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将军蒙尘:汤恩伯决战台儿庄
防失联加微信,要喝酒加微信:zhuerduo1222
者阴山,1984年,血色荣光(上)
红军1935:短促突击的失败
前续:将军蒙尘,忠勇双全汤恩伯(上)将军蒙尘,忠勇双全汤恩伯(中)
这个题目一展开,似乎全然无法止笔。
在之前,汤恩伯率部驰骋千里,一路由南口抗战、漳河打到晋中祁县。这些战例,因为几乎都是汤恩伯部只手擎天,所以少有争议。
当然,这些战例均可看出汤氏风格的战法:集中军力对敌要害作战,不拘泥攻守得失,尽量扩大作战对战役、战略态势的影响。
如南口会战对日军华北重兵的战略牵制,漳河会战对稳定鲁南局势和牵制日军向南侵犯,以及被誉为“重修山西”的子洪口战役等。在现在,却几乎销声匿迹。
一代名将,终于不幸成为电影上不朽的“暴虐”、“无能”的汤司令,实属历史悲剧。
汤恩伯将军在历史上有若干的“黑锅”,就他练兵起家,讨伐红军,参加抗日以来,直到台儿庄会战爆发,战绩赫赫。
9,驰援台儿庄,将军由此背黑锅。
他背上的第一口黑锅,就是李宗仁回忆的台儿庄会战“黑锅”。
当年,李宗仁由美国响应统战政策回归后,曾经多有著作对旧时同僚反戈一击。当然,对军界对头汤恩伯更不手软。
李宗仁回忆台儿庄会战记录里,最刻薄的,莫过于指认汤恩伯临敌“见死不救”,“逡巡不进”。
最后,更是愤然写到:“训诫汤军团长说, 如再不听军令, 致误戎机, 当照韩复榘的前例严办。汤军团才全师南下。然此时台儿庄的守军已伤亡殆尽。”
放佛不是李宗仁大义凛然,以军令相逼,汤恩伯就畏战当了韩复榘了。
由此,临战怯敌、畏缩不前这盆污水,就此倒进了历史——汤恩伯依然是那个英勇善战的汤恩伯,污水不过是污了民族之后来。
抗战神剧关于汤恩伯的标配台词:见死不救。
淞沪会战后南京失陷。
于此,日军华中派遣军、华北方面军以8个精锐师团(类似国军军建制,但装备完胜中国起码10倍)另3个旅、2个支队(相当于师、旅)约24万人,分为两个野战集群,实施南北对进,企图钳击徐州。
这次攻击,日军控制津浦线以保障日军全面侵略,控制陇海线以实现西取郑州,再沿平汉铁路,南夺武汉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
挟淞沪会战、南京会战得胜之势,日军踌躇满志,大有一战而达到压服中国,实现终战的战略企图。
针锋相对,国军当然要力图打破日军会师。
为此,蒋介石、白崇禧等人策划了台儿庄反击作战。
即以“第3集团军坚守济南,争取时间使5战区主力部队集结于兖州地区,准备对日军展开全线反攻”。
会战策划也有对不利的设计,即“如兖州反攻失利,亦可利用在徐州地区构筑的防御工事以抗击日军”。
关于这场大战,限于篇幅,不做会战全程详解(有空会专撰《台儿庄会战始末》,敬请期待)。仅就会战态势和汤恩伯对台儿庄会战影响,稍微阐述。
当时,等各路国军按照会战策划赶赴台儿庄战场,这才发现,由于山东韩复榘防区的大溃败,日军进展神速,已经云集战区。
局势和战役策划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国军面对两个选择:冒险作战;或者回避日军锋芒。
无论如何,会战策划最初的全线反击,已经绝无可能。
虽然局势变化,国军还是有“利用在徐州地区构筑的防御工事抗日”的可能。李宗仁下决心打,应该是想到这点。
蒋介石和白崇禧虽然支持李宗仁下了决心,但是都清楚局势已经大变,不禁捏着一把冷汗。
按照蒋介石、白崇禧的策划和李宗仁决心,坚守台儿庄、滕县、临沂,以侧翼完成对攻击日军的包围,继而痛歼日寇,甚至“以收复鲁中广大地域”。
实在不行,就地设防,打一场防御战,至少可以滞留日军攻势。
