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走出历史的负累——纪念南京大屠杀八十二年
下关码头,南京大屠杀地点之一。
题记:
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在写完《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后,持续深入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调查、研究。
很快,随着南京大屠杀调查、研究的深入,她困惑淤积,竟以自杀告终。
为此,我非常理解。
长期研读抗战历史,尤其以专注南京会战和南京大屠杀这段往事,最让人累心。
为这段历史的感念、记忆、沉思,对于正常人的感情是纯粹的负累。
南京大屠杀暴露抗战时期日本人的人性黑暗,也折射了当时中国人人性的悲哀。
南京大屠杀,人人皆知,但很多人却并不知情。
这段断阻在现今文明之外的历史惨案,有的战争隐私,无法探讨究竟,尤其让人唏嘘。
一、我原本想拿大刀砍向鬼子,可是发现需要砍的,还有自己的同胞(张纯如语)。
淞沪会战战至1937年9月21日,顾祝同和何应钦往来电文即有“伪满抽调驻扎营口、凤城一带最精锐之芷山部警备队一万二千人来沪”一说。
何应钦曾在“沪战1120号密电”中,尤其强调“伪满于‘芷山部’四千余人(旅团编制),昨晚在杨林口、狮林登陆”。
当时,日本侵略东北,经过6年的奴化教育,大量的伪满少年被成功洗脑,热血冲头变成伪满国军的中坚。
这部伪满军曾经参加了淞沪会战。
11月20日,这部伪满军甘做前锋,长途奔袭攻占了太湖西腰重地宜兴、长兴两镇。
随后,这部伪满军向西北持续攻击,直逼广德,正与千里迢迢赶来的川军第145师迎面相撞。
29日,伪满军得到日军一部协同,依仗其加强的装甲车、重炮优势,向广德县城发起进攻。
鏖战之下,装备落后的川军力战不支,第145师师长饶国华将军愤然举枪自戕殉国。
是役,伪满军与日军毫无差异,杀降、抢掠之后,即向南京方向继续攻击。
战后,日酋松井石根(左二)被审判后,处死。
张纯如生前说起写作南京大屠杀时,曾经无限感慨,我原本想拿大刀砍向鬼子,可是发现需要砍的,还有自己的同胞。
了解到很多不为人知的战争私隐,倍感撕心、惊悸,确实为常人心理难以承受。
1937年11月,伪满国军“于佳芷山部”混编加入日军18师团作战序列。
于芷山,东北军阀。早年追随张学良,任东北军第30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投靠日本,1937年任伪满洲国军政部大臣。
1949年,此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逮捕归案。1951年在狱中病死。
正是于芷山嫡系主力混编加强,瞬间,日军三流的第18师团便爆发了强劲的战力。
该部日军长途迂回、奔袭,于12月8日攻陷芜湖,截断了南京守军的战略退路。
随后,该部混编了伪满军的日军实施强行军。在12日后,赶到南京城下,汇同日军第6师团,第16师团,向南京中华门殊死抵抗的国军发起了猛攻。
写到这里,发苦,发涩。
上个世纪早些年间,因为军阀争雄,混战不已,人心离散,引发家国祸乱,其苦其痛,今人知道有几。
后来,审判日本战犯时,谷寿夫为推卸责任,诡称,进入南京后,是满洲国军人首先疯狂屠杀中国平民,表现了“极端的集体仇恨”。
谷寿夫甚至借题发挥,无耻埋怨、诡称,正是满洲国军人积极地屠城,错误引导了日军对平民的杀害。
隐藏在真实的角落的往事,可能就在我们认知的底线之下。
二、朝鲜人联队和台湾人支队,以及日本人的不留战俘。
在12月14日, 日酋松井石根下达“分区扫荡败残兵”命令后,朝香宫鸠彦王则对日军上海派遣军全军,下达了臭名昭著的命令:
“不留战俘。”
