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1979中越战事东线战场连载:同登战役之备战篇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开战即终战——由精准刺杀苏莱曼尼漫谈智能化战争

切·格瓦拉,卡斯特罗兄弟书写辉煌事业的不朽的2B铅笔

武汉会战系列:马当首战

武汉会战系列之波田支队详介——从半警半军的杂牌守备队到日军甲等师团

最新: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全境简述

从老街,谅山到高平: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解析

由兄弟,到仇敌——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起源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战场上的解放军官兵。

序言:

现在,如要坚持写文章,确属高科技档次的一种生活游戏。

既要在逼仄兮掣曳的诗意环境快意写作,还得时刻时刻提防所写文章会与敏感的词和人狭路相逢,继而被他们或者它们以敏锐、犀利的口嘴,撕咬得痛哭流涕。

科技含量如此之高,此外,我还得想方设法赚钱买菜买米……

曾经,我也尝试,仅在每早起床,喝完一碗稀饭便独坐书房,埋头写作。然后,靠着写作时候的异想天开,过着餐风饮水的无忧无虑的又有文化,又有思想,又有浪漫的低碳幸福人生。

咕咕。

饥肠辘辘间,我终于认清自己,原来,橡树也是货真价实的俗人。

我不是一个擅长运用网络平台的人,同时,作为一个独立写作者,我深刻明白,在流浪的橡树公众号这个量级和层面进行运营的新媒体们,不是团队组合运营的,极为罕见。

因此,我非常羡慕他们。

我当然也非常想花钱组建一个原创团队,规划更宏大的原创。

……

于是,钱,对写作而言,也就成为一个极为敏感和尴尬的字眼。

贪财,肯定无心写作。

坦陈,靠着每天喝一碗稀饭去坚持原创,我既无法做到细水长流,辛苦与窘迫的双重挤压,也拖累我的思考根本无法漫天飞花。

为此,我决定选择最简单的方式。

坚持写我自己想写的,既要守住作为文士的底线,偶尔采取付费模式发表,偶尔采取赞赏方式发表——我非常纳闷的是,我的文章阅读频繁,而文后附带的流量广告点击却寥寥无几,每天流量营收不过十来元的进账。

——既不愿意赞赏,又不愿意点流量。等到我设定付费模式,又在后台骂骂咧咧。当真,在网络上看原创,几个大爷,就可以如此随便?

我非常感谢一些前辈、兄长、朋友数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对我的支持,对我的各方面的支持。因而,我确属在他们鼓励下坚持着独立的思想与原创。

然而,当我在前两天的后台看到有人留言威胁,说是如我继续采取付费模式,便要取关。

果断拉黑之后,想起辛苦写作,却得到如此结果,我唯有苦笑而已。

算鸟。

……(此处省略666字)

为避免浪费今天宝贵时间,我得转向进行主题创作。

以上废话,算是牢骚,也算是我最近一二天的心里话。辛苦朋友看完了。

希望各位看完,能够在有闲有空不为难情况下,帮帮场子。多谢。

1979年中越战事大致态势图。

同登战场概况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同登战场大致面积。

1979中越战事的三个主要战场和同登位置。

同登,位于中国凭祥友谊关与北越谅山之间,北距友谊关4公里,东南方向距离谅山14公里。

早期,同登便是中越边境著名要塞,法国殖民时期为抵冲镇南关要塞威胁,便在同登修建了著名的同登炮台要塞。

越战时期,中越友好,由河内通往北京、莫斯科的铁路即穿越同登。

同时,中国为援助北越抗美,曾经在当地修建仓库和修建多条公路与中国境内公路相接。同登既有越南1号公路起点,更有4号公路贯通高平、芒街等地。

显见,同登实为中越边境最为重要的仓储、公路枢纽。

在植被茂密杂乱,山脉交错分割,层层相套,山地地貌更是错综复杂的北越山区,同登为西北巴马山、西南扣马山,东北金鸡山、东南扣考山环抱,天然地理位置和交通位置同是非常紧要。

