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狄志远:今次选举是“君子淑女之争” 期待达到“求同存异”

秦玥 直新闻 2021-11-16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按】

2021年香港特区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一般选举9月19日结束,这是国家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后举行的首场选举。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秦玥在当天开票之前独家专访了社会福利界界别分组候选人、新思维主席狄志远。

狄志远提到,就他所在的社福界而言,选举情况比较理想,不同声音、不同背景的人都有机会参选,选举气氛比过往炽热。

“在我们的社福界,是比较有诚恳和真诚的气氛在里面,这个让我觉得很舒服”。

他指出,这次选举能感受到明显的变化是谈民生多于谈政治。“将政治议题转向一些我们关心的福利议题,而福利议题是共识面最多的,这令我们更团结。”

狄志远是香港民主党的创党成员之一,曾经担任民主党副主席。2015年,他宣布退出民主党。当时狄志远指出,退党是由于在实践理想的策略上,手法有分歧,而外间的压力,令“容纳不同意见的空间”消失。

由此可见,狄志远与“反对派”有一定距离,而香港舆论也不将他视为传统“建制派”,他有一个折衷的标签:非建制派。

在专访中狄志远谈到,用“揽炒”对抗中央,解决不了问题。香港是多元化社会,各种声音都需要,但前提应当是求同存异,而不是针锋相对,变成你死我活。

他希望选委会选举、立法会选举、特首选举这三场最重要的选举能够达到“求同存异”,找到共识。

“再吵下去,都没什么帮助,倒不如先做大家共同认为重要的事情。”

他认为,这两年香港要集中精神搞好民生工作,相信社会气氛没那么紧张,大家都平和的时候,很多事情有商有量,民主发展是必然的。

“民生空间绝对没人阻止你。民主有条件之后,我们继续去推进,我们不用放弃,基本法里面有的。”

以下是专访实录。



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9月19日播出专访片段


深圳卫视驻港记者 秦玥:您今天(9月19日)也去了票站看了现场情况,您之前接受访问时说心里有些不安,那您今天去了票站以后,心里是怎样的感受呢?

 

社会福利界界别分组候选人、新思维主席 狄志远:今天整个气氛很平静,在票站里也很有秩序。香港办选举有很长时间了,政府管理票站安排也非常顺利。这次选委会选举,香港现在有5个票站,那我去了九龙的票站,我也非常平静、平和,来投票的人也很冷静,大家非常认真地去参加这次选举。

 

我们社福界的选举气氛是比过往炽热。一来我看到候选人做的事情也比过往多些。以我为例,选举的工作比过往多了两三倍的工作量,第二,我去联络选民,他们很认真对待这件事,他们了解具体的情况,也表示很热衷投票。在我们的社福界,是比较有诚恳和真诚的选举气氛在里面,这个让我觉得很舒服。

 

大家都是君子淑女之争,以前我们的选举很多就是针锋相对,还没有机会说想说的话,别人就阻止你发言了,选举气氛就比较情绪化,这次就很平和。在社福界里的竞争,我心里是觉得很舒服的竞争过程。所以无论得失,我觉得我们在社福界做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深圳卫视驻港记者 秦玥:现在有人渲染说选举是“假选举”,但中央其实是想完善选举制度,希望去除政治化的议题,因为看到香港社会也有很多的问题,其实是想帮助香港的经济、民生,提升特区政府管治的能力。对于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您怎么看待外界的说法以及中央的做法?

 

社会福利界界别分组候选人、新思维主席 狄志远:我也只能多说一下社福界,因为其他界别我也只是观察,没有直接参与。这次选举,在社福界我认为有一个真正的竞争就在于候选人有来自不同的背景。

 

第二个方面,我自己观察,这次的选举民生性趋向多过政治性趋向,以前可能喊一些政治口号就能得到一些选票。但这次选举过程中,候选人大部分是说怎样做好福利界,怎样团结福利界,争取最大的利益到社福界,这个我觉得相对以前来说是专业了一些。

 

某种程度对我来说,希望多一些民生改善,我觉得是好的发展。我们界别里专业及民生的倾向多一点。当然选委会选举也是民主的一个程序,如果以后社会比较平稳一些,社会里人与人的接纳度更多一些,社会平和一些,大家多一点协调沟通,在这样的环境下, 香港的民主制度应该要继续开放,选举能够融入多点不同的声音去参加。

 

对社福界来说,总有一个好处,我们多关心福利的议题,不是说政治议题才是我们最关心的,这次有这样的改变。

 


深圳卫视驻港记者 秦玥:您刚才说想团结社福界,我们知道传统的社福界是非建制派票仓,他们都是教育、社工界的代表。您认为未来该如何团结、代表他们发声,特别是做好桥梁的作用?

