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法史唐宋名迹集结日本颜真卿大展!除了「祭姪文稿」,还有怀素「自叙帖」

展玩团队 展玩 2019-04-07


© 展玩图文消息版权已交由版权机构代理

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



「颜真卿」

超越王羲之的名笔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还记得展玩在七月时预告的东京国立博物馆“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吗?“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姪文稿》即将展出的消息一出,直达的10W+阅读可见本次展览关注度之高。


在中国,颜真卿这个名字,几乎与王羲之并驾齐驱地渗透在人们对书法的认知里,在日本亦是同样。


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祭姪文稿》仅存极少数的颜真卿真迹,更是中国书法史最高峰的墨迹名品


即使在台北故宫,《祭姪文稿》也极少展出——这件“限展国宝”上一次露面,要追溯到十年前台北故宫的“晋唐书法展”(2008);在海外展出,还是1997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本场颜真卿特别展,无疑将是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第一场大展


随着展期临近,官方透露了更多展览细节展出作品,惊喜不断,超越期待!

颜 真 卿

709—785


唐 颜真卿 祭姪文稿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为了呈现整场大展聚焦于东晋与唐的大视角,日本方面精心挑选了一批重磅的唐代代表作——颜真卿之外,“初唐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将同时集结


展品包括虞世南最著名的代表作、目前所见《孔子庙堂碑》最早、最完整的孤本——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唐拓本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多种珍贵的唐碑宋拓本,如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颜真卿《千福寺多宝塔碑》——此碑影响最大的宋拓之一,另一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些展品代表了四种最重要的唐代楷书典范


展览发布会现场

©图源东京国立博物馆官方




东京国立博物馆学艺企划部部长 富田淳


东京国立博物馆副馆长 井上洋一


此外,同样十年未展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天下第一草书”怀素《自叙帖》,也将在此次特展中首次在日本亮相!


过去数十年来,这件作品一直争议未断,还曾请日本方面进行了科学检测。但这依然是台北故宫国宝中的国宝中国书法史中极为重要的一件名迹。诚如傅申先生所说,“从书法史的宏观视角来看,台北故宫本《自叙帖》不但仍然是怀素‘狂草’作品的唯一‘样本’,它也是吾人建构唐代狂草发展史的时候,不能由任何其他作品来取代,也是不可或缺的‘狂草’代表作!因为没有了台北故宫本《自叙帖》,唐代的‘狂草书史’将会苍白无力,大为失色!



日本公共场所已可见展览宣传

©图源东京国立博物馆官方及网络






官方ins发布最新消息

广告制作ing!



在这条推送中,我们为你整理了关于此次特展的更多详细信息。你将读到:


📒


○ 特展单元 & 简介

最新展出作品清单

○ 祭姪文稿高清解析

○ 其他重点展品解读


P.S:附赠萌萌的颜真卿先生 ↓↓↓



从展览单元的设置可见清晰的书法史脉络——自东晋至唐,中国书法达到了最高潮,书法也逐步走向规范化


延续王羲之活跃的东晋时代,“初唐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完成了楷书典范的塑造,而颜真卿又在继承三大家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新书体——“颜体”这种书体,具有和王羲之与初唐三大家不同的美学形态,对后世影响深远。


究竟如何影响?此次展览将通过更多唐代作品进一步探究“颜真卿”“颜体”的书法本质;此外,还将分析唐代书法在影响后世和日本方面所起的作用。



展 览 单 元



- 第1章 -

书体的变迁

书体进化的秘密

中国的汉字,是满足了易读性、易写性、美观等要素而形成的,且各要素的平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正式的书体从篆书进化为隶书,从隶书又进化为楷书。


- 第2章 -

安史之乱以前的唐代书法

王羲之书法的继承和楷书的完成

建立了唐王朝基础的第二代皇帝唐太宗,博学且精通文艺,非常喜爱王羲之的书法。而侍奉太宗的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作为初唐书坛三大巨头,继承了王羲之书法的传统,共同确立了唐代初年楷书的典范形态。


- 第3章 -

唐代书法 颜真卿的活跃

王羲之书法的形式化与情感的流露

王羲之的书法风靡一时,但在安史之乱后逐渐失去内涵,变得只有形骸。到了颜真卿时期,终于不再受传统束缚,可以率直地表露情感。颜真卿把这种意识的变化完美地反映在了书法的表现中。《祭姪文稿》是颜真卿为故去的颜季明献祭的文章草稿,纸面上充满了悲痛和义愤的情感。最初是平静的写作,但是随着感情的高涨,笔法纵横驰骋,随处可见显示思念摇摆的真实推敲痕迹。


