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极致震撼!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珍藏首度集结,摄影家高清镜头下的古物之美

展玩团队 展玩 2022-01-07



© 展玩图文消息版权已交由版权机构代理

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




「 日 本 瑰 宝 」

 东京国立博物馆珍藏 

📚 TNM ×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9年,东京国立博物馆,人山人海的颜真卿展

对展玩来说,留在脑海中的,还有一段很特别的体验。

结束对策展人富田淳先生的专访,已近晚上七点,穿过还保留着昭和时期年代感的东博办公区域,经过一楼连廊进入展厅,突然有一种和平常截然不同的感受。

此时,这座日本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里,已散去白天如织的游人,熄灭了灯光的各个展室格外寂静。那些在展柜里的考古出土物、雕像、瓷器,竟好似有了性灵一般,仿佛随时都会“苏醒”。

“这种感觉,很真。”——陪伴我们的东博专家轻声地说。

东京国立博物馆 摄©展玩

 
六田知弘先生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

他是日本著名摄影师,也是约70年来第一个应邀拍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全貌的外国人

六田先生相信,文物身上能发出一种“波动”,或说是一种气场,丰富而强烈。因为它们是曾经存在于这一世上的人们亲手制作、使用,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保存下来的物件。

六田知弘先生拍摄的
国宝南宋李迪「红白芙蓉图」局部

👇


展玩摄自《日本瑰宝》


摄影家六田知弘  摄/六田春彦


六田知弘先生花了近四年时间,应邀重新拍摄东博馆藏的153件珍品精华。

计划源自八年前——2013年,六田先生通过一家出版社时任东京国立博物馆副馆长(现为九州国立博物馆馆长)的岛谷弘幸先生提出,为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杰作精华拍摄一批新的照片,并作为作品集出版。

岛谷先生是日本博物馆界非常重要的专家展玩也曾有幸专访过他。这些业内权威专家的名字,就是一种判断和信心。

这项计划无疑是空前的,多方协调之下,项目终于在两年后得到批准——亦可见难度之高东博从近12万件馆藏中,最终精心挑选出153件最具代表性的珍品重新拍摄与出版——包括28件国宝、66件重要文物。

这些藏品分为日本艺术亚洲艺术两部分,从公元前3世纪至20世纪,囊括绘画、雕塑、书法、工艺、陶瓷、服饰等诸多门类。

现在,这本前所未有的图录终于来到我们面前——《日本瑰宝:东京国立博物馆珍藏》,以中、日、英三语全球发行。

这更像是一份“礼物”,送给明年即将150周岁的东京国立博物馆。




 
无论你是否到过东博,这绝对都是一本必须收藏的图录。

以我们自身的经历来说,每次在东博都会背回各种特展图录,但那一本期待中最能涵盖东博馆藏精华的书,一直没有找到。

《日本瑰宝:东京国立博物馆珍藏》的出版,终于使之成为可能。并且,由于海内外出版机构的协力合作无需飞往日本,直接就能以平正的价格购买到中文版本

书中共收录六田知弘重新拍摄的300多张高清图像,以全新视角更细腻地展现亚洲文物的性灵之美。图版部分以极致纯粹的超高清图像展示,引领读者纵览东京国立博物馆馆藏珍宝,领略东亚艺术与文明的魅力。图版后集中配以简要的鉴赏要点和精彩解说,皆由东博研究员专门撰写。

和通常所见的大部头图录不同,它并不是高深的、晦涩的,而是希望向更多读者传达来自东博馆藏的艺术魅力。






本书在日本完成印制,由近百年历史的日本NISSHA株式会社承担印制(我们所熟悉的口碑绝佳的颜真卿特展图录即来自这家公司),无论印刷及装帧水准皆为国际领先水准,并首次授权在中国出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批重新拍摄的文物图像版权专供这本图录,你无法在其他公开渠道再获得这批高清图像。

