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地与抑郁焦虑的亲朋好友相处?【最全】
Symptoms
Network
与抑郁焦虑的亲朋好友相处
START.
常常有人问【亲戚/朋友/室友/同学/同事/网友】有【抑郁/焦虑/想自杀/双相/精神疾病】,我们要怎么与TA相处?
网络上关于此话题的文章已经不少,于是我们整理了几篇风格各异的文章在下方:
1.关怀丧亲者的语言技巧【哀伤疗愈之家】
2.朋友患了抑郁症,可我无意中说的话让他更绝望了【果壳】
3.我们该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渡过】
4.如何和抑郁症的人聊天【KIKI聊心理】
5.如何与患有抑郁症的朋友沟通呢?【TED医学与TED生物】
6.如何与抑郁症患者沟通?要注意这10大原则!【荣新奇教授工作室】
7.如何跟抑郁的人好好聊天?这样说话才能真正帮到TA【五维成长】
8.如何正确地与有抑郁症的人聊天【J姐的异想世界】
9.对抑郁的人说什么【烦恼倾听馆】
10.给你一次讲清楚“怎么跟有抑郁症的人聊天”【成长中的清道夫】
以上哪一篇你最想要分享给亲友?投票!
此外还有如何与强迫症患者相处:
如何陪伴想自杀的人:
还有渡过常常举办关于陪伴的科普以及培训活动:
以下为了更系统地介绍如何陪伴患者,介绍几个双相躁郁世界关于双相患者陪护的手册,以及希望24热线林昆辉老师基于华语的陪伴技巧。
一、如何与双相患者相处?
如何陪伴患者、与患者相处,涉及一个叫“陪护”的领域。双相躁郁世界在2019年出了一系列《陪护指南》整理成册。
关注双相躁郁世界获得更多信息:
二、如何与想自杀者相处?
如果对于自杀未遂者或者准备实施自杀行为的案主,更需要谨慎,有技巧的与他们相处。希望24热线提出,“生命危机干预五法宝”,停、看、听、陪、治疗。其中,重点提到“看与陪”,发现当事人有危机时,尽可能有24小时陪同计划,并使用“三规六禁”等陪同技巧。简单易懂并且让国内志愿者更容易上手的方式。
陪同只是禁止当事人自杀的方法,不一定能消除当事人的念头,若是自杀念头还在,需要积极就医。
自杀念头者不可在劝告、教育、辅导、咨询、吃药或是立下“不自杀承诺书”之后就让其回家。
必须启动陪同计划,并进行至少三个月的心理治疗。
“三规”
(1)“陪”:和颜悦色、表达关爱,照顾起居生活,“陪”是如影随形地陪同,上楼跟后面,下楼挡前面,决不让当事人离开自己的视线,让当事人感到身边有个人;
(2)“听”:原则是只听不说,“不说”是指不对当事人提问,而随时要准备好听当事人说话,对方一有说话的征兆,陪同者就要在第一时间转头看对方并做倾听状。千万不要边听边回嘴,问东问西,尤其是问原因;
(3)“说”:则是指如当事人一整天一点都不说话,陪同者才可对他说话,但不是提问,而是说生活琐事,不劝善;不责骂,不哭哭啼啼,不抱怨,不哀求;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问他为什么想自杀,而是通过告知家中每个人身上发生的事情,来重建当事人以及家庭与实体生活现象的“连接”,重建其“拉力系统”。
“六禁”
和正在抑郁焦虑、想自杀的人相处,
我们要注意什么?
不要劝善,不要诉说人生有多美好;
不要规过,不要要求别再做错事;
不要哀求,不要责怪当事人让你伤心哭泣、生病;
不要责骂,不要生气辱骂责备当事人;
不要抱怨,不要责怪当事人引起大家生活的不便与困扰;
不要质问,不要逼问事件发生的原委。
我们要怎么帮助想自杀的人?
