是当事情把你逼到没有退路的时候,这种勇往直前的气慨,却永远需要。这就是所谓“Grit”。
我的领悟是:你在创业过程中,你、你的团队经历了什么,就会有什么样的DNA。在遇到特别大的困难的时候,不顾一切,勇往直前,“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成了我们创业团队DNA的第一成分。
二、当我们单独一个人来承受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孤单感。但是我们一起来承担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力量。因为我们共同承受着压力,所以我们才会相互靠拢,相互支撑。这是比任何凝聚力工程都更牢靠的东西。
我曾在不同的岗位做过管理工作。最深的体会是:人是需要友谊的。有着共同的理想,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历程中建立起来的友谊,最牢不可破;在攻艰克难的工作中,因共同承受工作压力而建立起来的友谊,最终身难忘。
我们学校建在祖国第三大宝岛崇明岛上。相对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其实是一个小岛。学校的老师,绝大部分都是从岛外来的,有的人进NEBS之前甚至从未听说过崇明岛,对崇明岛非常陌生。虽然每天都在崇明岛上生活工作,但除了认识学校几个人,外面的人一个也不认识。再加上全校教职员工都是住校的,吃喝拉撒基本上都在学校解决的,因此可以说就是以校为家了。
最初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校长,对大家是有责任的,大家工作上、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我这个校长能做的,我都尽可能想办法来解决。基本的想法,大致上相当于现在各个公办学校都在做的“凝聚力工程”。我这个校长要对大家好一点,要爱护大家,这样大家团结在校长的周围,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努力把学校办好。大致上是这个想法。我也很用心去做了。
记得2015年7月份,学校放假了,老师纷纷订火车票、机票,回家过暑假。学校有一位实习生,在学校已经实习了两个月了,因为是实习生,是没有工资的,学校除了提供一日三餐外,没有任何报酬。小伙子是东北人,大学刚毕业,经验不足,订飞机票的时候被人从网上骗了一千多块钱。这样回家都成问题了。因为不是学校的正式员工,学校也还没有正式决定是不是聘他,这样也没有办法给他补助什么的。办公室的同志告知我这件事,我立马掏钱帮他买了机票,还给了他路上的花费。当时的想法,就是把它当作“凝聚力工程”来做的。
刚开始的时候,老师是在一个桌子上吃饭的。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听大家开玩笑说一位老师的女朋友要过生日了,这位老师因为交通太不方便,没有上街准备礼物,女朋友有点生气了。那天我恰好有朋友从日本回来,送了我一种叫做“白色恋人”的点心。我悄悄把这位同事叫到办公室,把这盒点心送给他,让他作为自己送给女朋友的生日礼物,哄哄女朋友开心。当时的想法,也是“凝聚力工程”。我这个校长,管天管地,连职工哄女朋友开心的事都管,显得很有“凝聚力”。
也有老师,家里出了事,来请假。我马上批假,反复问需要学校做什么。除了叮嘱她在家里多呆几天,途中还多次发微信,询问情况,表示慰问。实话说,除了一般同事感情,也还是本着一个校长的“凝聚力工程”的考虑,是我的一种职业修养的反应。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和我的伙伴们之间,已经建立起一种用“凝聚力”没有办法概括的东西。我的内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16年3月的一天,吃过晚饭,又开了一个会,会后又与其他同事商讨了下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快十点了。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洗了澡,睡之前打开笔记本,准备理理明天工作的思路,就休息了。
