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协作者分享丨疫情面前,社会工作者可以做什么?

李涛 协作者云公益 2021-10-11


编者按:疫情发生后,协作者迅速整理出参与2003年抗击非典的救援经验,向社会分享,并制定了机构《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防控工作的方案》,首先对团队员工、实习生和志愿者进行在线防护知识培训,对返乡人员进行自我防护状况的动态监测,并组织各部门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特别是困境家庭进行监测评估和防护知识指导。本文是协作者中心主任、协作者疫情防控工作组组长李涛老师对团队工作人员在线培训的部分内容,在此分享,供大家参考。


此次流行的冠状病毒是一种变异的新型冠状病毒,WHO将其命名为2019-nCoV。到目前为止,对新型冠状病毒还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此外,也与自身免疫力有关系。该病毒潜伏期长,最长时间约14天,至少也有2-3天,且即便在潜伏期没有症状,依然具有传染性;加上这次病毒主要发生在武汉这个交通枢纽位置又在春节前,这也增加了病毒传染的速度。

 

1月22日,协作者从案例总结、非典经历、灾害管理等角度发布在2003年参与非典救援的专题文章,以期为社会组织在参与应对类似疫情时,提供经验参考,理性有备。

 

没有特效药物,病毒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疫情期间人口流动大,疫情初期信息模糊,防护物资严重紧缺,这是此次疫情与17年前的非典疫情相似的地方。对待此类疫情,协作者的经验是:


快速识别脆弱人群


即需要紧急干预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可以从物质条件(防护和救治能力)、态度(重视程度)、组织(获取社会支持和保障的程度)三个方面快速识别。【详《“非典”时期的紧急救援——来自协作者的经验》《灾害面前看我们——从灾害管理的角度诠释农民工的脆弱性》



信息及时送达,提高防护意识


包括病毒知识、动态变化、防护知识等基本疫情信息应公开、及时客观地予以传播。这里面最关键的有两点:一是公开,取决于政府宣传部门和媒体。二是送达,取决于不同人群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条件。如果不能获取有效信息,就无法认知疫情,无法建立恰当的防护意识和措施,即使有防护物资,效果也很差。比如,即使有口罩,也不戴;发现症状也不及时隔离排除。



物资及时送达,提高防护能力


有了意识后,是否有防护物资,尤其是口罩和消毒液,是最重要的。这时候要考虑脆弱人群/服务对象获取物资的能力和条件。只有个人的防护措施到位,才能阻断疫情的社区传播。



客观传递声音,促进社会包容


脆弱群体往往是疫情高风险人群,会在疫情期间被误解和排斥,需要社会工作者及时进行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干预。让公众理解弱势群体的脆弱性是长期制度性缺失而造成的,是先于疫情存在的,是需要社会关爱和支持的。我们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携带病毒的患者和高风险脆弱人群。



开展能力建设,促进社会参与


面对疫情,社会工作者应注重微观服务与宏观干预的结合,以信息传播、物资发放为契机,面向服务对象和公众开展提升自我防护、社区互助、社区参与等理念和方法的社区教育,将危机变为降低服务对象脆弱性、提升社群抗灾能力的灾害管理契机。

 



与此同时,我们认为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与2003年非典时期的情况有几点不同:



一、信息传播环境不同


当年没有网络、新媒体,人们没有更多渠道获得非典疫情信息。现在智能手机和网络已经在包括农民工和农民中广泛普及,打工者可以更加便捷、及时地获取信息;


二、物流环境不同


当年物流不发达,没有快递,网店少。而现在即使偏远地区也可以通过网络购物平台更快的购买到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


三、社会认知的不同


经历过非典、禽流感等传播性疾病,大众有基本的认识,这是与当时有很大的不同;


四、社会参与的不同


经历了非典、汶川地震等抗灾行动,社会各界对于参与赈灾行动有积极性和经验,并积攒了正向的情绪,愿意去积极传播疫情防治知识,不盲从盲信。



综上,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以下工作:


