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一二八抗战,十九路军和蒋介石
橡树的抗日战争文稿系列:
【防失联微信:zhuerduo1222】请让橡树与你同行。
《中越战争系列》、《金日成系列》等更多精彩,关注后在历史消息插看。
一二八淞沪会战前线和外国记者。
偶尔,看到百度的“淞沪抗战”词条,一时唏嘘,无语。
淞沪抗战,即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企图转移国际对中国东北的关注,同时,配合日军华北侵略,以寻求关内外中日战略缓冲,悍然在上海再造事端,挑起的一场中日大战。
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根据蒋光鼐等人指认,事件发生前后,蒋介石和他的国民政府对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是不管不问,背后绊子。
“按兵不动、坐视不援”,并且“克扣军饷,截留捐款”。这样的字样,长期喧哗。
甚至,有的腐儒,把十九路军后来在福建叛乱的因果,也囫囵吞枣推到这个事件上。发明历史如此,堪为过分。
这场中国军民觉醒后的抗日大事件,和后来李济深、陈铭枢、蔡廷揩、蒋光鼐、李章达等人醉心政治,谋求权力的政治事变,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历史是政客们的历史,还是英雄们的历史,为人为文者,可能应该有更多的思考。
很早之前,我看过一些关于一二八淞沪抗战的资料。时间久远,但记忆犹新,于是不免费力查询和对比资料。
十九路军,源自粤军军阀李济深。中原军阀混战结束,该部效忠国民政府。九一八事变后,调防上海。当时的蒋光鼐、蔡廷锴分别为总指挥和军长。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向十九路军发起攻击,“一·二八”淞沪抗战就此爆发。
关于这场战争记录,蒋光鼐、蔡廷锴、戴戟在《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回忆》里,最早指认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按兵不动、坐视不援”,并“克扣军饷,截留捐款”。
这个结论,成为后来最主流的结论写入教材。——荒唐。
现在,被开放的史料多多,稍微对一下战事时间、人物,谎言不攻自破。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为张学良背了数十年的“不抵抗”黑锅,被张学良非常不厚道地推诿,搪塞,直到后来“西安事变”当事人全部离世,这才幽幽道出真相。
当时,可能出于国力、时局、以及鞭长不及等等原因,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确实没有积极的应对,有默认张学良不抵抗之嫌。
1932年后,九一八事件扩大化。在对日交涉、坚守锦州、华北等问题上,不乏可见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对日态度明显强硬起来。
其时,蒋介石已经下野,如汪精卫、宋子文、何应钦等,对东北军触敌即溃的丑陋,表示强烈不满。
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政府可以治理军阀。——西安事变后整肃、缩减东北军,军政朝野,无不称快。
八路军的三个师番号,115、120、129即来于被剥夺的原东北军番号。
淞沪一二八抗战的爆发。
1931年10月,日军侵略东北后企图转移国际关注,派出陆战队开赴上海以挤压中国,开始试探中国抵抗底线。
蒋介石即电上海市长张群,表示“俟其进攻,即行抵抗。”
上海、江浙是国民政府根本所在,逻辑上说,就算蒋介石是军阀,他也要保护自己的根本。
