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乌克兰的冬季反攻进行时……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01-04
详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古巴导弹危机往事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2月24日-10月13日)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越柬战争之进攻金边
火力决胜战场:越南战争的真诚镇伏击与反伏击战
新四军往事:在皖南事变之前的叶挺军长和项英副军长


(图1-1)2022年10月28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红点为俄军军事基地和重要军事目标。乌克兰境内的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等袭击,乌军防空;红色爆炸圈为有效袭击(在俄军控制区亦然)。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红色圆圈为俄军的无人机行动、进攻、一线炮火轰炸。蓝色圆圈为乌军地面进攻,导弹袭击,海马斯攻击。

(图1-2)2022年10月29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俄军无差别空袭明显减少、暂时停止。红点为俄军军事基地和重要军事目标。乌克兰境内的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红色圆圈为俄军的无人机行动、进攻、一线炮火轰炸。蓝色圆圈为乌军地面进攻,导弹袭击,海马斯攻击。

本篇上继《俄乌战争观察:从俄乌对垒的正面战场到俄军无差别攻击的非对称战场》
《俄乌战争观察:战场新态势和“乌军第77空中突击旅”的攻击方向》

2022年10月29日,俄乌战争持续248天。

从传统战争概念去理解,乌克兰位于欧洲东欧及东南欧,是欧亚大陆桥十字路口,物产丰饶,因而无论欧州爆发战争或者欧亚大陆爆发战争,乌克兰的粮食、煤铁、造船、军工、地缘地理等等,都是无以伦比的优质战争资源。

在弱肉强食的时代,这就是乌克兰战乱不息的一个必然的地理地缘原因。

翻阅近现代战争史及冷战史容易发现,无论沙俄时代,或者红色苏联在快速崛起,向西扩张;或者拿破仑、希特勒等欲图征服沙俄或者苏联,无一例外,这些“强者”要想扩张,都需首先夺得乌克兰作为他们西进、东征的前进基地。

在世界地图上去理解乌克兰,确实有点三国时代的荆州的意思。

现在俄军突然袭击乌克兰,宛如当年白衣渡江偷袭关羽的吴军。

但是,俄军确实运气不佳,从2月24日兴致勃勃地蒙面偷袭,“渡江上岸”,到如今鏖战八个月,裹足泥潭,既不能夺得乌克兰的胜利;同时,俄乌战争动静太大,反而让北约、英美等多国越发看清乌克兰之重要:

俄国如果赢得战争而控制乌克兰地区,或者仅需控制了新吞并的顿涅茨克等四州地区,那么,俄国就可以凭借核力量、常规力量和乌克兰地缘地理资源,在战略上直接威压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到波兰及东欧地区、罗马尼亚及东南欧地区、土耳其海峡及黑海沿岸地区的广袤地域。

这个假设如果成立,可以预见,俄国在未来根本无需动手发动战争,仅需控制、运作俄国、黑海地区及中东地区的能源资源,即可轻松捏住整个欧洲(并非哪一个国家)的脖子。

无疑,这是俄国对美国、欧洲等多方的国家利益及利益原则的一次最深程度的踩线。

姑且抛去时代进步、文明发展等等内容不论,仅从这个层面观察,即可理解:

甲,为遏制俄国可能西进,北约、欧美等国从2014年第一次俄乌战争结束后,即开始援建乌克兰国防。

乙,为反制俄国发起俄乌战争,在2022年第二次俄乌战争爆发不久,北约、欧盟及英美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很快联盟会议,明确了援乌抗俄战略。

丙,美国从战争爆发至今,不仅向乌克兰提供180亿美元军事援助;同时,白宫还多次强硬发声支持乌克兰抗战到底,以及为俄乌谈判划定只能按照乌克兰预设条件而开始的底线。

……

俄国发起的俄乌战争,对北约、欧盟及英美等国而言,震撼之大,浑如当年庞大苏联起死回生,再现江湖。

为了对付共同的“战略对手”,综合北约、欧盟及英美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的既定反制俄国战略、完全碾压俄国的军事和经济能力等条件予以分析,很容易即可认定他们绝无半途抛弃乌克兰的丝毫可能。

欧美政治势力及政客们对俄国认识相对清晰,尤其无法容忍俄乌战争及乌克兰走向将直接影响或者伤及欧洲、美国等各方的国家利益及利益原则。因此,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无论发生美国驴象党争,英国三换首相,德国朝野政见不一等等分歧不断……

可是,如果话题一旦转到在援乌抗俄战略上,欧美各国的政坛分歧就能够高度一致,达成共识。

现实宛如戏剧。

完全“受益”俄国发起战争推动,落魄欧洲的乌克兰顺势涌上了时代浪尖,俨然成为推动西方国家走向团结,政治势力趋向共识的“政治正确”的万能动力。

因此,综上分析俄乌战争冬季战争走势和2023年态势,可以根据底层逻辑和生活常识得出推认,现在网络泛传的美国、欧洲国家选举可能会对俄乌战争形成较大影响的论断,无论是出自克里姆林宫战略,或者网络八卦,应该都是没有变现的可能。

