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后八天!辽博现场超高清权威导览,再看一次「唐宋八大家」史上首展

展玩团队 展玩 2022-09-17



© 展玩图文消息版权已交由版权机构代理

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




「 山 高 水 长 」 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 📍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


延长至3月28日结束“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还有最后8天。


据辽博官网消息,由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博物馆、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文学院共同承办的“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21年3月27日至28日召开。


此前疫情阻隔,这次延长让许多没来得及看的观众赶上了末班车,还没看够的观众又多了再次细看的机会。


也因为疫情,此前去年十二月展玩再度飞沈阳做的深度访谈,一直“捂”到了今天。


那一次,我们特地邀请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先生,及参与此次策展的专家团队,请他们为大家作了一次最为权威而细致的导览


他们带领我们深入展览中的那些深思之处——除了目前所谓引人瞩目的名作之外,还有哪些容易被“路过”实际上却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又有哪些细节是展线中低调却又重要的一笔,这些提示将引领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展览,也理解策展团队的——“初心”


👇


 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 董宝厚

 学术研究部副主任 么乃亮


 典藏部 张书慧

 学术研究部 马卉


 学术研究部 张盈袖


 展览策划部 王艺诺


副馆长董宝厚先生的办公室里始终放着的一块白板。


表格里密密麻麻,是开展前近一年的时间,从策划到布展等工作节点的安排与进度。从大纲细化、文字定稿,到展板设计、校对;以及借展、布展、文创设计、教育活动方案等,事无巨细。


“以观众为中心”,这是董宝厚反复谈到的一点。


一个展览究竟应该怎么办?他甚至回过头希望重新厘清“展览”这个词的定义由此去思考究竟何为展览,或者说观众心目中的展览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各种头脑风暴之后,策展团队最后决定回到一个博物馆最根本的定位——博物馆是一个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这个时代,它的重要性前所未有。






这场展览,对所有的策展人员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从更为准确的角度而言,是一个文学史而非艺术史的概念。八大家诗文名篇数量众多,但相关传世墨迹等文物数量鲜少,且多寡情况极不平衡,如苏轼存世作品较多,而韩愈仅有一件,柳宗元几乎没有。尽管辽博的中国古代书画收藏无论数量、质量均位居全球前列,但如何做好“唐宋八大家”之展,策展团队下了很大功夫。


每一环节的反复斟酌,最终呈现为我们眼前所见的“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


这再也不是把名作一铺就能吸引观众的时代了,况且,一个展览不仅要吸引观众进来看,应该帮助观众看得懂,有收获。要做到这一点,费心,还非常耗力。整场展览中有许多问题是反复思考反复调整的。


最核心的是,如何以书画表现文学主题?


大部分观众习惯观展时专注艺术作品,而忽略作品的文学层面,但若是体会文学意涵后再看作品,感受就大不相同了


第一展厅中最为瞩目的辽博藏宋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件名卷此次拥有了相对独立的空间,长卷前所未有地充分打开。从文学角度而言,《洛神赋》所采用的赋体是八大家不提倡的,但若是与此件画作比对观看,能发现画作中作者从绘画角度对《洛神赋》的重新创造,非常能帮助大家理解文学与绘画创作的关系。


画家采取了“图文融合法”,将赋文分为长短不一的段落,与相关图像形成组合。在具体描绘时,也是有重点的。譬如,他不断加强了第五幕《怅归》的含义。仔细看画面细节,你会发现这一幕中曹植承舟溯水时手握的羽扇,在前面几幕中,一直在洛神手中。





宋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局部


这些细节,在展板中能找到非常详细的提示。负责设计的王艺诺提到,特别在展板设计中提取了画卷中的各个意象,作了详细解读,配合观看,希望帮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这件名卷。


看画读画这看上去是一个展览的策展“策略”,其实是对观众文化素养的一种引导,甚至是对当下观念的一种纠偏。


洛神赋图卷相关展板


策展团队并不是搞古代文学出身,大家一步步从阅读“唐宋八大家”的相关书籍开始,“当时团队有一个口号,叫‘我们不生产知识,我们做知识的搬运工。’”

