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越南旧事:越南人的建军秘史与法国人的海鸥行动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1979中越边境战争谅山战区系列(请关注更新)

1,1979,东线战场:同登战役之备战篇

2,1979,东线战场:同登战役之总攻篇

3,1979,东线战场:同登决战之强攻鬼屯炮台篇

4,1979,东线战场:同登决战之玉石俱焚篇

5,1979,东线,谅山决战:向谅山进军

6,1979,东线,谅山决战:强攻扣马山,外围激战

本篇上接:

越南旧事:胡志明的爱情故事

越南旧事:奠边府战役前说

1944年12月22日在高平省,越军前身越南解放军宣传队成立, 由武元甲率领,包括34个战士。


昨天,说到二战结束,法军返回越南,越法战争爆发。


最初,因为胡志明同门师兄多列士疑似卧底法国,导致法国财政一再缩减军费,使得法军长期缺枪少人,在北越山地与胡志明越盟作战毫无进展。


转眼,到了1949年底,等到肃清多列士等亲苏势力,法国政府准备再添兵马,一鼓作气收拾越南残局之时,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了。


越法战争的决定性的转机,出现了。


越盟越军山头颇多,但是,控制越盟越军的胡志明嫡系,便是《越南旧事:胡志明的爱情故事》介绍过的,是1944年12月在越北山区元平县组建的34人越南解放军宣传队。


二战结束,日本投降,欧美国家尚未进入越南,越盟越军顺势发展。


1946年5月,组建武元甲为部长的北越国防部,整编建成了越南卫国军,编成团、营、连。


这是越军的前身。


这支军队大多招募平民、农民参军,没有军训,装备也差,是以,战力差劲,经常被营、连规模的法军撵得漫山遍野东躲西藏,不表。


但是,这也是一支极具潜力的军队。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传说中越军建军、军训全部源出我军培养,可能不是事实。


之所以说越军极具潜力,一是越南自古民风尚武、剽悍,二是越南历史上曾经与法国、日本颇有渊源。


日本在二战鼎盛时期,控制太平洋,肆虐亚洲大陆及东南亚地区,其军事自有一套。同时,法国虽然二战战败,投降德国,可是作为现代世界军事强国,法军自然有法军的长处。


早在一战期间,法国曾经组织6万越人从军前往欧洲参战,此后,鉴于越南人在军中表现极佳,法军长期征召越南人从军。


——这一往事,客观上培育了越南人的军事思维,培养了越南的军事人才,为越南人建军注入了法军元素。


一战时期在巴黎等待登陆的越籍法军。


北越八月革命之后军队迅速膨胀,军事骨干大多出自法军系统的越南人。


中越战争期间的越军总参谋长黎仲迅,就曾是二战期间原法军军士。


二战结束,驻越日军有部分不愿意投降回国,于是,他们不仅局部配合越盟八月起义,同时更将大批武器装备送给越盟游击队。


后来,如同中国战场发生情况一样,大量日军加入了越盟,以越军身份,参与同法国人作战。其中,1946年12月,在与法军正面作战的河内战役中,越盟武装越南卫国军的前敌指挥正是前日军第34旅团参谋井川省少佐。


河内战败,井川省激战阵亡以及日军在河内战役之表现,使得越军深得胡志明信任。此后,胡志明等人决定创办广义陆军中学,由中国归国的洪水担任校长,原日军第55师团参谋的少佐石井卓雄担任教务长。


广义陆军中学堪为越南人的黄埔军校,所有教官均是前日军军官、士官和老兵。


——越军依靠日本人培训建军,这在历史上少为人知。


广义陆军中学前后毕业学院超过3000人,可以说,越军第一代军官绝大部分就是在这里为日军教官培训成型。


事实上,无论越法战争、越美战争和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观摩越军其作战风格、战斗精神,便不难发现越军很大程度相似日军。


当然,即便如此,当时的越军规模毕竟成军不久,与法军作战逢战必败更是常事。战事激烈时,石井卓雄亲自指挥广义陆军中学学院上阵,本人也亲自踩雷阵亡。


胡志明等人只好且战、且谈、且退,转进北越山地。


当年,早在1948年年初,周总委托特派员张田前往越南,建立起直接联系。


是以,在1949年9月、10月间,按照越南军史说法,越军精锐进入了十万大山和南宁以南地区,以广西地方同志联合创办了十万大山司令部,开始一面剿匪,一面整训。


越军军史记载的426营在十万大山区进军与战斗图(1949年6月-11月)