上海书画出版社此次特别联合展玩首发《日本瑰宝:东京国立博物馆珍藏》,十六开精装典藏版首版限量发售,值得珍藏。

我们非常非常地强烈建议展玩的读者人手一本。这也是我们一直希望拥有的一本东博馆藏精选集。等了那么多年,它终于来了。

展玩非常有幸,在本书的责任编辑、上海书画出版社吴蔚女士的帮助下,独家专访了六田知弘先生,我们也将在接下来的推送中刊布专访全文。




📚 展 玩 艺 术 甄 选 📚


《日本瑰宝:东京国立博物馆珍藏》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编
[日]六田知弘 摄影
上海书画出版社

首发限时特惠
77折现货包邮


 
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  钱谷真美


“我们很高兴能够与世界分享东京国立博物馆及其藏品的魅力。希望本书能帮助大家加深对日本文化和亚洲文化遗产的理解。“


○ 九州国立博物馆馆长  岛谷弘幸


“这本书是东京国立博物馆的珍藏和用心拍摄它们的摄影师之间合作的结晶。希望您务必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 《读卖新闻》铃木洋仁


“它与展览不同。你绝对应该享受翻开一本完美的书,把宝物变成传家宝的幸福感。”






















以上摄自《日本瑰宝》





1872-2021

日本最古老的博物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全日本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博物馆,相比太平洋另一座古老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立仅晚两年。


1872年(明治5年),日本文部省博物局在当时的汤岛圣堂大成殿举办了国内首次博览会。

现场展出古物近800件,由于人气鼎盛,原定20天的展期一再延长,从三月初进行至四月末才结束。据统计,总入场人数达到15万人次

这一年,被定为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始的起点,也是日本“博物馆”的发端

1872年,文部省博物局主催博览会汤岛圣堂会场 ©museumcollection.tokyo

1872年汤岛圣堂博览会观览券、广告等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而今漫步东博,大约能看到3000多件轮换在展文物,当然,这些仅仅是其全部馆藏的冰山一角。

这里主要收藏、展示日本及东方艺术珍品和考古文物。截至2021年3月底的最新统计,目前东博收藏文物总数约12万件左右,无论品质或数目在日本皆首屈一指。其中,被定为“国宝”的有89件,另有648件“重要文化财”

藏品的范围,从地域上看,以日本及亚洲各国为主,时代上则从史前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止,涉及绘画、书法、雕塑、工艺、考古等诸多领域。

日本地区的藏品中,针对阿伊努人的美术和琉球的美术设立了独立的展示室。东洋美术以日本、中国以及朝鲜半岛的美术为基础,也包括埃及、印度、东南亚(越南、泰国、高棉等)、中近东地区(美索不达米亚等)、中亚等地区的美术品。此外,南太平洋诸岛的民族美术、西洋近代的陶瓷和玻璃制品也有所收藏,但通常不对外展示。

东京国立博物馆内景 ©图源网络



©东京国立博物馆





收录在《日本瑰宝:东京国立博物馆珍藏》中的文物,经过了博物馆与出版方全方位考虑与选择,皆是东博收藏名品中的名品——其中,有109件日本艺术珍品,44件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美术杰作

翻阅的同时,你能深刻体会到不同种类艺术的演进,及各个地域文化间交错复杂的影响,仿佛漫步在时间的坐标系里,这是多么美妙的体验。

这些珍藏中,最早的可至公元前3000~2000年绳文时代的土器

第一件火焰型土器显示出四、五千年前人类造型能力的丰富性,复杂突起的把手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

六田知弘说,他尤其被其中散发的原始能量所折服:“绳文时期的陶器和泥塑形式是独特的,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显示了人类与地球、宇宙之间的紧密联系。”

火焰型土器 · 绳文时代中期

公元前3000~前2000年




火焰型土器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埴轮 坐姿巫女

古坟时代・6世纪


坐姿巫女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藏在东博的「中国至宝」
 
亚洲艺术部分的文物,有一半来自中国

从青铜,到壁画、雕像、瓷器、书迹、绘画……,也许难以将东博馆藏最杰出的中国文物悉数收入,但这25件皆是各领域以及时代,最能代表、展现中国艺术魅力的作品。

被选为中文版封面的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件重要名迹——南宋《红白芙蓉图》。它被列为国宝,也是南宋宫廷画家李迪现存作品中的“最高杰作”