 

这是实事求是,却也是一种谦虚。实际上,有一些他们长期关注的研究问题成为本次展览非常扎实的一条线索,它甚至超乎“唐宋八大家”这个主题,直指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核心。

 

“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能用中国古代绘画和书法去反映中国古代文学?为什么还很默契?”在董宝厚长期的研究中,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解答。


“中国古代文学,我们现在姑且称之为文学(它在古代其实并不叫文学),给中国古代绘画和书法提供了大量素材。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古代绘画作品都依赖于古代文学作品产生,比如展厅中的北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明代马轼李在夏芷《归去来兮辞图》、陆俨少《永州八记图》等等。大部分古代绘画作品,脱离古代文学是谈不了的,比如说展厅中大量与文学有密切关系的作品、描绘文学人物的绘画、又或者是描绘文人生活的作品。那些让我们看了回味无穷的绘画作品,很多是因为在作品本身的技巧之外,它所承载的内涵、所传达的含义给予了我们足够丰富的历史文化空间,比如它让你追慕魏晋时期的风流,仰慕陶渊明的高洁人品,回味曹植和《洛神赋》的传奇等等,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明 马轼李在夏芷 归去来兮辞图 局部


“中国书法的经典作品首先也都是优美篇章,比如说‘天下三大行书’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寒食帖》,首先也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然后才能成为一个好的书法作品。”


“无论要欣赏中国古代艺术,或是要研究中国艺术史,脱离开中国传统的文史哲不行,单纯研究图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脱离了它本身的语境。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在这个展览中理解为什么中国古代书画可以特别好的去呈现古代文学,是因为它们先天就密不可分,所以赵孟頫才会多次去写《秋声赋》,苏轼也会去写《醉翁亭记》,书法和绘画作品本来就和古代经典名篇在一起。”

 

“辽博馆藏很多早期经典书画作品都创作于在古代文学史基础上乃至于唐宋八大家的名篇基础之上,这也是这个展览做起来的先天条件。因为展线所限,还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没能呈现在这个展览之中,其实每一件书法经典作品都是文学史上特别好的作品,甚至于像赵佶的《千字文》,本身就是一个蒙学的文本。”

 

宋拓 苏轼楷书欧阳修醉翁亭记


为了让观众理解到这一点,而不是与作品的画面简单打个照面,董宝厚带领策展团队用了大量的方法试图把作品内外的信息建构完整。所以这个展览会出现很多观众觉得很好看也很好懂的展板,“看板是一个桥梁,否则很多观众是看不懂的,也不能理解展览的逻辑。”


展览中还营造了更多参与感互动感也是希望引领观众深入唐宋八大家的艺术、文学与精神世界。


但也有一些方法和细节,在布展后期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问题,团队在几近“崩溃”的状态下不得不决定遗憾地留到以后的展览再去实现。


从踏进博物馆开始,到离开展厅,对于“唐宋八大家”、对于其所涉及的文学、艺术与历史,观众已经有了全新的收获。



还有一些布展中经过仔细思量的内在逻辑,隐含在作品之中,希望观众能捕捉到。


例如第二部分第三单元苏轼这一部分中,有一件清代吴鼒所绘《苏轼像》,为什么不出现在开篇而放在清拓《元祐党籍碑》后?有其特殊的意义。


蔡京专权时,曾将司马光、文彦博、苏辙、苏轼、黄庭坚、秦观等309人列为奸党,姓名刻石颁布天下,其上累累皆是名人之款。这就是著名的“元祐党籍碑事件”,1102年,宋徽宗在蔡京的唆使下发起一场复辟战,也是对苏轼等人发出的“清剿”号令——这是苏轼去世的第二年