这就是传说中的胡志明、武元甲的越盟武装正式整编为人民军的时期。


——鉴于十万大山司令部期间细节少为人知,越方材料也需要证实,本文提及这段历史,仅供切磋、参考。


以后有空,我可以详细写一下中越联军进军广西及十万大山剿匪记的旧事。


总之,越军确在这一时期组建师级规模的野战军,同期,解放军主力尚未到达十万大山及南宁以南地区。


因此,要说越军纯属解放军栽培成军,确实不太真实。


当时,越军在广西、云南等地整编、补充,为避免和即将进入广西的解放军发生误会,是以,鉴于解放军师番号都是100、200,尚无300番号,因此,越军首批建军的6个野战师308师,312师,320师,304师,316师,第325师所编成的番号,均为300开头。


——就番号编成,即可侧见当时两军关系之友好、密切。


此后不久,朝战爆发,朝鲜半岛成为中、苏最为主要目标。


于是,越盟军队只能背靠中越边境,一边继续维持着且战、且谈、且退态势,一边靠着苏援武器、物资,以及解放军的营地、操场,完成部队的改装、整编、集训。


期间,陈赓、罗贵波、韦国清等军事顾问团进入高平,联络越军,沿贯穿高平、谅山的4号公路,发起边界战役。


越军在这次战役取得胜利,在攻占东溪、七溪等中越边境重要据点、隘口之后,越军基本控制高平至谅山,高平至太原的越北山地区域。


就此,越军稳居越北山地区域,进可由越北山地南下红河平原,进逼河内。退则可进入中国边境,随时休整、补充。


越军得以在相对稳定的态势中源源不断接纳中苏军援,到1951年2月,等到越军正是命名为越南人民军之时,越军正规军已由不到3万的步兵,发展成包括通信兵、工程兵、炮兵和高射炮兵等技术兵种的10万大军。


仅各式火炮,越军6个师即装备有3000余门。


可见,越军拥有的火炮装备比例已经高于当时解放军、志愿军。


正在山地丛林机动的越军重炮。


法军在高平地区作战失败引发了法国政界动荡,此后,法国政界、议会多次辩论印度支那问题,法共议员联袂法社党议员再次发起抵制越战运动。


他们愤怒谴责内阁:


你们不仅欺骗士兵,把他们投入到一场违反国家利益的战争中,而且你们还要把他们拱手送给杜鲁门和麦克阿瑟那两个渴望尸体的老浑蛋


然而,随着多列士垮台,法共和法社党风光不再,他们旨在和谈、停战的提案,终究仅是少数。


这次,法国人相信了法国战争部长包尔·考斯特的提案。


征召当地印度支那人补充兵力;向美国寻求援助以补充军费。


换言之,包尔·考斯特的设想就是将法国人的越南战争推向本土化、国际和美国。


法国政界默认了对越作战新战略,驻越法军自然开始装备起来。


当时,越盟摆出这个典型的稳赚不赔的阵势,自然让法国人深感恼火。


可是,恼火归恼火,越南人躲在山地丛林,法国人既不知道越南人已经鸟枪换炮,眼见朝鲜半岛打得火海血海,中苏无力抽身南下,便决定对越军采取行动。


如何出击,如何行动,这对当时的法军也是非常头疼的问题。


看过我写的中越边境战事和越战系列的朋友想必都很清楚,越北山地区域地貌复杂,地形破碎,交通不便,植被茂密,利于游击作战却极不利于大兵团机械化运动。


法军同样面临无法以大兵团进剿越北山地问题。


同时,纵算法军主动、冒险出击,要在广袤的越北山地的崇山峻岭和灌木、茅草、丛林精确找到越军,同样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正如《越南旧事:胡志明的爱情故事》介绍,当时,因为多列士裁减军费,驻越法军兵力一直十分紧张。