然而,开战之初,中日战力差距悬殊之大;日军突然投入战场有生力量之多。随蒋介石考察前线,而后,受命督战徐州的白崇禧立刻发现局势已然险恶。
白崇禧对战区形势估计即为:敌强我弱。
然则,淞沪、南京会战已败,国军再无后退余地。只有血战。
10,漂浮不定,外线作战,将军破阵扭战局。
面对装备、火力、给养全面领先的日军展开的全面攻势,由台儿庄外围开始,国军各部次第以血肉之躯挡住日军的攻击。
台儿庄会战之初,一切迹象似乎表明,这也是一场类似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一类的会战了。在战略上遏制日军攻势,在战役上付出惨烈牺牲。
唯一区别在于,李宗仁和白崇禧在排兵布阵上确实有高明之处。
不再是向心防守,给与敌人清晰的攻击目标。在台儿庄外围设防,国军一边次第阻击日军会师,一边往台儿庄为中心退却。
最终,依靠纵深防御,在台儿庄力求打一个防御反击。
在台儿庄外围坚守藤县作战中,川军王铭章阵亡。西北军张自忠、庞炳勋部在运河畔临沂一带和日军往返冲杀,损失惨重。
他们都是在台儿庄纵深防御体系展开的作战。
最后,日军进逼台儿庄,和坚守台儿庄的国军主力孙连仲部连日激战。
如此方面的作战,是台儿庄会战的内线战场。
驰援台儿庄的20军团
几乎所有人谈及台儿庄会战,认识都是一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套路:
爱国将领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纷纷伤亡惨重,甚至阵亡。突然,军号嘹亮,旗帜挥舞,然后不明番号国军主力从天而降,然后,日军大败。
其实,历史远不是电影那么简单。比如《亮剑》的“平安格勒大会战”,我到现在都无法理解编剧、导演的“艺术战争”的灵感。
当然,电影里不明番号国军主力,虽然不说但也知道,那应该正是汤恩伯。
只是,李宗仁也好,影视剧导演也罢,他们或者不说,或者根本就不知道。
再谈台儿庄会战的胜利,抛开汤恩伯战功,整个战役无论怎么描叙,都显得支离破碎,甚至无法自圆其说。
台儿庄会战,其时,是由内外两条战线的战事构成。内线、外线同样惨烈。
众所周知,国军在台儿庄会战重创日军两个师团。因此,很多人甚至以为会战只是针对这两个师团。
其时不然。整个台儿庄会战,国军在鲁南战场内、外线面对的日军,远不止两个师团。而是分为两个野战集群的24万日军侵华主力。
庞炳勋、张自忠、孙连仲、池峰城、王铭章等部次第投入内线战场,这是李宗仁、白崇禧打防御战的高明。
他们没有拘泥向心防御,从而,也不给日军明确的攻击目标。
会战之初,广袤的鲁南战场,更多的日军各部正在鬼祟机动,觊觎。因为不能判断国军主力,日军主力也就无法有明确的攻击目标。
同时,国军精锐也正在外线迂回,运动,寻机待战。
台儿庄会战发起,汤恩伯第20军团受军委会直接电令,由晋豫各集结地,驰援徐州战场。
第20军团第52军关麟征部距离战区较近,率先抵达战场。该部前卫旅在运河南岸布防,接应后续部队预备集结。
战事一开,日军即展开激烈攻势。虽然国军各部奋力抵抗,无奈地方部队战力有限,一时间各方告急。
第5战区司令官李宗仁立刻数次电令汤恩伯分兵支援内线。
按照李白构思,第5战区利用徐州地区防御工事,对日进行大规模的防御作战。如果再有汤恩伯军队驰援,那么,依靠纵深防御不断消耗日军攻势,最后,在台儿庄进行防御反击,日寇必败。
当然,这是一个设想。不料,汤恩伯并不接受这个命令。
一方面,汤恩伯军团驰援台儿庄,一路确实人困马乏。一方面,多与日军恶战的汤恩伯也发现敌我战力悬殊,战区局势险恶。
当然,汤恩伯敢于拒绝李宗仁军令,是因为20军团是受民国军委会直辖。由此,后来第5战区在未得到军委会授权前,都是通过军委会调动汤恩伯部。
