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黄埔建军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开战即终战——由精准刺杀苏莱曼尼漫谈智能化战争

马岛战争前说:1982年的愚人节

宋蒙战争:铁血两淮

回望上个世纪,田中内阁和日本的对美贸易战

武汉会战系列:马当首战

最新: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全境简述

从老街,谅山到高平: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解析

由兄弟,到仇敌——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起源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空战之困惑: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综述

一代国士孔祥熙

嘻哈哈在金边的悲情岁月

越南旧事:胡志明的爱情故事

越南旧事:奠边府战役前说

越南旧事:越南人的建军秘史与法国人的海鸥行动

彭雪枫与汤恩伯在河南

汤恩伯决战台儿庄——解说台儿庄会战之内线、外线作战

汤恩伯与陈仪悬案:由日本陆大,到二·二八事件

汤恩伯与陈仪悬案:策反与被捕

汤恩伯与陈仪悬案:审判与处决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名副其实的德械部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


本文参考文章:

由秘书到总司令:蒋介石崛起详说;

抗战前后的德国军事顾问团(上)

抗战前后的德国军事顾问团(下)


在前些天的《抗战前后的德国军事顾问团》里面,我详说了当年中德军事合作,以及德国军事顾问团援助、编练新式国军等等往事。


很多朋友看完文章后留言,表示对德械师抗战这段历史尤感兴趣。


其实,抗战历史作为现代中国民族文化最主要的组成板块之一,不算久远,几乎家喻户晓,却又在事实上被民众漠然、遗忘。


——可能人们在不知不觉间,早已习惯横店神剧的抗战历史了。于是,遍地自嗨、陶醉于手撕日本鬼子的臆想,使得真实抗战历史变得恍惚起来。


抗战前后那些中德军事合作,德国军事顾问团援助、编练新式国军,德械师抗战等等往事,便正是被人们淡忘、恍惚的一段历史。


今天,且谈一下德械师的抗战往事。


抗战网络上德械师往事一直是较为热门的话题。可惜,热门不等于认知,不等于了解。因而,关于德械师往事,有两个典型的、荒唐的、热门的故事,特别流行于网络。


网络传说之一:


在南京会战期间,国军有一支名为委员长卫队的德械师特战精锐。这支部队投入南京会战,以2个营兵力,每人负责50米防线,对抗了1个日军甲种师团。


相传,这支由武林高手配备德式先进轻武器组建的部队战力爆棚,他们以极小伤亡代价,重创日军师团,取得防御战的局部胜利……


云云。


网络传说之二: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


迎着日军的重炮、战机、战舰组成的猛烈火力,装备德式装备,由德国军事顾问培训、编练成型的军队赶赴战场,他们毫无惧色,一波又一波冲向日军的炮火。


然而,因为中国当时聘请德军顾问团都是一战德军将官,他们军事理念陈旧、呆板,且囿于一战阵地作战经验。因而,德械师和淞沪其他参战部队受其影响,在淞沪会战中伤亡惨重,完全重蹈一战的血肉磨坊的覆辙。


如此这般,这支战前耗费巨大编练的精锐德械师因为训练、战术不得法,在抗战初期刚刚上了战场,即遭遇日军毁灭性打击,由此消散历史云烟,徒留给现代人无穷的惋惜。


两种传说,两个极端,分歧之大,谁真谁假?


向淞沪进军的戴德式钢盔的国军精锐。


在我看来,都是谣传。


当然,如要厘正这段历史,还得要从德械师的来历说起。


——德械师是近三十年,网络军迷杂述和院校学报论文相互影响而出现、流行的历史名词,并非抗战前后的国军的部队的称谓。


德械师有整理师、调整师分类,也有德式军制、军训等相关概念,不过,到底什么才是德械师的具体定性,历来说法多多,较为模糊。


因而,现在无论院校或者网络,如要在学术上去精确定义德械师,显然不太可能。


不过,如非要确定一个毫无争议的,同时具有德军军制,装备德式武器,接受德国军事顾问培训等等概念而编练成军的德械师,可能只有一支部队: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简称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教导总队。


——为简便写作、阅读、记忆,后文以教导总队简称为用。


说起教导总队,自然要说起黄埔军校。


1924年9月、10月期间,国民党和黄埔军校最早秘密在浙江、江苏、湖南三省招募了3000余新兵,预备打造党军。


10月8日,苏海军沃罗夫斯基号通信指挥舰抵达广州,运来包括山炮在内的大批苏式军火。当时,蒋介石与鲍罗廷登舰接收之后,即全部装备黄埔军校和这批新兵。


于是,就在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教师、学生们在加紧政治、军事基础技术学习的同时,来自浙江、江苏、湖南的这批新兵在苏军顾问、苏海军水兵的培训下,学习操作苏式装备,完成了全副苏式武装。


