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君按
本文编译自Production Expert上的文章,原文标题为Should We Be Remixing in Atmos?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阅读原文。
我们在网站上讨论过许多有关杜比全景声的话题,从格式背后的理论到设备要求、工作流程。简而言之,我们讨论了什么是杜比全景声以及如何实现杜比全景声,但我们很少涉及 - 我们是否应该使用杜比全景声这种格式进行混音。
商业方面的理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如果有需求和预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我们的调查 "谁在做杜比全景声混音?”的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杜比全景声工作的人数大幅增加,与几年前不同的是,当时杜比全景声几乎完全是一种用于影视后期的格式,而现在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音乐混音师开始使用杜比全景声工作。2022 年秋天,当我们问及 "做杜比全景声音乐混音--值得吗?"时,得到的回答不尽相同,尽管杜比全景声格式潜力巨大,但似乎仍存在商业方面的问题 - 过渡到杜比全景声工作流程所需的大量时间、设备和技能投资并不一定反映在混音预算中。创造需求的一个关键驱动力是流媒体平台对这种格式的采用,Tidal、Amazon Music,特别是 Apple Music 都在流媒体上提供沉浸声格式的音乐。此外,许多甚至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唱片公司现在都将杜比全景声混音作为新的音乐制作的一项要求。首先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虽然使用杜比全景声混音有很多好处,但必须承认立体声仍然有其优势。50 多年来,立体声一直是音制作乐的事实标准,尽管人们多次尝试对其进行升级,但它仍然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好的立体声听作品起来很棒。它实现起来非常简单,普通家庭使用现有的的设备就可以播放。现在的杜比全景声要比以前A更容易实现了,可以说它是声音的双耳重现(Binaural Repdoduction)一直在期待的格式,它将使双耳重现(Binaural Repdoduction) 摆脱数十年以来的困境。我最近看到了令人惊叹的 Sonos EAR 300 杜比全景声智能扬声器,450 英镑的价格已经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但是,要说服那些非音响发烧友的消费者相信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立体声,这始终是个难题。虽然这不是杜比全景声的固有特质,但杜比全景声版本的音乐作品的约定响度为 -18 LUFS。这种额外的动态范围经常被混音师认为是一种奢求。虽然经常被误解,但增加的动态余量并不排除作为一种美学选择使用重度限幅,但如果需要,(对于音乐响度的约定)确实可以提供更大的动态范围。但是,杜比全景声带来的主要新技术机会在于声场,混音时有一个完整的半球空间可供使用 - 而不是听音位置前方 90 度的水平空间。这为混音带来了相当的可能性。就像早期的立体声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是好的,对一些听众而言,杜比全景声的混音是疯狂的、过度寻求 关注的Panning的代名词,但如果善加利用,额外增加的空间可以让杜比全景声的混音更有启发性,更容易聆听。立体声混音技巧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要找到空间,让所有元素都能融为一体,而不会相互拥挤或掩盖。优秀的杜比全景声混音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点,而无需使用令人分心的Panning。正如Steve Genewick 所言:"我的混(杜比全景声)音并不是在做杜比全景声的演示片。“然而,这种空间改变了唱片的声音。对空间的争夺、拥挤是唱片声音的一部分。就像压缩和限制对唱片的声音既有帮助又有伤害一样。