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七:“鸡肋”的战争和贴牌的“美军”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4-08


橡树原创《俄乌战争综述》系列篇文章:


《俄乌战争综述之一:俄军的闪击战与基辅及北线战场》

《俄乌战争综述之二:3月2日,战争已经从实体延伸到虚拟的战场》

《俄乌战争综述之三:高科技总体战与战局清晰化

《俄乌战争综述之四:扎波罗热核电厂,战争的又一个路标》

《俄乌战争综述之五:战争、静默、谈判》

《俄乌战争综述之六:第三阶段战事,局势混沌,以打促谈》

《俄乌战争综述之七:基辅与马里乌波尔的攻防战将是战争的风口》

《俄乌战争综述之八:最后的战场,可能在黑海沿岸》

《俄乌战争综述之九:高科技总体战态势下的持久战与阵地战》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网络写手的假旗攻势与俄乌战场的持久态势》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一:战争没有结尾,战争还要继续》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二:基辅的反击,扎波罗热与俄军下一个目标》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三:第五阶段的战事何时拉开》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四:三个战场异动情况的观察》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五:基辅撤退与布恰事件》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六:南方陷阱与顿巴斯战场》


俄军的机械化推进。


(图1)2022年4月7日俄乌战争大致态势图。


2022年4月7日,俄乌战争持续第四十二天。


这是俄乌战争进入第五阶段的具有标识性的一天。


(我每篇文章全无材料堆砌,鸡血口号,完全是基于搜集、判读、分析大量资料进行的全新原创文章。工作量极大。为了海外多位朋友能够阅读我的文章,我放弃了“付费设定”。这是一种不取巧,不讨好的艰苦写作。因此,我非常需要挚友们有闲转发、三点一转,支持我后续写作。


言归正传。)


之前,我在多篇文章论述俄乌战争态势:


在俄乌战争全局并没有(那一方)夺得了(明显)战略优势,俄乌双方谈判思路完全不在一个频道的情况下,俄军对基辅形成包围态势,将是关系俄乌谈判走向的基础战场保障


须知,战争必须要有其政略与战略之目的,战争不能为网络爽文简单认定的“正义”游戏或“杀人”游戏。


俄军发起俄乌战争的政略与战略目的,既包括俄国在桌面上提出的“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也包括桌面下不可直言描述的更多相关克里米亚、顿巴斯地区权益,甚至包括乌克兰政体走向等等内容。


俄军进行战争,必须要围绕实现这些政略、战略目的。


然而,俄乌战争态势与进程远非俄国预期。


2022年3月以后,俄乌战争进入胶着、消耗和持久战态势。


俄国在无法实现速战决胜,无法夺得战场优势,无法快速促成俄乌谈判达成结果,同时无法通过核威慑吓阻北约及英美等国军援乌克兰等等尴尬局势下,唯有咬牙维持对基辅攻势,以持久战、消耗战逼迫乌克兰尽快妥协、谈判、停火。


在北线围打基辅,在南线围攻马里乌波尔,正是俄国在3月以后进行俄乌战争和俄乌谈判的政略、战略的核心。


然而,战争“恍如儿戏”。


4月1日至4日、5日期间,俄军忽然放弃基辅战场,在两三天内,即完成了从基辅、切尔尼戈夫方向的“闪电”撤退。


4月7日凌晨,俄军在苏梅地区也完成了撤退。


俄军仓促完成“闪电”撤退,战略动机模糊。俄军既在战略上彻底否定了3月攻势和惨重的战场消耗,为全局造成极大军事被动,同时,俄军可能也将在基辅战场失去了最后的、唯一的对乌克兰的以战迫谈的机会。


从战略和政略层面去看,这是俄军正在失去俄乌战争的战略主动权的标志性事件。


(基于我在前面多篇文章对俄军战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认定,俄军目前在俄乌战争的消耗已经到达了一个极限,俄军投入乌克兰常规兵力已经不再具备在战略面上压制乌克兰的能力。


因此,俄国外交在俄军战场表现极不理想的态势下,必然会随之失去微弱谈判优势。 


甚至,俄军从基辅撤退,可以参考看成俄乌战争的一个“斯大林格勒”事件。


(具体解释,请参考: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四:三个战场异动情况的观察》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五:基辅撤退与布恰事件》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六:南方陷阱与顿巴斯战场》)


4月5日、6日以来,俄军在放弃基辅、切尔尼戈夫、苏梅及北线战场同时,为继续保持对乌克兰的战争压力,遂以俄军第1近卫坦克军及其配属部队转向哈尔科夫以南及伊久姆地区,往顿巴斯地区及斯拉维扬斯克地区发起突击。


这次突击,非常靠谱以前网络军迷推测的所谓的“顿巴斯合围”设想。


(也许俄军总参谋部参考了中国网络军迷意见?)


