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蒋经国的八年抗战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开战即终战——由精准刺杀苏莱曼尼漫谈智能化战争

切·格瓦拉,卡斯特罗兄弟书写辉煌事业的不朽的2B铅笔

武汉会战系列:马当首战

武汉会战系列之波田支队详介——从半警半军的杂牌守备队到日军甲等师团

最新: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全境简述

从老街,谅山到高平: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解析

由兄弟,到仇敌——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起源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1979中越战事东线战场连载:同登战役之备战篇(一)

1979中越战事东线战场连载:同登战役之总攻篇(二)

1979中越战事东线战场连载:同登决战之鬼屯炮台篇(三)

1979,东线战场:同登决战之玉石俱焚篇(四)



序言: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日,蛰虫惊而出走,万事大顺


相传,雍正年间,晋商祁县渠氏家族第十四世渠百川准备在惊蛰之日,远走恰克图经商。行前,父亲拿出梨来让他吃后,谆谆勉励:


先祖贩梨,艰辛创业,置业祁县,安居乐业。


今日惊蛰,再走塞外创业,吃梨纪念先祖,祈求平安顺利


于是,渠百川吃梨之后出走,后来,商业大顺。


自此,素有成年即要外出经商的习俗的祁县渠氏子弟,也就有了在惊蛰出门之前,吃梨祈福的习俗。


岁月荏苒,昭馀泽薮,早已沧海桑田。


自元末明初定居祁县,渠氏家族前后二十世经营,周旋于经商、读书、农耕、从仕之间,构建了由俄罗斯、蒙古、京津、中原、汉口及江南的商业帝国,创造出晋商极为辉煌的财富神话。


——祁县既有渠半城之称,渠氏家族在清末民国期间出现的十八世渠本翘、渠本澄,十九世渠丕和、渠仁甫等诸公,皆为一时豪杰。


他们办厂、办矿、办新学、办新税、办抗战军火采购等等,都是为国为民卓有贡献的人物。


渠氏家族是山西本地投资办新学和外送子弟出洋留学人数最多的晋商家族。


也正是重视教育缘故,渠氏家族也成为晋商名门之中,传承延续500年的家族。


500年间,渠氏家族经历元明换代,明清鼎革,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直到公私合营时画上最后的句号,大幕落下,庭院寂寥,唯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在不知不觉间早已传出家门,流行坊间。


这是我的家族以往的故事。


就像阿Q说的我家以前阔过那般,我唯独对我的先辈们为今天的我们留下的文化的印记,感到自豪。


——比如惊蛰出门,吃梨祈福,便是一个极深的记忆。


到我这一代天字辈,为祁县渠氏的第二十二世,背负家族500年史诗般的传承却终究一事无成。


懊恼之间,却遇到了武汉肺炎疫情。


这些天躲在家里掰着手指头数日子,不知不觉,过完春节,居然惊蛰。


2020年惊蛰,好几位亲戚、朋友发来惊蛰吃梨祈福的短信,更是让我倍感唏嘘。


今天,适逢武汉大疫初定,各地陆续复工的关键时期,我唯有奉梨在手,祈福各地复工的朋友们:


惊蛰过后,春暖花开,愿我同胞、国家,否极泰来。


——这篇序文有点长,作为一篇散读文章,权作禁足岁月与网络各位挚交的闲聊。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共联合抗日成为中国国策。


随着这一国策的确定,中苏关系在低调中快速升温,而中日关系自然也是每况愈下地紧张起来。


1937年3月,春寒料峭。


在海参崴火车站电报房,由苏联归国的华裔联共(布)党员负责人向斯大林同志发了归国前最后一份电报。


电报内容不详,大以无非是表示,就算回到中国,他们也是誓作莫斯科的好同志。


在苏联时的伊利扎洛夫和夫人蒋方良。


在电文上签名的带队的两位同志,即是后来名噪一时,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极大的人物。


一位,是康生同志。


另外一位名叫伊利扎洛夫,即蒋经国先生。



七七事变前夜的中国,军阀政客勾心斗角,军令政令尤其混乱,举国一盘散沙。


于是,在中日战争即将爆发的最后关头,中国意识到日本威胁的高层精英们必须为国家军令政令的统一,作最后的努力。


蒋介石和宋美龄尤其如此。


1937年4月,南京,中国航空委员会暨中国空军部总部。


虽然中国航空委员会暨中国空军部总部和总统府近在迟尺,然而筹划建设中国空军的宋美龄却很少与蒋介石见面。


4月的某天,她非常惊讶收到一封来自奉化的电报:


儿与大人之媳及孙已安抵奉化,日夜想见父母之面甚切。


此请福安


宋美龄明白,这是曾经在苏联无数次发表文章声讨父亲的蒋经国的委婉的认错。



4月18日,杭州,笕桥航校。


宋美龄邀请蒋介石参加空军工作会议,会后,蒋介石夫妇视察了他们寄托厚望的中国国防空军新力量。


等到次日,下午,蒋经国才得以人子之礼,带着蒋方良拜见了蒋介石夫妇。


此时,蒋介石父子离散已近十二年。


面晤随谈良久,蒋介石带着对儿子的担忧匆匆而去。


父子天性使然,抵达南京后,蒋介石为莫斯科潜移默化十余年的蒋经国指定了一位政学系精英,与蒋经国共同切磋孙中山、曾国藩的治国理念。


蒋氏家族聚会。蒋公与夫人下跳棋,蒋经国为裁判。


这位政学系精英,便是前爱国将领徐树铮之子徐道邻


徐道邻在1935年曾经以外交、国势剖析世界局势,进而撰写了名噪一时的警告日本鹰派的雄文《敌乎?友乎?》。


徐道邻就是纯粹的智囊型人物。


蒋介石之所以选他而不是其他人,正是对徐道邻既不信仰任何主义,也无意什么政治诡计的肯定。


——后来,几乎所有相关蒋经国的回忆录,都记载并承认了徐道邻对蒋经国的影响。


蒋经国和徐道邻在这段时间共同研修国学、政治和宪政,不仅影响了蒋经国在抗战时期的施政风格,更是确定了蒋经国后来治台的理念基础。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就此,全面抗战拉开帷幕。


目睹蒋介石禅精竭力领导中国抗战,作为蒋介石长子,蒋经国正值血气方刚之年,自然跃跃欲试。


为此,他多次找到太傅式的人物,新政学系领袖熊式辉,要求熊向中央转呈他参加抗战决心。


1938年元旦,经过熊式辉提请,蒋经国临危受命,担任江西省保安副处长,少将军衔。


蒋经国在对新兵训话。赣南曾经是第九战区主要后勤基地,兵员尤是战时最重要工作。


就此,在苏联曾经有多年基层军、工单位工作经验,颠沛流离异国他乡长达12年的蒋经国,终于有了报效自己国家的机会。


——蒋经国这次就职是否实为蒋介石为太子的镀金之举?不得而知。


但是,我们可以随后的历史里,看到更多真实的往事。


抗战期间,蒋经国没有在重庆陪都受职,没有在炙手可热的国民政府、军事机关等核心岗位就职,更没有进入黄埔系嫡系军队里就职。


蒋经国与其他抗战外交、外捐、后勤、金融等等肥缺位置更没有丝毫关联。


1939年,蒋经国奉调,来到抗战最重要的战场,位于国军第九战区辖区的江西省赣南地区。


蒋经国出任江西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区保安司令。


终于升官了。


然而,很多时候,蒋介石与他书信往来,抬头总是称呼:蒋县长。


赣南位于中日长江大决战主战场的侧面,是第九战区重要的兵员、粮秣基地,不容稍微闪失。


于是,蒋经国到任伊始,及全力整治吏治、发展经济、宣传抗战,为第九战区直接输送军资、军粮、兵员的重责。


——蒋经国没有资格去江西省老大熊式辉的办公室指手画脚,更不可能跑到薛岳的第九战区司令部耍一把颐指气使。


当时,蒋经国向重庆和第九战区,签订了失责甘当军法的军令状。


他在熊式辉薛岳的指令下,战战兢兢当着他的蒋县长。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真理、荣誉、谦虚、勇敢,和对于国家纯洁的爱。


——摘自蒋经国的话。


正在“过堂”的“蒋青天”。这类照片很多,“蒋县长”执政形象都很亲和。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通常,名人、能人、伟人,往往都是最厉害的鸡汤格言大师。


所以,我们不能只去听他们的名言,喝他们的鸡汤,最关键的,是要注意看清楚他们的实际行动。


对蒋县长亦然。


赣南地区,山陡路险,贫瘠荒芜,经济落后。


然而,赣南在抗战时期战略价值极为重要。


赣南既是第九战区应对正面日军主力的战略回旋纵深,又是支撑第九战区持久抗战的前方基地。


是以,蒋经国实施新政,惩治腐败,变革民风,限压豪强,禁毒禁娼,奖耕奖勤,每日带领随从现场办公,曾经走遍辖区,由此得到赣南军民赞誉:蒋青天。


一个蒋县长,一个蒋青天。


两个称呼为当地军民一喊,顿然白描出了当年的蒋经国,看似如此神清气爽!