这段历史,确凿地证实了日军确实是实施的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血腥屠城杀戮。
1938年春,国际安全区总部,劫后余生的南京难民。
但是,目前却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当年嗷嗷叫着,与日军并肩作战的伪满洲国军愤青们,在冲进南京后,没有参与这次惨绝人寰的杀戮。
既然无法自证清白,那么,当年伪满军参与南京会战与否,是否值得学界继续深究?不得而知。
与伪满军少为人知相反,松井石根15师团的朝鲜联队,以及台湾人为主的“波田支队”参与南京大屠杀说法,却泛滥网络。
实则,波田支队驻守台湾之外与台湾人原无太多关系。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碍于战线拉长,兵力不足,这才开始征召台湾土著民从军。
所以,逻辑上说,台湾原住民加入日军,成建制参加南京大屠杀实属无理。
至于松井石根15师团的朝鲜联队的提法,当时日军军制既无朝鲜联队提法,可见无稽之谈。
正本清源,没有清源,何来正本。
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调查,以及罪恶证据的收集,应该学习以色列为二战犹太人灭绝事件负责的态度。
这是中国人文进化的需要,也是养育国民精神的需要。
南京城外日军重炮阵地。
三、纪念那些于大屠杀中死难的中国战俘,更要敬畏他们当年的壮烈。
从南京大屠杀事件惊爆为世人知晓,至今,近四十年了。然而,关于南京大屠杀往事历来却少有深度研究。
我们联想到的案件大屠杀,是军人懦弱无能,望风而逃,束手就擒,麻木等死,引颈就戮……
然后,就是兽性的日军对不争气的国军战俘的屠杀……
由此,南京大屠杀,留给我们太多的悲伤、沉重。
读史如此,不免愤怒,恼怒,痛其不争。
然而,在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南京会战作战史料,南京屠杀资料,以及比较参战国军在后来的抗战中作战资料后,我的看法逐渐改变。
现在,我为我的无知,感到万分羞愧。
当年,南京会战最后决战的数百公里战区,日军以8个野战师团,至少不少于15万兵力投入会战。
值得一提的是,这8个野战师团中的6个,均是日军最王牌的野战师团。
这些师团经过淞沪会战、南京会战,大多元气大伤,后来轮番休整、补充,其中4个,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调离中国。
可见,南京会战中,国军正面日军,实属日本侵华战争中罕见的,几乎举国陆军主力。
此外,日军以2个野战重炮旅团为主,集中了野战重炮,野战炮,高射炮,速射炮、步兵炮等,至少700门-800门参加会战。
这是中国全军拥有的火炮数量的10倍以上。
南京城郊,等待发起步坦协同冲锋的日军。
在南京会战中,日军还首次投入中型战车。
其各类战车,及装甲车为300多辆。
反之,在南京攻防战中,国军各部多由淞沪会战战场退下,并没有完全休整,新补充的没有经过战训,甚至不会开枪的兵员,以桂永清部、宋希濂部等为例,新兵比列高达60%。
可以想象,这些昨天还在四川、湖南、陕西、河南等地种田、上班、读书的年轻人们,遑论开枪杀人,可能多数提刀杀鸡、杀猪都会哆嗦。
即便如此,参考国军番号,国军守备部队不过10来万。
事实上,日军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上村利道回忆录用到战后统计数字:
国军阵亡3万多,突围4万多,被俘4万多(最多不超过5万人)。
抛开南京外围早早卖阵转移的徐源泉第二军团,资料显示,南京会战各部国军突围战损比列,非常接近60%。
——即,4:6,这一惊人的比例数字高度巧合国军战前补充无战训,甚至不会开枪的新兵比例,更是侧见当年鏖战之血腥。
可以推测,被俘的国军,新兵占了绝大多数。
此外,没有资料显示淞沪会战、南京会战转移到南京的伤病军人的数字。更没有南京撤退伤病军人的信息。