此前展玩在展厅所摄

红白芙蓉图 之一




局 部



李迪是南宋最具代表的画家之一,他画下的是两株“醉芙蓉”——这种芙蓉最初呈白色,接着会逐渐带有红色。

朝夕之际,由白转红的醉芙蓉,在画家笔下完美地表现出柔软的花瓣,和色彩的变化,这大概就是保留在宋画中植物的灵性。

画册中的局部画面里,能清楚地观察到李迪用笔之纤细,和色彩层次的微妙,余白让整幅画面空间显得更为自然静谧。





红白芙蓉图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被称为“南宋山水画第一神来之作”《潇湘卧游图》卷,同样被定为国宝

1746年,乾隆皇帝最新收藏了《女史箴图》卷。与此前乾隆所藏的三件名卷《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一起,移置专藏他各类珍玩的静怡轩——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乾隆四美”

在这卷曾被乾隆无比珍爱的宋代山水之中,最能体会中国绘画中的“卧游”

相传南宋时期,禅僧云谷圆照请画家李氏作此画,并挂在居室欣赏,享受悠游潇湘名胜的乐趣。

在放大的局部中,山水间以极为细致的笔触所描绘的生活景象,令观者宁神静心,而细腻淡墨绘就的山峦连绵、细波如鳞,更让人沉醉。

李氏 潇湘卧游图卷

南宋・12世纪


潇湘卧游图 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




潇湘卧游图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中国部分的藏品中,尽管有许多我们熟知的,但在局部印制的选择时,也考虑了换一种眼光来看

比如宋代米芾的大字行书法帖《虹县诗卷》,特别选取了其中一个“风”字作为局部呈现,仅这精彩的一字,便特别能代表米芾挥毫时独有的潇洒

米芾传世作品中大字书法很少,这也是《虹县诗卷》难得之处,整卷帖的轻重缓急、节奏感极强,用墨则干湿浓淡,浑然一体,得天成之趣。

米芾 行书虹县诗卷

北宋・约崇宁五年(1106)



行书虹县诗卷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两年前曾在故宫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馆展出的“天下最著名残器”之一“马蝗绊”,被选入作为瓷器部分的代表作。

这件特别的龙泉青瓷茶碗,不仅因其身姿与釉色都属一流上品而为人珍视,更令人偏爱的,是它身上的“不完美”及背后的故事。

据说,八百多年前,日本武将平重盛曾向杭州育王山布施黄金,作为回礼,佛照禅师以珍贵的龙泉茶碗赠之。茶碗几经流转后曾为室町幕府第八代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政所有,然而此时茶碗底部出现裂痕,被送回中国寻求替代品,但明朝已无同等品质的青瓷茶碗,便在中国用锔钉修补后再送回日本

如今我们在“马蝗绊”身上看到的裂痕与修理时候锔上的六枚金属钉,就成了这段传承与故事的见证。


青瓷葵口碗 名“马蝗绊” 

南宋・13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


“马蝗绊”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这件螺钿龙涛菱花盘元代螺钿的代表作,局部放大之下,凝视着火焰宝珠的五爪龙极富动感,波涛汹涌。薄贝被巧妙地分别使用,以展现龙各个部位不同的色彩,这种组合也是元代螺钿的特色。

螺钿龙涛菱花盘

元・14世纪





螺钿龙涛菱花盘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四件来自北魏、唐朝的雕塑與壁画头像,分别代表着中国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