1939年12月12日,日军极想侮辱、打击蒋介石的抗日决心,遂以战机对奉化溪口蒋家老宅,进行了惨烈的无差别的报复性轰炸。


大轰炸中,蒋介石前夫人,蒋经国的生母遇难。


遇难消息传到重庆,正在部署1939年冬季大反攻的蒋介石悲愤交加,他既更痛恨日寇无耻,也无法脱身徇私。


于是,他只能亲笔致信“蒋县长”,要求他务必回家,安葬母亲,以尽子孝。


——顷接张恺电称,家中被炸,希即请假回家,照料理一切为要


拿着父亲的电文,蒋经国念想慈母,郁闷愤慨,泪如雨下:


孤臣孽子,愁闷孤独,操心也危,虑患也深


——対生母的孝心,对继母的理解,对父亲的敬重,对自己走过弯路的懊恼,以及诸多情绪纠缠,使得蒋经国千种思绪,千言万语,最终汇成国恨家仇:


吾人立志革命,早以为国忘家,只求对民族子孙能永久获得自由独立,则一家之生死尚且不顾,何惜死后之尸身。


当时,蒋经国回到奉化溪口安葬母亲,在坟前咬牙誓言:


以血还血!


正在训练行军的新兵,枪械匮缺,江西多毛竹,他们砍竹为枪,进行训练。


安葬母亲之后再到赣南,“蒋县长”日夜操劳,极少休息,完全进入了他的抗战角色。


六亲不认,只认工作,不讲人情,只讲抗战。


“蒋县长”和他的小伙伴以霹雳手段惩治腐败、豪强。以菩萨心肠走访民生、民情,得到赣南人民的拥戴。


简政、廉政,成为励精图治下的赣南官场的常态。


人人皆称“蒋县长”为“蒋青天”,更是传为佳话。


在抗战的九战区的主战场的一角,赣南在生息、成长。


若干的学校、医院、培训班、廉政署、征兵办和新兵训练中心如雨后春笋。


抗战时期,位于赣州的中华儿童新村。开幕典礼上,儿童新村村长蒋经国对战乱成为孤儿的小村民说:“你们要晓得,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庭,国家就是你们的父母。政府认为你们都是国家的新血液、民族的新细胞。”


赣南是实施征兵制改革的主要试点基地。


很多热血的江西青年由此征兵、训练,而成为战士,走向抗日战场。


抗战建国,首重兵役


——抗战后期,蒋经国按照赣南练兵,组建青年军,成为不可置疑的最后决战阶段,中国的抗战生力军。



1940年,苏联关闭中国内陆海关,彻底关闭了中国最后通往欧陆的后勤线。


自此以后,在远征军打通滇缅路之前,中国几乎再无进出口通道。


中国抗战陷入物资极度匮缺的窘境。


这一阶段的赣南经过数年励精图治,面貌一新,开展生产发展经济之外,更是源源不绝向九战区输送军粮、军资、兵员。


曾经经济落后的赣南,已然成为第九战区重要的战略后勤基地。


现在再看,蒋经国回国数年,变成“蒋县长”到“蒋青天”,在那个时代高效施政,多多少少有着人们认定了的“太子”因素。


然而,“太子”因素之外,能够在偏僻、荒凉、贫瘠的赣南做出如此响动,本身也显现了蒋经国确实有着超人的行政、政治能力。


抗战时期的赣州。当时,赣州虽然频遭日军轰炸,但是生机勃勃,经济发展较好,有力支撑了九战区的后勤。



毕竟,蒋经国在苏联的12年,正是斯大林走向专制和独裁的12年。


有样学样,年轻气盛的“蒋青天”一旦做出政绩,难免耳濡目染,年少轻狂。


于是,“蒋青天”也写了一首“太阳”之歌。


诸多领袖、救星、太阳、舵手等肉麻词汇,应有尽有。


歌声传到重庆,正和幕僚午后茶聊的蒋公听完,恼羞成怒,坐立不安。


娘希匹,你当太阳?你当救星?