11月,军校第一期学员毕业。


按照事先计划,受孙中山委托,胡汉民、蒋介石等人以黄埔军校师生搭配这批特招、特训的新兵,开始编组建立黄埔军校教导团。


其中,教官为连以上的指挥官;部分成绩优秀的第一期毕业生则派任连以下军官。


黄埔建军期间的主要人物蒋介石(左1)和胡汉民(左3)。


11月20日,受孙中山委托,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教导团军旗授予首任团长、军校总教官何应钦。


至此,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党军正式出现。


黄埔军校教导团沿袭苏军军制,采用三三制编制,编用了3000余新兵的近半人数。其团部设团长、党代表和参谋长,团以下单位不设参谋长,连、营设党代表。


全团辖3营、营辖3连、连辖3排、排辖3班,此外团部直辖有2个机关枪连、1个特务连、1个侦察连、1个通讯连、1个辎重队、1个卫生队,全团编成后有1600余人。


在中国军史上,黄埔军校教导团是最早设置军事主官和政治主官的军队,也是第一支属于政党而非国家的军队。


教导团团长和党代表分管部队军事和政治工作。


自此,苏联传来的这个样板军制为国共两党的军队长期仿效,成为中国军队最主流的模式。


12月26日,孙中山等人任命原军校教授部主任王柏龄为团长,以黄埔军校军官、学生和之前3000余新兵剩余的千余人,再编一个团。


于是,原军校教导团编号改为教导第1团,新编教导团则被称为教导第2团。


1925年1月,孙中山大元帅府成立东征联军,东征惠州。


——这是黄埔军校教导部队编成之后的首次实战。


彼时,何应钦率教导第1团为第一梯队,沿广九铁路开进,主攻淡水城;王柏龄率教导第2团为第二梯队跟进。


根据黑白电影和回忆录等资料证明,据说,当时的黄埔军校教导部队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培养了大批由国、共党员,青年团员战斗骨干,所以,整个部队既有觉悟,又敢斗争,他们勇敢作战,不怕牺牲,所向披靡自然是小菜一碟。


孙中山(居中)在黄埔军校成立典礼。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相比陈炯明粤军、杨希闵滇军,刘震寰桂军,黄埔军校教导部队之所以战斗力超强,其根本原因还真不在于部队有多少国、共党团员,而在于苏联出手阔卓。


和苏援大批军火给冯玉祥西北军之后,冯玉祥面面俱到分配作战部队不一样。


广州方面并没有分散苏联支援军火,而是集中使用,装备了黄埔军校的教导第1团、第2团。


——装备充裕的单兵武器和弹药之外,这2个团每个班、排装备了轻机枪,每个排、连装备了掷弹筒,每个营都装备了重机枪、迫击炮。全团火力强大,远非当时地方军阀那些练勇档次的部队可比。


不尽于此,真正最大幅提升黄埔军校教导部队战斗力的主因,还在于装备有大约20门的苏式76口径山炮。


因此,看上去黄埔军校的教导第1、第2团官兵不过3000人,人数不多。但其装备的轻重武器规模,火力强度,在当时相当,甚至超过奉军的2个师的装备。


黄埔军校教导部队沿海东进,对战那些既匮缺重武器,1个团仅有300来支汉阳造的粤军,连战皆捷,自然毫无悬念。


此后,黄埔军校教导部队征讨杨希闵滇军,刘震寰桂军,二次东征横扫陈炯明粤军,除开后来的文人附会的广东群众的选择的原因之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黄埔军校教导部队装备有强大的轻重武器。


以棉湖战役为例,拂晓激战,因为黄埔教导第2团未能及时赶到战场,陈炯明部主力林虎所部近万人,得以八、九倍优势兵力围攻黄埔军校教导1团。


1924年6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后,同黄埔军校三巨头蒋介石(中)、何应钦(左)、王柏龄(右)。


鏖战10个小时,双方杀得两眼发红,战场尸横遍野。


当时,蒋介石和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皆在何应钦的指挥所。


眼见情形危机,第1团面临强敌既无法联系教导第2团策应,何应钦团长索性指挥全团反击,同时,他更是亲率团部警卫排、机枪排实施逆袭。


一来二去,教导第1团虽然人少很多,但数次以强大火力逼退粤军进攻。


战至夜间,人数虽然占优,装备确实蹩脚的林虎所部往返冲锋,却无法突破教导第1团的火力网,伤亡惨重之余,又被黄埔军校第2教导团偷袭后方。


就此,粤军进退不得,士气沮丧,最终全军溃败。


棉湖战役既是国民革命军奠基之战,同时,也可谓蒋介石在军事上的崛起之战。


后来,蒋介石回顾这一战事,无限唏嘘:


棉湖一役,以教导第一团千余之众,御万余精干之敌,其危实甚。


万一惨败,不惟总理手创之党军尽歼,革命策源地亦不可复保。


此战适当总理逝世之翌日,盖在天之灵有以默相其成也


黄埔军校第2期开学典礼上的孙中山、蒋介石。


经此一战,蒋介石与何应钦亲临前敌,不抛弃,不放弃,生死与共击退粤军,也就自然结下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同志交情。


同时,留学日本,擅长组织火力突击的何应钦在激战之时靠前指挥,猛冲猛打,更在当时少见场面的黄埔师生心目中,奠定了能战、敢战之军神形象。


——何应钦由此直到败退台湾,一直都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号人物。


其实,真正懂军事、懂军史的朋友们看到这里自然明白,就棉湖这一战例而言,粤军以八、九倍优势兵力,却无法突破黄埔军队防线,固然有黄埔军队纪律、士气原因,最根本前提,还是黄埔军队之武器、火力领先粤军太多。


鏖战相持10多个小时,最终,粤军人海攻势还是熬不过黄埔教导1团的火力,最终崩溃。


事实上,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面对遍地都是练勇出身的缺枪少炮的地方军阀武装,黄埔军校教导部队确有睥睨天下的实力。


其他不说,单是黄埔军校教导部队大约20门的苏式76口径山炮一溜烟摆开,别说粤、滇、桂的小军阀,就连逐鹿中原,号称善战的吴佩孚、孙传芳等人的精锐,未必就能正面撄锋。


此后,历来看着蒋介石的张静江在接任国民党老大位置之后,大力扶持、推动蒋介石扩编黄埔军校教导部队。


1925年4月20日,蒋介石向黄埔军校代理教育长钱大钧授旗,黄埔军校教导第3团就此成立。


5月,黄埔军校教导第1、第2、第3团扩编为第1旅,由何应钦担任旅长。


不久,第1旅升格为第1师,何应钦水涨船高,担任师长。


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和国民政府军委会成立,国民党之党务、政府、军事权力分割,形成了张静江、汪精卫和蒋介石为核心的三驾马车。


至此之后,蒋介石才得以掌控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实际军权。


(参考由秘书到总司令:蒋介石崛起详说》)


在广州担任第1军军长时期的蒋介石。


在张静江、蒋介石的推动下,国民党系统各路军队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同时,黄埔军校也得以扩大,编练、组建了教导4、5团。


8月,国民政府军委会将教导4、5团编成第2师,由王懋功担任师长,收编粤军许崇智一部为第3师,正式编组了由蒋介石担任军长,下辖第1、第2、第3师的国民革命军第1军。


1926年1月,蒋介石深感黄埔军校建军之重要作用,重新再建黄埔军校教导师,任命王柏龄为师长。


此后,蒋介石辞去第1军军长,职务由何应钦升任。钱大钧接任第1师师长。 


2月,亲苏派将领王懋功被免第2师师长,刘峙接任第2师师长。


同时,也因为北伐需要作战部队,黄埔军校教导师再次回归野战部队,改编为第1军第20师。


至此,国民革命军第1军以装备最好,人数最多,训练最优而成为各路国军之中最擅战部队。


后来大家熟悉的钱大钧、王柏龄、严重、涂思宗、王俊、顾祝同、薛岳、胡宗南、卫立煌、蒋光鼐、陈诚等人,都在第1军各师、团担任过重要职务。


传说中的国民党中央军横空出世。


本文为《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系列之一,每篇独立成文,由黄埔军校建军开始,详说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成立、编训,以及参加抗战,直到最后灭亡的往事。


欲知后事,且请关注更新。


望朋友可以三点一转,鸣谢情谊赞,朋友注明加:zhenxiangshutian

回望1979中越边境战争:谅山战区系列(请关注更新)

1,1979,东线战场:同登战役之备战篇

2,1979,东线战场:同登战役之总攻篇

3,1979,东线战场:同登决战之强攻鬼屯炮台篇

4,1979,东线战场:同登决战之玉石俱焚篇

5,1979,东线,谅山决战:向谅山进军

6,1979,东线,谅山决战:强攻扣马山,外围激战

蒙哥的攻略:蒙古灭大理国之战(上)

蒙哥的攻略:蒙古灭大理国之战(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