到1952年法国调整国策出兵越南,驻越兵力有所恢复,总兵力大约19万人。


其中,法军5万余人,外籍军团2万人,北非兵团3万人,法属越军7万人,以及空军、海军作战部队。


靠着这些部队,法国人既要维持原法属殖民地核心区域红河三角洲的德拉特防线守备,更要维持法军管辖区域的治安、军事等等任务,兵力自然显得十分紧张。


法军前敌指挥官科尼(左1)与同僚。


同时,除却4号公路战役失败之外,法军历史上长期殖民越南,现实中连战连败越军,法国人为此狂妄自大完全可以想象。


狂妄之余,在二战期间被德国人狂殴早早退场,法国人早已缺课二战。


于是,客观上去看,当时完全缺乏快速、机动作战及大纵深作战等二战作战理念的法国人,看似衣着光鲜,作战思维终究落伍,面对越战棘手,自然想不出什么新招。


作为一战时代的陆军强国,法国人依旧痴迷他们在一战期间,靠着索姆河畔要塞死磕德军血肉的辉煌,由此,他们特别信奉要塞、工事威力。


为此,法国人策划了以少部兵力深入越北,抢修工事,吸引越军围攻,再借以重创越军的作战设想。


1953年9月,法军3个伞兵营对北越控制的安南山脉那商地区实施突袭。


法军于措手不及之间切入越军5个野战团之间,迅速抢占有利地形,修筑土木工事,逼迫四周越军不得不向那商地区法军发起冲锋。


然而,当时的越军成军不久,缺乏大兵团作战及步炮合同作战经验,又受到法军空军强大火力压制,是以,激战之余,越军参战5个团伤亡惨重,却被法军安然脱困。


——显然,针对越北山地地形和越军作战风格,这一战术尤其有效。


后来美军涉身越战,在德浪河谷作战、白翼行动、黑斯廷斯行动等等重大行动,均是借鉴法军这一思路。


然而,当时法军兵力、火力远不如后来的美军强大。法军那商突袭胜利,并非胜在法军最初的作战设想,靠着强大火力、战力,予越军重大杀伤。而是胜在颇具偶然性的突然袭击和越军缺乏大兵团作战经验。



然而,骄傲的法国人当然不相信这次大胜的运气,他们坚信他们的战力足以所向披靡。


于是,就在那商突击作战之后不久,11月,驻越法军总司令纳瓦尔将军主导、策划了海鸥行动。


在1953年11月期间,印度支那地区民族独立运动此起彼伏,几乎连成一片。在地理上,柬埔寨位于南方,唯有北方的老挝与越北山地游击活动的越军遥相呼应。


于是,谙熟政治与理想,激情与浪漫的法国人判读形势,自然洞悉了北越欲图联络柬埔寨、老挝共同革命的远大抱负。


法国人控制下的越南保大政府。


是以,法国人针对性地制定出的海鸥计划,主要目的便是在红河平原虚晃一枪,以精锐空投越北山地纵深的奠边府,由此,控制北越进出老挝的主要通道,逼迫北越主力再次攻坚。


法国人设想非常完美。


在扼制越南和老挝的主要通道的奠边府,修建要塞基地,那么,越盟想要维持和老挝的联系,必然会选择强攻奠边府。这自然就是那商作战的放大版本,法军予越军毁灭式重创不难。


万一,如是越军吃了那商作战苦头不再碰壁,那么,法国人只需集中精力将奠边府建设成为法军驻印度支那的最强基地,隔离老挝与越南联系,禁锢北越活动空间,继而控制对越北作战的有力态势。


1953年11月,法军4个营伞兵部队空降在奠边府。


就此,对中南半岛格局,及亚洲共运格局,冷战格局影响极为深远的奠边府战役,帷幕拉开。


后续:单写一片历史文章不难,难的是能够体系化去写作、分析历史事件。为此,希望朋友们读完,能够体谅橡树这样的写作不易,三点一转,聊作支持。


奠边府战役和越法战争进程,请关注更新。

关注朋友可以注明、添加我的微信zksd1222。与橡树同行。

开战即终战——由精准刺杀苏莱曼尼漫谈智能化战争

切·格瓦拉,卡斯特罗兄弟书写辉煌事业的不朽的2B铅笔

武汉会战系列:马当首战

武汉会战系列之波田支队详介——从半警半军的杂牌守备队到日军甲等师团

最新: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全境简述

从老街,谅山到高平: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解析

由兄弟,到仇敌——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起源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蒋经国的八年抗战

空战之困惑: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综述

西哈努克传说:嘻哈哈的北京往事

西哈努克传说:嘻哈哈和红色高棉的革命时光

嘻哈哈在金边的悲情岁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