一、从自我保护角度,严格实施防控措施





当前,每个人做好自我防护是阻断病毒传播最关键的环节。社会工作者应发挥示范作用,首先自身要落实各项防护工作,该戴口罩一定要戴口罩,接触服务对象后该洗手要及时洗手,这个和是否影响服务对象,是否不“亲民”没有半点关系。同时,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到人流大的地方;二是外出要选择好交通工具,做好保护,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未洗手前不要用手触摸口鼻眼。协作者的医学顾问建议大家要就地过年,不要流动,少流动是减少传播最重要的办法。三是在家中要适当保持通风,降低病毒浓度;四是外出归来要换衣服,清洗、晾晒外套,洗手、换鞋。五是不要熬夜,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提高免疫力。



二、从社会支持角度,快速识别有需要人群




 

社会工作者不一定非要前往疫区才叫参与服务,而是首先要立足于本机构的同事、志愿者、实习生、服务对象,以及所在城市、社区,识别有需要的人群。


协作者当年选择农民工,一是因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农民工获取信息能力弱,在城市中缺少相关支持,且经济脆弱,在当时的信息封闭,物流不发达的情况下,不能及时获得疫情和防护物资;二是农民工的权益容易遭受侵害,当时很多工厂、饭店关门,有很多农民工工资不能及时发放,甚至有些地方会将他们赶出去;三是因为农民工的流动性大,如果保护不好,很容易造成病毒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开;四是因为协作者的服务使命定位,协作者致力于城市化问题和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面对疫情,我们必须担当起专业使命。


三、从需求分析入手,快速进行有效干预





在传染性疫情面前,作为社会工作者要分析人群脆弱性,这是需求评估的基础。其中普遍性需求包括前面说的信息需求和物资需求。无论哪一类脆弱人群,在传染性疫情前,首先最需要的是保证信息透明、信息对称、信息及时。而这些信息一定是科学的、客观的、动态的、严谨的,确保脆弱人群了解、掌握关于疫情的、防护的、动态的信息。做到这一点,大家的意识才能提高、重视,而有了认识才能防护。协作者当年在非典时期开展紧急救援时,因为了解到农民工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不及时,没有防护意识,鉴于当时农民工获取信息的传播通道有限,所以协作者救援人员在保护好自身,做好详细救援方案的情况下深入到一线,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小手册的方式开展信息救援;同时,在现场为农民工做防疫知识的讲解,让农民工了解基本的疫情防治知识,认识到疫情防治的重要性。


其次是确定脆弱人群是否有足够、合规的疫情防护物资。这些物资中最基本的抑制病毒传播的就是正确使用合规的口罩,在非典时期是要求18层以上的纱布口罩和一次性的医用口罩,因为当时的情况下还没有N95这种防雾霾口罩。其他就是需要有基本的消毒设施,像洗手液,消毒液等。当年非典的时候,物流不发达,也没有网络购物,加上防护物资紧缺,农民工的支付能力也不够,即便有支付能力也买不着。而现在网络物流发达,大众可以选择网店购买疫情防护物资。但是,因为这次疫情时值春节前,有些地区快递暂停,而且防护物资已经出现严重短缺,这方面紧靠社会工作者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但社会工作者并不因此而放弃努力,我们可以及时将社区/社群的需求信息快速反映给主管部门和防疫部门,积极链接资源,协助政府及时反应,因为大范围防护物资短缺的问题,必须要求政府从国家战备的角度,动员全国乃至国际援助的力量才能解决。我们已经看到政府、一些电商也在采取措施调配货源,保障物流畅通。在这个时候,需要我们仔细甄别判断哪些人群依然无法获得防护物资,尤其是机构的服务对象和所在社区,如果情况紧急,则需要社会工作者发挥“在一起”的优势和专业担当精神,做好自我防护,快速将防护物资送达到那些缺少条件的脆弱人群手中。


疫情期间,居民会因为自我隔离、疫情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心理恐惧,有的人因为压力大、身边出现患病患者等可能会产生严重的焦虑甚至心理疾病,这时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联动专业力量,开展个案服务,进行专业干预、咨询,对有需要帮助的人群进行心理疏导,并进行正面信息传播, 消除恐慌,给到大家支持。其中,可以采取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包括尝试互联网+的方式开展在线个案与小组工作。