乌军在赫尔松战场的战术分队。

其实,俄乌战争这样的态势从生活常识更容易理解:

北约、欧美及乌克兰等国都不是“善茬”。

战至10月中旬,他们已经凭借雄厚的政治、外交、舆论、军事、经济等等战争资源,稳定了战事发展,夺得了战略主动,处身于绝对强势位置。因此,他们必然没有理由会选取软弱和退让的姿态,以牺牲己方颜面和利益为代价,去换取“战略弱势”的克里姆林宫的“非常强势的需求”。

其实,随着俄国在俄乌战争的战场表现过度乏力、蹩脚,现在,曾对俄国尚有几分忌惮的美国早已不再顾忌,对俄乌战争态度更是日愈强硬。

近日,美国总统和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等人隔空喊话、批评莫斯科“核威慑”战略,言词强硬地警告克里姆林宫“不应怀疑美国抵制核胁迫和作为负责任的核大国行事的决心”,批评俄是一个“严重威胁”,发起俄乌战争对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构成了直接和严重的威胁。

字里行间,美国颐指气使,几乎将俄国视作了大号的“伊朗”。

事实上,无论美国在俄乌战争对俄国取得了全新军事优势,已经远超冷战结束的苏联解体时代。或者乌克兰正在俄乌战争中赢得极大军事胜利,信心爆表。都有着渴望胜利的“强者心态”。

要强者为一位孱弱的对头的“强势要求”,去俯首、低头,显然是毫无可能。

这是生活常识。

转到战争面上,再说战争常识。

俄乌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总体战。而现代战争的高科技总体战的核心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高科技总动员,即参战国需要动员己方的芯片、卫星、信息、网络、人才、金融等等高科技、专业化的作战资源投入战争。而非以传统战争模式,全开劳民伤财模式,去动员能源、产能、库存、劳动力等等机械化战争资源。

一个则是保障高科技作战的高科技的后勤体系。

与传统的战争就是打后勤有所区别,在现代战争中,高科技作战和高科技后勤保障体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战至10月,随着乌克兰军队转向战略反攻,俄乌战争更是趋现高精度、高节奏、高强度的分散化作战、透明化作战、非视距作战等现代化高科技作战态势。

俄军受限国力、科技,处于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GPS导航、电磁战等洼地,如今除却以巡航导弹、伊朗产无人机对乌克兰纵深非军事目标实施机械化作战水平的“狂轰滥炸”模式的进攻,其他原本被列为“教科书”式的“高科技武器”综合表现尴尬,几乎无法应用实战。

在现代战争中,属于高科技作战范畴的制信息权、制智能权、制网络权、制导航权、制电磁战权等等,才可能在实战中体现绝对的军事价值,才能够形成战力。

反之,如无制高科技权,传统战争的纯粹的“制空权”则基本失去实战意义。

于是,我们在实战中经常看到,俄军无数次宣布夺得制空权,然而,无论俄乌战场战事如何激烈,俄国先进战机却因为缺乏制高科技权,只能尽量趴窝旁观。

俄军远程火力受到极大限制,就此,乌军能够在分散化作战、透明化作战、非视距作战等现代化高科技作战的态势下,以不过20套的HIMARS多管火箭系统和常规榴弹炮发射制导炮弹等等,对俄军予以远程精确打击。

这种远程精确打击的战果,完全可以比肩出动战机实施“空袭”。

俄军对此一筹莫展。

从俄军“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被击沉,到多处主要军事目标被摧毁及多位高级将领被精准猎杀,再到无数坦克、火炮遭到精准点杀……

如今回望俄军曾经频繁实施的钢铁洪流,炮火洗地等等机械化战争攻势,俄军当初那些自信满满、气势恢宏的“暴力美学”,黯然间已经变为了不堪提起的遍地狼藉。

科技的代差在俄乌战场完全扭曲着人们对传统战争的认识。

得到北约、英美军日愈放开的“高科技灰色地带”助力,乌军作战完全趋向分散化作战、透明化作战、非视距作战,因而可以在两军对峙的漫长战线上,精确择点,快速机动,分路突击,精准打击……

反观俄军,全无办法反制乌军“烟头攻势”,以及精准预判乌军分散作战的地面突击方向,因此,俄军占有优势的坦克集群也无法脱离阵地野战,失去突击能力,只好依托防御线“转行”当作防御火炮。

现在,俄军基本转向战略防御,每日的日常作战,不是耗时费力构建传统防御战线,就是为将乌军远程打击力量驱逐离开射程,不得不以多管火箭系统、各型火炮、迫击炮、坦克炮等各类炮火,沿袭传统战法,向情报模糊的乌军阵地和疑似乌军攻击集结区域实施“炮火洗地”打击。

机械化战争的狂轰滥炸,远观天震地骇,威风凛凛。

实则浑如彩票摸奖,效率极低,消耗极大,战果寥寥。

可以说,从战争常识去看俄乌战争,俄军绝难以凭借己方的能源、产能、库存、劳动力的优势,在冬季作战及2023年战略布局中夺得主动。

说到这里,一声叹息。

近日,也因为我这样判读俄乌战争态势,遇到个别“挺俄”朋友留言“愤骂”。

可是,从军事视角观察战事,我认为事实如此,又能奈何?