而吴鼒《苏轼像》上作者题写了一段赞,这则赞语来自宋孝宗为苏轼文集所作之赞,他在位时追谥苏轼为“文忠”、苏辙“文定”,可见彼时皇权又重新承认了苏轼的重要性。


在这一单元中还展出了一件宋孝宗章草书后赤壁赋,孝宗书写东坡的文章,同样为了体现此时苏轼的名誉已为官方恢复。


苏东坡一生的苦困与跌宕,由此可见。


清拓 元祐党籍碑 局部


清 吴鼒 苏轼像


展览也不是完全没有遗憾。比如说,有些名件在董宝厚看来很“吃亏”。比如,出现在第一展厅最后展柜中的北宋李成《茂林远岫图》,与“网红”宋徽宗《瑞鹤图》同置的情形下,不少观众难免会忽略它。相较于与现代观众欣赏趣味更为相合的《瑞鹤图》,宋代山水画未免显得太过深奥。


这也是董宝厚提示后期观展的观众注意的。《茂林远岫图》是读懂山水画极为关键的一幅经典作品。宋代是中国山水画成熟的时期,北宋时有很多范式,其中之一便是李成的作品。董宝厚谈到,李成一直是后世的一个谜团,与其同时代的书画鉴定家米芾就曾有赫赫有名的“无李论”,谈及:“李成真见两本,伪见三百本。”可见后世就更难见到李成的真迹。《茂林远岫图》存在很多疑问,而其中的细节,在下面的导览中可以细细再读。


李成 茂林远岫图 局部


有许多作品在本次展览中展陈地尤为完整,有策展团队一份特别的心思。


宋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唐风图》,学术研究部专家张盈袖告诉我们,布展时特地将其缂丝包首与别子翻出展示。由题签可见,此件曾经清宫内府旧藏玉质上好的别子即当时原配,题签下亦附有后来入藏博物馆时留下的标签。这些信息在过去的展览中很容易被忽视。



书画之外,碑帖、古籍、器物等门类展品的加入,如何展,如何看,都值得一说。


例如此次占展品总数五分之一的碑帖类文物非常重要且必要,因为柳宗元、苏辙、苏洵等传世墨迹极少,历代石刻所留下的拓片自然便有了重要的价值;再如辽宁省图书馆所藏宋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是目前所见昌黎先生文集中最重要的一个版本。






最后,也别忽略展柜玻璃上特别设计的八大家“行迹图”


当他们一生所历经之处被放在具体的地理空间中,对观众来说会有另一维度的想象空间。韩愈一生中经过两次贬谪,一次被贬阳山,一次到了潮州。他曾有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从西安到潮州,这“八千”路的空间概念在行迹图中就能直观地感受到。



看完这条导览,你还可以留下这本最新出版的《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精品导读手册,是不同于此前大型典藏图录的小开本展品导读书,性价比还不错。



更多详情图请见文末,或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直接查看



现在,跟着辽博专家的讲解

以及展玩在展览现场所摄重点高清展品图

再次进入这场展览

 


一  文垂千载

 

看第一部分能体会到,文学与书画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许多作品都将呈现这一点。
 
展厅一进门,选用了七十句唐宋八大家的诗句装置,可近距离触摸、拍摄。其实是想告诉大家,唐宋八大家离我们并不遥远,这里面许多诗句都是特别熟悉的,希望在一进展厅时就让大家觉得很亲切。


在第一部分一开始,能看到唐宋八大家都长什么样。这组来自国博的画像,由几套画像册页组合起来,也是首次这样组合。






· 第一单元 文脉所系 ·

 

这一单元呈现八大家的文学成就、地位,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成就。“古文”对他们来说是什么样的概念,又为何要提倡“古文”?第一单元展示的就是八大家时期的“古文”——包括先秦与两汉的文字。

董宝厚告诉我们,其实在唐代也有很多人看不懂古人的东西,他们在研究骈文时,也会看不懂先秦诸子百家的文章,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倡导社会去学习古文,看懂儒家经典。在后面第三展厅,还有更深入的解释。

 

 元  赵孟頫(传)洪范授受图并楷书尚书洪范









▼ 南宋 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唐风图



局 部















▼ 北宋 李公麟(传)九歌图



局 部








▼ 南宋 高宗赵构 章草书洛神赋







《洛神赋图》在这一单元中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让长卷得以充分展开,这件作品无论从文学还是绘画来说都已在一定高度。