同时,上海、江浙是世界列强在远东利益的焦点区域。背后诸多列强,蒋介石同样也找不到畏战理由。
蒋介石第二次通电下野,在1931年12月中旬。
淞沪抗战爆发前,汪蒋认识到日本侵略在即,达成和解,同组新政府。
在去往南京的途中,才恢复权力的蒋介石即电令88师师长俞济时,命其速将该师两个德械山炮连,调赴上海归淞沪警备司令戴戟指挥。
只因为备战,把嫡系最精良、珍稀的部队和武器,调给十九路军的戴戟,这个命令现在看看,说蒋介石保存实力,排挤旁枝,也显荒唐。
查对、比较三个以上的民国年鉴,28日前后,蒋介石在南京主持临时中政会。
该会议推选了汪精卫为行政院长,孙科任立法院长,罗文干接任民国外长。同时,国民政府开始第一轮比较深层面的军令、政令改革和调整。
当然包括人事调整。——国内和国际时局的稳定,必然是军令、政令改革和调整的前提。
于此,当淞沪抗战忽然爆发,事件没有恶化之前,临时中政会,包括汪蒋的态度,均是“避免冲突”、“保全上海”。
于是,临时中政会制定了“积极抵抗,预备交涉”的应对策略。
上海当局也迅速在1月27日,查封了“上海市各界抗日救国委员会”。28日照会日方,对当时紧张局势做出妥协。
对这个妥协,日本政府和军方产生矛盾、分歧。尤其日本海军眼红陆军在东北的胜利,对日本政府的“上海”外交表示不满。
在未经日本政府允许下,日本海军第三外遣舰队司令官盐泽幸一少将私下对中国军、警下了最后通牒。
通牒下达不到十分钟,日军海军陆战队即以战斗姿态,出现在天通庵车站。——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也是这样玩着猥琐的时差。
日本当时职业军人素质,由此可见一斑。
随即,日军向正面驻防的十九路军一部发起攻击。必须肯定的是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以下到各师、团主官,在战前形势评估的会议上,都下了决心。
“不学东北军,死守上海,拼完为算”——群情汹涌,使得本来和何应钦密议协商十九路军前途的李济深、陈济棠、蒋光鼐、蔡廷锴等人,放弃了换防上海的意图。
同样是军阀,广东当年的军阀,尤显血气。
1月28日,在南京临时中政会决议当天的关头,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淞沪抗战序幕拉开。
29日拂晓,吴淞要塞司令邓振铨急电南京,报告上海战事。
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得悉真相,深感震惊。蒋介石在当时日记记载了他当时的心情:“倭寇必欲再侵略我东南乎,我亦唯有决一死战而已”。
重庆时期的周恩来和蒋光鼐。文革时期,蒋光鼐被斗殴,病死。
蒋委员长称谓的由来。
1月29日,中政会召开紧急会议。这是一次对中国后来全面抗战有深远影响的会议。会议细节不得而知,但是,会议有两个主要内容,在后来的淞沪抗战、全面抗战中,均有体现:
一,积极外交,坚决迁都。这是一种非常理性和成熟的弱国抗战大计。
在淞沪会战上,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为了表决不接受日方胁迫“作城下之盟”,做出了迁都洛阳的决议。
淞沪抗战事件结束后不久,国民政府制定了以持久战应变可能发生的中日全面战争,早早做了迁都重庆的预案。
正是迁都,避免被日方胁迫“作城下之盟”,才奠定了后来八年抗战的最坚实的基础。否则,中国可能就变成二战的法国了。
二,中政会议同时还议决组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推选蒋介石、冯玉祥、何应钦、朱培德、李宗仁为常委,蒋介石、冯玉祥分为委员长和副委员长。
这便是人人熟知的“蒋委员长”的由来。这个称呼,是当时和后来,中国人对自己的抗日领袖的称呼。
我们每一个人的长辈,只要参加过抗战的,他们当年都充满敬意地称呼过蒋介石。
