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核威慑的句号和克里姆林宫的隐忍……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10-21
柏林会战:计算与实力,泽洛高地攻防战惨烈往事如是说……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3月1日-10月2日)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两军必争下碣隅里 
宋蒙战争:忽必烈灭大理国之战
俄乌战争观察:俄国的“核威慑”和乌军的战略大反攻
俄乌战争观察:“核列车”的段子和赫尔松反击战
俄乌战争观察:火药枪与狙击枪,漫说远程精确打击

(图1)2022年10月9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红点为俄军军事基地和重要军事目标。乌克兰境内的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袭击。红色爆炸圈为相互有效远火打击。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红色圆圈为俄军的无人机行动、进攻、一线炮火轰炸。蓝色圆圈为乌军地面进攻,导弹袭击,海马斯攻击。

本文上接《俄乌战争观察:论刻赤海峡大桥的垮掉》

2022年10月9日,俄乌战争持续第227天。

我对俄乌战争有三个核心定义:高科技总体战,核威慑,混合战争。

在我看来,这是能否清楚观察、分析、判读俄乌战争态势及进展的门槛。

关于核威慑问题,从3月1日开始,我即在《俄乌战争观察》系列多篇文章专门分析、综述俄国的“核威慑”问题,世界“核衡势”及核政治关系问题。

在7月底8月初,随着俄乌战争频繁踩踏“核威慑红线”,我还专门回顾冷战的古巴导弹危机,全景写作了《理性和人本的胜利:详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古巴导弹危机往事》供读友们参考。

此后,8月中旬,在俄乌双方较量赫尔松战场的同时,扎波罗热和电厂炮击危机加剧,我即从俄乌战争存在“顿巴斯战场和非顿巴斯战场两大板块”态势,战争频繁踩踏“核威慑红线”状况,在俄乌战争观察:以“核威慑、核政治”,斡旋对赌美国》俄乌战争观察:克里米亚的“大反攻”和扎波罗热的“核气息”等多篇文章,论述了俄国核威慑战略、世界“核衡势”及核政治关系对俄乌战争的影响。

(这里不赘述,请有兴趣朋友回顾参考)

其实,核威慑对俄乌战争造成最大的影响,不是真正爆发核战争。而是俄国核威慑战略可能会纠缠、刺激、扩大世界其他拥核大国之间的“核衡势”及核政治关系等等问题,使得这些国家谨慎援助乌克兰,继而深度影响俄乌战争走向。

6月底,乌军在顿巴斯战场陷入被动,直至战败失去北顿涅茨克和赖西昌斯克的原因之一,即为俄国核威战略影响所致。

显然,适度的“核威慑”战略,确实有助于俄国推进了战事发展。

但是,当俄国战线拉长,常规战力隐然在顿巴斯战场之外连续遭到乌军反制,极难在扎波罗热、赫尔松等战场取得进展,遂频频依赖“核威慑”战略,欲图借“核力量”翻牌俄乌战争,也就使得“核威慑”战略过度使用而变成为“核讹诈”。

如此一来,北约及欧美国家被俄国逼向不妥协、不回旋、不留余地的墙角,不仅忌惮俄国可能食髓知味步步紧逼,还要忌惮其他如朝鲜、伊朗等拥核国家,旁观感悟,后续“跟进”。

就此,北约及欧美国家当然就无法后退,只能对俄国予以对等的不妥协、不回旋、不留余地的反制。

从7月中旬战至9月,在顿巴斯战场之外的多个战场,乌克兰军队以远程精确打击发起“烟头攻势”,对俄军予以重创,同时还完成了哈尔科夫大反攻,迫使克里姆林宫忙乱失策,仓促宣布实施“部分动员”、“公投入俄”、“核威慑”战略。

继而,乌军挥戈承载着2014年俄乌旧怨的主战场顿巴斯战场,再度反攻收复了顿巴斯战略要地红利曼,终于推动俄乌战争局势发生战略性的变化。

于是,俄乌战争核威慑等问题已经浮上水面,趋向明朗。

此后,我在俄乌战争观察:乌克兰收复红利曼,即吹响战略反攻的号角》《俄乌战争观察:论刻赤海峡大桥的垮掉》等多篇文章分析认为:

受克里姆林宫战略决策失误及军事惨败影响,受北约及英美及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对俄国予以不妥协、不回旋、不留余地的战略反制,以及美俄自俄乌战争以来一直存在的桌面下的斡旋,可以认为,以乌军在红利曼发起反攻和10月8日刻赤海峡大桥爆炸事件为标志,俄国“核威慑”战略已经彻底失败,俄国战略力量对俄乌战争残剩的影响也变得非常轻微。

