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总目录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总目录
第一期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习近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鲜明特质和时代价值
游 荃 张士海(5 - 12)
· 名家论坛·
新时期中国低生育率的影响因素
翟振武 李姝婧 (13 - 24)
· 本土化与中国学术转型·
“天理自然流行”:程朱“天理”的三大特点
曾振宇 张晓冉 (25 - 34)
以日观中:罗兰·巴特认识中国文化的渠道与方式
田乐乐 (35 - 43)
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中半人半兽形象的演化及文化探原
张 兵 赵贤莲 (44 - 59)
· 历史研究·
原始聚落社会组织形态与文明基因的萌生
马 新 (60 - 72)
晋武帝立嗣问题辨析
朱子彦 (73 - 86)
· 经济学研究·
营商环境优化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张乃丽 马荣国 (87 - 100)
基于绿色金融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许寅硕 薛 涛 (101 - 112)
· 社会学研究·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重技术动力机制分析——以北京公交集团为例
张成岗 韩心荷 (113 - 122)
独异的生活:都市白领网红餐厅的打卡实践
张航瑞 (123 - 135)
居住安排与老年人幸福感——基于山东省JM区和LX市的实证分析
王 从 邢占军(136 - 146)
· 法学研究·
法律起源的人性之问
刘练军 (147 - 153)
RCEP经贸规则与中国特色自贸港法治创新研究
刘云亮 卢 晋 (154 - 164)
· 学术评论·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基于CSSCI 数据库(2013—2021)的文献计量分析
梁彤彤 张 亮 (165 - 172)
第二期
· 本土化与中国学术转型·
收入不平等、家庭收入与中国民众的慈善捐赠——从绝对地位到相对地位
袁佳黎 张文宏 刘 飞 (5 - 17)
清末民初白话报刊学术价值探微——以俗语词为中心的讨论
张 政 张文国 (18 - 25)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华北日报·俗文学》研究
刘晓静 杨慧芹 (26 - 33)
· 鲁迅研究·
旧体诗写作道路上的鲁迅——从《自题小像》到《惯于长夜过春时》
李林荣 (34 - 42)
鲁迅与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
张云龙 (43 - 53)
· 历史研究·
毛泽东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期探索
俞祖华 (54 - 64)
走出超验主义 回归历史本体——“经验”范畴下的历史写作
侯方峰 (65 - 70)
· 经济学研究·
黄河流域三大中心城市都市圈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特征
葛金田 (71 - 81)
基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流域生态补偿后评价研究
李彩红 (82 - 89)
独立董事网络影响公司资本结构吗?——基于同伴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潘 扬 张文龙(90 - 111)
· 社会学研究·
资本与区隔:我国青年人群休闲参与的分层机制研究
王 妙 周长城 (112 - 127)
智媒时代大学生价值观认同建构的算法风险及其应对
陈 坤 刘 雨 (128 - 135)
· 教育学研究·
基于学习者画像的精准教学干预研究
王春华 (136 - 146)
成果导向视角下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反思与构建
杨尊伟 (147 - 154)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体系:内涵、挑战与因应
岳 芸 (155 - 162)
第三期
· 名家论坛·
东方历史文化传统与中国式现代化路径的选择
王学典 (5 - 14)
· 本土化与中国学术转型·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重维度
张 超 李志强 (15 - 21)
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逻辑理路及价值意蕴
吴 洁 叶昌友 (22 - 27)
汉魏之际士人文献整理文学的确立
张振龙 (28 - 39)
“虚中求出实”:张载“诚”学析论
刘乾阳 (40 - 47)
· 历史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退役军人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历程
王 众 侯爱萍 (48 - 56)
“法维拉”的形成、现状及治理困境——以巴西萨尔瓦多市贫民窟社区为例
张亦瑄 田 丰 (65 - 75)
· 经济学研究·
基于黄金平价的ARMAX-GARCHX汇率模型研究
杨 楠 方 茜 (76 - 87)
房产税改革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来自2011年房产税改革试点的证据
曲一申 臧旭恒 李清杨 (88 - 101)
政府创新补贴对新能源企业创新驱动的影响——基于创新环境的调节作用
李菁菁 张士强 王一粟 (102 - 115)
· 社会学研究·
中国低龄老年流动人口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宋全成 尹 康 (116 - 128)
生命历程视角下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研究
张振宇 (129 - 138)
· 法学研究·
协商行政规则制定的法理基础、法律挑战与应对策略
张淑芳 钟扬民 (139 - 149)
数字时代刑事电子数据鉴真的模式选择
李 戈 (150 - 160)
· 学术评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研究——以“一带一路”国家《论语》译介工程项目为例
蔡祥军 (161 - 166)
21世纪中国科幻文学飞行器时空体想象
褚珊珊 (167 - 172)
阿来和张翎小说时空建构下的民族文化解读
孙 欢 张堂会 (173 - 176)
第四期
· 名家论坛·