铺开地图,即可清晰发现,在越南向北防御地理位置上去看,谅山可谓河内向北门户,而同登,则无疑为谅山向北门户。

纵观当时中越边境千头万绪的地形地貌中越两国水相连是中越两国相互往来,般可以往来口岸,确无几个。

因此,在1978年年底,在北京西山一次商讨、决策西南战事的军事会议上,同登,毫无悬疑地成为东线兵团拟将出击的首选目标。

打下同登,我军既可直接攻击谅山,也可穿插北越腹地的太原。

同时,扼制同登枢纽,我军还可以截断越军往来高平与谅山的联系。

可见,在中越两军对弈的棋盘上,同登,可谓牵一发动全身的要害。

于是,两军都围绕着同登,紧锣密鼓做着最后的准备。

凭祥往同登方向大概地貌。

凭祥往同登等高线地形图

通常,战争有一个普遍规律,即越是景色秀丽,地形复杂的地区,往往就越是易守难攻的地区。

同登亦然。

同登城建规模不过1、2平方公里,然而,因为同登四面受群山环绕,城外周边地区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悬崖峭壁,溪流密布。

土山、石山陡峭险峻,植被茂密,各色大大小小的溶洞更是遍布整个战区。

这类地形,用作战场,纯属天堑。

考虑到地形如此复杂,说是同登为中越边境重要交通枢纽,然而以当时的交通状况,中越边境在同登以北,由15号界碑向21号界碑向越南方向突出的狭长区域,除友谊关通往同登的一号公路之外,另外还有一条简易公路,由米奇斜插库达,与越南境内4号公路相连。

越军备战,自然早早就对这两条道路进行了破坏。

路况极端恶劣。

这对缺乏直升机,缺乏自行火炮,希望以坦克发起山地机械化突击作战的解放军而言,战场状态极为苛刻。

茅草、灌木丛生,悬崖、峭壁遍布,通常人连徒手步行都很艰难,遑论坦克、战车行进?

然而,要在越北山地作战,光靠步兵猛冲猛打显然不太现实。

因而,明知战区地形复杂,路况极差,我军在谅山方向也仅有强攻同登这一选择。

——战前,我军只得调动工程兵和地方路桥单位、民工秘密进入战区,尽早备战。

越南人当然不会闲着。

越军自从选边站队苏联,自1978年夏季,即在中越边境全面备战。

彼时,越军以其第3师为核心,协同谅山地方,急速扩招民兵,编成省队、市队、县队,配属第3师野战部队,在同登至谅山沿线布防。

第3师为当时越南向北防御中国的两个担负战略值班的野战师之一。

越军第3师还有金星师的称号,意寓南方金星,象征胜利。

该师于1965年9月由北越正规军和南越游击队编成,隶属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主要保障西原一线胡志明小道安全,战略牵制岘港美军,威胁岘港与西贡之间联系。

为此,该师曾以游击战等形式,数次与美军作战。

毕竟,美军B52轰炸机丢下来的炸弹和凝固汽油弹远非人力和勇气可以抵抗。毫无悬念,这支号称南解阵线最有勇气的步兵师惨遭非人浩劫,伤亡惨重。

该师早期编成的第2、68、141、142团等4个主力团近万人,数次激战,该师68团伤亡殆尽,被撤番号。其141团和142团遭受重创,合并为一团。后来,等到在1972年春,越军第3师补充了12团和271团,再成4个团建制。