一件3~4世纪的如来像头,是中国西域最古老的镀金铜佛像,是了解于阗古国(今新疆和田)的佛教美术的重要作品。

来自中亚最大规模的石窟寺群——克孜尔石窟内壁画如来像头,可窥见曾为中国西域北道的绿洲古国龟兹艺术的伟大。

铜鎏金如来头像 3~4世纪 中国和田 /摄自《日本瑰宝》


菩萨头像 唐·7~8世纪 中国库木吐拉石窟 /摄自《日本瑰宝》


如来头像 唐·7世纪 中国克孜尔石窟 /摄自《日本瑰宝》


十一面观音龛 唐·8世纪 /摄自《日本瑰宝》


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 唐·7世纪 /摄自《日本瑰宝》


商代此件饕餮纹瓿是彼时仪式用的盛酒器,高达60.7厘米的大型尊,肩部装饰的浮雕,在特别的光影角度之下,眼中竟如同带着光。


饕餮纹瓿

商・公元前13~前11世纪





饕餮纹瓿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震撼细腻的「日本美」
 
展玩独家专访中,六田知弘先生特别分享了几件在拍摄时印象特别深刻的作品。

飞鸟时代的这件龙首水瓶,是他一直想拍摄的。

六田先生被眼前这件洋溢着异国情调的水瓶深深吸引:“……瓶身的坚固与张力,上面雕刻的四匹充满活力的马,龙首瓶盖锐利的表现,以及它那镶嵌着深蓝绿色玻璃的眼睛,仿佛散发着巨大的精神能量。” 

龙首水瓶

飞鸟时代·7世纪




龙首水瓶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还有一件江户时代后期画家酒井法子所画的折叠屏风——《夏秋草图屏风》

据说,六田先生拍摄的图像,是这件作品有史以来最好的版本,本书日文版与英文版的封面选择的就是这件屏风。

很多人熟悉另一位日本著名画家尾形光琳《风神雷神图屏风》,而《夏秋草图屏风》原本便绘制在这件屏风背面。被骤雨浇灌的夏草背面绘有雷神,在原野上摇曳的秋草背面则是风神。画中描绘的银色大地与光琳所画的金色天空形成呼应。

酒井抱一 夏秋草图屏风

江户・约文政四年(1821)






夏秋草图屏风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当我拍摄这张照片时,背景中的银色地面在灯光下闪闪发光,而前景中的植物则是半逆光的,如淹没一般。夏秋两季的夜晚,河岸的温度、湿度和草的味道,都在一瞬间将我笼罩。”

六田先生说,这一震撼的印象与他通常在图录和影像中看到的完全不同——“它们的装饰性极强,但又有一种可怕的‘日本美’在里面。”

在这本《日本瑰宝:东京国立博物馆珍藏》中,你将从各种门类的日本文物中,欣赏与了解日本美术的沿革

飞鸟时代(7世纪)的灌顶幡以铜鎏金镂空制作,光影映衬之下,却有着织物般的飘动感。图录中仅取两段局部,便足以感受其美妙。

灌顶幡 金铜小幡

飞鸟时代・7世纪



灌顶幡、金铜小幡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单腿盘起作沉思状的半跏思惟像,收录的这尊金铜菩萨像出土于被称为日本“灵山圣地”的那智山中。

菩萨半跏像

飞鸟时代・7世纪



菩萨半跏像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平安时代(12世纪)的这件《普贤菩萨像》东博著名的“国宝”菩萨像之一。尽管普贤画像在日本为数甚多,但这件却是屈指可数的一件杰作

画像用笔细腻沉稳,尤其是柔和的轮廓线,及精美的颜料所赋予的微妙的色彩变化,极为精彩。菩萨所穿着的天衣和台座等部分,施以石青、石绿、土黄、丹红、朱红诸色及金箔,并且还运用到截金技法,即将切成小细片的金箔贴饰于画上,这是极为精密而细致的。

普贤菩萨像

平安时代・12世纪



普贤菩萨像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镰仓时代(13世纪)的木雕佛像中,能看到匠人们采用各种技巧让佛像更加栩栩如生。

十二神将立像中的“辰神”,完美地表现了拔剑的一瞬间,另一件“戌神”正举起右手眺望远方。

此时最特别的是工匠会在雕像眼睛里镶嵌水晶做成“玉眼”,这件菩萨立像嘴唇上也镶有水晶,再涂上朱彩,营造出鲜活感,皮肤上则涂有胶水混合金粉而成的金泥,以此代替金箔而获得逼真的质感。

十二神将立像 辰神

镰仓时代・13世纪





十二神将立像 辰神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十二神将立像 戌神

镰仓时代・13世纪



十二神将立像 戌神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日本美术中还有相当受中国影响的部分,体现在书迹、绘画中,尤为深刻。

雪舟等杨是室町时代水墨画的代表画僧,他四十八岁时曾随谴明使前往中国习画,入选的这件《破墨山水图》便是其六十七岁所作。

江户时代的《升马唐印花纸古今和歌集》,在不同颜色的纸上用金泥和银泥绘出了升马唐印花纹,汉字和假名、粗笔和细笔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