▼ 北宋人摹顾恺之 洛神赋图




《洛神赋》所采用的赋体虽然是八大家不提倡的,但今天看来需要被重视。


这张画中顾恺之对《洛神赋》的重新创造,特别有趣味与深意,我们今天来看这件作品,更多会发现很多顾恺之创造的点,而非文本本身。顾恺之在描绘其中每一个意象的重要性上并不是均衡的,他不断地加重了《怅归》(画卷共分五幕,此为第五幕)的含义。


有一些细节值得注意,比如第三段里曹植手中的羽扇,前面一直是在洛神手中的。再看曹植手中的玉佩,是一个体量很大的玉组佩。

 














 

一般都知道《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所写,但苏轼《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非大家都了解的。陶渊明此文对八大家已经有不小的影响,比如我们提到的苏轼。这里挑选了两件相关作品。


 元 赵孟頫 行书归去来兮辞






局 部





▼ 明 马轼 李在 夏芷 归去来兮辞图




局 部








这件马轼、李在、夏芷合绘的作品,将《归去来兮辞》分成了九段。每个人有分工,按赋文顺序绘。左侧的文本就是每段的内容,许多画面细节即从文字中而来,能加深你对绘画的理解。


副馆长董宝厚提示,其实很多画都由文本而来,只是许多文本已经缺失,导致今人对作品主题认知的缺失。有些文本被写在作品中,也有些文本古人熟知于心,在创作时不会写上去。

 


第二单元 古文生辉

 

进入这一单元之前,展板上会提示大家“唐宋八大家”这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其实这一概念在明代才确立下来再流行开来


典藏部专家张书慧告诉我们,在这一单元中,你能集中看到八大家各自的文集。唐宋八大家的影响之巨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因为有文集的流传。

 


▼ 明刻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



▼ 宋刻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张书慧提到,此件是目前所见昌黎先生集中最重要的一个版本,辽宁省图书馆藏,是宋代的官刻本,绍定六年临江军学刻本,文字特别规整,墨色也很油润。


此件曾经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所藏;进入清宫之后,被认定为 “天禄琳琅”藏书,这是内府钦定的善本,凡隶属“天禄琳琅”藏书的,带有“乾隆五玺”或“乾隆六玺”。

 

▼ 元刻 苏辙《东莱标注颍滨先生文集》


©图源网络


元代存在时间短,其刻书吸取了南方的经验,同样珍贵。此本为苏辙的文集,为东南三贤之一吕祖谦(东莱先生)标注。吕祖谦曾编选并点评有《古文关键》一书,此后很多选本与此书有关。吕祖谦在南宋时还做过《东莱标注三苏文集》,展览所见就是其中一种。


▼ 清 阮玉铉行书臞翁诗评 局部



局 部




张书慧还谈到,可以特别关注一下这件清代阮玉铉行书《臞翁诗评》的材质,它书写在绫上的,看起来很高贵,质感、光泽都很好,的确这种材质也非一般人能用得起的。在这种绫上书写和纸上不一样,质地较密,吸墨性也没那么好,所以需要很浓的墨去写。



第三单元 雄唐雅宋

 

▼ 明 祝允明草书李白诗赋




▼ 北宋 李成茂林远岫图



局 部













宋代是山水画成熟的时期,北宋时有很多范式,其中之一便是李成。


李成一直是后世的一个谜团,与其同时代的书画鉴定家米芾就曾有赫赫有名的“无李论”,谈及:“李成真见两本,伪见三百本。”可见后世就更难见到李成的真迹。


这件作品同样存在很多疑问,董宝厚说,其中有个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细节——卷后有一个向若冰的跋文,他是贾似道的门客,叙述了这张画是如何流传的。现在追溯所有传为李成的画作,都没有这样一个题跋将流传写得那么清楚。其中提到宋代中期就开始有人收藏这件作品,争议就在于题跋与画是否原本就是在一起的,有否被割换过,但目前还只能猜测。总的来说无论是风格、样貌、技巧等,这件作品都符合我们如今所了解到的早期宋代风格,若非李成的,其绘画造诣也是与李成很接近的,甚至是同时期很伟大的画家。


