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读书 | 第五期:评价意义 (Assessing Meaning)

林敦来 外研测评 2022-04-24

“来”读书 本期主笔 :林敦来


林敦来,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起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公外部,现担任公外部主任。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试与评价及大学英语教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项,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及中国基础教育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英语学科工作。目前已出版专著三部,参与编写大学英语教材多部。




第三届语言测试与评价国际研讨会暨第五届英语语言测评“新方向”研讨会2017年12月2日至3日在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召开,本届会议议题:衔接测评、教学与学习。会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James Enos Purpura教授作了主旨报告。题为“重新聚焦语言评价范式:评价意义”。Purpura在Shohamy及同事(2017)主编的 Language Testing and Assessment 第三版中也曾论述了此话题。本期“来”读书与读者分享Purpura的评价意义,特别是意义为导向的二语水平模型和语言知识。



人们用语言去表达一系列含义,自然,意义与意义传达在二语评价中应该占有核心地位。Purpura认为测试者太少关注通过命题内容来传达意义。他们在设计评价过程中过分关注信息的完整模式(well-formedness)以及功能行为的完成,不够关注实质的、相关的或原创的内容的传达、话题推进和暗含的语用含义的传达。

语言被人类设计出来,非常高效地通过话题内容,结合功能意义和与语境相关的不同层面的语用含义来表达命题含义。Purpura呼吁要重新把重心放在语言的有意义性上而不是结构完整性上,因为他认为将意义从二语能力中分离出来就好像“有语言能力但却无话可说”。



在本文中,Purpura首先回顾了Lado(1961)对语言能力的看法。Lado认为二语水平包含基于语言形式的语言学意义(即脱离于文化的语言形式命题意义)、文化意义和个人意义(如图1)。虽然Lado将语言看作是有意义的沟通系统,但是在评价设计中,他更多关注分立式的题目。如下图2测试英语辩音能力。考生听到Sheep,应选择B。




图1 Lado的语言能力模型



图2  英语辩音能力测验



Carrol(1961/1972,1968)同样认为二语知识应该是语言形式+语义成分。但是他认为分立式的题目应该结合表现性任务,提出综合式测试。Oller(1979)认为语言不仅用于解释和传达事实内容,而且传达语言使用中的情绪或情感意义。他对语言能力的看法考虑了语言知识、事实或话题知识、语用知识和环境特征,这与当下某些语言能力概念极其相同,体现了他的远见。基于Canale和Swain等学者,Bachman和Palmer(2010)对语言使用的综合描述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还包括话题知识、情感图式、策略能力和其他个人特质。语言能力是组构知识和语用知识的互动。Purpura特别指出Bachman和Palmer在他们的框架中融入话题知识,并提供了三条路径:(1)仅根据语言能力界定语言构念;(2)将语言能力和话题知识看作是单一的整体构念;(3)将语言能力和话题知识看做是分立的构念。Douglas(2000)认为在特殊用途英语情境中,除了二语知识和策略能力之外,被试的背景知识极其重要,应该是特殊用途英语构念的一部分。Purpura基于前人研究,提出了以意义为导向的二语水平模型(见图3)。在这个模型中,二语使用的某些领域的意义传达取决于语言使用语境、语言知识、话题知识、任务中社会认知和情感资源的互动。因此意义与意义传达是二语水平的基石。在这个模型中,二语知识依赖于两种思维资源:语义语法知识和语用知识。图4中Purpura对语义语法知识和语用知识做了充分的阐述。



Purpura认为在绝大多数语言评价中,使得任务能够系统性地导出暗含的语用含义所需要的语境特征通常不足。但是Grabowski(2009)的博士研究是个例外。Grabowski研究被试在互动口语分角色表演任务中使用三种暗含意义(社会语言学、社会文化和心理学)的能力。任务提示中对每位考生的社会角色进行了说明(如邻居—邻居)、交际目的(让邻居在夜间调低音乐音量)、对话者的背景信息(被噪音逼疯)、文化相关信息(领地权、噪音和社会和谐等价值观)、对话者之间的情感信息(烦)。因此这些任务中就包含了权力分配、社会关系距离、强加度、社会规约、文化假设、当地文化情境预期、心理状态等不同方面。评分则从语法准确性、语义(命题)有意义性、社会语言学、社会文化和心理适切度。


图3 意义为导向的二语水平


 图4  意义为导向的语言知识概念化



拓展阅读


Baddeley, A., Eysenck, M. W., & Anderson, M. C. (2009). Memory.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Grabowski, K. (2009). Investigating the Construct Validity of a Test Designed to Measure Grammatical and Pragmatic Knowledge in the Context of Speak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Purpura, J. E. (2004). Assessing Gramma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urpura, J. (2014a). Assessing grammar. In A. J. Kunnan (Ed.), Companion to Language Assessment, (pp. 100–124). Oxford: Wiley.

Purpura, J. (2014b). Cognition and language assessment. In A. J. Kunnan (Ed.), Companion to Language Assessment (pp.1452–1476). Oxford: Wiley.

Purpura, J. E. (2016).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assessment.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00 (Suppl), 190–208.



语言测试学作为应用语言学的重要分支,近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书新著层出不穷。关注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站在学科的最前沿对于每位研究者和教师而言至关重要。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有意识地全面提升语言评价素养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语言评价素养不仅包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原则概念,也包括个人信念和态度以及社会文化价值观等(如下图 Taylor, 2013)。



到今天,针对语言测试学进行研究讨论的 “来”读书 现在已经走到了第五期,这期间,我们讨论过混合方法研究,听力测试的设计方法,少儿英语和高等教育也有所涉及,五位不同的主笔人为我们的测评素养提高做出了贡献。本学期第一期“来”读书由林敦来教授开启学习的大门,最后一期“来”读书也由林教授来终笔。很遗憾地告诉各位读者,本学期的“来”读书到这一期就结束啦,让我们年后春暖花开时再见~

 


直达来读书第一期:“来”读书 | 第一期:混合方法研究在语言评价领域的运用


直达来读书第二期:“来”读书 | 第二期:少儿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评价


直达来读书第三期:“来”读书 | 第三期: 设计听力测试的实用方法


直达来读书第四期: “来”读书 | 第四期:高等教育与核心能力培养


掌握一手测评讯息

学习最新测评手段

长按关注外研测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