就地理位置而言,哈尔科夫以南及伊久姆地区,顿巴斯地区及斯拉维扬斯克地区背靠俄军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占领区,补给方便,多铁路公路,地势平坦,利于俄军机械化大兵团运动作战。


俄军装甲集群从伊久姆和顿巴斯南北对进,如是快速攻占斯拉维扬斯克地区,势必截断顿巴斯地区乌军的退路,并对顿巴斯乌军兵团形成合围态势。


这时,俄军既可全力歼灭乌军“主力集群”,也可兵锋挥向第聂伯河沿岸腹地,扩展南线战场以威压乌克兰举手投降。


显然,这个态势和推断,高度符合苏联二战系列大战役电影,以及国产三大战役电影的军事理论和剧情。


通常,这是网络军迷比较偏好的思路。


浪漫,宏伟,摧枯拉朽……


图2,乌东地区伊久姆战区态势图。


乌东地区交通图及俄军战略假设态势图。


然而,战争毕竟不是二胡,随手一拉都是一曲激情燃烧的“江山”。


很可能拉着拉着,就拉出一段如歌如泣的“二泉映月”。


事实上,俄乌战争极具高科技总体战特点,区别于以前的任何一场战争,因而考察俄乌战争必须要从俄乌战争实际存在的现实战场、抽象战场和虚拟战场等方面系统分析,不能简单代入二战、朝战、伊拉克战争等传统战争的概念,想当然地简单定义。


在俄乌战争中,有着世界第二强大陆军的俄军的机械化集群作战屡屡受挫,表现欠佳,战损极大。这是世界军迷观察俄乌战争的共识。


实际上,俄军在的情况可能比我们观察更为糟糕。


在放弃了基辅、切尔尼戈夫、苏梅及北线战场以后,俄军将主要兵力撤退白俄罗斯及俄国克林奇、库尔斯克和别尔哥罗德等地,正在进行休整、补充、编组,根本无法在短期内投入战场。


目前,为尽快恢复这些部队的战力,俄军正在大量启用封存在鄂木斯克等军工基地的包括T-80主战坦克等武器、设备,昼夜不停运往俄乌边境地区。


网络有爆料俄军管理问题严重,封存设备损坏、报废极大。


但是,就俄军封存武器设备的体量、数量和俄国重工产能而言,损坏、报废装备和武器只是极少数,俄军大量启用封存武器设备应该可以有效保障、缓和俄军作战损耗问题。


不过,远水不及近火。


撤退回来的俄军无法快速恢复战力,俄军无法抽掉更多兵力快速支援顿巴斯战场,因而,为了尽快加强南线战场攻势,俄军唯有放弃攻打哈尔科夫,尽量收缩战线,以有限兵力转向伊久姆地区,与南线顿巴斯俄军遥相呼应,勉强对斯拉维扬斯克及顿巴斯地区的乌军形成了合围态势。


按照常规的机械化战争设想,俄军如果实现合围、歼灭顿巴斯乌军,夺得斯拉维扬斯克地区,即可集中南线兵力,分两路突击巴普洛格勒、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扎波罗热地区。


这是乌军在东部地区的核心防区,也是乌军主力兵团所在。


在2014年俄乌冲突以后,乌军在北约及欧美多国军事顾问帮助下,长期经营沿顿巴斯地区往第聂伯河两岸的纵深地区,依托有利地形和城市、乡镇等,修建有体系化的防御阵地,在理论上能够有效延阻、抵消俄军的机械化优势。


不过,因为俄军掌控制空权,北约等没有在乌克兰开辟禁飞区,乌军仅以地面部队作战,势必难以抵抗俄军的地空突击。


同时,在乌军全面实施分散性、扁平化作战的态势下,这也是俄军几乎唯一可以捕捉乌军大兵团的目标。


是以,鉴于以上分析,综合俄军总参谋部人员构成偏重装甲兵专业,俄国目前经济状况只能依靠自产能源和装甲部队发起机械化攻势等等情况分析,可以认为,俄军在第五阶段攻势的战役目标可能是:


甲、最低目标为占领伊久姆、斯拉维扬斯克地区。


俄军在完成目标后,适时对乌克兰保持战争压力,寻求以战促谈。


乙、最高目标为在占领伊久姆、斯拉维扬斯克地区以后,继续西进,占领巴普洛格勒、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扎波罗热地区,控制第聂伯河中下游两岸地区,扩大南线战场,加大对乌克兰的战争压力,寻求以战迫谈。


也许,俄军希望以实现这个目标,促使或迫使乌克兰和谈,能够在5月9日胜利纪念日以前完成停战。


确然,俄军在顿巴斯战场占有绝对优势。


然而,俄乌战争持续几乎一个半月,俄军连续作战,要在失去基辅战场以后继续将南线战略进行下去,实现以战促谈、迫谈的目的,还得要面对四个非常现实问题:


其一,俄军在顿巴斯地区将可能迎来乌军生力军的反击。


乌军目前兵力部署态势图,与国内很多自媒体介绍相反,乌军主力和预备队并非集结顿巴斯地区,而是在利沃夫及乌西地区。西部乌军对俄乌战争全局影响正在加大。


4月6日,乌军第53机械化旅在哈尔科夫以南战场发起反击,击毁多辆俄军战车。


4月6日,乌军第53机械化旅在哈尔科夫以南战场发起反击,击毁多辆俄军战车。


战前,顿巴斯地区确实为乌军主要兵力部署地域。


但是,俄乌战争战至现在,乌军得到北约及欧美国家源源不断支援,已经在乌克兰西部地区编练成立了装备更好,数量更大,士气旺盛的战略预备队。


3月底、4月以来,乌军在俄军放弃基辅及北线战场的同期,已经开始大量调动预备队支援基辅、哈尔科夫、尼古拉耶夫和扎波罗热等战略要地。


其中,乌军在尼古拉耶夫地区集结形成较强兵力,已经频繁向俄军占领的赫尔松地区发起多次战术性反击。


近日,乌军从西部和北部攻占赫尔松州三个村镇,已经对第聂伯河以西俄军形成直接威胁。


在扎波罗热方向,乌军似乎正在积蓄兵力,也有频繁的战术性出击。


在顿巴斯地区,乌军地面部队数量、质量完全不逊俄军主力。然而,因为北约以前控制军援飞机、导弹、坦克、大口径火炮等等重型武器,尤其受到俄军的空天军压制,乌军这才与俄军基本形成僵持、胶着、消耗态势。


不过,随着布查事件曝光,泽连斯基发表电视讲话,北约及英、美、加、德、捷克、波兰等国似乎正在放开武器支援项目,可能在近期为乌军提供包括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远程火炮系统、岸基反舰导弹系统等等。


因此,随着基辅及北线战场威胁消除,乌军能够更充分调动战略预备队加强南线防御力量。


如此一来,俄军想要在南线战场加大攻势争取战果,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


乌军攻击、占领赫尔松地区北部的三个村镇位置位置图。


其二,乌军坚守马里乌波尔,对顿巴斯和赫尔松地区俄军都形成了战略及战役上的牵制。


在战略面上,俄军大约在3月1日前后,因为初战不利,为逆转战略被动,即调整战略,将马里乌波尔和基辅列为重点攻略目标。


俄军意图以南线优势兵力攻占马里乌波尔赢得战役胜利,最终通过北线基辅战场对乌克兰形成直接压力,以主动谈判促成与乌克兰缔结城下之盟……


然而,马里乌波尔看似岌岌可危,实则稳如泰山。


这一状况完全出乎俄军的战略预期。也出乎世界诸多观察者的预料。


俄军困顿坚城近月,久久无法实现其南北呼应发起重点攻势的战略。就此,俄军战略信心受到极大挫伤,迫使俄军在看不到胜机之下,不堪基辅、马里乌波尔战场消耗,最终无奈放弃了基辅战场。


——放弃了基辅战场,实际上就是俄军对马里乌波尔的攻击在时间、物资、兵员消耗上的减负。


同样,在战役面上,马里乌波尔战场对俄乌战争整个南线战场影响极大。


乌军坚守马里乌波尔,既吸引了南线俄军以精锐第150机步师、第810海军步兵旅及顿涅茨克新俄军、车臣特种部队等兵力不能脱身,更对俄军顿巴斯集群、克里米亚集群等部队在赫尔松至尼古拉耶夫方向、扎波罗热方向、顿巴斯地区方向作战,形成了事实上的战役牵制。