中国当时军阀割据,政治势力更是多如牛毛,根本无法实现军令统一。军事委员会组建,为后来的抗战军令、政令统一打下了基础。
这个名单,其实在后来的八年抗战中,清晰可见。基本上抗战主力军都源自这五位当时中国军界大佬的武装。当然,冯玉祥很特殊。
没有军令的统一,后来的抗战只会走甲午中日战争的老路。甚至不如。
当然,这个临时中政会的29日紧急会议,还有比较重要的决议。
当日,蒋介石和杨永泰等幕僚,议定了应对时局的《对日交涉的原则与方法》,并且得到临时中政会认同。
《对日交涉的原则与方法》最根本的原则,即是“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
对日交涉公诸与国联和九国公约国,寻求美、英、德、法等列强同情和干涉。在不“不妨碍行政与领土完整”底线上,非公开和日本接触。
在文件通过,宣读文件时,蒋介石愤慨声称:
“如果超此限度,退让至不能忍受之防线时,即与之决战,虽至战败而亡,亦所不惜。”
这份文件,有心者可以自己查询查看。
无疑,这份文件被很多抗战史研读者,包括我在内,认为是蒋介石、国民政府明确对日坚决抗战的不妥协态度的标志。
插一下自己的广告,各位老乡敬请理解、支持:
希望朋友喜欢我的酒,支持我写更多的文章。
品菊花酒,赏中秋月,闲阅橡树原创。
昶阳菊花酒,52°,纯五粮专利生物科技酿制。
甲醇、氰化物、铅等含量,由中国检科院综合检测中心检验为:未检出!换言之,52°酒不刺喉,不伤胃,喝完身体轻松。睡一觉,就自然醒了。
一斤装,原价798元瓶,一件2388元。会员价398元瓶(二两简装,58元瓶)。加微信zhuerduo1222,买6赠6(小),大大的划算。
犹愿与诸将士誓同生死,尽我天职。
随后,蒋介石得到军委会委员们空前的支持。在外交展开的同时, “积极抵抗”的军事部署和作战指导随即展开。
蒋介石以新成立的统一全国军令的军事委员会下达的最早命令,即是命令十九路军坚守上海,坚决抗战。
随后,电令87、88师在南京展开布防,以作坚决抗战的纵深防御。
此后,蒋介石还密电武汉,嘱咐驻军,以“守土卫国之天责为要”,警戒游弋于武汉、九江长江水面的日本军舰。
当日会后,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对淞沪事变宣言》。干脆利落地严正声明:
中国,将“为执行中国主权上应有之权利,不得不采取自卫手段,并对于日本武装军队之攻击,当继续严予抵抗”。
30日,国民政府外交部致电国联、《九国公约》签字国,开始对日本侵略进行“攻势”外交。蒋介石则放弃政务、外交,一门心思组织军事。
是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将士书》通电。这也是可以查阅的一份史料。
蒋介石在通电里,愤怒指责日寇是“悍然相逼,轰炸民房,掷弹街衢”。表彰、勉励十九路军淞沪抗战。
“同胞惨遭蹂躏,国亡即在目前,凡有血气,宁能再忍。
我十九路军将士既起而为忠勇之自卫,我全军革命将士处此国亡种灭,患迫燃眉之际,皆应为国家争人格,为民族求生存,为革命尽责任,抱宁为玉碎,毋为瓦全之决心,以与此破坏和平、蔑弃信义之暴日相周旋”。
最后,蒋介石郑重声明:“今虽身在野,犹愿与诸将士誓同生死,尽我天职”。
——现在看来,这封电报,字字掷地有声!
不仅只是表态、说说。蒋介石在淞沪抗战期间,还屡屡奔波,致力抗战战略。
2月1日,蒋奔赴徐州,主持召开应变上海危机,商讨和部署可能恶化的全面抗战方略的军事委员会会议。
会上,蒋介石、李宗仁等认为淞沪抗战可能恶化成中日全面战争。
最后,这次会议通过了蒋介石及其幕僚的建议,在中日全面战争威胁下,全国划分为四大防卫区(即后来的战区)。任命张学良、蒋介石(兼)、何应钦、陈济棠分任第一、二、三、四防卫区司令官。
军委会对防区规定,各司令长官除酌留部队绥靖地方外,均应将防区内兵力集结,以便对日寇之侵略进行抵抗。
——负责热河的张学良最先违规,后来率领东北军一哄而散,向南逃窜,全国舆论一片唾弃、喊杀。
当然,冯玉祥那些挂着国军番号的军阀部队大批大批逃窜、投敌,另说。
