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户籍、送房子、送票子...各城市人才争夺战升级,你的学历值多少钱?
2017年,南京、武汉、成都、西安、长沙等城市接连放出政策招贤纳士,进入2018年后,各地继续“加码”,“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频繁出台落户新政,降低住房门槛,向各类人才抛出橄榄枝,“送”户籍、“送”房子、“送”钱,硝烟滚滚。
二线城市如火如荼的“人才争夺战”
▼
南京:降低落户门槛,人均千元面试补贴
3月6日,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放出大招,外地高校应届毕业生来南京面试,可一次性领取1000元补贴。这是国内首个对应届大学生开出“面试补贴”的城市。
而在此之前,南京市委“一号文”就发布了《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若干政策措施百问》的文件。文件多处表述显示,为吸纳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南京,将降低南京落户门槛,同时,大学生在南京就业创业还享有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该项政策于3月1日落地执行。
降低落户门槛:
研究生以上学历及40岁以下的本科学历人才,凭毕业证书办理落户手续;技术、技能型人才,凭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办理落户手续。
租房补贴:
大学生租房补贴的期限由2年延长至3年,学士和高级工每月领取600元,硕士每月领取800元,博士每月领取1000元,通过企业申请租赁补贴的,享受政策期限最长5年。
创业补贴:
大学生在南京首次创业,领取营业执照后,给予一次性2000元的开业补贴。
武汉:5年留下百万大学生,出台最低年薪最低指导标准
武汉市招才局发布“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的任务清单,大学生几乎“零门槛”落户,并将推行“社区公共户”、“人才住房券”等制度,且武汉市大学生在就读期间即可以个人名义缴存公积金。
此外,升级版的新政还包括安居住房、薪酬收入和落户条件三个方面内容。
住房方面:
未来五年将建设和筹集250万平方米以上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其中,大学毕业生安居房85万平方米,以6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大学毕业生租赁房165万平方米,以人均租住面基20平方米为主。争取“让更多留汉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
薪酬方面:
确定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专科生最低年薪4万元,本科生最低年薪5万元,硕士生最低年薪6万元,博士生最低年薪8万元。
户口方面:
博士硕士毕业生落户不受年龄限制,普通高校本科学历由年龄不满35周岁放宽至不满40周岁;普通高校专科学历、非普通高校本科学历由年龄不满30周岁,放宽至年龄不满40周岁。
说到武汉的“抢人政策”,不得不提一下珞珈山的知名学府——武汉大学,前不久曾发布过一则爆火的招聘→漂洋过海 只为相见,校长窦贤康作为海外引才顶级HR现身,提出“筑巢引凤”概念,为人才提供各项资源。
计划将在未来五年,引进300名左右的海外优秀人才,为此还在校友帮助下设立了“人才引进基金”,薪酬待遇方面,武大表示只要你是人才足够牛,薪酬绝对配得上能力,房子安家费随你选,并帮家属解决工作,子女从小学到高中入学问题一步到位,医疗方面更不用愁。
杭州:硕士80万博士100万安家费,外国人才创业资助最高1亿元
近年杭州出台了多项举措大力吸引人才,迄今为止,已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2.9万人,外籍人才1.5万人,共有外国人注册(担任法人)的企业4980余家,2017年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均居全国城市第一。
出台的《杭州市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实施办法》中规定,毕业后一年内在该市用人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硕士研究生每人补贴2万元,博士研究生每人补贴3万元,申请时限为自毕业之日起一年内,一次性发放。外国人才携项目来杭创业,符合杭州产业发展导向的,经评审给予20-500万元不等的创业资助,特别优秀的人才项目可“一事一议”,最高给予1亿元资助。
这项规定刚出没多久,杭州下城区便发布公告:要引进全日制硕士、博士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招引党政储备人才20名,对于人才,给予的待遇非常丰厚,年薪不低于15万人民币,除基本福利外,给予博士每人100万人民币、硕士每人80万人民币的安家费,期满后还可提拔为党政机关副处级领导干部。
详情可戳:重磅丨杭州为引进国外人才放大招,最高给予1亿元资助!
硕士80万、博士100万安家费,期满可提拔为党政机关副处级领导干部!这所城市纳贤简直大手笔!