- 第4章 -

日本学习唐代书法的痕迹

三笔三迹

活跃于平安时代初期的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势通过唐朝的书法学习了王羲之的书法。活跃在平安时代中期的小野道风、藤原佐理、藤原行成,在学习唐代书法的同时,也发展了日本书法独特的风格。


- 第5章 -

宋代对颜真卿的评价

人性的尊重和理念的探求

安史之乱后开始兴起“宣泄情感的书风”,由宋代士大夫们继承进一步发展。由于认为书法因人性而增添价值,因此颜真卿的书法受到高度评价。不模仿古人、充满个性的书法备受尊崇。


- 第6章 -

后世的影响

王羲之神话的崩坏

根植于王羲之书法的传统书法和富有个性的书法此消彼长,到了19世纪的清朝,比起学习真迹不复存在的王羲之书法,大家开始学习青铜器及石碑上的文字。王羲之的神话在此崩塌,充满野趣的书风成为主流。


© 沈臻/译 请勿抄袭复制


部 分 展 出



  • 唐 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 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 唐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

  • 唐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 唐 颜真卿 祭姪文稿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唐 怀素 自叙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唐 褚遂良 黄绢本兰亭序 台北故宫博物院寄存

  • 唐 怀素 小草千字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寄存

  • 唐 颜真卿 千福寺多宝塔碑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 平安时代 空海 金刚般若经开题残卷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 北宋 苏轼 行书李白仙诗卷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 清 赵之谦 行书五言联 个人藏






颜真卿「祭姪文稿」

超越艺术之作


展览核心人物当然是颜真卿,作为有唐一代著名的忠臣和书家,他仅存极少数的真迹之一《祭姪文稿》,具有文物、文献和书法艺术三重价值


在中国书法史上,《祭姪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排在第一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不过,“天下第一行书”早已无法获见真迹,而这件“天下第二行书”却有幸保存了下来。



“唐代有名的作品很多,但是颜真卿的《祭姪文稿》是特别的。唐代是很久远的时代,写在纸上的书法作品几乎都没有保存下来,能看到经多人收藏一直传到现在的真迹,真的只能说是奇迹。”


非常建议你去现场亲见“颜真卿”,面对书家第一手书写的墨迹,更能体验书法与其自发的情感流动之间的关系。


就像东京国立博物馆学艺企划部部长富田淳在看了《祭姪文稿》后感叹的那样:


“关于书法到底有什么好处,生活在北京的启功先生(中国书法家)给出了很好的解释。他说,印刷和拍照时失去的东西就是书法最宝贵的部分。”

 


“颜真卿的《祭姪文稿》所具有的正是印刷和照片所不能展现的,书法作品特有的气场。希望大家一定要亲临现场感受一下。”


那么,《祭姪文稿》这件作品最宝贵的是什么?


有人曾说,这是一种“绝美经验”——“这样的审美经验书家本人也无法再次重复,后来者的刻意‘临摹’往往只能得其皮毛。”


唐 颜真卿 祭姪文稿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卷 纸本 纵:29.2公分 横:59.6公分

← 左 右 滑 动 观 赏 →


颜真卿生于公元709年(唐中宗景龙三年),卒于公元785年(唐德宗贞元元年八月十三日),享年七十八岁。字清臣,官至太子太师,爵封鲁郡开国公,后人尊称为“颜鲁公”


在他五十岁那年,发生了著名的“安史之乱”——这场历时七年之久的内战,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安禄山兵变,大军势如破竹,唐玄宗出逃四川,太子在甘肃即位,大唐江山摇摇欲坠,仅靠极为重臣强撑着。

 

彼时,势单力薄的颜真卿固守平原(山东陵县),他的堂兄颜杲卿则出任常山郡太守,坚守在战火第一线。

 

没想到,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却按兵不动,颜杲卿孤城被围成为俘虏。

 

见颜杲卿不肯投降,安禄山以其第三子颜季明的性命威胁,颜杲卿破口大骂,竟被拔去了舌头。最终,颜杲卿和颜季明双双罹难。

 

那一战,“颜氏一门死于刀锯者三十余人,其状惨绝人寰”

 

待战事稍平,哀恸万分的颜真卿派长侄泉明前去善后,并寻找家人尸骨,却只找回杲卿的一只脚,和季明的头骨

 

悲痛之余,颜真卿亲自为侄子写下祭文,这便是著名的《祭姪文稿》——作于乾元元年(758年)九月三日。

 

文中写道:“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描述的就是其兄、其侄的罹难始末。

 