 

社会福利界界别分组候选人、新思维主席 狄志远:社福界选民是比较支持“泛民”的朋友,这也无可厚非,大家都是希望能通过民主改善社会。但是你问我的话,社福界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搞好福利,如果这次选举大家的议程或者大家的重点集中在争取福利方面,这就是团结面,因为如果是政治议题反而会令大家分化,分化的话大家就针锋相对了,那对这个界别未必有好处。

 

社福界关心的比如长远规划、我们的拨款制度不理想、残疾人弱势群体的社群工作要再做多一些,这些都是共识,将来选委会选了出来,社福界有30个选委,这些都是共同的议题,大家共同关心,那团结的基础就很足了,我们就可以做好民生的工作。为什么社福界的朋友这么希望民主或者不满意政府,也是因为特区政府在社福方面有很多漏洞做得不好。如果以后要是能通过我们社福界的朋友协调到好的方案能推动政府改善,大家民怨没那么重、平和的时候,就没那么多政治化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不管喜欢还是还不喜欢,这次的契机可能会有新的改变。如果从乐观正面的角度看,我们将政治议题转向一些我们关心的福利议题,福利议题是共识面最多的,这会令我们更团结。而做好社福界,整体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我们社福界关注的就是基层市民、弱势社群,如果服务做得好、生活过得好,社会怨气减低,那么社会纷争以及所谓政治上的斗争就会减轻很多。



深圳卫视驻港记者 秦玥:今天早上看到一个民调,民众希望将来特区政府多关注土地房屋、青年人就业、民生经济三大议题。您觉得选委会将来对特区政府提高管治能力,可以发挥哪些效能?

 

社会福利界界别分组候选人、新思维主席 狄志远:这个我有非常高的期望,如果我将来进到选委会,我一定会好好认真和那些候选人交代、表达社福界的诉求,第二,我们都要问的问题就是:特首或者立法会议员有没有能力去解决今天香港的这些问题。

 

从我角度来讲,特首一定要听民众的声音,不能自己锁起门来自己想一套方法,你不落地、和民意脱节的话,这个工作未必能水到渠成。

 

立法会我认为要有多元的声音,因为香港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不同的人代表不同群体的声音,而在当中里边找一个,大家最大的共识,我们跟着这个共识去做,那纷争就会减少。

 

过去的问题就是政府给人家批评离地,立法会是政治斗争,没好好解决我们社会民生的问题。对于我们接下来一届,我自己期望就是,我(如果当选“选委”)有机会选出特首,我有机会选出立法会议员,我就希望特首要聆听,议会要多元,我想这样才能配合今天的现实情况。

 

还有我也希望政治系统,比如政府、立法会或者其他的议会制度,这两年要做好民生工作,因为过往社会这么多纷争,就是民生工作做得不好,大家对政府不满意,就会觉得哪都做得不好。基本法讲到,特首及立法会最终由普选产生,近期中央官员也再一次作出这个承诺,所以我们做好一个社会环境,然后再去推动民主发展,会有个有利的基础,社会环境也会和谐。所以民生工作是将来特区政府和立法会要重视的一个环节。

 

深圳卫视驻港记者 秦玥:您讲到的香港多元声音我也认同,但香港这几年变化比较大,社会两极化,在当下香港,您如何定义多元的声音呢?

 

社会福利界界别分组候选人、新思维主席 狄志远:香港是多元的社会,有的代表商界利益,有的代表很基层的利益,有的是代表妇女利益,有的代表弱势社群或者外籍人士,这些小众的一种利益。有的人追求民主多一些,有的追求稳定多一些,有的是专业的角度多一些,有的是可能其他方面的发挥,社会一定这样的组合。如果你只是单一声音,其他你就会忽略了,因为你都不认识,或者你都不明白,就无法做到让社会共同利益最大化。

 

所以这些声音,是要把不同的代表放进去,但是代表的声音里边要做好这件事,就是求同存异。对话总比对抗好,过往的不同声音没一个好的协调,没有好好沟通,没好的对话,变成针锋相对,就变成你死我活,香港就出现了这几年的困难。

 

所以大家斗到你死我活是不行的,单一的声音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希望)选委会选举、立法会选举、特首的选举这三个最重要选举能够达到“求同存异”,一起找到我们的共识。我相信社会的气氛没那么紧张,大家都平和的时候,很多事情有商有量,民主的发展就是必然的。

 

深圳卫视驻港记者 秦玥:中央之前都表示,要建立一套符合香港实际情况、有香港特色的新的民主选举制度。那你认为香港将来的民主制度应该怎么去实现落实?