全面开放落户限制:
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大学生、技术工人和留学归国人员凡自愿来我市就业创业的可直接落户。
加大安居保障力度:
加大安居保障力度,面对高校、职校毕业生,每年建设和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5年内达到满足20万人租住需求的人才公寓;对新落户博士、硕士、本科、技师发放租房补贴和购房补助;新落户的高校、职校毕业生,购买首套住房的,可不再核查社保缴费和个人纳税情况。
提供就业见习岗位:
提供就业见习岗位,每年稳定开发1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给见习人员发放基本生活补贴。
对引进人才进行补贴:
对引进青年人才方面领军人才引进计划,每年引进50人左右,创新类人才分三个档次给予30、50、100万元资助,创业类人才分三个档次给予100、300、500万元资助。
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每年引进3000人,分两个层次给予3000元/月(博士等)、2000元/月(硕士、优秀本科生等)生活补助,最多补助3年。
长沙:先落户后就业,学历更值钱
未来五年,长沙计划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在长沙就业创业,实行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只要你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即可凭户口簿、身份证、毕业证即可办理落户手续。
对新落户并在长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不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新进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后科研人员,给予10万元生活补贴。
此外,还将组建规模不低于80亿元的各类产业扶持基金,并对人才创办企业实施动态支持政策。如一名国际顶尖人才在长沙创业,可享受200万元奖励补贴+200㎡全额购房补贴+1000万元甚至1亿元的项目资助。
一线城市的回击:你要的人才我也要
▼
二线城市“人才争夺战”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一线城市也“不甘寂寞”,发起了回击。
北京:户口+配偶子女随迁最快5天搞定,不拘一格降人才
终于,北京也踏入了充满硝烟的战场。3月21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发布了《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以下称为《管理办法》),提出要建立优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来京人员快速办理引进手续。
《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只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即可通过优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途径快速办理引进手续。
“千人计划”和“海聚工程”的中国籍入选专家
“万人计划”、“高创计划”、中关村“高聚工程”的入选人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主要获奖人、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以上奖项的主要获奖人
为了更好地为人才松绑放行,人才引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的可放宽至50周岁,个人能力、业绩和贡献特别突出的可进一步放宽年龄限制。没有产权房的引进人才,可在单位或人才服务机构集体户落户,引进人才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调随迁。
以落户为先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招还是使了出来。要知道,北京户口可是稀缺资源中的稀缺资源,面对这么一块千金难买的肥肉,相信只要够格的人都不会无动于衷。
上海:聚焦13个重点领域人才,享受七大社会保障
继人才政策30条后,3月26日上海又出台了《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聚焦13个领域的人才:
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光子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量子科学、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大数据。
上海支持的高峰人才应具备的核心条件是: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一般处于本领域全国前5名或国际前20名,或年富力强、活跃在创新创业一线,具有成长为世界级高峰人才的潜力。
这类人才将可享受七大社会保障:建立住房支持、实施落户绿色通道、优先申办中国国籍和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完善养老医疗保险待遇、开辟结汇换汇绿色通道、健全交通出行保障机制、保障配偶子女相关待遇。
其政策包括:
采取购房补贴、租房补贴、人才公寓等多种形式,系统解决在沪工作期间的长期稳定居住需求
高峰人才及其家属、核心团队成员及其家属可以直接办理本市户籍
优先推荐高峰人才及其直系亲属、核心团队成员及其直系亲属申办加入、恢复中国国籍和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允许高峰人才及其核心团队成员使用支持资金购买商业养老和商业医疗保险
允许高峰人才及其核心团队成员将在沪的薪酬收入、成果转化收益等合法收入汇至境外等
广州:狂投63亿揽5万博士博士后,最高生活补贴可获50万
去年年底时,广东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13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表示将投63亿元巨额资金,引进5万名博士和博士后。
建立全球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招募机制
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发布广东省人才政策和人才需求,省财政对每个人才工作站给予50万元建站补贴。就地吸纳优秀博士和博士后,省财政给予每人10万元生活补贴。每年面向国(境)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邀请100名代表来粤交流,每人给予5万元补贴。
吸引国(境)外优秀博士来粤从事博士后研究
面向业内公认全球排名前200的高校引进国(境)外博士毕业生来粤从事博士后工作。省财政给予进站博士后每人每年30万元生活补贴,资助期限为2年;出站后留在广东省工作的,省财政给予每人40万元住房补贴。
吸引优秀博士和博士后来粤工作
对引进或毕业(出站)后留在珠三角地区工作的35岁以下博士、40岁以下博士后,由各市财政分别给予每人不少于10万元、20万元的生活补贴(中央驻粤单位和部属、省属单位由用人单位负担)。
对引进或毕业(出站)后留在粤东西北地区及惠州、江门、肇庆市享受省财政转移支付县(市)工作的40岁以下博士、45岁以下博士后,由省财政分别给予每人20万元、30万元生活补贴。对国(境)外引进博士和博士后另给10万元生活补贴。对引进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团队最高给予2000万元资助。
支持企业引进博士和博士后
企业引进博士和博士后支付的住房补贴、安家费及科研启动经费,扣减财政支持部分后可按规定在税前扣除。国有企业引进博士和博士后经费视同考核利润。对企业引进博士和博士后所发生的人才引进成本由财政按核定金额的2%进行奖补。
“人才争夺战”的背后,各市真正抢的是什么?
▼
一直以来,北上广代表的是一线城市,凭借各类优势资源吸引了众多人才,然而,近年来随着落户难、住房贵、生活成本高等诸多硬伤,迫使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逃离北上广”,在这种背景之下,二线城市屡出奇招,利用户口、房子、金钱...展开了“人才争夺战”。
那么,在抢人大战的背后,各城市究竟抢的是什么呢?
——是高质量的人力资本。
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是城市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是产业升级和发展模式迭代下必不可取的助力。
数据显示,继天津,重庆、苏州后,杭州、成都、武汉、南京、青岛、长沙、无锡七个城市经济总量也相继跻身“万亿俱乐部”。
除去GDP,二线城市的综合实力正在不断攀升,譬如武汉,自2014年经济总量迈入“万亿俱乐部”后,作为中部地区的核心城市、交通枢纽、科教重镇,其各方面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在2017年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武汉已跻身榜单前十。
再譬如杭州,依托阿里巴巴和网易等浙江民营企业群体的支撑下,杭州经济活力十足,机会众多,而G20峰会的召开与2022年亚运会的举办,又将杭州拔高到了“新一线”,再加上宜居环境,曾经的“北漂”正逐渐转变成“杭漂”。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体而言,现在的线城市在很多方面,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条件都已经不输一线城市,底气越来越足,也就越来越敢同北上广深抢人才了。
对于城市来说,最宝贵的是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对于人才来说,最吸引他们的是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薪酬待遇。尽管二线城市的强势崛起,扩大了人才的选择空间,但对于不少人来说人来说,北上广还是那个北上广,有“逃离北上广”的,自然也存在“逃回北上广”的。
如果是你,你怎么选择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