向若冰跋


▼ 北宋  徽宗赵佶瑞鹤图


















《瑞鹤图》保存得比较好,在展览中还暗藏着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画中情形,是宋徽宗与官员们在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所见,也正是在这一年,北宋文学家苏辙辞世,与兄长苏轼同葬于河南郏县,享年七十三岁。他是唐宋八大家中最为长寿者,亦是最后一位告别的。他们人生的结束,却是“唐宋八大家”之说在中华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开始。

 

▼ 北宋  定窑白瓷雕牡丹纹盖罐



▼ 北宋  景德镇窑影青瓷刻缠枝花纹执壶



这一单元中,还展出了一些瓷器。学术研究部专家马卉谈到,唐代重心在西北,北宋时略往南移,景德镇窑便在此时开始活跃。这一时期景德镇窑烧制的影青颜色比较白净,略略泛青,有玉质感。上面是刻的缠枝花纹。

 

▼ 北宋 定窑酱釉花式盏及盏托



此件为一级文物,出自辽墓。颜色比较浑厚,是完整的一套。


▼ 宋 钧窑三足炉



▼ 宋 绿釉划诗瓷枕




此件瓷枕并非随葬墓的,而是在生活中使用的实用器。瓷枕上划了苏轼的诗,可见当时苏轼在民间的影响力,相当于一个活着的“神”。

 

 

二  德行笃定

 

第一单元:豪健雄放 韩 愈

 

▼ 北宋 徽宗赵佶(传)王济观马图




局 部








▼ 清 永瑢蓝关宦辙图




▼ 东晋 佚名小楷书曹娥诔辞



这件作品在开展前董宝厚先生就特地为我们讲解过。他提到,以往展出这件的时候,大家很少注意到上面有韩愈的墨迹,写明“退之题”


借着这个思路,辽博此次在展板上把所有的题都写出来了,就是想告诉大家,这件作品的信息量其实特别大。上面的每个字、每个笔画对我们今天来说都非常重要。


这里面还有一段柳宗直题字,柳宗直是柳宗元的表弟,这是目前看到柳宗直唯一字迹。而柳宗元是八大家中唯一没有墨迹存世的。更多详情请见→ 韩愈存世唯一墨迹!辽博唐宋八大家展开幕,这件绝世小楷朋友圈超豪华


局 部


韩愈观款 实拍
 

柳宗直观款 实拍


“永州刺史冯叙、刑部员外郎孟简次日同来看书。”



怀素题记





▼ 清拓 石鼓文




这件《石鼓文》拓本被置于韩愈这一单元,学术部副主任么乃亮告诉我们,韩愈确实对石鼓文很重视,曾写过《石鼓歌》


那么,石鼓文和唐宋八大家又有什么关系?其实石鼓文属于早期诗文。古文运动可以往前追溯,从先秦时期一直到两汉、六朝,有完整的发展脉络。为什么要进行古文运动?就是想要摒弃南北朝时期华而不实的文风,上溯先秦、两汉,即言之有物。石鼓文也是先秦时一种文风代表。



第二单元:枯淡崔嵬 柳宗元

 

柳宗元虽然文学成就很高,但传世的东西特别特别少。全世界都难以找到与他直接相关的文物。


这一单元里有三件展品。借展的陆俨少《永州八记图》,因《永州八记》为柳宗元所写。柳宗元行书龙城石刻目前争议还很大,尽管他当时确实在那里生活过、工作过。此件原石已佚,民国翻刻过,但当时的石头也没了,此件拓本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时,柳州博物馆根据民国时的翻刻本所拓,至少能反映出柳州当地对柳宗元的崇拜与景仰;苏轼楷书韩愈罗池庙碑原石还在,但究竟是不是苏轼的字也还有争议,但文章确为韩愈所写,内容写的是柳宗元,一般又称“三绝碑”。