目前,马里乌波尔每天都在国内各类媒体、自媒体的滔天口水里沉沦。


4月3日,马里乌波尔大致态势图。(参考)。


(这是我在当时的评论:3月31日马里乌波尔态势,可见俄军基本完成了对乌军南北分隔、包围。就态势而言,马里乌波尔危在旦夕。)然而,激战至今,马里乌波尔态势几乎没有变化。(参考)


4月6日,ISW军事网站发布的马里乌波尔战场态势图(参考)


马里乌波尔钢铁厂局部。


4月6日,马里乌波尔态势图(参考)。


4月7日,俄军以TOS-1温压火箭弹袭击马里乌波尔。


4月7日,俄军袭击马里乌波尔乌海军阿穆尔级指挥舰“顿巴斯”号。


然而,据我观察,坚守马里乌波尔的乌军大约在3月30日,全部退守核心防区。至今,鏖战超过一周,乌军防御圈始终没有被俄军穿插、分隔形成更小的包围圈,整体攻防态势几乎完全没有变化。


4月7日,俄军再次使用TOS-1温压火箭弹、大口径火炮等远程武器向马里乌波尔乌军多个目标发起攻击。


但是,这仅是俄军对马里乌波尔地区乌军的常规性火力压制、攻击。


目前,随着2个损失惨重的营级战斗群退出战场,俄军在没有得到援军以前,又因为布查事件的恶劣影响,必须抽调大量兵力在马里乌波尔地区进行规模化战场清理行动,因而俄军对马里乌波尔的地面攻势有所减弱。


那么,马里乌波尔能够坚守多久?


一天?


三天?


一周?


甚至俄军根本就无法攻占?


——目前,乌军方面发表的这些战报,均为乌军从俄军重围的马里乌波尔即时传出。


能够准确、快速通报战况,这需要乌军的指挥与情报系统相对完整。这也侧面说明了防守乌军在苦战一月以后,尚能成建制继续防御作战,并非口水媒体传闻的那样已经溃不成军。


态势如此诡异,似乎乌军真有在马里乌波尔战略“埋雷”的可能。


(我在《俄乌战争综述之十六:南方陷阱与顿巴斯战场》有所详细介绍)


(长按添加关注流浪的橡树,更多精彩与友分享)


关注公众号朋友,可以长按加我微信好友。祝好冬安。

(长按关注流浪的橡树的长江杂谈公众号,更多精彩与友分享)

欢迎、希望与关注我的朋友们交流。橡树问好。


其三,俄乌战争可能在第五阶段转向为以持久战、消耗战的顿巴斯战争,俄军几乎没有速战决胜的机会。


俄军在俄乌战争暴露了四个重大问题:


即战略频繁更变;兵力短缺紧张;通讯电信紊乱;后勤保障无力。


这是现代战争的兵家大忌。


更为诡异的是,俄军战至现在并没有彻底改观,或者无法改变这些问题。


其中,俄军为解决兵力紧张问题,为维持顿巴斯攻势,即放弃了基辅、切尔尼戈夫、苏梅地区战场。此后,为维持对伊久姆以南地区攻势,俄军可能会继续减弱在哈尔科夫的攻势,甚至完全地放弃在哈尔科夫攻势,彻底转向自北而南去攻击顿巴斯地区。


假设战场态势如此发展,俄乌战争必将回到顿巴斯战争这个核心,继续以持久战、消耗战态势进行下去。


这将是俄军凭借兵力、火力的体量与数量的优势,与占据智能、信息、网络、电磁高地的乌军的一场持久战、消耗战。


简而言之,这将是基辅战事的再现。


因此,俄军在第五阶段的以顿巴斯战场为核心的战事中,将继续、必须面对两个战场现实:


即乌克兰人的抵抗意志;北约及美国、英国等牵头发起的对乌克兰抗战的全方位支援。


俄军会继续依靠启动己方封存武器、装备和能源、重工、人力等资源作战,并且能够在常态下支撑至少半年战争。同样,乌军得到北约及欧美国家资源,将继续用高科技分散式、扁平化作战以应对俄军攻势。