有敲门声。有人在叫校长校长。开门,是后勤主任李老师。说还有一些事情,恐怕还是要开会再讨论一下。心里非常纳闷,不是刚开完会吗?怎么又有事,而且还要开个会。那一定是又出现什么大麻烦。我说好的,直接套上外衣,跟着李老师往会议室走。我看着李老师沉重的样子,心想我不能慌,想安慰他一下,但一时也不知说什么好,只好默默地走在路上。走上楼梯,会议室外面,招生办朱老师站在那儿迎接我,说校长来了。我心里一惊,怎么态度这么客气,肯定是出大事了。
我直接推门进去。里面是黑的。然后突然灯亮了,一屋子的人。然后是一声欢呼:校长生日快乐。然后我才发现,会议桌上,确实有一大蛋糕。
我身份证上填写的出生日期,其实不一定是我的生日。我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缺吃的,母亲生了我,差一点饿死,好不容易捡了我这条小命,所以后来父母都不记得我具体是哪一天生的,只大致记得是三月份。办身份证的时候,我随手写了一个日子,这个日子就成了我名义上的生日。因为这个缘故,我自己也从未做过生日,心里也不重视,只是过了三月份,就认定自己又长大一岁。最近工作忙,就更没有想起生日这件事。我们学校有个群,哪位教师职工生日了,负责人事的老师会在群里发个信息,今天是某某老师的生日,大家都祝贺一下,表达一个祝福,让大家有一个家的感觉。今天负责人事的施老师没发我的信息,我也没有注意。现在想来,肯定是大家商量着,不发这个信息,然后大家到晚上给我一个惊喜。
惊喜倒是惊喜了一回,只不过这一“惊”可不小。学校初创,每天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小事情小事故。大家都加倍努力,就是为了保证不出大的事情。但是我作为校长,心里知道这是很难说的,是很难绝对保证的,所以自己也曾经暗暗地对自己说过,如果有什么大事,就我一个人承担。所以那天他们把我“骗”过去“开会”,一路上我心里已经暗暗地告诫自己,看来是有事情了,自己要镇定,不要慌,且看是什么事情。如果我慌了,大家就会失去主心骨,就会乱,那就会彻底玩完。所以那一刹那,知道学校没出什么事,大家是看我这一段时间操心多,很劳累,专为我过个生日让我散散心。第一反应当然是非常的高兴,甚至可以说是幸福,然后是感激,感激大家对我的用心。我们这批人,离开自己的家,来到崇明岛上,一起来创办这样一所高品位的学校。在这样的夜晚,每个人都完成了一天的工作,能聚在这个温暖的会议室,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吃个蛋糕,喝一杯咖啡,是非常温暖的事。一天的疲惫消失了一大半。我在那一天,终于领会到,我也需要我的伙伴们给我来点“凝聚力工程”。过去我天天想着我的老师们,学生们,很用心,现在我知道,他们也在想着我,我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只是事后,我很认真地对大家说,今后别这样了,因为这确实把我吓得不轻。
就是在那一个夜晚,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这个团队,相互关爱着、支持着,像一家人一样,不是因为一个什么凝聚力工程,而是因为相互之间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承受着一份压力,当我们单独一个人来承受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孤单感。但是我们一起来承担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力量。因为我们共同承受着压力,所以我们才会相互靠拢,相互支撑。这是比任何凝聚力工程都更牢靠的东西。用我们一位老师的话说,这叫做“抱团取暖”。过去也听别人说过这个词,甚至也用过这个词,但体会没有现在这么深。什么叫“抱团取暖”,就是相互需要。什么叫做“凝聚力工程”?就是单方面的施予。
2016年9月份,我执笔为学校拟定了一份员工守则,共7个方面,30条。其中第13条明确规定:“同事之间都是兄弟姊妹,友爱至上。”我想把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了、体验到了的东西,确定为学校的DNA,使之成为学校的文化基因。在创业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有的时候甚至需要经受痛苦和磨难。往往在这样的时候,会突显出同事之间相互友爱的价值。有些时候,真的是这种同事之间的相互友爱,帮助我们渡过了一些关口。正是因为我们切身体验到这一点,所以我们会特别看重同事之间的友爱感情,不允许有任何破坏和看轻。有一次,两个小伙子因为工作上的一点小事发生矛盾,在微信群里还对上了。我立刻要求两位不再发言,并要求半个小时内,两位相互道歉,一起把握手言欢的照片发到群里去,以示友爱还在。我特别告知,这样的小事情、小冲突,不考虑对错,只考虑态度。谁更有友爱态度就是好同志,否则就是违反“员工守则”。我的意图,就是要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学校的这种文化基因:相互友爱,互相支持,抱团取暖,共同进步。这样的团队才能抱成团打硬仗,这样的学校才是有希望的。我希望它能成为我的团队DNA的第二大成分。