这一句,被颜真卿反复删改涂抹,足见其悲愤。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颜真卿 祭姪文稿 局部

 

二十五年后,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变,颜鲁公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却被宰相派去宣达诏书,只带上了一名家童。

 

临行前,颜真卿给家中留书,嘱托家人“奉家庙、抚诸孤”,自知有去无回

 

面对李希烈,他丝毫不为宰相之位诱惑而动摇,终被杀害——那之前,他早就为自己写好了墓志与祭文

 

半年后叛乱平定,鲁公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






老话说,“字如其人”。

 

颜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其精神、气节反映于翰墨,数《祭姪文稿》最为历代书家所推崇。

 

黄庭坚说的:“鲁公祭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

 

细看《祭姪文稿》,全数以行书为主,也有楷体、草体相间,笔调圆浑厚重,显现端庄持敬,台北故宫专家王耀庭写:“一见如瞻仰盛德君子于眼前,油然生起敬畏。”


颜真卿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全卷墨色,因行笔过程中的“起、止、停、走”,而有浓枯变化,但又气韵连贯,笔笔真情流露,既完整传达出书家的创作心境,也将历史事件作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书法家唐云先生评价《祭姪文稿》的绝妙之处便在于——它“不是在创作之前构思好的,而是随着创作冲动的推动下不断地拓展深化而产生于挥运之中的’无法之法’,是霎那间的灵感所展示的‘无法之法’,是自发的情感流动所激发出的灵光。”





唐碑唐拓 & 宋拓

四种重磅唐楷典范


《祭姪文稿》之外,此次特展还将呈现颜真卿所处的唐代,书法如何逐步走向规范化的楷书,又发展出不同的美学形态——这是书法的黄金时代。


初唐时期,塑造楷书典范最重要的人物要数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他们被并称为“初唐三大家”,令“书至初唐而极盛”


彼时,唐太宗极力尊崇王羲之,曾搜集数百卷王羲之真迹。而由隋入唐的欧、虞、褚三人,最得王羲之之风;而后继承初唐三家的颜真卿,创造了新书体“颜体”。


他们最著名的楷书代表作墨迹,如今已难得见,日本此次即将展出的,几乎都是可见的上乘拓本,解析唐时楷书之美



欧阳询虞世南都生于六朝,在隋朝做官,进入唐时都已是六十岁左右的老人。不过因他们的代表作均在唐代诞生,仍被视为唐代书家。


虞世南是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弟子,继承了王羲之书风,史称:“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世南师焉,妙得其体。”


虞世南存世的碑志,可信仅见其六十九岁时所书《孔子庙堂碑》,也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此碑原是立于贞观年间的唐碑,不久后被毁。据说唐太宗对原碑“仅拓数十本赐近臣”,北宋时期,原刻拓本已不多见,传世仅余拓片及翻刻本。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所藏的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便是极为珍罕的唐拓本,最早为元代书家康里巎巎所藏。黄庭坚曾有诗:“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此件仅于12年前曾来过上海博物馆展出。


唐 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

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欧阳询和虞世南一同在弘文馆教授名家子弟学习书法——唐太宗李世民设立弘文馆作为国家藏书并招纳文学之士之地,所收学生皆是皇亲国戚及名臣子弟。欧阳询是位全能的书家,“八体尽能”,尤其他的正楷,被宋代《宣和书谱》赞誉为“翰墨之冠”,人人争相想要得到他的亲笔尺牍作为学习的字帖。


《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一生中最重要的楷书杰作之一,也是其七十五岁晚年得意之作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发现醴泉的事。


明代《石墨镌华》认为《九成宫醴泉铭》为“欧阳询正书第一”;明代文坛领袖和鉴藏家王世贞则评价《九成宫醴泉铭》“遒劲之中不失温婉,尤为合作”。


原碑立于贞观年间,由于捶拓频繁,字迹已磨灭殆尽,后虽经重刻,却已然失去原有的风采,现存原石拓本最早的为宋拓,因此将要展出的这件日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所藏宋拓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尤显珍贵。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唐代·贞观六年(632)

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



虞世南去世后,深得王羲之之风的褚遂良被推荐给了唐太宗。在初唐书法中,褚遂良是非常关键的人物,上继欧、虞,下开颜、柳。


他的书法,以“遒逸”见长,宰相魏徵在推荐时便称:“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


《雁塔圣教序》为其五十八岁时所书,被评价为最有“褚家之法”,是最能体现褚遂良独特风格的代表作,也为新型的唐楷创造出一套规范。


此碑原立于唐永徽四年,被嵌在大雁塔入口处两边。此次展出的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也是珍贵的宋拓本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唐代·永徵4年(653)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颜真卿楷书代表作《千福寺多宝塔碑》,展出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件宋拓本。《多宝塔碑》传世多种版本中,以宋拓最为珍罕,其中影响最大的两件,一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另一件便是此次将展出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本。