得出这个结论,绝非采信那些谁怕谁谁不怕谁,谁要斩首谁谁又不怕谁斩首等等灶台狗血八卦。而是我参考了尽量多的可证实、非孤证的新闻、资讯战争态势图、战况图,结合了自己积累的相应军事与战争相关常识、参数、理论,予以独立的分析、判断而得到结果。

战争自有其底层逻辑。

因此,顺延逻辑得到的结果,在大多数时候,应该较为贴近俄乌战事。

近日,俄军相隔国境线,以自行火炮、迫击炮和直升机在袭击乌克兰苏梅、哈尔科夫等地。

那么,最近,既然俄国“核威慑”战略已经彻底失败,响也变得非常轻微。为何北约、英美及乌克兰等等多国政要、多家媒体还是要继续加大声音,反复强调、控诉俄国“核威慑”战略?

混合战争使然。

显然,克里姆林宫在仓促间宣布实施“部分动员”、“公投入俄”、“核威慑”战略,屡屡失策,世界舆论哗然间已经留下满头小辫。

此刻,约、英美克兰既夺得军事上的战场主动,又要勇攀政治上的“道义高地”,因而,如拜登、泽连斯基等政要及相应媒体,当然就要得理不饶人,顺手拽紧了俄国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满头小辫。

而在俄国一方也在炒作“核威慑”战略,实为如今俄乌战争攻守易势,无论军事或者政治,都已经是列强欺弱、欺寡俄国的态势。

显然,俄国既然依靠常规力量没有胜望,当然绝不会拿国家、民族和个人荣华富贵去冒险,以弱衅强,挑起毫无胜算的“核争端”。因而,俄国舆论炒作“核威慑”战略,更趋向是在10月初期俄乌军队相互沟通情况,可能达成“暗箱妥协”以后,为争取战略时间的一种舆论战动作。

舆论战的精髓,就是无需受众思考,只需受众看到、相信、接受。

——也因为眼前俄乌双方的资讯主流如此,某些职业爬墙洗稿自媒体每日追随其后,当然也就会嫁接洗稿惊叹“核威慑前所未有”,重复一些俄国“核威慑”的传闻。

其实,现在再来危言耸听俄国“核威慑”的传闻,无非贩卖狗血,收割流量而已。

我曾经反复解释,克里姆林宫和白宫的那些决策者们其实远比常人更了解核战争的威力和后果。

因而,从冷战至今,他们已经为核武器赋定了四大实用战略价值:

其一,保持全球战略核衡势及核大国席位。
其二,对国内民众和友邦打鸡血。
其三,危机或战争态势下的核威慑。
其四,世界危机爆发及应变危机,核大国达成政治妥协。

核武器威力在于威慑而并非发起核战争,这是全球核武国家心照不宣的国际游戏规则。

至于网络经常可见酸爽爆文,说起核武大国如被逼到山穷水尽,就可能会把核武器丢出去,给全球人民来一个干净彻底的玉石俱焚。

此类分析,实属背离了核武器战略价值、“核衡势”及核政治关系的想当然。

请相信克里姆林宫和白宫的那些控制核武器的决策者们的起码智商和起码生活档次。

他们难以想象的娇妻儿女锦衣玉食的日常生活如何幸福,按下不表。

能够混到这个档次,仅以他们所具备的智商、阅历、见识和眼光而言,绝对深知擅自发动核战争的效果、后果。

因而,他们也就当然绝不会简单沦落到网络“国师”的狗血档次。

陈浩南最有脾气,但是,他仅是电影里面的古惑仔。

因此,以10月2日乌军反攻收复顿巴斯战略要地红利曼,10月8日发生刻赤海峡大桥爆炸事件为标志,已经充分证明了国“核威慑”战略彻底失。这时,克里姆林宫纵然万种尴尬,却确实没有和失败去耍脾气。

10月8日、9日间,克里姆林宫连续作出相应的冷静、隐忍的战略调整:

其一、克里姆林宫放开了对俄乌战争的舆论尺度,承认并且允许媒体、博客等等,对“特别军事行动”作战失利真相进行报道。

按照要求,媒体在报道失败的同时,也极力将“特别军事行动”解释为俄国抵抗西方东扩的民族战争。

目前,克里姆林宫放开了对俄乌战争的舆论尺度的目的尚不明确。

未来需要观察的是,俄国这类报道,是用于继续舆论刺激国内民族情绪,还是用于为克里姆林宫可能撤军乌克兰预作舆论准备。

其二、10月8日,在刻赤海峡大桥爆炸事件发生后,在俄方坚持独立调查,并且很快得出爆炸卡车的车主的身份为俄国公民结论,并且在当天晚间象征性恢复了刻赤海峡大桥公路、铁路的通行。

