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褚时健:我这一生,对得起做过的事,也对得起处过的人

笔记侠 2022-12-07

点击蓝字关注△ 回复“1”领取今日日签和福利大礼包


内容来源本文为笔记侠整编作品。部分内容参考:《中国青年报》采访、《褚时健》


封图设计 & 责编 | 小树

第  3271  篇深度好文:6260 字 | 10 分钟阅读

笔记君说:


2019年3月5日星期二农历正月二十九,原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去世,享年91岁。


特发此文悼念!


褚时健一生缔造了云南红塔山和褚橙这两大成功事业,在中国商业史上,褚时健已然是丰碑似的人物。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这个人从顶峰上跌落低谷之后的反弹力。”这句话最能代表褚时健一生。 


71岁,褚时健因为经济问题被判无期徒刑(后来改判有期徒刑17年)。


74岁,褚时健走出监狱,他保外就医,有糖尿病、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身体已经离不开胰岛素,药片一天也不能不吃。大家都劝他在家里好好养身体,他还是闲不住,还是要做事。


经过几个月的调理后,褚时健上了哀劳山种田,后来他承包了2400亩的荒地种橙子。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说:“我有很多粉丝,但我是他的粉丝。他不仅是云南人的骄傲,更是我们这些企业家的骄傲”。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说:“褚老是中国这么多年来,最好的、最具有工匠精神的产品经理和企业家。”


作家汪曾祺采访褚时健之后曾经感慨:“我是一向不大承认什么‘企业家’,以为企业管理只是‘形而下’的东西。自识得褚时健,觉得坐在我身边侃侃而谈的人,确实是一位企业家……他掌握了企业管理中的某种规律,某种带有哲理性的东西。”


迄今,褚时健有三段企业经营履历,每段都堪称传奇:

 

1963年,35岁的褚时健调到玉溪新平县曼蚌糖厂,负责生产经营,一直工作到1979年。工作第一年,他就将此前一直亏损的企业实现盈利8万,第二年盈利20万,第三年40万,此后企业每年效益越来越好。

 

1979到1996,他调到玉溪卷烟厂工作,将一个地方小烟厂发展成为当时 “亚洲第一”的烟草巨头,在他60多岁时,实现国产名烟占有率超过美国烟草公司。

 

2002年,74岁高龄的他开始种橙,通过现代化种植管理,实现每亩橙子产量4-5吨,超过美国澳大利亚的3吨/亩,实现国际水平的突破。同时,由于橙子清甜、化渣、易剥皮,加上励志,在市场上获得“褚橙”美誉。

 

在《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中,褚时健说自己“一辈子都要干事情,任何情况下,只要活着,就要干事,只要有事可做,生命就有意义”。


一、不庸庸碌碌地生活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我这个人,愿意多做事,不愿意多说话。一个人如果庸庸碌碌地活,我相信是不会有什么人生经验的。回想这么多年来,我自己做得最问心无愧的就是:没有庸庸碌碌地生活。


我十几岁在家乡时就帮着母亲谋生,从那时起,我就没有闲下来过,更没有混过日子。


几十年来,我扛过枪打过仗,也曾经在政府机关任职,后来则是长期做经营企业的事情;曾经有过人人都羡慕的辉煌,也跌落到人生最低谷过。不管在什么阶段,在什么年龄,我都在全心全意地做事,一个人不虚度时光,要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人生才有价值。


我这个人,做事讲求踏实和认真。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天才。但我一直是个实实在在做事的人,而且我有十分的认真态度,做哪一行就尊重哪一行的规律。


学习多、了解多、实践多,心里就有足够的谱气。无论以前在玉溪卷烟厂还是今天种橙,我取得的一些成绩,总有人说“学不会”。其实,只要你努力掌握事情的规律,并且有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我觉得完全可以学会。


我觉得我并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我所做的,都是尊重规律,恪守本分。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曾经有人评价我是这个国家最有争议的人之一,我的人生的确也起起落落。不过,活到今天,我觉得一切都是经历,都是财富。