和当事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步同理心技术:说话的音量,语速,情感与当事人同步。并且使用“鹦鹉句”不带评判的重复当事人刚说过的话。
倾听技术:
(1)让对方知道我在专心听你说话,眼睛看着对方,目光与头随着对方移动;
(2)让对方知道我听得懂你说话,频频点头,面部要有表情,嘴巴要偶尔发出声音发出一些语助词;
(3)让对方只要我赞成你说话,对话时发出肯定性的语言;
(4)让对知道我喜欢听你说话,身体向前靠,不生气,不责备,让当事人感到无论说了什么,都乐意听。
回馈的技术:
(1)对事件内容作出正向的反馈
(2)对情绪作出正向回馈
(3)对动机作出正向回馈
(4)对能力作出正向回馈
(5)对当事人品德或是人格作出正向回馈
(6)对当事人所认同的群体作出正向回馈。
更好地同理到当事人:达到有效分担、分享当事人情绪的效果,对当事人表达了解、接受、肯定、认同、支持、协助、喜欢的句式。
大观在各地均有举办线上与线下培训、接线员培训等,详情可了解希望24热线的公众号。
三、动机访谈
为了更清晰的讲解“倾听”以及“反馈”,我们介绍几个动机访谈中的反映性倾听概念:
反映性倾听
运用这种技术表达对当事人的兴趣、共情、理解。从业者对当事人说话有兴趣,尊重他们的智慧。哪些因素影响了自己性格的形成、选择、行为、态度、信念,当事人知道的比我们多。当事人讲的话像是冰山,上面是话,下面是整个人的经验、成长等。
这些句型有助于我们常规性地运用反映性倾听,但是容易老套乏味。“所以…你感到”“听起来,你…”“你想知道,是否…”
(1)表层反映(简单反映):从业者说的话和当事人的话几乎一字不差或是摘要。表明当事人重要的或是强烈的情感。作用:让当事人的沟通趋于稳定,可以让谈话持续下去。对于难以掌控情绪的当事人,表层反映更合适。
(2)深层反映:给出了当事人没有明确说的信息,依据的是我们对冰山水下的推测。可能就当事人的情绪感受推论出更为丰富的含义,也往往对于相关信息进行认知重构,具有与带动性,提升当事人的自我理解。
(3)夸大陈述overstatement、放大式反映amplified reflection:使人从原有立场上退一步出来,从业者温和、真诚地(不挖苦讽刺)强调当事人语句不和谐的地方,从而让当事人有机会审慎地判断这是不是正确的立场。如果当事人无动于衷,这是一种准确反映;如果当事人退了一步,这是为当事人创造空间。但是有可能会让当事人发怒,所以从业者用得少。
保守陈述understatement:表达程度较当事人表达的稍微少一点,可以让某一话题持续下去。
跟随following:指从业者与当事人在相同的谈话方向上,只是略微让当事人在前。在跟随时,我们通常使用保守陈述,且是有目的有方向地运用,要反映什么、忽略什么是有意的,但是跟随的技术不强调将当事人引导到下一阶段。“你对父母带你到这里感到神奇”
引领leading:指从业者在谈话中稍微在前,带动当事人,让当事人一些没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你搞不懂为什么父母要让你来”
(4)情感反映:陈述当事人表达的事情之中隐含的当事人的感受。
(5)接续语段(continuing the paragraph):引领,为了将当事人领到一个他们未曾意识到的新方向。
(6)双面式反映(double-sided reflection):突显当事人话里的矛盾,这些内容可能是当事人刚说出来的,也可能是以前讲的。句型“一方面你觉得…另一方面你觉得…”。
(7)比喻:是一种深层的反映形式,因为比喻可以超越当事人的原话,同时又保留了话中的要义,让当事人以全新的视角理解当事人的情况。
四、如何与精神疾病患者相处?
《精神病患子女循证服务手册》发布!心声翻译了一系列关于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关怀的手册。
总结
作为精神疾病患者四周的人,看了前面的介绍,可能会不小心陷入“好累”的感觉。
我们作为四周的人:
难道必须要疲倦地掩盖自己的想法,像是一个服务员上班时间一样去对待我们四周亲朋好友?
有病就要身边人让着?
那身边人怎么办?
如果你在与ta们相处时感到愤怒、恨铁不成钢、急躁、感觉到被伤害,其实也是正常的。
如果你选择了以上“如何与抑郁焦虑的人相处”的种种技巧,你能够意识到,你对于当事人的在意或是害怕伤害。
你可能也感到压力大,你可能也感到正在被伤害,但是此时对当事人爆发愤怒、争执、谴责、哀求可能是没用的,甚至可能代入一个集体的负性循环,你也需要自我关怀。
若是您有其它想要补充,以及小编搜集毕竟有限,要毛遂自己以及推荐其它的技术请联系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