▼ 当代 拓柳宗元行书龙城石刻



▼ 当代 拓北宋苏轼楷书韩愈罗池庙碑



此件原石已经不存,在宋代两次翻刻。这是其中一个翻刻本,也相当于是“原刻”了,因早先立的元祐党籍碑全都被铲了,宋代的翻刻还是属于比较早的。另外这一拓片是清拓本,相对来讲拓得也比较好一些。


这件作品对这一单元的主题阐释有很重要的表述作用,通过此件拓本,能勾连至当时司马光、欧阳修等文人之间的交流与思想状况、政治关系

 


第三单元:一代文宗 欧阳修


欧阳修是宋六家里的第一家,在唐宋八大家里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墨迹也不多,在第三部分第三单元中,你还能看到他的行书谱图序稿并诗。


▼ 元 赵孟頫(传)竹林七贤图



局 部










▼ 南宋 刘松年 秋窗读易图






欧阳修当时作了很多“记”,如《昼锦堂记》《丰乐亭记》《醉翁亭记》等。宋代人大量刻石,很多原件都已经没了。


如这里面苏轼楷书的欧阳修《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宋代时原石就已经没了。元佑党争之后,朝廷对苏轼有个认定,所有当时他的墨迹、他所书的碑都要毁掉,所以这两篇亲书的游记的碑石也早就没了。《丰乐亭记》很难得的是原石没被铲掉之前所拓,原刻原拓;《醉翁亭记》究竟是宋拓还是明拓还有争议。


明时,最早永乐时期,又开始立这些记的碑石,但面貌就完全不一样了。像这样早期的原拓本基本能反映出苏轼的书法面貌,虽然跟墨迹比有差别,但还原程度已经很高了。


这两件都曾为罗振玉旧藏。上世纪二十年代华北发生水灾,罗振玉就想卖一点手里的拓本赈灾。这件《醉翁亭记》他给出的市场报价是2500大洋,《丰乐亭记》是2000大洋,远高于书画。1000大洋当时在北京能买一个四合院,是天价。


这次为了展出的页面多一点,特地置于展墙上,大家在观看时也更直观。


▼ 宋拓 苏轼楷书欧阳修醉翁亭记





▼ 宋拓 苏轼楷书欧阳修丰乐亭记



 

第四单元:语不徒发  苏 洵

 

苏洵这件尺牍原件在台北故宫,清代时制作三希堂法帖时把这件刻进去了,质量比较高。


▼ 清拓 苏洵尺牍(三希堂法帖)




 

第五单元:触处生春  苏 轼

 

▼ 清拓 苏轼行书赤壁赋(景苏园苏帖)局部



▼ 清拓 苏轼行书黄州寒食诗(景苏园苏帖)局部



▼ 清拓 苏轼(传)草书赤壁怀古



 

▼ 明 仇英赤壁图





局 部





▼ 清拓 元祐党籍碑 局部




▼ 明 祝允明楷书苏轼东坡记游




▼ 北宋 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

(展示已结束)



▼ 北宋 苏轼行书阳羡帖




▼ 北宋 苏轼、文同(传)古木怪石图、墨竹图





第六单元:汪洋淡泊  苏 辙

 

苏辙的作品也不多,其所跋怀素《自叙帖》原件在台北故宫,此次展示为复制品。此外从展出的拓片可知,他曾到过山东灵岩寺

 

▼ 清拓 苏辙行书题灵岩寺诗


 


第七单元:超轶群妍  曾巩


曾巩墓志在《曾巩文集》已有收入,拓片可以对照。宋代墓葬和唐代不同,倡导薄葬,曾巩的墓志里东西也不多,除了宋代比较盛行的需在墓葬中放置的长明灯之外,唯一留下的就是一方砚台。唐宋八大家中,只有曾巩墓经过考古发掘。


▼ 现代拓 曾巩墓志并盖


 