没有那些得到,没有那些打击,就没有今天的褚时健。我人生里没有服过输的时候,但我都是和自己较劲。我希望我的人生价值都体现在当下,而不是昨天曾经如何。


岁月流逝,不知不觉我也是年近90岁的老人。命运待我很宽厚,让我在经历过这个国家和民族半个世纪的跌宕起伏之后,还能看到今天翻天覆地的盛世景象。


今天的年轻一代比我们要幸运很多,我们这一代人,人生中有很多妥协的地方,但今天的年轻人可以更多地做自己。我不期望别人在说起我的人生时有多少褒扬,我只希望人家说起我时,会说上一句:“褚时健这个人,还是做了一些事。”


二、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


1.现在的年轻人都太急了

 

现在社会上太多人想做些可以一蹴而就的事,都想找条直路走。尤其年轻人,大学读完书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搞出名堂,实际不是这样。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条直线。

 

我也曾经是年轻人,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社会变动很大,很多希望都破灭了。尤其是我40来岁的时候,几乎所有希望都不存在了。


当你抱着很大希望的时候,失望很多;当看不到希望之后,希望又好像慢慢看得着一点。


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期望值很高,很多人想一夜暴富,不能承受短期内没有回报的事。


我年轻时,一家三口人从昆明到玉溪,看到修路工人们临时住的房子,都非常羡慕。当时我们都觉得:“一辈子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这一生就得了!”

 

现在年轻人的知识面、信息量比我们那时强多了,但年轻人的特点还是一样:把事情想得很简单。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从福建来找我,说自己大学毕业六七年了,一件事都没成功。他是性子急了,目标定得很高,想“今年一步、明年一步,步步登高”。我对他说:你才整了六七年,我种果树10多年了,你急什么?

 

2.跌得越低,反弹力越大


年轻人现在不过二三十岁,人生历程还很长,也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做大事业。

 

困难多,搞好一点,信心就大一点,只有这样走,一步一步来。比如橙子,只要一公斤能赚一分钱,上万吨就能赚多了。你想心急,就做不成。

 

以前有不少人在社会变动的时代抓住机会,一下发了大财,比如搞房地产。还有人靠亲戚、靠父母,现在财富很大,我也认识。但现在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即使是靠机遇、靠父母,我也认为他将来守不住。

 

很多人说我十二年来种橙子是“触底反弹”,跌得越低,反弹力就越大。

 

种橙子的人不少,但今天可以说,要像这样种好上千亩的还不多见。有的人来我的果园看了一次,回去就开了八九万亩的新果园,但我看来,基础没打好,后头要吃亏。

 

我们碰到过的难关,十几年没遇过。连续高温一个多月,果子都被晒掉了。但你看我们的五条管道从对面大山来,面对高温,果园有水维持。


别的果园如果基础不好,损失就大。而我们还能保住和去年一样的产量,就是因为农业基础打实了。

 

这个也是年轻人最难理解的。人在年轻时,要先学会吃苦,要实实在在挣钱,才能拿得住。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就像搞农业,如果你质量搞不好,经过一个周期,10元资产就变8元了。

 

三、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种橙这件事我2002年正式开始搞时借了1000多万元钱,到2007年的时候就全部还清了。

 

前几年的销售全靠朋友帮忙,你几十吨他几百吨地团购,慢慢就消化掉了。

 

我老伴儿那个时候管销售,带着橙子到处去参加展销会,也是受了不少苦。好在前面几年果树还幼,我们的技术也不完善,产量不算很大。

 

2008年之后,我外孙女他们从国外回来帮着我和我老伴儿,开始抓我们自己的销售。

 

2009年产量开始飞速增长,销售也慢慢步入正轨,所以产品还从来没有积压库存过。水果这种生鲜产品,积压库存是很大的灾难,相当于就是毁掉了。很幸运,我们没有过这种情况。

 

2014年以前我们的果园一直是增产,每一年都比上一年增产不少。

 

所以,我一直说我们是没有大小年的,的确像我们这样连续10年都是增产的果园几乎没有。


但是2014年我们出现了减产,有气候的关系,也有果树生长的自然规律:


大小年的关系,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挽救了许多产量,但规律就是规律,一定要服从。


无论做什么事情,人都要有一颗敬畏心,自然规律、市场规律都要遵守。

 

1.产品:产品的竞争是质量和价格的竞争

 

我们现在果园已经扩展到几万亩。到2020年,我们的果子产量能达到6万吨。我知道现在我们的橙子在市场上很好卖,听说有人拿它和当年的红塔山烟相提并论,都是紧俏商品。

 

我很高兴大家这么抬举,但是我思想上不敢轻飘飘。

 

头几年可能大家因为是我种的橙子,因为好奇心都买来吃吃,但是如果果子不好吃,或者只是普通过得去,我相信买了几次人家就不买了。

 

我们卖得也不便宜,要是不好吃、品质不高,人家凭什么真金白银买你一个老头子的账?

 

所以我一直和孙辈还有作业长们说,不要陶醉人家怎么夸你怎么捧你,做好自己的本分,把橙子种好,每年多丰收点,味道更好一点,人家继续揣着钱等你的橙子,不然,人家的口水等着喷你。

 

现在整个新平县种冰糖橙的越来越多,差不多一年的总量要到200万吨去了。我们规模算大的,品质也算高的。但是,必须要看到,这个橙子过剩是必然会发生的。

 

供求关系从来都是有松有紧,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市场经济是不留情面的。产品一过剩,首先来的就是降价,降到你的销售价是成本以下都会有可能。


咋办?到那个时候,还是质量和价格方面的竞争。


我如果质量好,其他人卖不完,我卖得完,另外我成本控制得好,别人亏着本卖,我还能赚到钱。

 

2.管理:只管大事

 

我做事的习惯是,凡是经我的手做的事情,我只管大事。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这个大事决定了我干这行能不能成功,其他的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我就不管了。

 

以前我有四五个副厂长,我给他们的权力非常大,每人管一块,四五个亿美金的投资我就让他们签了。要委托书的话就给他们写一份,我就画一个框框在这儿,让他照着办,有什么错误我来承担。

 

以前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瞎指挥,我做那个小烟厂的时候,有13个党委委员,每天早上8点所有党委委员都要集中开会,讨论的都是鸡毛蒜皮的事:这家打架了,那家猪肉不够吃了等等。


管得了那么多吗?所以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就不要管了,有很多事情比这重要的多。


也有看走眼,选错人的时候。

 

很多不了解我的人都觉得我在工作中比较霸道,其实当时我的目的就是要让玉溪卷烟厂成功,成为全国最好,做到很多指标跟全国水平差不多。

 

大的错误我是不会给他机会的。

 

原来我们烟厂是党委、工厂、行政和工会,三权分立的,这样的情况下,党委书记就没有办法。

 

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当时的党委系统有很厚的一沓文件,我也不能随便签字说我都看过了,我就找别人来当党委书。


但这个人一来就胡闹,到差不多的时候,他就通过活动想当厂长,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说他是破坏玉溪卷烟厂的形象。后来报告到省里,就把那个党委书记赶走了。

 

还有另外一个厂长,也是类似这样的情况,所以人家都认为我很霸道。


3.关系:对得起做过的事,对得起处过的人

 

我这个人,心里放不下事,也算是个急性子。

 

像2014年天干,老是不下雨,我每天晚上想到我的果树,半夜四五点就睡不着了,起来翻书翻资料,第二天叫上司机去找专家,一定要找到解决办法。我想着,我这么认真,果子的质量不会不好吧?


我一直和儿孙们强调,一个人工作、过日子都要认认真真,对产品要认真,对周围的人也要认认真真。这些年我们的果子卖得好,除了我们产品过硬,周围人的支持也有很大关系。


像早几年我们果子不成熟,没有朋友的帮忙,销售会很成问题。

 

现在我们名声在外了,心里要知道感激,更要学会让大家利益都得到平衡。

 

我一直对和我打交道的合作伙伴也好,朋友也好都有一个心理,那就是怕亏了人家。这个习惯我一直都有。

 

做人做事要随时随地都在检查,做这件事我朋友亏了没有?

