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邓伦周一围喜提新身份,文化综艺能否回暖?

网娱观察编辑部 网娱观察 2019-05-06


作者 / 吴丽仟 王心怡


今年以来,文化综艺似乎“遇冷”了。

 

一位广告圈人士告诉网娱观察,以前文化综艺最火的时候三四千万才能占一个坑,但现在卖的不好可能会降到1千多万。


面对“遇冷”这个说法,《见字如面》、《一本好书》总导演关正文曾淡定地告诉媒体,曾经火也只不过是虚火:“它从来还没那么优秀,也没那么好。”所谓“虚火”,指的曾经有一批赶时髦的,做了大量标榜文化综艺的节目,但最终还是得靠内容说话。


究竟,这几年它经历了什么样的曲线和波动?我们全面复盘了2017年-2018年的文化综艺的相关数据,也采访了文化综艺幕后操盘手,为2019年探探路。



 “综N代”赢了口碑,输了热度?

 


2017年是文化综艺全面爆发的一年,从《朗读者》、《见字如面》到《国家宝藏》,据不完全统计各平台做了超50档节目。



2018年前三季,文化综艺依旧是香饽饽。但从结果来看,大部分延续了上一季的好口碑,但关注度和话题度不如从前。


以《朗读者》为例,2017年第一季播出后豆瓣评分8.5,超过1.7万人评价。2018年第二季,虽然豆瓣评分冲到了9.3,但评分人数降到了5千多,收视率也有了一定的下滑。




“综N代”热度下滑,新节目如何迭代?

 

为啥“综N代”不扛打了呢?


在江苏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张烨镝看来,原因有二。首先,文化综艺本身就不是一个很容易爆的题材,它属于题材和内容更加垂直的品类。其次,不光是文化综艺,现在多数爆款综艺的“综N代”,都不再具备第一季时期的号召力了。众多新节目涌现,市场容量有限,且观众审美不断提高,这是必然的。


有解吗?


据网娱君观察,继《见字如面》后,关正文团队新推出了一档节目——《一本好书》。用他的话来说,越来越不愿意做过眼云烟的,想做一些能对得起自己、能留得下的东西。他想给观众展示能“提供鲜活认知,激活独立思考”的好书。


有了节目的方向,下一步就是形式。他们的解题思路是,先精选出《月亮与六便士》等好书,然后选取其中的部分桥段,让赵立新、潘虹等实力演员用影视剧等方式呈现出来。又不是话剧又不是影视剧、既有分镜又有观众,算是首创。



他们还特意选择了环形舞台,提高节目的可看性。据关正文介绍:“环形舞台,观众在中间,演员围绕观众表演的设计,是一种实用原理,不是作品和思想。这种使用方式在各类演出活动、各国戏剧舞台上经常出现。对一本好书而言,最终选择的是更具题材包容性、更高转场效率的实用结构方案。”


他想把《一本好书》做成大众阅读的试衣间。


无独有偶,曾经做过《非凡匠心》幕后的制作公司华传文化也在主动“迭代”自家的产品。这个11月,他们将与故宫联合出品,推出一档新节目——《上新了·故宫》。


这个节目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商业模式的改变。


华传文化创始人刘兵告诉网娱观察(ID:wldygc2016),他们之前做《非凡匠心》,最后匠人打出来的器物,传统文化的那一块与老百姓的生活比较远,在生活中使用很少。


但这一次《上新了·故宫》将和故宫联合推出一些新的文创产品,“它和生活一定是息息相关的。比如说增加它的使用性。毕竟,使用才是最好的传承,购买才是最好的保护,分享才是最好的传播,我们正在改变曾经的思路。”


具体怎么玩呢?据悉,他们会让两位艺人和设计师一起针对某个素材做一个文创产品,走的是“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走入民间”的路线。逻辑很简单,“如果说娱乐节目是大家看完了哈哈一笑,那么文化综艺看完了以后,它除了你的感受之外,我们希望它还能够在生活中走进你的家庭。”




下一个爆款何时出现?

内容和商业模式应该两手抓



当然,除了前文提到的两档,2018年Q4季爱奇艺将推出的《国风美少年》的定位也是国风文化创新推广唱演秀。


此外,人文故事讲述类节目《美好时代》、文化探索类节目《匠心传奇》、原创文博推理秀《诗意中国》等项目的亮相,明显也正朝着更多形式、更多题材、更多创意的方向迭代。



到了2019年,江苏卫视已确定做《阅读·阅美3》和《茶界中国》。张烨镝告诉网娱观察(ID:wldygc2016),这个品类他们一半是自制一半是与制作公司合作。究竟,什么样的文化综艺能出头?


张烨镝认为,首先要接地气,有生命力,其次观众看完是有参与感,能去思考并有效应用节目传递的内容。就像文化+情感融合类的节目收视率往往最高。比如《小镇故事》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滋养观众。


至于什么样的节目才能做续集?江苏卫视的标准是,首先有社会影响力、有口碑、招商能力强,其次最好是观众没有见过的类型。没人敢确定下一个爆款何时出现,但他认为一定是能找到小而美的独特切口,做出最大化创新的趣味包装的。


多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文化类节目非常符合“小正大”的政策导向,比起动辄上亿的大项目成本没那么高,且项目更好管控,赔钱的可能性不大。其次,近几年的文化类综艺爆款节目出现后,大大提高了金主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广告定制也在增多。


至于“遇冷”的囧境,北京卫视节目中心主任马宏曾指出,好的节目产生需要一定时间的策划和积累,有时候某一类好节目井喷式出现,相对来说,另一段时间就会略显平淡。也许,度过了这段瓶颈期,新的、好的创意就会迸发出来。

 

不管是不是正常的曲线波动,在网娱观察(ID:wldygc2016)看来,无非两点,首先能做出耳目一新的强大内容,其次开始往全产业链方向发展。当人才、创意和钱到位了,春天还会远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网娱观察读者群↓




近期热文


《凉生》卖惨 白举纲专访 | 明星生日会

《中国新说唱》 《延禧》成绩 | TF二团

网大干货 《灌篮》生意经 | 音乐综艺寒冬



商务合作 / 转载 / 加入社群 / 约稿

请联系微信ID:

tingting1521380492   hanyang1515

    1028627745   64977817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