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顾 | CLECSS 香港争议解决市场线上讲座

郭俊野 郭俊野大律师 2023-08-25

很久不见,上周六参加了CLECSS 举办的《香港争议解决市场》线上讲座,我和几位朋友一起聊到了最近的一些想法,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回顾,欢迎大家在这里留言一起交流。



1

关于疫情对于跨境诉讼、仲裁案件的影响

疫情对大家工作的影响,是参与讲座的各位同行们问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疫情并没有对整个市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也是最近我和几位朋友的沟通里了解到的,大家的普遍看法。 冲击肯定是有的,但是正反两个方面我们都能够看到很实实在在的例子。单单从好的方面来看,我认为在至少这样几个方面,疫情实际上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去作出正面的改变

01

第一,是会面限制、隔离措施的出现,反向促进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让很多不愿意接受新技术挑战的同行们“被逼”去学习,和作出调整。这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们本次的线上分享,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聚集了两百多位各地的同行们参会;又比如我前段时间和几位内地前辈和朋友们一起做的关于两地之间仲裁裁决相互执行的讲座,以及之后的线上研讨会,也是很快就聚集了各个领域、不同机构的朋友们一起来做。这是两三年以前很少见的,而如今却早已是平常事。

02

第二,是“不必要会面”的缩减,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争议解决的最终“KPI”。诉讼、仲裁程序中本来没有太大必要一定要“开庭”、一定要当面做口头陈述的事项,更多地被通过书面陈词或者是邮件沟通的方式作出,既节省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也节省了各项资源。 


在这个背景下,“距离”慢慢开始不再是开庭或是律师会面提供法律意见的障碍。随时随地召开的Zoom、腾讯会议、线上庭审等等,毫无疑问为各方都提供了便利。我们也到了司法部门和各个主要的仲裁机构,都在不断地细化相关线上庭审的规则指引,确保了在技术革新的同时,也最大程度上保障程序的公义和公正。

03

第三,由于隔离所带来的现实困难,至少在我本人所处理的案件中,可以明显的看到内地与香港两地之间诉讼、仲裁团队的合作交流在更进一步地加深。大家都是在朝着协作解决问题、共同处理需求的方向去努力。

当然,疫情带来的不便也是众所周知的,很多问题在疫情的“硬性”约束之下,我们的答案也只能是“做不到”,这也让人很是无奈,只有寄希望于疫情尽快结束。 而即便疫情结束,我想它对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并不会就这样随之而去

2

关于跨境仲裁案件中两地律师团队的合作模式

我在线上讲座里给大家简要讲了一下比较常见的三种模式:第一是内地律师的直接参与;第二是内地律师通过与香港事务律师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第三是内地律师通过与大律师直接合作的方式参与。这三种方式各有各的好处,也都存在自身的不足,结合每个具体案件的情况,需要我们分别去考虑。


例如,假如案件适用的实体法律是中国法,除去程序性事项可能需要经验补足之外,内地同行毫无疑问在实体法律适用的过程中比境外律师拥有先天的优势。在跨境案件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内地律师“单枪匹马”出席聆讯的情景,理论上这不存在任何问题。


与之相对应,如果案件的实体法律是香港法或是外国法,那么后面的两种模式则可能更能够帮助客户解决案件中涉及到的各项法律适用的问题,包括协调外国法专家、与境外律师团队的沟通等等。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团队之间的协同配合则显得尤为重要。

3

与法学院学生职业选择有关的话题

上周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和各位在校的法学院学生择校、职业选择有关,我个人的看法可以总结如下:

01

第一,就留学目的地而言,如果有足够的选择,那么我认为,除非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想要在香港做Bar,否则我更建议大家将自己的视野放得更加开阔一些,去选择国外一些排名比较靠前的法学院。这样无论以后各位想要回到内地执业,还是想要过来香港发展,都有足够的支撑。


当然,香港的三所法学院也都各有其自身的优势,我只是希望大家能够在更广阔的视野范围内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校。至少在第一步做选择的时候,把全部的option都留给自己。 另外,在同等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下,同样的财务预算,我想大家可能能够在国外找到更多适合自己的学校。与之相配套的生活、学习环境等等,也可能更加能够帮助同学们开拓自己的视野。


不过,如果哪位同学目标很明确、就是想要在香港做bar的话,那可能可供选择的方向就很固定(少)了,有时间的话,可以直接与我联系,我可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验给大家。

02

第二,就职业的选择而言,我想从来都是没有对错或者是唯一标准的,我本人比较喜欢讼辩和bar的生活方式,所以最终过来了香港执业。但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我也有很好的朋友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做IPO,也做得风生水起,我想他很快也有机会去做合伙人。


还有就是,个人的职业喜好也可能是在不断变化的,例如我自己在偶尔加班周期太长的时候,也会觉得我这个“行当”有些难做(尽管可能很快又被另一个argument吸引,忘了这回事)。


更多的时候,这个不确定性可能会出现在职业的转折点上。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和我讲自己非常喜欢做IPO,但是做了两三年,在面临职业转折点的时候,他又觉得做得不够开心,换去了其他方向。


所以其实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也很重要,周边环境和个人境遇都在时刻变化,规划固然非常重要,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态度还是时刻都要有的。

03

第三,在此基础之上,我会建议想要从事争议解决这一块的同学们,尽早去寻找相关领域的实习、见习的机会,多和行业内的前辈们聊聊天,去更真实地体验究竟大家都在做什么。


举一个我本人的例子,我现在在中环的办公室,在我正式加入chambers之前还是一间会议室,差不多十年前我第一次过来这边实习的时候,就是坐在这个房间里。十年前的实习给当时的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最终决定争取能够从事同样的工作。所以,有时候决断是在机缘巧合之中作出的,而这些机缘巧合从来都不是等来的,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争取。


这是挂在我办公室里面的一幅画,十年前在这间房间见习的时候我就没看懂,有机会欢迎朋友们过来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作者介绍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作者部分往期文章:

在香港认可和执行内地仲裁裁决: 基本程序事项

孙杨禁赛8年裁决被撤销:如何判断仲裁员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香港法庭冻结令在内地仲裁程序中所能发挥的独特作用

给律师/大律师同行们推荐一本书

香港法庭民商事案件禁制令(三):财产权/所有权冻结令专题

香港法庭民商事案件禁制令(二): 玛瑞瓦禁令专题

香港法庭民商事案件禁制令(一):简介与概述

郭俊野 | 香港法院管辖权(五): 管辖权异议与非便利公堂原则的内涵和适用

郭俊野|香港法院管辖权(四): 自愿服从管辖权的内涵与相关规定

郭俊野|香港法院管辖权(三):如何确立香港法院民诉案件的域外管辖权

郭俊野 | 香港法院管辖权(二):在香港境内送达法院传票确立法庭的当然管辖权

郭俊野 | 香港法院管辖权(一):确立香港法院民诉管辖权的三种方式


本文编辑:赵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