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目录
2020年第4期目录
01
名家论坛
重温熊彼特的创新驱动经济周期理论
/ 孙 梁 韦 森
02
本土化与中国学术转型
五帝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
——建构中国特色文史学科理论体系浅议之三
/ 江林昌
功能实现视野下传统家风的现代转化
/ 王常柱
内涵·价值·指向:党的群众路线时代化的逻辑解码
/ 吴瑛霞 夏从亚
03
文学研究
姜夔似“晋宋间人”论
/ 张 帆
《文心雕龙·原道》篇“逮及商周,文胜其质”之“胜”字解
/ 贺敬雯 张 然
04
历史研究
立足文明自觉的世界大战观
——对杜亚泉欧战时论的再思考
/ 杨位俭 王思凌
唐文宗庆成节活动空间转移及其政治文化隐喻
/ 肖爱玲 赵昕宇
近代中国视觉文化中猛兽形象的新旧调和
/ 倪纯如 沙 鑫
05
经济学研究
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改革策略
/ 陆岷峰 周军煜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国有制造企业绿色创新升级路径研究
/ 张 辉
非银行金融部门崛起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冲击的测度
/ 沈子杰 余 珂
06
社会学研究
社会质量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
——以中国六省会城市为例
/ 姚烨琳
中国社会的社会凝聚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社会质量视角的实证研究
/ 陶 诚 张海东
论文摘要
01
重温熊彼特的创新驱动经济周期理论
孙梁 韦森
大连外国语大学 复旦大学
[摘要]自18世纪下半叶英国纺织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地经历了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的周期性波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已成了经济学界一个日久常新的研究课题。在经济学家提出的各种理论解释中,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有其独特的理论见解。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看,熊彼特首先提出了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朱格拉中周期和基钦短周期的经济周期三分法,同时在其诸多著作中构建了纯模式经济周期分析、四阶段经济周期分析以及技术长波论,并独到地提出企业家的成批出现和创新驱动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本原因。另外,尽管熊彼特认识到货币和信贷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他并不同意奥地利学派的主张,即货币增加和信用扩张是现代市场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而是提出货币和资本市场是给企业家的创新提供信贷,由此将生产要素托付给企业家去支配并进行创新发展,进而才成为经济发展要素的一种。
02
五帝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
——建构中国特色文史学科理论体系浅议之三
江林昌
山东大学
[摘要]五帝时代是中华文明的起点,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黄帝部族不仅是五帝时代出现最早的部族,也是活动发展在中原地区的部族。研究中华文明,不能不研究五帝时代;研究五帝时代,也不能不研究黄帝。五帝时代中华文明多点同时起源、多元并行发展的格局,到了夏商周三族三代便转变为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多元一体格局。这一格局转变的动因,即在于黄帝部族在中原地区发展农耕生产、不断融合周边部族、扩大势力范围;而“多元一体”格局仍然以中原为核心,正体现了黄帝部族文化的深远影响力与中华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特点。五帝时代的研究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需要结合文献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多学科作综合考虑。五帝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还应该放在当时中国的世界体系由东亚体系转为欧亚体系这个大背景下来把握。早年童恩正先生提出的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半月形青铜文化带,是造就五帝时代至夏商周三代在中原地区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深入研究。
03
功能实现视野下传统家风的现代转化
王常柱
济南大学
[摘要]传统家风拥有齐家、修身、传业、存续、报国五大功能,且这些功能均有过卓越的历史实现。传统家风的历史实现,得益于由理性自觉、教育引导、警戒惩罚、终极信仰四个方面构成的实现机制。对传统家风实施现代转化,既要注意传统家风的功能及其实现机制,也要注意古今之变所造成的社会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带来的市场经济体制、利益分配原则等五大制度性挑战。有鉴于此,传统家风的现代转化,只能在遵循避让、符合、损益、创新四个原则的前提下,以回归家庭的模式来实现。这样的转化,注定不能轰轰烈烈,但却仍足以唤醒血缘亲情、人类之爱、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重建家庭作为个人之价值观养成之所的结构功能。
04
内涵·价值·指向:党的群众路线时代化的逻辑解码
吴瑛霞 夏从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摘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党从成立伊始就把群众路线作为一切行动方针的指南。时代的推进促使党情、国情、世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环境形势,党的群众路线需要进行“时代化”。从内容构成上看,它是理念形态、实践方式和话语体系的有机统一;从价值功能来看,它分别是党自身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动力、保障和逻辑前提;从路径指向上看,它包含了“求顺、求进、求新”的逻辑目标和前进方向。在新的历史节点,关于为什么要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时代化和如何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时代化的问题,要对其从内涵、价值和指向方面来考量,力求将这一实践活动从过去传承至现在,并发展于未来。
05
姜夔似“晋宋间人”论
张帆
山东大学
[摘要]宋代士人多以“晋宋间人”来评价彼此的诗文创作或举止人品,宋人对“晋宋间人”这一审美理想的接受经历了从诗文书法创作到人生态度两个阶段。姜夔被认为是宋代“晋宋间人”的典型,然而姜夔与真正的晋宋士人又有不同,这与姜夔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个人的身份地位、思想基础等息息相关。
06
《文心雕龙·原道》篇“逮及商周,文胜其质”之“胜”字解
贺敬雯 张然
中央民族大学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摘要]“逮及商周,文胜其质”一句,作为《文心雕龙·原道》篇中论及商周文学的重要观点,其释义不容忽视。学者们大多关注于“胜”字应释为“超过”还是“相称”的问题,而未关注到“其”字的具体释义。“其”字应代指“商周”之文,而并非代指“唐虞”与“商周”。同时,在《宗经》篇、《通变》篇等篇章中,皆可看出商周文学文质彬彬的完美状态。关于商周之文的评价是刘勰论文的重要观点之一,符合刘勰文质并重的思想,因而“胜”字应释为“相称”。
07
立足文明自觉的世界大战观察
——对杜亚泉欧战时论的再思考
杨位俭 王思凌
上海大学