 

我一直经常提醒褚一斌,不要粗心大意,要经常想到身边跟着你的那几个人,诚诚恳恳和人家相处。我们生活条件比他们好一点,我们就多照顾他们一点。

 

我们现在果园里的农户,在我们这里干活儿,我就希望他们比别的农户生活条件要好一些;我们的作业长,我也希望他们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新平的县长有一次听说我们作业长的待遇,很惊奇:“工资比我还高?!”

 

对得起做过的事,对得起相处过的人,我能做到这两点,我这几十年也算没有什么遗憾了。

 

回头看看,我这一路走来,没有白费精神。我办事认真,确定了目标就追求到底。在每一个工作的地方我都有人生的记号,我也没在工作上闹出什么大事故。

 

想到这些,我也就甘心了。


四、我活着是为了什么?


只想赢,不想输。


这些困难有些是原来想到的,有些是没有想到的,但我相信我能克服它。很多年以来,不管干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不管干哪个行当,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这些困难到最后还是解决了。

 

所以,人的信心很重要。如果我们接二连三地干不成事,那就没有信心了。

 

我在74、75岁时怎么想起来搞这个苦差事(种植褚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因为我们的处境,我的生活来源没有办法(保障),我只有一条出路,必须要搞成功。

 

我从小就闲不住,爬高上低的,我这个房子一天上去八回,下去八回,时间还打发不了,总得有点事情做。



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曾问过褚时健:“褚老,你希望留给自己的墓志铭是什么?”


褚老缓慢而坚定地回答了五个字:褚时健,属牛。 


褚时健平生


1928年1月23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49年,参加云南武装边纵游击队,任边纵游击队2支队14团9连指导员;

1950年-1952年,任征粮组组长、盘西区区长,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盘西区区长、区委书记。

1955年,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长。与马静芬结婚。

1958年-1978年,被打成右派,下放红光农场改造,后任新平县畜牧场、堵岭农场副场长,曼蚌糖厂、戛洒糖厂厂长。

1979年10月,玉溪卷烟厂厂长。

1986年,“第一车间”革命、“三合一”体制建立;

1987年,玉溪卷烟厂成为中国同行业第一;

1988年,“红塔山”成为玉溪卷烟厂第一品牌;

1990年,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

1993年11月28日,云南红塔山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1994年,评为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由于体制原因,他对企业的巨大贡献并没有在个人所得上得到体现,18年来他的总收入不过百万,个人收入的巨大落差使他心理严重不平衡,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他辉煌的人生之路偏离了航向,贪污174万美元。

1995年2月,褚时健被匿名检举贪污受贿。此时褚时健的女儿褚映群和老伴儿马静芬已经被关在洛阳监狱。

1995年9月,任云南红塔集团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1995年12月1日,他唯一的女儿褚映群在狱中自杀。

1996年12月-1998年,被隔离审查;

1999年1月9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被称为“现代法律文书的典范”的长达8000字的判决书,宣布褚时健因巨额贪污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01年,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

2001年5月15日,因为严重的糖尿病获批保外就医,回到家中居住养病,并且活动限制在老家一带。

2002年,保外就医的褚时健承包了一片2400亩的荒山,种起了橙子,而这一年他已经70多岁。

2004年,获假释;

2008年,减刑至有期徒刑12年。

2011年,刑满释放。

2012年,当选云南省民族商会名誉理事长。

2012年11月5日,褚时健种橙的第十个年头,褚橙首次大规模进入北京市场。

2014年,褚橙庄园修建完成。

2014年11月,褚时健传记《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正式出版发行。

2018年1月17日,褚时健90岁生日那一天,在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的褚橙庄园,云南褚氏果业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成立仪式。

2019年3月5日,褚时健在玉溪市人民医院去世,享年91岁。



笔记侠好文推荐:


你凭什么心安理得地安于现状?

哪有不遗憾的人生,只有更恰当的选择 | 亚马逊贝佐斯

“我惧怕死亡,更惧怕没有活过”




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