除却防区,军委会向川湘黔赣鄂陕豫等各省实力军阀,下达了调动兵力,预做抗战预备队的电令。为保证命令,蒋介石也亲自下达同样命令。
川湘黔赣鄂陕豫抽调兵力,充当抗战总预备队,在1932年淞沪会战紧要关头,并没有实现。各地军阀各自忙于内战,争夺土地,仅少数军阀通电相应。
这年2月,彭德怀率部发起赣州战役。江西、福建一带,国共处于激战。
徐州召开的军委会会议上,蒋介石还驳斥少数将领担忧,决定派出空军参战。
——在今天我们很难看到当年淞沪抗战,与十九路军并肩作战的中国空军英雄的事迹。
2月上旬,日军海军陆战队限于兵力,在十九路军浴血抵抗下,攻击几无建树。于是,日军陆军和海军达成协议,日军陆军开始调兵支援。
蔡廷锴,文革爆发被斗,旋病故。
战事激化后,蒋介石的策略。
中日战争出现全面激化趋势。
早有预料的蒋介石随即调整对策。命令江浙外线的88师,迅速机动、集结上海外围苏州、昆山一线待战。命令驻防河南归德的87师主力回调南京,策应上海并随时待战。
2月4日,蒋介石电令坐镇上海,总揽军事的广东军阀,十九路军老长官陈铭枢,作大规模作战准备。并且电令何应钦配合陈铭枢,加强国军陆、空军配合。
5日以后,蒋介石电令何应钦,除却空军应战之外,再调国防部新装备的德械山炮营火速赶往上海,直接归属十九路军建制,参加抗战。
这天调兵遣将,蒋介石几近心力交瘁。
他电令熊式辉、朱绍良,“暴日居心叵测,京沪战事,须有充实准备,江北部队、已难调动、惟有由江西先行抽调两师移驻浙西,以便进援京沪”。
这两个缺枪少粮的师被部署在上海外线,江浙一带预防日军登陆。虽然名为民国军委会委员长,遇到国难,一时之下,除却嫡系,几乎无兵可调。
13日,刘峙、胡宗南在郑州的第1师,在蒋介石火急命令下,迅速赶到南京,接替87师防线。
15日,蒋介石和军委会把南京最精锐的部队,包括87、88师,以及中央军校教导队,包括宋子文在上海两个税警团,编成了第5军。
这支军队,是中国第一支抵抗日本侵略的战略机动、打击武装。也是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拼尽家当,编制成军的战略打击集团。
后来,这支部队在全面抗战的烽火里,扩展,壮大,成为名符其实的抗战的中流砥柱。赫赫有名的第5军、新1军、新6军等,均出自该军。
由刘峙、胡宗南部接防,到第5军成立,短短两三天。看出什么没有?
第5军全军整备,带着蒋介石“为党国争光”的嘱咐,士气高昂赶到上海。
这支部队担负了十九路军左翼的抗战。后期,十九路军得以在右翼集中兵力,在2月下旬,击败日军增兵之后的新攻势。
——十九路军诚然是淞沪抗战的真英雄。但是,第5军,同样功不可没。
全民抗战的预演。
中日战争愈演愈烈,上海战场就成为中日决战战略的一个战役要点。
作为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不仅承担直接指挥上海战场的责任,更要承担宏观的战略上的全面抗日的责任。
在东部海岸漫长线,防备日军借助海军绝对优势,实施登陆开辟新战场是中日战略防备的重点。
淞沪抗战期间,蒋介石面临弱小的中国海军,“集结于相当地点,以便抗战,同时敷设水雷及障碍物,以便制止敌舰之任意活动”。
在海军备战的同时,蒋介石还多次电令冯玉祥旧部韩复榘、梁冠英等部,加强青岛、海州、盐阜等沿海地区防务。
写到这里,我确实看不出来蒋介石和国军其他将领,是怎么“按兵不动、坐视不援”,并“克扣军饷,截留捐款”。
淞沪抗战期间,英美数次出面斡旋停战。但是,日本军部一意孤行,骄狂日盛。
蒋介石决心专心军事,对汪精卫主导和谈,尤其强调“不丧国权、不失寸土、日寇不提难以忍受之条件,则我方即可乘英美干涉之机,与之交涉”。
“不可以各国干涉而我反以强硬致生不利影响也”,蒋介石这个要求贯穿了整个外交始终。
正是因为淞沪抗战的对日决绝、果毅,以及对战事、政事、外交的杰出领导,蒋介石在淞沪抗战之后,声望飙升。
各地军阀向往中国统一、富强者,如白崇禧、阎锡山、刘湘等人,开始转变态度,拥戴南京。