破墨山水图

室町时代・明应四年(1495)

雪舟等杨绘,雪舟自序,月翁周镜等六僧题赞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可翁仁贺 蚬子和尚图

南北朝时代・14世纪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升马唐印花纸古今和歌集

江户时代・17世纪 本阿弥光悦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东亚艺术与文明的魅力
 
在东京国立博物馆漫步参观,常常会让人忘却身在日本。

尤其东洋馆,是畅游从埃及到中国、朝鲜半岛的亚洲文化艺术世界的宝库,在这本图录中亦是如此——

诞生于距今五千年以前的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遗产;土耳其的毛纺品;印度及印度尼西亚的印花布;为茶人所钟爱的中国名贵缂丝锦缎;明治及大正时代由大谷探险队带回的各种物品;通过与法国交换美术品所获的柬埔寨高棉王朝时代的雕刻作品;镰仓时代以来深受日本喜爱的中国宋代书画、陶瓷、漆器等;与日本文化渊源深远的邻邦、朝鲜半岛的考古及各类美术作品

这也正是图录最迷人的部分,除了对每件名品个体的关注,最重要的是,能在其中亚洲不同文化的面貌;同时,能看到不同文物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感受东亚文明在过去千百年间交流的魅力


尤其是佛像。佛像的制作始于一世纪左右的犍陀罗马图拉,最初的佛像特征随着佛教东传,传播至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然而其相貌、体态、衣裳褶皱却因时因地而异。

如来自中国天龙山石窟的这座如来倚像作于8世纪,属盛唐时期作品,受到当时流行的印度风格影响。尤其从胸部至脚部的浮雕造型非常自然,紧贴身体的衣纹表现十分写实。

如来倚像唐・8世纪

推测为中国山西省天龙山石窟第21窟



如来坐像

巴基斯坦贵霜王朝・2~3世纪



菩萨立像

巴基斯坦贵霜王朝・2世纪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还有来自埃及苏美尔的藏品。

雄狮头人身表现的赛克迈特女神像圣鱼俄克喜林库斯像,原型来自生活在尼罗河流域的象鼻鱼;而伊拉克帕提亚帝国时期的赫拉克勒斯像,来自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

这种粗环式耳饰仅见于朝鲜新罗时代,乃彼时独特的首饰。精细的花纹与金线装饰极为奢华,可能来自新罗王室。

粗环式耳饰

朝鲜三国时期(新罗)・6世纪



赛克迈特女神像

埃及新王国时期 · 公元前14世纪



圣鱼俄克喜林库斯像

埃及晚王国时期・约公元前664~前332年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五 官 全 开
捕捉文物灵魂里的「波动」
 
特别需要再次郑重介绍的,是本书的摄影师展玩非常有幸,在本书的责任编辑、上海书画出版社吴蔚女士的帮助下,独家专访了六田知弘先生。

他告诉我们,自己无论拍摄什么作品,都没有任何疑虑

“这是因为每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气场,当这种气场与我意识中某种东西同步时,我自然会决定如何拍摄它。”

六田先生在邮件中用了一个词,就是开头提到的“波动”

他说:“我很难拍摄我感觉不到‘波动’的东西。”

究竟这种“波动”指得是什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六田先生相信,“摄影,是捕捉它最有效的手段。”

摄影家六田知弘  摄/六田春彦

尽管图录中所选文物有不少在网上已有数字图档,但在六田先生的镜头下,这些曾经为人熟悉的文物,有了全新视角的展现

比如这件平安时代的毗沙门天立像,摄影师在立像主体之外,选取了一个特别的局部拍摄——被他踩踏在脚下的邪恶鬼神

镰仓时代木雕中运用的“玉眼”技巧,令雕像更为栩栩如生,这种生动的眼神也被摄影师微妙地呈现在图像中。

毗沙门天立像

平安时代・约应保二年(1162)




毗沙门天立像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出生在奈良的六田,自十岁开始就将独自去寺庙看佛像作为了一大乐趣。他说,这并不因为宗教信仰,而是因为“我喜欢在寺庙内灯光昏暗的空间里独自凝视佛像,这与外面的世界不同。”