在公布的蒋公日记里,不乏可见蒋公对蒋经国满脑子稀里糊涂的苏式思想的担忧。


一纸令下,蒋经国被调离赣南。


看着辛苦首创的朝气勃勃的赣南新秩序,新经济,以及恋恋不舍的部属、百姓,蒋经国似乎有所醒悟:


人在走路时,转弯最重要。


因为父爱,蒋经国仕途遭到第一次挫败。


他离开了他热爱的抗战前线。


蒋经国左拥右抱夫人和爱女孝章,更显亲情融融。



任何抗战史谈及抗战,必然会肯定第九战区是中日长江大决战的主战场。


但是,人们还会记得当年那位宵衣旰食,惨淡经营,发展赣南为第九战区重要后勤基地的“蒋青天”,“蒋县长”吗?


可能寥寥无几。


再说当年。


奉调回到重庆,蒋经国立足未稳,便遇到蒋介石严厉的训斥。


蒋介石没有因为他在赣南的政绩而疏忽对他的教诲。


因为蒋经国在赣南新政的激进、极端,以及新政小有成就便急不可耐川的赣南的太阳之歌,蒋介石一反对蒋经国温和有余的常情,严辞斥责。


蒋经国之所以能够成为蒋经国而不是其他人,很大程度因为他有一位对他极为负责的父亲。


被蒋介石闲置一旁的蒋经国得以深刻反思自己的工作与思想。


“我们做事,初意虽在于为民众谋利,而有时结果,反而使民众受苦。”


在反思认识到赣南失误的瞬间,他冷汗淋漓。


事实证明,敢于反思,敢于自认错误,蒋经国在慢慢地成长。


蒋经国在中华儿童新村,照片的孩子都是赣南战乱孤儿,烈士遗孤。



在重庆闲赋期间,按照蒋介石要求,蒋经国带着蒋纬国专门考察了大西北军事、经济。


在这次考察中,蒋经国专门研究发展敦煌旅游,开发玉门油田。


在远离政界,远离重庆的大西北,洁净的天空,广袤的原野,使得蒋经国心胸更为辽阔。


他似乎明白了从政的真谛。


那一刻,他对抗战后的中国充满着近乎乌托邦的希望。


蒋经国在这次考察大西北之后,渐渐变成了后来的那位蒋经国。


今天,我们无法得悉蒋介石当年对蒋经国教育的详情和因由。


但是,我们都可以发现,大写的蒋经国,当年正是按照蒋介石的琢磨,慢慢地成长。


1944年,考察归来,蒋经国再次出山,担任青年军编练总监部政治部主任。


此刻,他亦然是政界、军界能够独当一面的政治新星了。


作为青年军编练总监部政治部主任,蒋经国主持编练了中国抗战主力军青年军。


抗战后期,青年军即为对日作战最凶猛、最精锐的生力军。


后续:


抗战胜利后,1946年,蒋经国凭编练青年军军功,晋升中将。


同年,负责战后遣散十万青年军的善后工作,蒋经国更得青年军人们拥戴。


1949年,蒋经国随父亲在内战后败退台湾。


等到反攻大陆终成虚话,1972年,蒋介石淡出政界,蒋经国出任民国行政院长,开始全面执政台湾。


1975年,蒋介石去世,蒋经国接任国民党党魁。


蒋公,蒋夫人美龄和蒋经国在台湾合影。


1978年,就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同时,台湾也开始了第一届国民大会选举总统。


是年,蒋经国当选为总统。


1988年,蒋经国先生逝世,享年78岁。


——当时,在蒋氏父子领导下,台湾全地区人均收入以1951年为基数,竟然增加了超过50倍。


闻悉噩耗,当年苏联同窗小平先生闻讯黯然喟叹:


可惜,经国死得太早了!


其实,经国先生何曾死去?


这么些年来,经国先生犹如清凉的月光,慈祥,亲切,一直沐浴台海两岸的人们。


真的,在我看来,他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如是方面,请随手三点一转。

请与橡树同行,注明添加zhenxiangshutian微信号,备用诸君联系。

张之洞,在武汉开篇了新的历史

再看李鸿章,历史更沧桑

长沙第一次会战:湮灭在乱坟山的川军抗战魂

用现代武器打一场冷兵器式的战争:回望两伊战争(下)

由淞沪到湖北,国脉逶迤,由武汉突围——武汉会战的概论

悬系中国命运的武汉大撤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