在现代战争面临新式武器、战法的挑战,作为机械化战争的宠儿,坦克已经风光不再。

在现代战争面临新式武器、战法的挑战,作为机械化战争的宠儿,坦克已经风光不再。就像机枪和重炮火力终结了浪漫的骑兵时代一样,俄乌战争以全新的分散作战、远程精确打击,确为坦克的谢幕之战。

文章最后,我综述一下俄乌战争的最新具体态势:

在10月10日至1027日期间,我推演认为俄乌战争存在俄乌对垒的正面战场,以及俄军对乌克兰非军事目标实施的无差别、非对称的战略远程攻击的非对称战场。

最终,俄军可能会迫于政治、外交、经济及军事压力,在11月初期之前放弃非对称战场,最终转向正面战场。

事实上,无需等到11月初期,俄军远程攻击已经疲态尽显,趋向放弃非对称战场,将主要作战方向调向正面战场。

俄乌战争正面战场分为顿巴斯北线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场、巴赫摩特-顿涅茨克外围的南线战场、扎波罗热战场和赫尔松战场。

一、巴赫摩特-顿涅茨克外围的南线战场,为俄军目前唯一保持攻势作战的战场。

俄军在这个战场主要投入瓦格纳集团军队和卡德罗夫车臣“艾哈迈特”特种部队。

绝难想象,以擅长“特种作战”的私人武装性质的瓦格纳集团武装和卡德罗夫车臣武装,如何可能以“网红”款的花式进攻,夺得一场现代化正规战争的胜利?

好在,乌军确保其他战场优势,在将大量战略预备队调往前线的大势下,对这个战场却并无明显加强兵力。因而,两军以持久战消耗战对峙,整体战场态势并没有太大变化。

现在看来,这个战场至少在短期之内,应该为俄乌战争最次要战场。

二、蓄势中的扎波罗热战场依然沉闷,战场态势几乎没有变化。

扎波罗热战场有三个重要战略目标:

即关系乌克兰放手发起战略反攻的扎波罗热核电厂;乌军对赫尔松实施大反攻的重要前提,俄国罗斯托夫-扎波罗热-赫尔松战场的后勤枢纽重镇梅利托波尔;乌克兰夺得俄乌战争胜利的标志性城市马里乌波尔。

因此,虽然俄乌双方蓄势中的扎波罗热战场看似沉闷、平淡,可是,如是开战,必然石破天惊。

三、赫尔松战场,将是俄乌战争在2022年-2023年冬季作战中最为严酷的“磨盘战场”。

与很多骚包媒体想当然的分析相反,俄军在赫尔松市-新卡霍夫卡之间形成防线,沿第聂伯河两岸梯次配置远程火力,占据复杂地利优势,全无被包围之虞。

同时,俄军为了保住这个政治意义远高军事价值的战场,正不断从克里米亚地区抽掉预备队,加强赫尔松防御。

于是,在两军形成战线对垒的态势下,乌军正好可以对俄军防线浅纵深区域的指挥所、仓储、路桥、军营等军事目标发起“烟头攻势”,进行“磨盘作战”。

最近实战现实,乌军确实不会急于发起攻势,却可以远程精确打击不断消耗俄军有生力量。

可以预期,除非俄军因为后勤发生崩溃,否则,俄军将会为了“政治正确”,会在这个冬季,以不惜“一切代价”的气概坚守“透明”的赫尔松战场,与极端的气候、紧张的后勤,来自“视距”之外的乌军的远程精确打击,进行一次空前惨烈的作战。

(图2)10月29日,顿巴斯北线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场

四、顿巴斯北线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场应该俄乌战争2022年冬季作战的主要战场。

此前,我在《俄乌战争观察:解说顿巴斯战场的两条战线》等文章里面分析、推演认为,在2022年冬季“俄乌双方的主要作战方向必然首选顿巴斯战场,而绝非会是选在其他战场”。

综合开源战报,战至10月29日,乌军加大攻势,沿瓦托夫-雷明纳战线,成弧形推进(参考图2),并且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外围,突破了俄军防线。

可以预期,乌军如是在未来一周继续保持这样的攻势,大概率可能会打开俄军斯瓦托夫-克雷明纳缺口,从而分割防线两端俄军,对斯瓦托夫和克雷明纳分别形成钳击态势。

以我此前分析和套用俄军战场表现,可以确认,如俄军这样的传统机械化部队,士气低迷,保障乏力,如是一旦遭到乌军钳击,必然就是溃败。

现在,乌克兰的冬季反攻进行时……

焦点转向顿巴斯北线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场,同行网络,拭目以待。

私人微信,请简单说明,然后添加。

2022年10月17日23时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