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新四军往事:在皖南事变之前的叶挺军长和项英副军长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前言
本文主要讲述新四军建军和早期东进背景下的项英与叶挺的往事。 (考虑到以前砥坪里战事被转发,盗版,举报之遗憾,本文设置付费阅读) 本文设置了赠送阅读,订阅者可以赠送同好朋友阅读、指教。 本文10000多字。辛苦写作不易,感谢理解支持。因特殊情况无法看文的朋友,可以联系我的微信zhenxiangshutian,专门说明。相关往事。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一代国士孔祥熙

近代史上极为尴尬的翻页:八里桥之战

嘻哈哈在金边的悲情岁月

越南旧事:胡志明的爱情故事

越南旧事:奠边府战役前说

越南旧事:越南人的建军秘史与法国人的海鸥行动

蒙哥的攻略:蒙古灭大理国之战(上)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黄埔建军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之前传:突击群战术与胡迪尔

漫谈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第55军的火力与后勤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之后,和谈与朝鲜半岛擦肩而过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由松骨峰战斗看长清之战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

最新印度专题:

由曾经的印巴卡吉尔武装冲突,看加勒万河谷中印边境问题

从第三次印巴战争,看东巴、锡金、藏南和克什米尔

中印1962年边境战事:和谈,或者战争

中印1962年边境战事:详解克节朗河谷之战

叶挺军长与陈毅、粟裕、袁国平等参加南昌起义新四军干部合影。


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向南方红军高敬亭、傅秋涛、项英、刘英、张鼎丞等部,转发了蒋介石10月6日的电令。


电令指出:


鄂豫皖边区高敬亭部,湘鄂赣边区傅秋涛部,湘粤赣边区项英部,浙闽边区刘英部,闽西张鼎丞部,以上各节,统交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编遣调用


抗战军兴,这一电令,即标志着国共两党关于将在南方八省边界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军参加抗战的问题,已经达成了共识。


电令之后,南方八省边界地区约14个游击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按照命令陆续集结,完成了改编。


——此后,新四军在1939年,将10月12日定为新四军建军纪念日。


四军这个番号,对蒋介石而言,大致是他任总司令的北伐军的第四军。


对延安方面而言,四军,自然就是红军官兵都很熟悉的井冈山最早的红四军,或者红二、红四方面军曾经出现过的红四军。


至此,新四军正式挂牌,也就有了叶挺军长的走马上任。


叶挺自1927年秋冬开始流亡海外,他在游历欧洲,访问苏联之后,便一直寓居澳门,一度与宋庆龄、邓演达、陈友仁、李济深等人往来密切之外,对国共两党,均是少有联系。


直到七七事变爆发,叶挺这才结束流亡,由澳门回到上海。


当时,国共两方就红军改编事宜,正在上海谈判。


战事紧迫而谈判艰难,是以,主持谈判的周总得知叶挺抵沪,当即邀约会晤。


会晤中,周总深知叶挺在军界颇有人脉,因而向叶挺表示,希望他能够出面,参加、主持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工作。


叶挺与周总交情多年,现在才回国内又急欲领兵上阵抗战,因而爽快答应了周总,找到正在上海指挥作战的另外一位故交,时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陈诚,向他表达了自己愿意出面,协调国共两党共同改编南方红军,继而率军抗日的愿望。


于是,通过陈诚举荐,叶挺向蒋介石提出“让我来集合仍留在南方的红军和改编这些军队”,并上报了国共联合改编、组建一个新的第四军的建议。


新四军建军方案很快得到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批准。


——因为新四军的新的番号出现,一度纠结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陕北红军和南方红军游击队整编的问题,也就分为八路军、新四军两个部分进行改编而迎刃而解。


然而,叶挺上报的新四军组建方案虽然得到通过,但是,谁来就任新四军的军长的问题,国共双边却分歧重重。


冯玉祥、宋庆龄、李济深等人的率先支持叶挺就任军长的提议。


新四军军部在岩寺。


1940年,新四军的两位军长,叶挺与陈毅。


可是,这时的叶挺对延安而言,已经脱离共产党多年;对国党而言,又有指挥南昌、广州起义的往事。是以,无论国共,既有改编南方红军为抗战武装的共识,却都对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深为顾虑。


为此,延安方面推出了由项英、陈毅等人指挥新四军的方案,国民政府方面则针对性提出以陈诚、张发奎指挥新四军的方案。


双方相持不下之余,直到9月28日淞沪战事扩大化,战事日趋危机,在陈诚建议下,蒋介石这才拍板,以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长名义,签署了对叶挺的新四军军长的任命。


国党迅速表态、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延安随即也表态认同,并致电邀请叶挺前往延安。


1937年11月,就新四军建军和抗战方略问题,叶挺、项英等人相继来到延安,向中央报告新四军筹建工作。为此,延安方面为叶挺专门召开了高规格的欢迎大会,向这位北伐名将热情致意。


会上,延安明确表态,欢迎叶挺就任新四军军长。


叶挺感动之余,同样坚决表示"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


叶挺、项英在陕北期间,国共双方就组建新四军军部达成共识,经叶挺提名,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明确了新四军的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等其他主要部队长的任命。


不过,按照红军的党指挥枪的原则和传统,在叶挺离开延安回到武汉之后,延安在12月一次会议决定,成立东南分局和中革军委新四军分会等两个党的、军队的最高机关。


两个机关,均由项英担任书记。


1937年12月,长江局领导人与新四军部分负责人在武汉八办门前合影。右起:项英、曾山、周恩来、博古、王明、叶剑英、张云逸。


其他主要顶层人物还包括军分会副书记是陈毅,东南分局副书记是曾山,后来增加了饶漱石——作为新四军军长,叶挺基本为组织原则屏蔽在决策核心群外。


——通常,人们会被项英挂着新四军副军长职务,因而将项英视为聂荣臻、罗荣桓这样的人物。


其实不然。


项英早在红军时代,即与周总比肩,为包括朱、毛、任弼时等人为委员的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曾任中革军委主席。


(本文10000余字,详说新四军建军至皖南事变前的叶挺、项英等人的往事。感谢订阅)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可试读23%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