 

三、从社会参与角度,提升公众互助的意识和能力





疫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变成社区传播,这时候我们倡导大家自我隔离,减少人际交往;但社会工作者要利用好新媒体、社群平台等进行社区教育。因为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疫情防护知识是什么,可能还缺少防护用品。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要调动社区志愿者、服务对象,鼓励大家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关心身边的人群,关心邻里,如利用社区微信群、社区与社会组织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疫情防护、疫情动态等信息,及时向专业机构传送有需要的困难人群的需求等,让大家形成社区支持网络,截断社区传播。


疫情后期,社会工作者可以在机构同事、志愿者和社区服务对象中,引领大家回顾疫情过程,反思个人、家庭和社区在抗灾中的积极表现,发现潜在优势,检讨减灾、防灾和抗灾的脆弱环节,开展灾害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培育社区灾害管理志愿者队伍,巩固和促进社区支持网络。

  

协作者希望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自身与服务组织的专业经验,精准识别出来脆弱人群是谁,他们的防护能力如何,在物质方面有哪些需求,在对疫情认识上还有哪些薄弱环节,及时进行干预和支持。如我们在此次疫情舆情监测中,发现年轻人反映中老年人在对疫情防护重要性的态度上比较弱,在认知上不在乎,如果有社工可以介入,就可以从转变认识的角度,开展相关服务。


此外,我们不建议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在没有做需求评估和医学防疫专业指导的情况下贸然冲到一线,除非是有人群在“孤岛”上。否则不仅会增加自身的风险,也有可能因为疫情潜伏期长不容易被发现等原因,成为病毒的传播者。如果脆弱群体有手机,能掌握对方的具体信息,就不必冲到一线,尽可能通过网络、电话培训、指导其进行防护。如协作者在此次疫情中,在制定机构疫情防治方案的基础上,及时通过电话、微信跟进服务的困境家庭,一对一跟进其目前状况,并在了解过程中对其进行基础的防护知识培训。

 

(本文为协作者中心主任、协作者疫情防控工作组组长李涛,对协作者团队工作人员在线培训的部分内容)


1月22日,协作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协作者云社工”,发布2003年我们参与非典救援时的经验、感受等文章,以期为社会组织在参与应对类似疫情时,提供经验参考。愿突发疫情面前,我们更加团结有力,更加理性有备。

点击以下文章链接,获取内容详情:“非典”时期的紧急救援 ——来自协作者的经验我们看到了微笑——一位社会工作者的“非典”记忆灾害面前看我们——从灾害管理的角度诠释农民工的脆弱性协作者致打工朋友的一封信 | 病毒面前,我们该做什么

加入协作者之友


欢迎您加入协作者月捐计划,成为协作者之友!您稳定的非定向捐赠将会支持到协作者的全部公益服务、场地房租以及人力成本。您的稳定捐赠可以让职业社会工作者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服务中,更独立自主地回应服务对象最紧迫的需求。您的捐助也将帮助协作者更好地将服务经验转化为研究成果,推动不同人群的相互理解,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协作者正在招聘  

协作者正在招聘社会工作者、实习生,点击文字了解岗位详情

新浪微博:@北京/南京/珠海/青岛/江西协作者

微信公众号:协作者云社工、协作者云公益

网站:http://www.facilitator.org.cn



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

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简称中心)是由北京市民政局举办,委托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运营的市级支持平台。其服务不仅包含了培育孵化、能力建设、学习交流和资源交易等支持性组织的一般性职能,还承担了政策咨询、年检辅导、引荐登记注册等事务性服务职能,是促进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及政府转移职能与社会组织“政社合作”的创新平台。

电话:010-65396188

邮箱:bsdc2016@126.com


点击以下链接,参与中心更多服务

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欢迎走进社会组织的家




协作者云公益|见证公益力量

微信ID:xiezuozheyungongyi



说明:“协作者云公益”、“协作者云社工”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除特别说明,均为原创,使用文中内容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