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朐】冯恩昌:童年的腊月

2016-12-15 冯恩昌 临朐

☞【临朐】回家断想

☞【临朐】煎饼

☞【临朐】家乡(寺头)有座玉带山

☞【精彩】原创文学微刊合集

我的童年时代,一进腊月门,人们就神情激荡,忙忙碌碌办起年来。他们在心里谋划着,今年如何把传统的春节,过得乐上加乐,好上加好,以新的姿态,迎接新一年的美好春天。

早晨,人们在冬鸟的鸣唱中,伴着门扇的吱扭声,纷纷起床干活了。村中三处碾棚里,婶子、大娘、媳妇、姑娘们,早已套上毛驴拉着石磙大碾,吱悠吱悠的转动起来,碾小米、破豆豉、碾糕面子,轮上一家就是两三个小时,把春节吃的五谷杂粮,都要精细的加工好。此时,许多人家支在院子里的大水磨,也畜拉人推磨起玉米糊、豆沫糊,走在跟前有一股粮米的鲜气,让人吸了爽快。村里的豆腐房、馍馍房、肉铺、百货小店,比平日忙得多了,一天到晚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我家,父亲、母亲、姑姑,也忙得不可开交。刚过腊月二十,母亲就张罗着蒸年糕了。她和姑姑,把和好的糕面子,团弄成圆球,上面插上红枣,在锅台上烧上一炷香,就拉着风箱蒸起来。风箱咕嗒咕嗒响好一阵子,香燃尽便揭锅,一笼红脸大汉嘻笑着,呈现在人的面前,母亲用竹筷子插上一只,递给我尝,我怕热轻轻的啃了一小口,甜甜香香的,我说:“真好吃啊!”母亲说:“吃年糕,咱家的生活年年高啊!”她们把蒸出来的年糕晾着,接着蒸起高桩馒头。这是我们家的拿手戏,爷爷和父亲年年都做馒头的买卖。做高桩馒头,要用最好的面粉,和出的面很劲道,把面团放面板上,翻来覆去地揉搓,直至成多层才让它定型。上锅蒸出来,雪白雪白的,吃着又香又甜,比平常蒸的馒头好吃的多。全家人早晨睁开眼就大干,还打半个通宵,紧紧巴巴只一天就完成了蒸馒头、糕的任务。第二天,早起磨豆糊糊,饭后开始做豆腐。把豆糊放锅里开始烧火,崭上卤水,一会就变成满锅的豆腐脑,然后在锅上支木架,也叫压床,放上筛子,把豆脑舀进去,水越漏越少,最后把筛子里放上锅盖,用劲挤压,慢慢形成豆腐。自己做的豆腐,结实又放香,比街上卖得好吃的多。到了年底的几天,人们忙年的劲头更大,买牛、羊、猪肉,清除大小屋里的灰尘,贴年画、春联、过门笺、挂字画,还有的炸菜、蒸鸡、用肉汤炖扁豆,多数人家要备一正月的主要食品。那时没有冰箱,就靠下雪多,天气冷,进行储存。整个村庄,几百户人家的厨房里,刀剁案板响,大小锅咕噜,那载着浓浓香味的雾气,从门口涌出来,飘满小院,飘向大街小巷,人们把街上走,能闻到浓浓的香气,过年的气氛越来越发浓重了。

五天一次的村头小集,进了腊月扩大了十几倍。早晨天刚放亮,本村和周围村的人们,就像潮水一般向这里汇集了。小集从村稍一直伸展到山坡,遍布各种市场,最大的是菜市场,排列了近半里路长,大白菜堆成山,南瓜、吊瓜垒成宝塔,火焰似的红辣椒一串串的挂着招人眼目。过年了,人们常常不用问价,毫不犹豫地买一大筐,准备用来做年夜饭。花红柳绿的服装市场,有露天摊点,也有撑起棚子卖的,来自全国各大城市的新款式服装,大人的小孩的,尽挑尽选。许多的大娘婶子,特别关顾这服装摊点,她们要让全家人过节全部换上新衣,连娃儿的虎头帽、女儿的花头巾、孙子的棉手套,都一一买上。到了年夜,儿女们去村里拜年之前,拿出来让他们换上,新新鲜鲜的去串游。腊月集上,农家的土特产成了亮点,什么干扁豆、干豆角、地瓜、芋头,还有山果类的核桃、板栗、红枣、山楂等应有尽有。食品市场更是热闹,外地进口的糖果类、饼干、糕点,摆得琳琅满目。畜禽市牛、羊、骡马、鸡、狗、鹅、鸭,叫声噪杂,闹闹嚷嚷。我的邻家婶子,一年喂两头大肥猪,早早赶来,卖钱置办年货。那河畔的柳荫下,一溜露天饭摊、羊肉锅、卖豆腐脑的,袅袅炊烟笼罩了长长河岸。许多赶集人,东转西转买东西饿了,便来美美的吃上一顿,有些老人前来赶集,特意买上一瓶酒,要上一碟狗肉,享受一回。土改后生活富了,不少人有了闲情逸致,在回村之前还要去树林那边的花卉市场,挑选几盆报春、水仙、山茶、仙客来等迎春花卉,以增添春节欢乐气氛。小小的腊月集,是人们筹备春节的重要交易平台,赶集人一直闹腾到太阳落山,才载着购买的沉甸甸的货物,满怀喜悦的回家。

和平盛世,遇上五谷丰登之年,村里人们对过年特别期盼和喜庆。那些年轻的文艺爱好者,一到腊月就自由结合,成立业余剧团,排练戏剧节目。天天打夜斑苦练,准备正月里大张旗鼓地演出。村里的老娘们,组成秧歌队披起彩绸扭起来。三叔属中年壮汉,是个文艺热心人。他联络了四五十人,去淄博买来长长的龙灯,要舞龙、玩杂耍,踩高跷的、跑旱船的、打腰鼓的,都属他的队伍。每天把队伍集合在广场,敲锣打鼓练起来。小年刚过,村里人们就自告奋勇的在村中心的广场上,扎起一个大舞台,做好了演出的一切准备,想在正月里闹个人仰马翻,欢乐至极。腊月的村庄,人人精神振奋,个个忙中有乐,眼前充满美好的希望。全村人抱成了一个欢乐的团体,去迎接辉煌灿烂的妩媚新鲜的春天。

冯恩昌 ,1937年生,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尧洼村人,曾担任临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一直坚持写农村题材的作品,乡土气息浓郁,被誉为“农家小院派”的代表。其组诗《醒了的山村》曾获1981年山东省文学创作奖,《春天的花轿》一诗获全国新田园诗大赛三等奖。八十高龄笔耕不断,出版散文、诗集十五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