当响度归一化消除了人们认为必须严格限制“竞争性混音的必要性时”,许多混音师仍然选择对声音进行压限,而不去利用可用的动态余量,因为他们喜欢这样的声音。同理,当摆脱了将所有元素塞进立体声混音相对较小的声场所带来的拥挤感时,有些人就会怀念这种拥挤感带来的效果。在最近一次关于《 Pet Sounds》的杜比全景声混音版的采访中,Giles Martin说:"有人写信给我说:'你知道,我们不需要听到所有的声音',我认为他们说得很有道理。原本听起来就是糊的。”歌迷对熟悉和喜爱的音乐作品的听感的改变的抵制通常是针对经典作品的重制而言。新创作发行的音乐不会受此影响,因为全是新的。对这类作品来说,另类的混音方式是可以存在的,虽然人们可能更喜欢其中的某一种,但这毕竟不会像重新混音披头士的音乐那样影响巨大。这是录音过程的一个特点,一个传统的艺术家可能在长达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把一首歌曲演奏过成千上万次,但只有一个版本才算数,这个版本可能是在创作歌曲后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录制的,其中包含了许多任意的选择。然而,偏离这个版本往往会引起争议。因此,如果存在权威版本并享有这种地位,因为它是如此为人熟悉和喜爱,那为什么还要做杜比全景声的重制呢?经典唱片的重制版当然是唱片公司重新销售其最畅销唱片的机会,但并非所有人都对二十年前的数字重制版唱片记忆犹新,这些唱片虽然经常试图解决技术上的缺陷,但由于是在响度大战期间发行的,往往听起来更响亮、更明亮、更宽广,但往往并不是 "更好的"。令人讨厌的是,你在流媒体平台上大概率可以找到的反而是这些版本,而原版唱片则很难找到。我们现在所处的音标准化的世界让我们免于这种最糟糕的过度行为,但有趣之处在于,与以往通过 CD、蓝光、DVD Audio 和 SACD 等实体媒体发行的传统音乐再版不同,杜比全景声版本的音乐是通过流媒体平台发行的,因此如果(唱片公司选择用杜比全景声版本重制经典作品的)动机是销售更多产品,反而立体声黑胶版本应该可能更有利可图。有些传统音乐作品更适合杜比全景声混音。60 年代的音乐,如前面提到的披头士乐队和海滩男孩乐队,都是非常经典的音乐,尽管当时录制这些音乐时录音机的轨道有限,但它们始终是候选曲目。进入 70 和 80 年代后,有了更多合适的多轨录音机,情况有所改善,对于可以将声音从原始混音分离出来的工具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这个需求驱动的。传统艺术家有可能从现场录音和音乐会(杜比全景声)Remix中获益,杜比全景声的出现,为那些原始的素材提供了新的机会,而不必必须接受现在的“权威版本”。我认为,新创作的音乐提供了全新的、令人兴奋的可能性。2023 年创作的音乐将面对一个将考虑是否进行杜比全景声制作的世界。虽然杜比全景声混音还没有立体声混音那么重要,但我认为(市场上的)杜比全景声的双耳渲染版本(的占有率)追上立体声混音指日可待。理论上,杜比全景声的混音有可能成为最终版本,而立体声版本则是杜比全景声混音的衍生品,也许过不了多久,两者之间的区别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我听过一些杜比全景声的混音版,不是将立体声的混音拆分并还原到杜比全景声声场中,而是利用杜比全景声的声场进行编曲。我最近在参观 Sensound 时听到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 Jockstrap 的《Concrete Over Water》。这首曲子从根本上利用了杜比全景声带来的可能性,推荐您去听。一旦杜比全景声不再是 "附属产品",我们就会看到这种格式的真正潜力。
如果有机会用杜比全景声去听我喜欢的音乐,我一定会尝试一下。我无法抗拒 《波希米亚狂想曲》的杜比全景声版本。我喜欢吗?其实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喜欢,重要的是,杜比全景声混音不会让我们失去任何东西。如果我觉得它不如立体声好,我下次就听熟悉的老版本就好了。在前面引述的同一访谈中,吉尔斯-马丁在回应对他的《佩珀中士》混音版的负面反馈时说:"我们不喜欢你的做法。我们更喜欢原版"--"可以啊,那就去听呗。这才是重点"。您听过哪些经典作品的杜比全景声混音版本,与原版一样甚至更喜欢?欢迎留言。
关注白菜君,不定期科普吐槽八卦解密
2B还是不2B,这或许是个问题
但是
“干,还是不干,从来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