颜真卿 千福寺多宝塔碑

唐代·天宝11年(752)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国宝怀素「自叙帖」

书法鉴定史上最大的谜案


盛唐书家中不得不提的,还有怀素


台北故宫此次一同出借的怀素《自叙帖》展玩此前在推荐傅申先生的《书法鉴定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时,有过非常详细的介绍。


这件《自叙帖》属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宝中的国宝,全幅总计126行,702字,无论就尺幅、字数及字体大小,在唐以前的行草书迹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自叙帖》在宋代相传有三本,台北故宫所藏本是现今仅存的一卷,历经南唐、北宋、金、南宋、明、清公私收藏,乾隆皇帝时入藏清宫,被定为“神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唐 怀素 自叙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卷 纸本 纵:28.3公分 横:755公分

← 左 右 滑 动 观 赏 →


但关于它真伪的争论,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从未间断,到8,90年代愈发激烈——地位如此之高,争议如此之多的不朽名迹,在中国书法史现存名作中,恐怕很难再找出第二件

 

2004年10月12日至20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邀请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专家赴台,以非破坏性的科学方法前来检测《自叙帖》,这在台北故宫的古书画鉴定史上是第一次

 

所以这件作品在日本也是关注度相当高的。

 

看展之前,我们再来详细回顾一下关于这本怀素《自叙帖》的真伪之争。如果对这件作品和书法鉴定有兴趣,那么,这次展览一定是考验自己眼力和积累的绝佳机会。




怀素 自叙帖 局部

 

近代参与讨论的学者,多认为《自叙帖》并非怀素真迹。


启功先生认为是摹本,徐邦达先生认为是临本,朱关田先生则认为其文本就有问题,是一件彻头彻尾的伪作……;是真是伪是摹之外,又是用什么方式摹,什么方式临,题跋部分又几真几摹,细分下去,情况极其复杂。即便是同一位学者,结论也常随着研究深入而变化。

 

最胶着的争辩,出现在十几年前的台湾,你很难想象,一件书法名作的真伪之争,竟然会演变成如此激烈的事件——但这又恰恰说明,《自叙帖》在学界与大众心目中地位之高,其真伪真相,几乎关乎尊严。

 

20世纪初,李敖曾经的助手、台北青年学者王裕民将怀素《自叙帖》称为“假国宝”,陆续出版了《假国宝——怀素自叙帖研究》等书。2004年“怀素《自叙帖》与唐代草书研讨会”上,他甚至拿着布条冲到现场抗议。令人扼腕的是,一个多月后,年仅三十的王裕民在高雄一家饭店内烧炭自杀身亡,原因不明。但怀素《自叙帖》的真伪之辩,就此留下更多令人感慨的部分。

 

而曾经认为《自叙帖》为真迹的台湾学者李郁周,也陆续出版著作,自认解开千年疑案,认为此名迹为明代书画大家文徵明儿子文彭的勾摹本,最终引发论战。

 

而论战的另一方主要代表,是著名学者傅申

 

作为最熟悉怀素《自叙帖》墨迹的学者之一,他几乎是“欲罢不能”地卷入了这一场激辩。他有力地反驳了李郁周的几个主要观点,并对此前关于《自叙帖》的大量研究做出了回应。自1956年入台北故宫开始,多少次,他近距离细细看过怀素《自叙帖》,而此时,许多学者所见还只是照片和复制件而已。

 

在当时的论辩中,傅申认为,怀素《自叙帖》是“写本”,“非文彭所摹”,“宋明人跋皆真”,台北故宫本为水镜堂本母本,其下限为北宋末年。





怀素 自叙帖 局部

 

不过,2005年,佳士得拍卖专家马成名,提供了一件七十年前日本复印的《自叙帖》残卷(简称“流日半卷本”),傅申惊讶地发现“这件在台北故宫属于限展级,书法界和文化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驰名国际的台北故宫本怀素《自叙帖》墨迹大卷,竟然与‘流日半卷本’有“双胞案”问题。”

 

“因此台北故宫本非但是不可能,而且绝对不是怀素的亲笔真迹!”——也就是说,两件《自叙帖》当出自北宋同一人之手。

 

最终,傅申发表论文确证:台北故宫本《自叙帖》为北宋映写本,而非怀素亲笔。

 