同一展柜的三方砚台都具有宋代的风貌或记铭。


“熙宁六年”铭文砖清制砚,收藏者为其做了匣盒,在砚台上也有流传题记。其实这方砚台背面写有“熙宁六年”铭文,这原本是北宋崇觉寺净光塔固址的一块砖,清代时这块砖被割了一个槽便成了砚,因为此砖质地很细腻。经考察,熙宁六年正好是曾巩为官的时期


其余两件是仿宋代时期的端砚和辟雍式砚的形制。

 

▼ 北宋 “熙宁六年”铭文砖清制砚



▼ 清 仿宋玉兔朝元端砚




▼ 清 梁诗正行书曾巩简翁都官诗



▼ 清 曾国藩行书曾巩拟岘台记



曾国藩很喜欢曾巩,他曾手书曾巩所写的《拟岘台记》,又找门人幕僚帮他刻到石头上,此件就是刻石后的初拓本。曾国藩日记里写过很多次,说到再拓几份《拟岘台记》寄给朋友,很在意这件东西。

 


第八单元:不世之杰  王安石

 

▼ 明 佚名耆英胜会图








三   家国情怀

 

第一单元:文以载道

 

▼ 南宋 佚名摹孝经图





局 部





















▼ 南宋 朱熹行草书尺牍并大学或问手稿



▼ 清拓 唐开成石经



▼ 元拓 北宋嘉祐石经


   



第二单元:修身以学

 

▼ 明 仇英(传)孔子弟子从游图





 

第三单元 孝慈齐家

 

北宋时期开始重视家范、家谱,这也是受了八大家的影响,尤其是苏轼欧阳修。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北宋欧阳修的行书谱图序稿并诗,以及司马光《家范》。


司马光作为宋代大儒,对于自身修身的规谏、对家中子弟的教育都很重视,他的《家范》便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 北宋 清素传家铭文镜



▼ 北宋 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




局 部







此件一方面是欧阳修谱图序的手稿,从谱牒学来说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另一方面,也记录了欧阳修的书法墨迹,此外,后面还有其诗,又多了一层文学方面的记录。

 

▼ 元 赵雍 澄江寒月图





 

▼ 南宋 马和之月色秋声图






 

第四单元:为政以德

 

▼ 南宋 马麟荷乡清夏图 局部












▼ 清 王原祁西湖十景图









 

第五单元:心忧天下

 

▼ 清 朱拓祁寯藻楷书韩愈平淮西碑并序



▼ 清拓 张照行书范仲淹岳阳楼记



最后,我们还想放上一张照片,希望观众借此体味一场大展真实的背后,那些你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工作人员,他们所付出的每一刻。


如果你去现场看了展览,可以花几分钟做一做以下的观众调查,辽博希望了解每位观众的想法。




特别提醒:部分展品展期有调整,看展前请悉知。👇

延期了!辽博「唐宋八大家展」延至3月底,宋徽宗的瑞鹤图还能看三周






📖


另外,对于专业人士和资深艺术爱好者而言,这样一场大展,收藏一套图录是必然的。此前,展览同名典藏版图录一度断货,现仅余少量,售罄绝版后不会再加印。

也有不少读者留言咨询,是否有平价的普及版图录。展览中后期,《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精品导读手册终于来了。

这本相对更为亲民的导览手册,16开,轻便、简练、全彩,同样收录了本次大展全部展品,及专家与学者撰写的展品解读,更适于满足普通艺术爱好者的需求。对于专业读者而言,即便你已经买了典藏版,但再备一本作为日常上手随时翻阅,或在看展时带上做笔记,都非常方便。

同步推出的还有2019年火爆辽博的“又见大唐”展导览手册——《又见大唐:精品文物导读》

两本普及版手册价格亲民,性价比极高,展玩线上特惠八折包邮前50位购买两册套装的读者,我们还将赠送价值98元的辽博日历一册,赠完即止。


📚 展 玩 甄 选 📚




















以上为今日独立推送,与以下内容无关


《往昔世相: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
故宫博物院 编
故宫出版社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宋 画 全 集


《李公麟〈五马图〉》
板仓圣哲 编
羽鸟书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