[摘要]新文化运动时期,欧战(一战)不仅引发了西方帝国主义世界的整体危机,也给中国带来了更为深重的民族危机,它对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是一场大刺激,并从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发展为东西文化论争、科玄论战和现代性方案的批判性重建。杜亚泉通过欧战时论较早指出了西方文明的“病理”并倡导中西文化调和、再造新文明。他的文明思考没有受到当时流行的现代性时间秩序的制约,也并非借重民族国家观念和非理性主义思潮,而是立足于中国思想的根基思考“天下”难题和中国问题,为战后世界文明的构建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08
唐文宗庆成节活动空间转移及其政治文化隐喻
肖爱玲 赵昕宇
陕西师范大学
[摘要]皇帝生日,或曰降诞日、载诞日、诞节等,是唐宋时期重要的官方节日。本文以唐文宗的诞节——庆成节为研究对象,阐释其产生的时代环境和历史传统,并着重论述庆成节活动在不同阶段中的空间转移轨迹,结合帝王个人心态与制度运作过程呈现空间背后隐含的政治文化内涵,揭示庆成节活动与唐文宗时期政治形势之间的复杂关系。
09
近代中国视觉文化中猛兽形象的新旧调和
倪纯如 沙鑫
重庆师范大学
[摘要]20世纪初中国画家笔下的猛兽形象,在20-40年代间迅速于新旧调和中形成了一种既延续古代祥瑞主题,又满足现代视觉经验的中国画“新题材”,具备完善的图式特征,是传统中国画题材“现代化”的特例之一。本文从古代传统主题与“醒狮”意象的相互吸纳,上层文人艺术家的绘画实践探索引领新的潮流,形成集中增长的社会需求与书画市场交易等几个方面探讨这一现象。
10
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改革策略
陆岷峰 周军煜
江苏银行总行
[摘要]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中小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近年来中小商业银行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高管道德风险等多种威胁银行健康发展的风险因素,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诱发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平台,风险管理反过来又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目标,文章在梳理中小商业银行面临风险因素以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构建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中小商业银行分析框架,探寻风险背后隐藏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原因,并形成了关于中小银行公司治理优化的改革和策略安排。
11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国有制造企业绿色创新升级路径研究
——以晨鸣纸业案例为例
张辉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摘要]国有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是绿色创新发展,绿色创新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晨鸣纸业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系统探讨国有制造企业绿色创新升级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晨鸣纸业绿色创新存在着“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组织创新—绿色产业链创新”三条升级路径,三条路径协同推进国有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本文的研究发现丰富了国有制造企业升级的相关理论,对国有制造企业实施绿色创新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非银行金融部门崛起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冲击的测度
——基于聚类稳健标准误的面板数据的实证
沈子杰 余珂
澳门城市大学
[摘要]本文基于2010至2018年度我国36家上市商业银行样本,以及IMF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采用聚类稳健标准误的面板数据模型,就非银行金融部门的崛起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非银行金融部门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带来了显著的负面作用;与此同时,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改善、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和行业净利息收入的增加,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随着银行资产规模扩张、单位收入成本的上扬以及信贷资产质量的恶化则会对经营业绩带来消极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非银行金融部门的崛起对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冲击程度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最后,在金融科技视阈下就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决策建议。
13
社会质量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
——以中国六省会城市为例
姚烨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摘要]社会质量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研究的全新范式,为系统探讨社会外部环境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研究利用上海、广州、郑州、长春、昆明、兰州六省会城市直辖市的调查数据探究社会质量对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质量的四个条件性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社会经济保障方面,家庭收入和房屋所有权对居民生活满意度有正向影响;社会凝聚方面,亲密信任和机构信任能够提升居民生活满意度;社会包容方面,孤独感会显著降低居民生活满意度;社会赋权方面,社会失范对居民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此外,相比于发达地区,家庭收入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影响更为显著。
14
中国社会的社会凝聚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社会质量视角的实证研究
陶诚 张海东
浙江外国语学院 上海大学
[摘要]新时代社会凝聚迎来新的挑战,社会凝聚不仅是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良性运行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通过对上海市、广东省、吉林省、河南省、云南省以及甘肃省的5212份调查数据,探讨影响中国居民社会凝聚水平的因子。研究发现,中国居民的社会凝聚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同时,社会地位、地区差异、生活满意度以及社会赋权均对居民的社会凝聚水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排版:李文康
审核:傅 强
济南大学学报
联系电话:0531—82769171
地 址: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邮 编:250022
本刊官网:http://journal.ujn.edu.cn
读者信箱:jdxbsk@uj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