牡丹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
潘鲁生 王 佳 (5 - 9)
· 本土化与中国学术转型·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论断
朱兰芝 (10 - 17)
试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与开放教育革命
刘益东 顾敏佳 (18 - 25)
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策略
孔晓晓 (26 - 32)
· 辞赋研究·
论书法赋的类型与体义
许 结 (33 - 42)
《离骚》新解——论屈原的谪仙情结
朱 磊 (43 - 49)
· 海外中国学·
伦理之自然——周作人“生活的艺术”与性道德
伊藤德也著 王秋琳 (50 - 62)
牧角悦子《诗经》学研究述评
李 梅 (63 - 71)
· 历史研究·
清末香港市场生鲜肉食生意初探——以猪肉、牛肉两类主销肉食为切入点的考察
毛立坤 (72 - 87)
1918—1919年苏米对日出口弛禁之争
梁馨蕾 (88 - 97)
· 经济学研究·
数字经济时代我国面临的就业风险及治理机制研究
王 轶 刘 蕾 魏 巍 (98 - 107)
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基于人才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视角研究
刘西涛 王 盼 (108 - 117)
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徐英杰 陈志军 (118 - 134)
· 教育学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营利性民办高校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石 猛 (135 - 144)
留守初中生孤独感与攻击性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
董及美 佟月华 (145 - 153)
乡村学校教学空间的困境与出路
吴萍萍 (154 - 158)
· 学术评论·
人类学术—思想共同体管见——读《世界中国学概论》
孙竞昊 佟远鹏 (159 - 166)
第五期
· 名家论坛·
创新观念如何落地?——从施行的视角看创新驱动发展
王 宁 (5 - 16)
· 本土化与中国学术转型·
数字技术推动下动漫旅游融合发展与实践创新
韩若冰 (17 - 27)
中西绘画形式的融合与裂变
尚莲霞 (28 - 34)
· 文学研究·
“自觉”的分殊及其文明史向度——欧战背景下东西文化论争的启蒙张力
杨位俭 (35 - 41)
《笼水赵氏世谱》考论
王济洲 王 勇 (42 - 48)
· 历史研究·
明代内阁首辅王锡爵与万历朝鲜战争
范敬如 陈尚胜 (49 - 58)
丁未周爰诹奏折事件研究——以留学事务为中心
刘晓琴 (59 - 68)
· 经济学研究·
数字经济赋能低碳发展的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
胡留所 胡 健 卢山冰 (69 - 80)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产融结合提振高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梁 筱 王传荣 (81 - 92)
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时空差异与成因识别研究
袁朋伟 董晓庆 (93 - 105)
· 社会学研究·
乡村振兴的劳动力基础:现状与变迁
杜 鹏 李子洋 (106 - 117)
乡村振兴的人口视角
崔树义 田 杨 (118 - 128)
· 法学研究·
司法政策概念论
刘顺峰 (129 - 140)
环境行政执法方式生态化研究
张 锋 (141 - 155)
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跨境协作研究
韩立新 姜雨辰 (156 - 165)
· 学术评论·
詹克斯“跃迁的宇宙建筑学”理论及其价值
李 玲 (166 - 172)
第六期
· 名家论坛·
中国共产党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学理基础、实践探索和价值意蕴
梅景辉 张 琦 (5 - 13)
· 本土化与中国学术转型·
教材编著:马克思主义文论同中华传统文论相结合的一条重要路径
谭好哲 (14 - 24)
马克思主义文论同中华传统文论相结合的异质同构之维
赖大仁 (25- 3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艺术家修养论的传统文化根基
泓 峻 陈梦晖 (34 - 40)
· 历史研究·
技术、治理与经济:全面抗战前豫省电话系统的构建
翁有为 邵泽龙 (41 - 53)
民国时期山东留学生与地方教育发展关系论述
马晓雪 (54 - 63)
· 经济学研究·
金融科技促进了区域金融发展与金融服务收敛吗?
郭 妍 张立光 韩庆潇 (64 - 75)
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的逻辑转向与实践进路
张 田 雷晓康 (76 - 86)
数字经济、税收征管与企业纳税行为
侯尚法 张 微 朱德贵 (87 - 102)
· 社会学研究·
集体社会工作:基于中国贫困治理实践的方法创新
李文祥 (102 - 110)
职业流动、政治信任与国家政策认同——基于特大城市新社会阶层与体制内人员的对比研究
袁 博 张海东 周天然 (111 - 124)
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社会正义意蕴
陈 清 朱丽敏 (125- 133)
· 教育学研究·
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区域社会责任
毕宪顺 赵凤娟 (134 - 143)
有效作业何以成为可能——义务教育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徐广华 (144 - 152)
课堂活力的内涵、特征及培育路径
魏亚丽 孙宽宁 (153- 159)
新时代高校美育中关于中国油画色彩教育的研究
李 钊 (160 - 167)
排版:心 清
审核:傅 强
往期推荐
翁有为等|技术、治理与经济:全面抗战前豫省电话系统的构建
赖大仁:马克思主义文论同中华传统文论相结合的异质同构之维
泓 峻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艺术家修养论的传统文化根基
谭好哲 | 教材编著:马克思主义文论同中华传统文论相结合的一条重要路径
张振宇:生命历程视角下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