但无论如何,台北故宫这件国宝怀素《自叙帖》,真迹也好,摹本也罢,都早已成为中国书法史中的一部分。



《自叙帖》高精细摄影


台北故宫还出借了一批兰千山馆寄存的藏品——包括怀素《小草千字文》以及褚遂良黄绢本《兰亭序》


兰千山馆主人出身台湾望族,收藏具有相当规模,有219件寄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尤其上面这两件,被视作最宝贵的珍品,同样难得展出——馆名中的“千”“兰”便是从中取之。


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又被称为“小字贞元本”,因其末署“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书时六十有三”。在怀素为数不多的传世墨迹中,这件有“一字一金”的美誉,故又名《千金贴》,为怀素晚年时期代表作,也在书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怀素 小草千字文(部分)

唐代·贞元15年(799)

台北故宫博物院寄存



虽然王羲之《兰亭序》已不得见,但好在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得《兰亭序》后命人勾摹了多种,留下了一些著名的传世摹本,因而“兰亭序”唐摹本便格外珍贵


除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三件“八柱本”之外,这卷“褚摹绢本兰亭”,也是唐摹本中的一种。


此本因其卷后有米芾题诗,又被称作“米芾诗题本”幅前有“褚河南临兰亭绢本真迹。米海岳跋”题签。拖尾有米芾、莫是龙、王世贞、周天球、文嘉、俞允文、陈仲醇、徐益孙、王穉登、沈咸、翁方纲、梁章巨、内藤虎等人题跋、题记、题识。另据卷后米芾跋,本件曾为北宋宰相王随旧藏。


此卷的黄绢材质,以及文中的“岭”字从山,均为褚临本特征。


褚遂良 黄绢本兰亭序(部分)

唐代·七世纪 台北故宫博物院寄存



👈左右滑动查看完整长卷


此外,关于颜真卿在宋以后以及对日本的影响,也不乏名作。


与唐人“尚法”的主流相比,宋代书法更在乎抒发意趣宣泄个人情感,更接近于艺术的本质。苏轼、黄庭坚米芾的实践,标志着宋代书法的复兴。


苏轼 行书李白仙诗卷

北宋·元祐8年(1093)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局 部





空海 金刚般若经开题残卷(部分)

平安时代·9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清代书法存在着尊尚法帖墨迹推崇碑版刻石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和风气,是为“帖学”“碑学”。在帖学范围内求新求变的努力一直间断,同时,金石学的复兴和访碑之风影响到书法界,新的取法对象之下,出现了新的技法和审美,碑派书法应运而生。


赵之谦便是晚清碑派书法的代表人物。


赵之谦 行书五言联

清代·咸丰8年(1858) 个人藏




 回顾更多颜真卿特展推送 


❶  颜真卿「祭姪文稿」即将展出

中国书法史最高峰墨迹名品,天下第二行书


❷  高清还原颜真卿书写「祭姪文稿」全过程!

天下第二行书的诞生



参 考 资 料


朱关田:颜真卿书法评传

朱关田:颜真卿书法艺术及其影响

唐云:从《祭姪稿》看无法之法——对书法技巧的思考

《中国书法史》全集

台北故宫《怀素<自叙帖>卷检测报告》

傅申《书法鉴定 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


部分图文©东京国立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




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


📍东京国立博物馆(平城馆)

🕛 2019年1月16日-2月24日




○ 国 立 东 京 博 物 馆 ○

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13-9



🔑开馆时间:

9:30~17:00(周一闭馆)
※星期五、星期六及11月2日,21:00闭馆。
※截止到9月的每星期日、节假日,18:00闭馆。
※9月22日、23日,22:00闭馆。


🚇交通信息:

从JR上野车站公园出口、或JR莺谷车站南出口出站后,步行10分钟
从东京Metro地铁的上野车站、根津车站,或京成电铁的京成上野车站下车后,步行15分钟。


🎫门票价格:

成人:620(520)日元/人、大学生:410(310)日元/人
※( )内为20人以上的团体优惠价格。
※特展票价另计。
※残障人士及陪伴者一人免费。入馆时请出示残障证明等。
※中小学生、高中生或未满18周岁以及满70周岁以上者,均可免费参 观综合文化展(常设展),入馆时请出示附有年龄的证件(学生证、健康 保险证、驾驶证等)。
※国际博物馆日(5/18)及敬老日(9月第3个星期一),综合文化展(常设展)免费参观。



© 展玩图文消息版权已交由版权机构代理

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

展玩所使用的图片、视频等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

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联系我们以妥善解决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