三、“抢事情做”已经是我们学校的一种文化,虽然今后随着学校的发展,岗位会越来越明确,人手会越来越充足,但是这种“抢事情做”的意识、这种“凡事都与我有关”的责任感,不容置疑。
曾有一个老师在大会上谈自己到学校来了这么久的体会,说刚来的时候觉得这学校特乱,怎么招生部门的人,经常在做后勤部门的事,教学部门的人,也常常到招生部门去值班;校长也没个校长样,常常弯腰在捡垃圾,后勤主任则成为民工,在嘿哧嘿哧搬东西。
我跟老师们说,今后咱们会各归其位的,但现在学校的规矩是“抢事情做”。事情抢到了,做好了,这个事情就是你的了,这个岗位就是你的了,责权利都是你的了。你不习惯抢事情做,或者你抢不到事情,或者你抢到了但做不好,那这个事情就没你什么事了。如果你长期这样,那也许会有一天,你自己的那份事都可能被别人抢走,那你的岗位就越来越狭窄,最后会消失。
我做管理工作二十多年,当然知道目标定位、任务分配、过程管理、结果评价这些套路的重要性。但这一套在一个新办的学校里是行不通的。不是我不想这样,而是不可能。一方面,学校新创,人手不够,不是我不想多招人,而是把每个岗位都配一个人,这个人的工作量会“吃不饱”,学校就会人浮于事。第二个方面,所有的人都是新来的人,实话说,我也不很清楚谁更适合做什么事,这个要在实践中慢慢看出来。第三方面,一个新学校,事情千头万绪(我的体会,新学校的事务,比一所老学校的事务要多一倍以上),如果每一件事都等着我这个校长来分配、来搞什么“过程监管”,那累死我也监管不过来。所以,我们学校,至少在现在,必须一专多能,一人多岗。
一专多能、一人多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这其实是一个管理难题。一人一岗,岗位职责明确,出了事,谁负责,一目了然。这个时候,过程管理相对不那种重要,其管理的重心是在结果。具体的管理内容其实是一个逆程序,即根据结果的好坏来奖惩责任人,这个奖惩是对过程的威嚇性的管理,重在结果出来后的责任追溯。其管理过程其实就是三步,一是把岗位职责理清楚,二是把结果判断准确,第三步是奖优罚劣。这种管理是高效的,现在大家也都在用这种管理模式。但它有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一人一岗”。如果不是一人一岗,比方是多人一岗,或一人多岗,职责就难以做到清楚明了,奖惩就失去的威嚇效应,管理就落空。
新办的学校,我看哪一条都对不上。学校制度尚在建设之中,一下子做到职责清楚,难。一人一岗更难做到,一方面是成本在这儿,另一方面,现在学校到底要些什么岗位,也要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来调整。更重要的是,学校在建设过程中,有些环节是不允许有差错的,这种责任追溯性的管理,在某种意义上,等于没管理。
所以我的管理思路是:老师们,现在学校千头万绪,你们不要等我把你们的工作都分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条不紊、滴水不漏,不可能,我也不准备这样。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现在大家看你可以为实现这些目标做什么,你们不要向我请示,不要等我的指令,现在学校有好多事等着你去做,都重要,你选你能做的、喜欢做的,马上去做,就是对的。做好了,功劳都是你的,没做好,甚至做差了,出事了,责任都是我的。就这么简单。我对你们的要求是:你心里要想事,眼睛里要找得到事,手里要做成事,想事、找事、做事,以事为中心,以成事为标准。就这么一条。
以事为中心,以成事为标准,不需要考虑其他,所以,在我们学校,“凭本事吃饭”。你有本事把事情抢到自己的手里,把事情做好,你就站稳了脚跟。其他都是次要的。创业团队不要太讲究背景呀、出身呀、交际呀、人际关系呀这些东西,讲究这些东西,事业还没有一个八开,团队就死了。现在学校各个岗位的人,几乎都是自己找了并没有明确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校长一看做得还不错,就明确这事今后就都交给你做了,做了几次,直接就指定你为负责人。也确实有几位老师,原本是招来做某件事情的,做了几次发现不行,直接宣布你不在担任什么什么职务,这个职务现在由谁谁担任,请大家支持。好像大家也都习惯了,觉得这很正常。“凭本事吃饭”,行就行,不行就下,让行的人来干。每个人都有机会,就看你愿不愿意抢事情干,有没有本事把事情做得比别人好。