这时,日军在台儿庄外围次第展开的攻防战中,尚未发现国军主力。当然,也在就只好犹豫着、等待最后的决战战机。
假设,汤恩伯部主力一开始根据李宗仁的意思,不知轻重深入内线。那么,国军内外线合兵,会很快给予日军明确的作战目标。
如此,台儿庄国军必将限于被攻击的被动。作为国军最后的、宝贵的机动打击力量,汤恩伯军团势必也为日军攻击陷入被动防御。
现在平心静气去看,汤恩伯部进入台儿庄打一个防御反击,尚且未定。如此,单纯防御作战,台儿庄会战打成第二个淞沪会战,倒是非常可能。
反之,汤恩伯军团保持建制完整,转战津浦线,显而易见有最大程度掌握战场主动的优势。
纵观抗战初期,国军若干会战,以汤恩伯的南口会战、漳河会战和晋中会战,每每以一战而影响全局,其作战之灵动、战绩之辉煌,似乎独此一人。
敢于如此“抗命”,也仅汤恩伯一人。
是时,汤恩伯电请军委会,希望能将20军团全部投入津浦线,寻机作战。为此,蒋介石在内的军委会都予以认同。
汤恩伯军团就此飘浮在日军侦察视线之外,当然,也就飘浮在李宗仁视线之外。甚至,一度军委会都不得汤恩伯军团动静。
如此,当然也就顺理成章,淡出了今天很多电影和教科书的视线。
1938年台儿庄会战前,蒋介石、白崇禧视察台儿庄与李宗仁合影。
其时,在晋中战事后,汤恩伯以老13军一部为基础,编组了军团又一个主力,即王仲廉第85军。
该部长途驰援抵达战场,随即,向内线实施攻击支援。该部数度和日军或正面、或侧翼展开激战,互相摸底。
随后,第85军在鲁南外线迂回、机动,一路激战,不断撕扯日军,吸引了大量本拟攻击台儿庄的日军随之机动。
可惜的是,第85军在鲁南外线作战的同期,大约一个大队的日军继续坚持攻击台儿庄,王铭章将军死战不退,力守藤县阵亡。
当时,因为装备、训练、、兵员和战场支援火力,国军和日军战力对比,大致是以军对支队,甚至联队;以师对联队,甚至大队。
藤县失守,台儿庄门户大开,白崇禧认为是第85军“因行程遥远,未能及时赶到”藤县。
若干年后,李宗仁却以此指责汤恩伯,是“见死不救”、“逡巡不进”。
于是,汤恩伯坐视不救酿成王铭章将军力守藤县阵亡,成为一口历史黑锅。
11,反手制敌,第20军团锁定胜局。
然而,事实绝非如此。在汤恩伯眼里,可能作战最看重的,还是力图打破日军南北两个野战军群的会师,或者,制造战机,寻求扭转台儿庄局势。
非但不会置重兵于藤县死地,甚至,汤恩伯嫡系第85军23团也为坚守峄县,掩护20军团转向台儿庄会战,团长以下死战不退,全部阵亡。
汤恩伯被属下多称“伙夫军团长”,奖罚分明,尤得将士用命。
我们今天坐惯了轿车、动车,根本无法想象当年汤恩伯部一路靠步行,动辄千里行军、作战的任劳任怨。
在日军第5、10师团各部向台儿庄外围发起最初攻击时,抵达战场的第20军团也开始在外线积极作战。
首战沙沟、韩庄,继战峄县,复战峄县、枣庄以东。第20军团各部和包括第5、10师团在内的多个日军主力部队接战。
汤恩伯用兵,向不拘泥进退得失,共退全在我方。其汤氏风格作战,战法飘逸,或攻、或峙、或守,全无定法。
日军数度与汤恩伯部恶战,终究无法捕捉决战机会。
无意之间,在第5、10师团各部对台儿庄实施向心攻击的同时,日军多部野战军团一再因为目标不明确而贻误战机。
台儿庄会战战后,日军南北两大作战集群未能完成会师,很大程度,也有汤恩伯外线作战,撕扯日军,混乱日军之努力。
其间,汤恩伯部有惨烈牺牲。汤恩伯部即有和绝对优势日军正面野战的胆略,相比同期国军,战损相对要小——从第13军开始,到20军团,汤恩伯部只有撤退、转进,没有溃败。
由此,在外线纵深,3月26日,汤恩伯抓住日军空隙,猛攻峄枣,日军守城大半被歼灭——直到此刻,日军这才判断,徐州战场有两部国军主力。