长江江岸被屠杀的同胞。
所以,他们也是凶多吉少。
——昨天为人子,为人夫,这些新兵能够在火海弹雨中熬过来,坚守城池,鏖战累日,无疑,他们就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抗日英雄了。
四、扪心自问。
大部战俘,均是发生在13日到15日。
我们都应该考虑到,南京城防攻守战打响,国军官兵激战数日,体能消耗极大。
而在13日,南京陷落日,滞留在城内的国军多是坚守最后作战的官兵。
天冻地寒。
被俘之前,血战守卫南京的国军多数人是在饥渴交加中,与日军搏杀多日。被俘之后,他们缺衣少食,不能休息,身心备受折磨,正常体能消耗殆尽,或者本来就为战斗负伤。
他们往屠杀刑场的路上,虽然由寥寥无几的日军士兵押送,但是,按照日军当时作战素质,四周高地,日军必然戒备,部署了机动部队和机枪火力监视。
——文学家的文笔,难免愤怒有余,而忽视一些战争逻辑。
如是不以上帝的视角,走下自以为是的神坛,再看当年,不难发现:
国军不及突围官兵在激战数日之后,或者东奔西跑,或者东躲西藏,饥寒交迫,体力消耗已达极限,一旦被俘,既没有武器,更没有体力。
实际上在当时环境下,无论是谁,均可扪心自问。除非超人,否则,以地球人正常的精神、体力,均不可能爆发激烈抵抗。
他们心中悲苦,绝望,可以想象。
一张张年轻的、疲乏的脸庞上,写满了有心无力的无助,绝望,愤懑。
他们终于无奈走向死亡,他们仅有恐惧,悲伤、愤怒,以及饥渴、寒冷、伤痛。
假设,如今人们不能够理解这点,而在愤青文人缺乏逻辑的文字引导下,自以为是,颐指气使地批评当年的战俘“懦弱”、“麻木”,实则,这才堪为是今天人们的“懦弱”和“麻木”。
南京持续近两个月的大屠杀中,被俘军人几乎被日军屠杀殆尽。
南京会战的日军集结。
五、他们不是懦夫,是当年抗日民族英雄。
截止12月15日,南京城内零星抵抗消失。
南京会战中,国军在日军绝对控制战场的飞机、军舰、重炮的轮番轰炸下,面对发起人海战术,蜂蛹冲锋的日军,击毙日军超过7000人。
千万不要以为,像横店神剧那样,只要有了“亮剑精神”,就可以旱涝保收,用步枪打败飞机大炮。
所以,客观分析当时中日战力,南京会战参战官兵确实打得顽强、惨烈、勇敢。
除却排兵布阵的草率,撤退变溃退的渎职等决策错误之外,南京会战中,按照击毙日军数字推断,是役,国军给日军精锐造成的伤亡,可能超过三万以上。
为此,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质疑那些为最高指挥官抛弃的参战军人,去颠三倒四指责他们,不够血勇,不够坚强呢?!
今天的人,无论再自问怎么品德高洁,真的都没有资格。
在敌我力量巨大悬殊态势下,南京会战参战官兵取得如此战绩,足以与平型关战役、台儿庄会战、昆仑关会战、豫南会战、滇缅攻势取得的胜利交相辉映。
他们,同样是我们民族杰出的抗日英雄。
可惜,他们大多年轻,大多初次摸枪。刚刚参战,便已经含恨死难。留下的,悲壮之余,便是遗憾。
岁月沧桑,不知不觉间,南京会战和南京大屠杀流逝八十二周年。
日军在南京街头搜查。
南京会战参战军队番号、人员、武器、攻防、伤亡、日期、战法等等参数、数据、解说、自传等史料,永远都在。
既然南京会战战场和屠杀刑场等图片、地图,谁也无法藏私。
那么,我们即可按照资料推演以感悟当年惨绝人寰的杀戮之惨,之痛;更可真切贴近往事,感谢前人卫国之忠,之勇。
于此,在空喊大词、口号之余,我们似乎应该清楚,所谓纪念历史,并非是简单地以大词、口号去纪念仇恨。
在南京大屠杀八十二年纪念日,我们重温、反思、纪念南京大屠杀,去敬重,去祭奠那段人性暗色的内容,原是为于历史负累里,走出更为轻松、明亮和充满希望的明天。
仅以此文,祝福我们多难的祖国,可爱的祖国。
祝好友们冬安,关注朋友可以注明、添加我的微信zksd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