于是,可以预期,顿巴斯态势大概率将会在1-6月期间,变得与之前的基辅战场完全一样。


不过,俄军无论在顿巴斯发起如何规模的攻势,取得如何级别的战术或战役胜利,因为顿巴斯相距基辅太远,俄国都无法逼压乌克兰进行谈判。


同时,只要北约和英美等国不放弃对乌克兰的支援,那么,乌克兰只要不接受“和谈”,北约及乌克兰一方就可以将“有限”战争控制在顿巴斯战场,使得俄乌战争继续进行下去。


同样,俄军则可以在缩减俄乌战争规模的情况下,以相对“廉价”的机械化攻势,维持规模较小的“顿巴斯战争”,并且在5月9日进行部分退军。


看似,从政治上理解,在顿巴斯战场,俄乌双方可能都会在属于自己的频道,夺得战争的“胜利”。


其四,俄军在顿巴斯战场将面临北约与乌军的信息战、智能战、电磁战和网络战的更大压力。


我最早在2月24日《俄乌战争第一天:闪击与信息》里,提出乌军可能得到北约及美军在境外“指指点点”的帮助,认为乌军得益于信息战、智能战、电磁战和网络战的助力,正在将俄乌战争拖向持久战态势……


此后,我后续多篇文章对俄乌战争的高科技总体战态势进行较充分的分析。


读友有空,可以参考前面链接文章。这里不作赘述。


现代化高科技总体战,其核心就在与高科技军事资源总动员


然而,就总动员的效率,或者高科技军事资源的储备,以及必须投入的巨量资金等等而言,俄国都是远远不如站在乌克兰背后的北约、英美等国。


因此,北约、美国及多国、多方既要表态完全不介入俄乌战争,同时又以高科技军事资源投入俄乌战争,实际上帮助乌军在智能战、信息战、网络战和电磁战等高科技作战方面,对强大的俄军形成了绝对压制。


目前,现代化高科技战争已经形成全频域、全天候、全空间的全球化的远程精确定位与打击概念。全新的制电磁权、制信息权、制智能权、制网络权的军事价值远高于传统意义上的制空权、制海权……


其中,我曾经向读友简介了电磁战。


电磁战,为攻击、压制对方军、民用电磁空间的作战。


战时状态,交战方使用卫星、预警机、指挥车、战舰、指挥部等等启动电子设备及实施相关技术、战术用于实战,对抗。


优势方战场地图全开,全域通讯,同时主动攻击、瘫痪对方军、民用电磁空间。


于是,劣势方无力抵抗,地图全瞎,高科技装备与武器全部失效,行军打仗不过目力所及,协调作战必须的通讯联络也只有基本靠吼完成。


俄乌战争中,俄军后勤、通讯紊乱,夜战无力,高级将领和重要目标遭到猎杀,乌军以滴滴打车模式的分散式作战、扁平化作战等等,皆因于此。


高科技战争的对抗,根本没有任何投机和取巧的空间,全靠可以量化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而非传统意义的策略、政治、思想与精神。


近日,随着美国公开将美军战术安全通信系统军援乌军,更是意味着至少在战术层面,美军已经将战争状态下的乌军直接纳入了美军全球战略系统。


美军全球战略系统,看上去非常普通,实际上却是美军的高科技灵魂。


目前,美军现役通信系统分战略通信系统和战术通信系统。


美军战略通信系统主要用作美国全球、洲际和地区战略。


美军战术安全通信系统则为集团军规模以下的旅、营、战术分队、小组、甚至个人作战的指挥、情报、通讯系统。


就适用性而言,美军战术安全通信系统非常适合乌军用作顿巴斯战场。


乌军接受美军战术安全通信系统,即意味乌军将直接无缝接轨美军基于卫星、战舰、指挥中心、预警机等等战争平台,得到全频域、全疆域、全时段、全天候的电磁、信息、智能、网络军事资源的参战,以及作战部队及单兵等战力都可即时、高效整合,得到大幅提升,甚至几何倍增。


换言之,乌军得到美军战术安全通信系统,则几乎可以视为战术级别的“贴牌”美军。


综述至此,今天新闻又有了很多全新的关于俄乌双方谈判与政治报道。


整体而言,军事与战场实实在在,标注清晰,不会如外交辞令那样闪烁其词,言不由衷。因此,就战争态势和进程而言,双方你来我往,打打杀杀,进退得失,都会是未来政治与外交的晴雨表与风向标。


可以确认,俄军基辅撤围以后,俄乌战争已经进入了亢长的鸡肋阶段。


不过,为了政治,这场战争还会继续下去……


我是橡树,与朋友同行,观察俄乌战争。


写作辛苦,感谢转发、支持。


随意而为,鸣谢支持。


2022年4月6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