正是这种对古物的感知与敬意,让他能最大程度地展现古物之美。

2008年,六田知弘应邀前往中国拍摄整个云冈石窟时,他被完全折服:“当我在拍摄时,巨大的佛像与周遭墙壁上无数大小不一的佛像沐浴在柔和的自然光下,我觉得仿佛置身外太空。

在六田知弘看来,摄影师有必要充分打开自己的五官,置于尽可能中立的状态,成为能够敏感感知主体所发出“波动”的接收器

“如果你这样做,你就能从拍摄对象的侧面捕捉到一些摄影师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形状或颜色。”

不动明王立像

平安时代・11世纪



不动明王立像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文殊菩萨骑狮像及侍者立像

镰仓・文永十年(1273)

 


侍者立像 局部 /摄自《日本瑰宝》


高村光云 老猿 明治二十六年(1893) /摄自《日本瑰宝》


153件东博珍宝
300+高清图像的极致视觉享受
 
翻完整本图册,相信你会和摄影师有同样的感叹:“所有的作品都让我着迷!”

细细看来,无论是编辑还是设计思路,都包含着许多用心之处

这并不是一本传统的博物馆图录,它不希望以古板的面貌跟你谈传统、谈艺术,图版部分不设文字,在取消所有预设的情况下,带领读者进行纯粹的艺术欣赏,进入极致的视觉享受。

它也不按固定的格式与角度呈现文物,只希望呈现最能代表作品核心的艺术魅力。而局部的选取,也都经过了缜密的考量。



摄自《日本瑰宝》


图录纸张来自百年老牌纸品制造专业商社“竹尾”——如果你还记得我们曾经介绍过的日本原版《李公麟〈 五马图〉》珍藏版复制画集,一定对“竹尾”不陌生。

《日本瑰宝:东京国立博物馆珍藏》所选用的竹尾纸,将印刷的再现性纸张手感完美结合,其质地既密,但又具有轻盈的手感。

印制部分则由同样具有近百年历史的日本NISSHA株式会社担当,全程在日本进行印刷与装帧,画页可最大幅度展开

与日文、英文版不同,中文版图录特别选择了南宋李迪的《红白芙蓉图》作为封面,更具辨识。

十六开精装典藏版,极具收藏价值,又不显沉重,是适合案头常翻常新的一本图录。
 



摄自《日本瑰宝》


作品索引部分由东京国立博物馆研究员整理撰写,简要明了。

[作品数据] 记载数据项和顺序如下:

· 页  码

· 东京国立博物馆管理编号

· 品  名

· 时代、年代

· 世  纪

· 作  者(生卒年)

· 材  质

· 尺  寸

· 来  源

 
[解 说]

·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研究员介绍作品的看点、材质、技法及作者。

· 为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对文中提及的人物、年代和事件进行适当补充,如作者生卒年、相关年份或日期等。

· 是当地对专有名词、技法、图案名称、术语等加注说明。




摄自日本瑰宝


相信,在看过这本图录后,有一天当我们再次能前往东京国立博物馆时,再看这些作品时,一定会有别样的感受

此刻,我们已经在家中先睹为快,等你一起加入。


📚

日本瑰宝:东京国立博物馆珍藏
已在「展玩甄选」上架

首发限时特惠


















📚 展 玩 艺 术 甄 选 📚


《日本瑰宝:东京国立博物馆珍藏》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编[日]六田知弘 摄影上海书画出版社


首发限时特惠

77折现货包邮


原价680元 折后528元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或点击页面底部左下角 阅读原文 直接购买
*港澳台地区仅发顺丰到付,海外请留言详询开具电子发票,下单请备注发票信息及邮箱


参 考 资 料


《日本瑰宝:东京国立博物馆珍藏》
《日本国立博物馆简介》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 
特别鸣谢:本图录责任编辑吴蔚对六田知弘独家专访的帮助
 * 展玩对艺术展览、作品等内容的相关介绍仅供参考,具体信息以官方为准;展玩所使用的部分图片、视频等内容来自官方或网络,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任何触及所有方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 点击 阅读原文 直接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