克里姆林宫的这次善后方式与之前莫斯科号巡洋舰沉没事件、克里米亚克里米亚萨基机场遇袭事件完全一致,保持了足够隐忍。

此前,俄国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曾经放言“如果打击克里米亚大桥,那么乌克兰将会遭到审判日式”,然而,事件发生以后,梅德韦杰夫悄然删除之前网上留言,对此事件始爆炸保持沉默。

如此一来,克里姆林宫的隐忍和梅德韦杰夫的默普遍刺激了俄国民族情绪,一时之间,网络骂声一片,俄国的军事博主们更是纷纷建言,要求对等打击乌克兰市政基础设施。

不过,俄国的军事博主远比简中网络某些牛人更清楚俄乌战争态势及俄国目前处境,在他们群情激愤的建言里,全部都是建议俄军以各种常规武器报复乌克兰,却没有一条提出以战术核武器报复乌克兰。

玩核者,与天下为敌,谁敢?

显然,克里姆林宫如此善后刻赤海峡大桥爆炸事件,确实尴尬。

但是,回避矛盾,躲避战争升级,这也实为俄国在俄乌战争处在战略、政略绝对劣势下的冷静的明智之选。

其三、据俄卫星通讯社10月8日报道,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将参加11月份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G20峰会。

(此前,印度尼西亚驻阿联酋大使也透露说,俄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都已同意出席峰会)。

如果俄乌首脑成行,这将是他们在俄乌战争爆发后首次共同出席国际会议。

那么,G20峰会期间,俄乌双方是否会在中间国家斡旋下会晤,继而相对缓和俄乌关系,这将是俄乌战争的一个重要观察点。

俄军“特别军事行动”的总司令苏罗维金上将。

其四,10月8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任命了俄军原东部军区司令、俄空天军总司令苏罗维金上将为“特别军事行动”的总司令,统一指挥俄乌战场俄军。

俄军在俄乌战场军力主要构成为四大部分。

一是具有一定的现代机械化战斗力的俄军,这是俄国在俄乌战争的主力。

二是装备极差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新俄军或民兵,他们往往配属俄军作战。

三是擅长特种作战及小规模作战的瓦格纳公司职业雇佣军。

四是职业网红车臣军队。

红利曼战役之后,俄军、新俄军先后在哈尔科夫战场、顿巴斯北线战场、赫尔松战场屡屡受挫,损失惨重。

卡德罗夫及其车臣军队则部署在顿巴斯南线顿涅茨克外围战场,战事相对轻松,目睹俄军主力惨败,卡德罗夫一面高调力挺克里姆林宫,一面却对俄军频频冷嘲热讽。

10月8日,乌军继续推进,瓦格纳公司即奉命以1000名士兵,支援俄军加强赖西昌斯克方向防御。眼见俄军战事不利,如此挖肉补疮空耗兵力,瓦格纳公司对俄国防部、总参谋部更是颇具怨言。

如此一来,俄军分区作战,山头林立,前敌并没有总指挥,战略进退全凭千里之外的克里姆林宫长途遥控、调度。如此战线既长,士气低迷,再加上俄军与瓦格纳公司、车臣军队等等山头之间勾心斗角、骂声一片,显然极端不利于俄军后续战事。

坊传,苏罗维金上将为俄军资深将领,与瓦格纳公司、车臣军队头脑颇有私交,曾指挥俄军攻占赖西昌斯克,堪为俄军发起俄乌战争以来的第一“名将”。

克里姆林宫以苏罗维金上将为“特别军事行动”的总司令,大致意欲使之统一指挥俄乌战场的各部俄军,以期尽快在俄乌战争形成全面防御态势。

不过,克里姆林宫素来眷恋军权,即便俄乌战争以来俄军屡屡受挫,克里姆林宫一直都是隔空指挥,不舍放权。如今,处在军队将领战略分歧极大、战局空前不利的敏感节点,终于放权一线,也足见了克里姆林宫应对险恶局势之无奈、隐忍。

如此参考克里姆林宫对内对外的无奈、隐忍,大致也可侧面参考俄乌战争的真正态势。

写作疲倦,望诸君阅后三点一转,支持鼓励后续。

时代复杂,私人微信,请一定简单说明,然后添加交流。

2022年10月9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