所以在我们学校,任何一个部门的人,都有权力在群里面必出诸如“招生办需要支持,速”这样的指令,任何一个老师都可以在群里面说“三班门关不上,后勤!”,各部门的干事,什么职务也没有,直接发通知、直接指示具体的领导和老师几点几分何地干何事。因为他们不用担心有人说什么,大家抢事情做,抢到事情做,就是进步,就是成长。所以有的时候几乎是以秒计算,立刻就有人响应,这种响应是直截了当的:我来了,马上;好的,就来;有的直接回复:我解决了。作为校长,看到这样的场景的时候,心里是非常欣慰的,我心里的压力一下子会轻很多。学校问题是多,但团队的每个人都在抢着解决问题,我就不怕它问题多。
2015年4月份,学校冠名了一次大型的活动,短短两天内,将会有一两千人来学校领取活动资料。每一份资料都有五、六份材料,这些材料都要一一拈出,再合在一起装到一个袋子里。资料从印刷厂都到齐的时候,已是下午六、七点,第二天一大早就有第一批人员来到学校。办公室在群里一招呼,所有在校的人员都集中到教室里了。我到教室里的时候,看到好多老师的家人也在,男朋友、女朋友也都来了。
显然,是老师们这种“抢事情干”的劲头感染了他们。那天恰好是周六,我孩子也来学校看我了。我一个电话打到房间,说快来教室帮爸爸干活。小朋友跑着来到教室,眼睛一扫,就明白自己要干什么,然后就找了地方干起来。后来有老师拍了一个视频,只见小朋友抽出材料,对折,另拈一份材料,夹页,装袋,很熟练很麻利,很像个做事的样子。
❀
学校的事情,大家一起来做,不分你我,不分部门,只要工作需要,大家争先恐后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形成习惯,形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事。这是NEBS的文化基因中的第三个成分。认可这个作风的,NEBS接纳为自己的成员,不认这个作风的,就很难为人所接纳。现在我每天都将全校巡视一遍,发现问题,随手拍下,转发给相应的人员。有一位管理人员接到我发过来的照片后,随口回了一句:这也归我管?两个月后,我请他离开了学校。理由很简单:“抢事情做”已经是我们学校的一种文化,虽然今后随着学校的发展,岗位会越来越明确,人手会越来越充足,但是这种“抢事情做”的意识、这种“凡事都与我有关”的责任感,不容置疑!
2016年12月31日,跟去年一样,学校放假,学生都已回家,大部分老师都离岛休假。我申请值班。晚上我和留校的老师在操场上放孔明灯,在学校小河里放荷花灯。我让工人把操场的灯全部打开,把学校音响系统也打开,播放着欢快的音乐。大家在孔明灯上写下自己的愿望,一个小时内差不多放了近一百个孔明灯,泠洌的夜空中闪闪的排成一长队飘向远方。荷花灯在小河里则显得特别灿烂,甚至有些耀眼。我的心情跟一年前完全不一样。不是因为别的,而只是因为,我很清楚地知道,我这个团队已经有了自己的DNA,这个学校最宝贵的东西。我当时就想好了,今后,每年的年末,学校都有这个保留节目,就是放灯。她们在天空里,在小河水面,闪闪发光,照亮着学校前进的方向,也温暖着我们的心。
2017年元旦
未完待续...... 往期精彩回顾
第一期连载
获礼品名单
《岛上学校》获得者 许莉Shirley
获得新纪元校园主题明信片的读者共六位
赠书规则
1、留言内容健康向上。
2、入选留言在72小时内获得最多的点赞送出一本由李海林校长签名的《岛上学校》+新纪元明信片一张。前十期连载的微信文章每期送出一本,共计送出十本《岛上学校》
3、入选留言在72小时内获得最多的点赞的前五名读者获得一张新纪元校园文化主题明信片,每期都有不同的设计样式更新。
4、统计截止时间以微信文章推送时间+72小时为截点。
5、获得赠书及明信片的读者,请将您的邮寄地址、姓名及联系方式留言给新纪元微信后台,学校工作人员会与您电话(微信)确认。(您的隐私信息我们将做到严格保密)奖品将在一周内寄出。
6、上海周边地区获奖读者,欢迎您来我校领取奖品。我们将迎接您的到来,更多精彩故事等你来挖掘。
7、获奖截图及名单(微信昵称)将在下期连载中公布。
学校热线:021-59430168
学校地址:上海市崇明区陈家镇陈西村1518号
温馨告知
《岛上学校》第二期连载
获赠书信息将于2019年7月6日公布
本期活动送出的新纪元明信片样板
高于见识 雅于品味
纯于德性 正于言行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