 

社会福利界界别分组候选人、新思维主席 狄志远:我觉得未来这两年大家集中精神搞好民生工作,因为还有好多事情要做,房屋问题也不是说一两年能解决,老人的问题、青年的就业、社会群体之间的气氛,这些都是我们要好长时间,要花好多心力去做好的。当社会有个好的基础之后,我们就要遵循基本法,要迈向民主的步伐。

 

讲回民主发展,不同的阶层、界别有不同的利益。(如果)我是有既得利益者,我当然是不想放这么多啦,那没既得利益的,就希望争取更多,这个很自然的,也都是坦白要面对,在当中要求同存异。

  

深圳卫视驻港记者 秦玥:你刚才说要做好一个沟通、对话,那你觉得现在的社会环境下,你或者你的非建制派朋友来参选,会不会觉得和社会福利界的选民之间的沟通比以前有挑战?

 

社会福利界界别分组候选人、新思维主席 狄志远:香港有不同声音,我们相信我们代表香港人某种的声音,我作为社福界我会听多一些老人家的声音,我听多一些残疾人士的声音、妇女声音,这些声音我能够去表达出来,争取他们的改善,我觉得是很有价值和共通点。

 

这段时间我和社福界朋友沟通,我没觉得有很大的困难,不觉得有困难。因为我提的议程就是老人问题、家庭问题、青少年问题,这是大家共通点。因为我今天争取选委的角色是希望重建一个好的福利制度,能够做好福利,这个就是我的议程。民主的事情我们可以继续交流,大家有共识才有得谈,你和我在这个问题针锋相对,我觉得解决不了问题。

 

今时今日来讲,大家在一些政治上争吵,我觉得再吵下去,没有什么帮助,倒不如先做大家共同认为重要的事情。



深圳卫视驻港记者 秦玥:中央完善选举制度是第一步,你觉得将来非建制派,以后怎么走下去?

 

社会福利界界别分组候选人、新思维主席 狄志远:我认为非建制派未来在立法会选举中依然有空间。我估计有非建制派的朋友会参加立法会选举,他们赢的机会也有,所以立法会里面将来有“泛民”的声音,有非建制派的声音,我觉得有很大的机会。

 

但是可能我们要重新定位,我们说香港怎么样走下去,你中意不中意选举制度也好,这些都是已经存在的事实。我认为“泛民”和非建制派最关键是要在民生工作上把握好空间,我们可以继续用一个批判性的眼光令特区政府再做得好一点,我们继续站在中下阶层立场,表达信息。冲击政府、“揽炒”是没效果的。

 

“泛民”朋友要重新定位、搞清楚我们在现在的时间和环境下该怎么定位,怎么帮助去推动、逐步实现我们的理想。我相信,当社会持续进步的时候,民主空间就会越来越开阔。

 

深圳卫视驻港记者 秦玥:香港的政治现实是在“一国两制”下实施自己的优质民主,中央对此也有铁的底线比如爱国者治港,对此你怎么理解?另外选委会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中央对香港有什么期待?

 

社会福利界界别分组候选人、新思维主席 狄志远:“红线”怎么说,我们自己认为现在的“泛民”当中,很多温和理性的人是可以参选,是可以入到里面的,我相信有这样的人的,中央都暗示过有这样的人存在。所以在今时今日环境来讲,如果“泛民”派几个朋友出来选,我认为有得选,赢的机会都很大。

 

第二方面就要看长远,因为过去你做的记录可能对你不利,可能有的记录都不错、可以出来再参选,服务社会。但是我认为将来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不要“揽炒”,不要去挑战中央管治的权威。我们为香港好,我们做政治,是为了民生、为了民主。民生空间绝对没人阻止你。民主有条件之后,我们继续去推进,我们不用放弃,基本法里面有的。

 

所以“泛民”有空间,“泛民”我相信都会有人参选,也都会有机会会赢,不过我们不要在里面倒腾(折腾)自己,不如问清楚自己的方向,问清楚自己的理想,再去继续前行,不要放弃这些机会。

 

中央多次强调,香港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一个国际性的城市,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城市,对祖国发展、对香港自身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坦白讲,深圳是做不到香港的角色的,香港角色无法替代。所以现在中央很明白,不需要(将香港)变成一个二三线城市,这样完全没好处。


作者:秦玥,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