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朐】真情拨响心灵之弦

2016-08-24 李春雷 临朐

☞【临朐】徜徉在辛寨的山水间

☞【临朐】糊油咸菜的记忆

☞【临朐】家乡的煎饼,娘亲的爱

☞【临朐】西山寻泉

真情拨响心灵之弦

——读谭德云散文集《心香一瓣暖流年》

读懂谭德云的作品是没有障碍的。她的散文多遵从“真诚、平实”的写作圭臬和要义,内容极少涉猎波澜壮阔,语词亦非高蹈,但始终以真情的拨片,抚弄出心灵的乐音,宛若夏风自林间的轻吟,幽谷处山涧悄然的流诉,叶脉上晨露晶莹的絮语,呈现出一种质朴、敦厚和清澈,与读者一起品咂人生的况味,体验生命的真谛。这在她的散文集《心香一瓣暖流年》中可见一斑。

这部散文集与其说是谭德云多年来坚持文学创作的小结,不如说是作者在人生旅途中深深浅浅的心灵脚窝的集纳,如作者所言,“用文字,不断记下生命里的那些美好”。文集中的作品大都以书写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为蓝本,融贯清醒的语言自觉,藻绘心灵的微澜。在《老屋窗前的葡萄树》这一辑中,作者的笔墨触及到对爷爷、对父母、对爱人、对女儿、对姐姐等亲人的真挚之爱,文字简洁,叙事流畅,充溢着浓郁的人间真情和由此获得的幸福和满足。《深深父母爱》、《我打疼了母亲》、《牵手渡苍生》,既展现了父母对儿女的舐犊之情,也流露出儿女感恩父母养育所表现的孝行;《母亲学会了跳舞》一文中,年事已高的母亲追赶时代的潮流,学会了跳舞,作者在为母亲过上了有滋有味的生活而欣喜的同时,也对盛世华年发出了由衷的颂咏和祝愿。在浅显通俗的文字里,在细微琐屑的事件中,不加雕饰的浓浓亲情包围着作者与读者,也渐渐形成了谭德云“亲情散文”的基本特征和文化符号,并觉察到她温和柔贴、娓娓道来的语言背后,蕴藏着的血浓于水的人文情怀。由此,正是这些“亲情往事”,我们从中还读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道德和操守。

人普遍有着崇美向善的倾向。谭德云是唯美的,她拥有自己的审美取向和标准,对美有着不倦的执著、探寻和创造。在偶然的生命里,她深切感到:没有理由不珍爱生命,不珍惜同生天地间的缘。故而,她用旗袍装点着平淡的生活,秀出曼妙、优雅、矜持和含蓄(《旗袍情结》);学太极,恋舞蹈,英姿飒爽中,健美了身材,重拾了自信,从而心态坦然,乐观旷达(《朝拳晚舞健身怡情》);小院里载几棵迎春,植几垄韭菜,种几株丝瓜,四时鲜美,于静静的流年里经营着自己的心灵花园(《小院四季溢芬芳》)……谭德云从细致幽微的生活中寻找美的理由和蕴藉,并且获得灵感。她的散文不仅仅沉溺于表面的叙事,而往往是从生活的现场跳跃而出,随着想象和情感的位移,获得生命之美的启示和感悟,引发出对人生的觉醒和悠远的沉思。

谭德云喜游历,常徜徉于青山绿水,慧眼识别自然之美,获得心灵的滋养和对生存的体察。游即是游心,可以扩见闻,荡胸怀。在《嵩山赏桃花》一文中,作者置身花海,顿觉清逸萦绕,风烟俱净,心中低呼:美丽着自己,芬芳着他人,生命不虚此行;面对《这一片水杉林》,作者远离尘世纷扰,独享宁静。是的,岁月无声,“人间最巨大的轰鸣是安静”。在这里,作者寻觅到了生命的本质和原貌,引发出做人当如水杉般循名责实这一慨叹。

谭德云是一位中学教师。从教以来一直怀揣着“爱与责任”,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工作中,用自己的精心和精细,书写出了无愧于事业、无愧于自己的精致和精彩。她认为,“有梦的人生才有意义,人生因梦而精彩”。她倾情教育,播洒雨露,她的有关教育的散文都是一篇篇动人的爱的故事。在《给孩子飞翔的翅膀》、《那一阵掌声》、《点滴感动》、《小心呵护孩子的心灵》等文中,对现下教育进行了深度思索,提出了独到见解,更用生动真挚的言语和行为,诠释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大爱、无私、厚德……让人读起来,不但入眼、入脑,而且深入人心。

谭德云的写作态度是“老老实实”的。清新而不做作,单纯而意浓的文风,必然引起读者心脉上的共振。她的散文遵循着中国散文的传统,不假铅华,心无旁骛,携带生命的体温,用真诚的纤指,拨响心灵之弦,演绎着人生,馥郁着流年。   

注:《心香一瓣暖流年》于2016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李春雷,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宿州市摄影家协会艺术指导。诗歌、散文诗、散文等作品散见于全国及省市级报刊、网络,并多次获奖、入选各种版本。著有诗集《触觉与幻视》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