一部,是枣庄以东机动作战的国军精锐。一部,是枣庄以南,随着日军猛攻不克,力守台儿庄孙连仲部自然也就为日军重视。
由此,日军一面以第5、10两个师团对台儿庄实施更猛烈的向心攻击。一面不得不碍于峄枣一带汤恩伯部国军牵制,集结重兵预备作战。
到4月1日前后,会战局势对国军变得明了。
这个时候,在内线的孙连仲部坚守台儿庄,血战不退,精疲力竭中苦苦支撑。
在李、白、汤等看来,假设台儿庄失守,继淞沪会战、南京会战之后,又一次会战的失败,势必导致抗战大局再次颓废,后果不可想象。
汤恩伯此间的机动一直在为突袭台儿庄预备。而汤恩伯的预备,必然已经和李白有着充分的交流。否则,李、白也不会决心死守台儿庄。
守城莫过池峰城。
面对日军一浪猛一浪的攻击,孙连仲部将池峰城率部死守。池峰城组织最后可战将士组成决死突击队,对日军发起多次逆袭,为台儿庄胜利争取到最后的时间。
——后来,池峰城被“历史原因”,死于1955年北京监狱。
台儿庄巷战。
3月31日,汤恩伯部主力在枣庄以东分兵再次击退侧面日军。随后,虚晃一枪,以第52军一部北上,迎战日军南下的沂州支队。
这很短的一二天内,日军面对汤恩伯部若干动作,已然眼花缭乱。
距离台儿庄最近的日军濑谷支队甚至坐地防御,以准备和第20军团决战。甚至台儿庄大战最炽,该部日军都着意防范20军团,坐失进军台儿庄的良机。
日军犹豫、彷徨和无从捕捉目标下决心。攻入台儿庄的日军,因为差最后一波攻击力量,数度强攻不得手,失去最后取胜希望。
等濑谷支队明白上当,调转方向进入台儿庄参加作战,国军已经调整布放,日军攻击再无明显进展。
抗战胜利,国民政府为汤恩伯叙功记载为,“汤军团长恩伯指挥主力军队,迂回枣峄等处,侧击敌军,获取胜利之基础。”
这时,汤恩伯各部完成集结,突然挥戈,以20军团主力分路驰援台儿庄。
得此佳音,蒋介石、李宗仁和白崇禧等人,均倍感惊喜。
一夜之间,因汤恩伯各部在外线机动、作战,把日军撕扯分散。原拟台儿庄打一场苦苦支撑的防御作战,变成了国军全面优势的对敌夹击作战。
本来趾高气扬围攻台儿庄的日军10师团濑谷支队,顿时变成了被汤恩伯军团和守备台儿庄的孙连仲部,双向夹击的绝地孤军。
就在国军一片欢呼准备围歼突入台儿庄的日军之时,却又风云变化。
日军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大将接到来自台儿庄的告急,当即命令在临沂作战的坂本支队中止进攻,以主力向台儿庄方面增援。
受命支援台儿庄的坂本支队绕过临沂第59军张自忠部防区,以及庞炳勋军团防区,向台儿庄攻击救援。
这一重大军情,张自忠等没有发现,当然也没有通报。
临沂保住了,成就了张自忠将军的台儿庄战功。但是,绕过临沂的日军直抵汤恩伯腹背,却给20军团带来致命的威胁。
等到汤恩伯和李宗仁协调准备总攻击前夕,这才得到负责警戒的骑兵团报告。汤恩伯眼见腹背受敌,不得已之间,只得再次转出外线。
坂本支队先头部队随之突入台儿庄,日军士气为之一振,发起更猛烈攻势。孙连仲部再次遭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激战更烈,国军伤亡惨重。
忠厚的孙连仲甚至发出“给西北军留点种子”的恳求。同样无奈的李宗仁也无退路,他咬牙不允,同时,也因情况不明,数次电告以军令威逼汤恩伯。
颇具对日军作战经验的汤恩伯并没有立刻遵命。
台儿庄守军以血肉之躯对攻日军坦克。图为敢死队。
这个故事,后来李宗仁演绎,成为汤恩伯在台儿庄会战中,第二口黑锅。
“训诫汤军团长说, 如再不听军令, 致误戎机, 当照韩复榘的前例严办。汤军团才全师南下。然此时台儿庄的守军已伤亡殆尽。”
这句李宗仁晚年糊涂的评语,成为中国电影电视剧界出台儿庄会战作品的标配台词!
台儿庄激战正酣,汤恩伯在干什么?