战至2月20日,英美曾经数次斡旋停战,日军每每骄狂无理,多出蛮横要求。期间,南京文官多有认为中日战力悬殊,提出妥协议和。
为此,蒋介石十分愤慨。他的日记公开后,有“何物倭寇,其不知中国尚有人耳”一句,可以看出蒋介石当时胸怀和气度。
2月20日,7时。日方再次寻衅,以海陆空军发起全面进攻。外交努力失败。
此刻,蒋介石更认为中日可能全面开战。为此,决心坐镇南京,出任全军统帅。
蒋介石最嫡系的最后部队,9、10、83师等悉数东调,部署在上海至南京、上海至杭州一线。
外交调停期间,日军借短暂停战,鬼祟调兵,登陆浏河,包抄了淞沪抗战的第5军和十九路军的后路。于是,到3月3日,日军再次出尔反尔拒绝调停。
不得已,十九路军和第5军全线后撤。上海和南京告急。此刻,蒋介石毫不犹豫调上嫡系胡宗南第1师(后来第1军)和第47师,充当淞沪抗战的战役“排头兵”。
——胡宗南等人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也罕见知晓。
是时,蒋介石和军委会开始研究部署第二阶段淞沪抗战的作战方略。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日军海军陆战队发起攻击。
蒋介石提出,日军有可能借停战之机,为将来之攻击作积极准备。一针见血指出日寇军事目的,“不外占领南京控制长江流域”,并且认为,由于战场区域扩大,我军“非再有多量援兵不可”。
这次部署,蒋介石得到他的少壮将领们的拥戴。陈诚在内,在后来抗战口称“领袖”,大致也是始于这段时间。
此刻,战事已经延伸、波及到常熟、苏州、常州、无锡、嘉兴、沪杭沿线。除却第十七路军和第5军当面对敌之外,更多的国军进入防线,摆开和日军血战、大战态势。
如此战略决战态势摆开,日军和日本政府深感恼火。
其时,日军才侵略东北,尚需“消化”。且与盘踞外蒙的苏联互相心怀鬼胎。
在国内,二二六事件爆发之前,日本政界和军队相对均衡,日本政界不乏清新政客。在战场,中国已经是举国抗战,对付日军第9、11、14三个陆军师团和不到一万的海军陆战队、宪兵。
此刻的日军,精疲力竭。
3月5日,国联、中、日共同通过停战协议。3月下旬,中日双方在英美斡旋下,在上海举行了停战会议。淞沪抗战大部分战场停火。
此后,延绵至5月5日,在英、美、法、意等国调停下,中日《淞沪停战协定》。
《淞沪停战协定》后来被批骂为蒋介石卖国证据。
纵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淞沪会战,再到后来的八年全面抗战,我们今天能够问心无愧说,这个停战协定就是卖国?
当然,怎么看历史,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非要不仁不智,当然只能是流氓。
抗日烈士,风雅至今。
淞沪抗战,不仅仅只是十九路军的抗战,是包括了在当时蒋介石领导下,中国近乎所有军队,在上海、江浙军民支持下的抗战总体战。
参战的主角是十九路军和第5军。但是,很多抗日志士投身其中。
身怀绝技的韩国义士也即兴登场——韩国英雄尹奉吉在虹口公园日军阅兵式上,丢出一个热水瓶。
热水瓶暗藏炸弹。效果非常不错。
参加天长节日军阅兵的日方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白川义,当场蹬腿丧命。
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被炸成瘸子。植田谦吉中将被炸成独眼龙。尹奉吉被捕后从容就义。
——现在鲁迅公园那个韩风建筑梅亭,即是上海人和韩国人对英雄的纪念。
尹奉吉,号梅轩。风雅至今。
是以,淞沪事变结束。写到这里,再看看百度的“淞沪抗战”、“一二八淞沪抗战”的词条,作为今人,唯有惭愧。
勉为书写我所了解的一些故事,权作纪念先辈们抗战不易。
【关注公众号,闲聊战史。防失联微信:zhuerduo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