此间,他督率各部以台儿庄为中心,以扇面展开。一面阻击、包围坂本支队主力进入台儿庄,一面在尾部“席卷”,反手一拍,打掉了坂本支队后应部队及后勤线。
无疑,这是台儿庄会战非常耀眼的战功。可惜,少有记载。
大战在即,未经军委会、五战区同意,虽是应急无奈之举,但是,汤恩伯这次独断机动,留下是非多多。后人不知情况,也多以此斥责。
唯独多年以后,白崇禧为之感喟:
“汤恩伯司令用兵适宜,当敌攻击台儿庄之际,迅速抽调进攻峄县而逞胶着状态之兵力,反包围台儿庄之敌人与孙连仲部相呼应。
同时,并调关麟征、周碞二部击破敌人由临沂派来解围台儿庄之沂州支队,于任务完成后,仍回师台儿庄,此为其用兵灵活、合宜之处。”
到4月2日,汤恩伯再次完成攻击部署,会同孙连仲部和国军其余各部,对现在增加了坂本支队先头部队的台儿庄,以及坂本支队主力发起了总攻击。
苦战连日,到4月6日凌晨,汤恩伯部第52军攻击接近了日军濑谷支队指挥部。坂本支队主力也被汤恩伯部纠缠、围攻,无法和濑谷支队联络。
这天傍晚,日军战史记载的台儿庄“沉重撤退”开始。
日军濑谷支队开始溃败,被汤恩伯打掉后勤的坂本支队主力也处绝境,在多路国军攻击下,弹尽粮绝,也只好奔逃。
次日,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下达了追击作战的命令。汤恩伯第20军团与第2集团军相互配合,对峄县方向开始攻击。
国军追击战持续到4月15日撤离峄县,至此,台儿庄会战宣告结束。
是役,日军困守台儿庄“皇军”全部“尽忠天皇”,作战携带包括155榴等辎重全部被损。该战,被日军称为日俄战争以来首次惨败。
9,将军百战死,壮士千古哀。
当然,总结台儿庄会战的文字有很多。这里不赘述。
通过会战简单的分析,不难发现李宗仁当时急令之突兀、离奇。随即,对汤恩伯将军“见死不救”、“逡巡不进”两口黑锅,自然也有新的认识。
濑谷支队一部于3月24日开始攻击台儿庄,该部主力一直为20军团在枣庄、峄县攻击牵制,寻求决战而不能投入台儿庄。
1、李宗仁3月26日要求20军团火速合围台儿庄日军,实则是要汤恩伯放弃正面濑谷支队,转身回击濑谷支队一部。仔细一想,足够荒唐。
2、李宗仁在29日继续下达要求20军团火速合围台儿庄日军命令。此刻,台儿庄之日军只有濑谷支队3个大队,3000余人。
濑谷支队主力依旧在峄县与第20军团对峙。同时,第5师团坂本支队绕过张自忠防区,转攻第20军团腹背。如此命令,颇为鲁莽。
3、李宗仁第三次命令合围,即30日所谓的严令。此刻,濑谷支队主力正在往台儿庄机动,即将到达。
而坂本支队主力,则几乎抵达汤恩伯部背后之千钧一发时刻。
——假设,最初汤恩伯部汇入内线战场,几轮激战,就算消灭区区濑谷支队一部,国军难免重蹈淞沪、太原会战旧路,只有撤退。遑论台儿庄大捷?
——假设,汤恩伯部在坂本支队腹背攻来,按照李宗仁要求,不管不问,向前蛮攻,更是荒唐。
其实,台儿庄大捷后,国军主力暴露,依然不敌日军主力,后来见好就收,发起徐州突围。足见汤恩伯战场抗命李宗仁,确实有李宗仁失误。
可以说,如果汤恩伯完全执行李宗仁的命令,台儿庄会战可能是类似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的大会战。
如此,在正面对日军侵略进行战略上的遏制,但是,更惨烈的牺牲在所难免。淞沪会战、南京会战、太原会战后,这样的牺牲,中国是否还能承受,不得而知。
纵观台儿庄会战,内线国军顽强抵御,外线国军机动攻击相互相成。
白崇禧在总结台儿庄会战,认为:若论功行赏,汤恩伯进攻机动,包围迅速,孙连仲部坚强防守,奋勇杀敌,皆战守同功。
无疑,台儿庄会战最后的胜局,靠汤恩伯军团奔袭重击锁定。为此,日军评估汤恩伯多以汉朝名将周亚夫比喻。
周亚夫判定七国之乱的战法,和汤恩伯驰援台儿庄会战锁定胜局的战法,大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空闲,读者不妨翻看了解周亚夫的故事。
台儿庄会战后叙功,汤恩伯和20军团两位军长关麟征、王仲廉,均受青天白日勋章。
战后一个多月,20军团得以加强,改编为31集团军,汤恩伯受任总司令。
一代名将汤恩伯。
抗战,汤恩伯几乎一直担当着救火队长的重责。担任31集团军总司令后,汤恩伯部依然是民国军委会直辖的抗日主力。
由此,汤司令长期驻节河南,他将迎来被人黑透了的“水、旱、蝗、汤”,以及被“缴枪”的历史。
天负忠良,心哀如斯。
抗战群英传系列,关注看更多精彩:
钢的花朵——宋美龄抗战断章
抗战,记住蒋经国
击败日本联合舰队的军刀——戴笠将军
翁达,黄埔四期的抗战名将
抗战战略魂——蒋方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