不料,好景不长,战至1974年初,该师屡战屡败,进入绝境。

再勇敢的部队,也无法和直升机打丛林游击战。

当时,该师仅余不到2000来人,被取消番号,缩编为团。

然而,美军全面撤军越南,最终还是给这支部队带来死灰复燃的机会。

1975年初,北越发起对南越的兼并战。

该师残部经过扩充,恢复第3师番号,投入西原战役、胡志明战役等作战。

全面装备苏式武器之后,这支被美军打得几乎全军覆灭的第3师俨然内战高手。该师参与对南越军的数次大战取得全胜,一路向南,猛冲猛打,终于跻身成为越军二线主力部队。

1976年6月,越战结束,第3师转入二线,驻防北越河北省。

此后,该师作为二线部队,除却其主力第68团改编为炮兵团之外,其余部队划拨越军经济局,多调派为生产部队

1978年7月,随着越南站队苏联,中越关系日趋紧张,北越地区越军全面调整。

于是,第3师恢复2团、12团、141团、炮68团的4团建制,在加强越军第1军区第272高射炮团之后,调往谅山、同登一带,转为全训战备值班部队。

越军第3师成为守备谅山、同登防线的绝对主力。

彼时,越军以第3师师长阮维商为指挥长,建成谅山方面的联合指挥部。

这个指挥部对第3师,以及谅山地区的越军地方武装,民兵省队、市队、县队等武装进行全面统筹,统一配置、指挥。

如此一来,第3师各主力团因为纳入、加强了谅山地区的地方部队和民兵,总兵力急速膨胀,有效作战兵力大约超过3万。

当然,扩充兵力的同时,这个指挥部最主要的职责,便是协调、指挥越军、地方武装和民兵抢修工事。

当年越南,同样信奉人民战争理念,全民动员效率极高。

经过一年施工,截止1979年中越战事前夜,按照越军第3师记载,这部分越军开挖了11万立方米土石方,建设了近2万处工事,并且做了弹药、工事、粮食和饮水的储备

此外,越军在边境上布置了上百个混合雷区、障碍场和伪装工事

战前,越军第3师基本完成了以同登为核心的一线防御区体系化建设,以及谅山外围的二线防御区的部分阵地的建设。

其中,驻防同登为核心的一线防御区的越军一线部队,则是由越军第3师第12团负责。相传,这个第12团,就是打到凭祥吃早饭,打到南宁过春节口号的越军。

不过,现在再看这个口号,似乎真不像越军第3师第12团喊出来的口号。

须知,越军第3师第12团当时驻防同登,所部包括加强的第68炮团1个营,谅山独立营,以及地方民兵等成建制的6个营,8个连,总兵力不过约5000人。

靠5000人就要跨境作战?

想起这段历史,有点心慌。闲话。

当时,越军同登防区最高指挥官,便是第12团团长阮纯清,政委童世才。

鉴于同登西面地形相对缓冲,东面地形尤为险峻,且西北巴马山、西南扣马山,东北金鸡山、东南扣考山环抱之地形,越军为防备解放军展开机械化突击,遂将主力侧重部署西线。

彼时,越军以及同登北向友谊关,桂越铁路,1号公路,四号公路贯穿同登等实情,越军以同登为核心,沿公路、铁路两侧有利地形,修建、埋设大量的工事、伪装目标、障碍物、陷阱、铁钉和地雷。

越军第12团还派出其英雄连42连,负责守卫同登的那个法国人修建的炮台要塞。

越军尤其重视连接友谊关和同登的南北走向的1号公路和其他简易公路。

为防备坦克突击,越军破坏道路同时,更是沿途设置多条反坦克障碍、反坦克雷区等障碍地带。

同登军民动员,枕戈待旦,同登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同登储备丰富,兵精粮足。

为此,越军第1军区对同登防区充满自信,认为敌人要攻占同登,至少需要三个月。

——没有资料说明这句话的出处,自然也没有资料解释越南人如此自信的根据。

猜想,越军可能没有估计到解放军会发起大兵团越境攻势的决心,也可能没有想到,解放军居然会在如此狭窄的战区,部署如此密集的火力、兵力。

总而言之,无论战争或者生活,人的自信,往往就是源于无知。

我军既没有足够的直升机,也没有自行火炮,唯有采用坦克进入山地丛林充作支援火力。


无论越军如何自信,在1979年,只要开打边境战争,我军东线兵团就必须从同登突破。

为此,由广州军区组建的东线兵团决意以第55军为主力,强攻同登。

于是,自1979年12月,大致对应越军进军柬埔寨那段时间,第55军即由驻防的广东、广西等地开始机械化行军,相续前往广西凭祥、宁明附近集结待命。

按照北京西山指挥部的意图,中越战事将在谅山、高平和老街三个主要战场同时打响,东线兵团第55军主攻同登,既要策应第43军南进,更要在战略上配合高平方向主力部队动作。

谅山战场是这场战事主战场,强攻同登自然是谅山战场的重中之重。

这支由陈明仁兵团改编的,在解放军序列名不见经传的55军,由此成为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为此,东线兵团和第55军在考察同登地区地形,敌情,决意以该军3个师全部投入作战,以期突袭、强攻,赢得初战。

——在这里需要稍微解释,中越边境战事在战略、战役层面,自然要严格按照北京的设想作战。但是,落实到战役、战术层面,当然就有前敌指挥部做主。

换言之,打哪里,老大说了算。怎么打,前敌酌情而行。

然而,中越边境山地丛林地形,确实不是适合大兵团展开机械化作战的战场,因此,战场选择和战法选择导致最后的战况、战果,也不是前线兵团可以全部承责。

闲话,继续。

既然强攻同登不得有任何闪失,于是,在山地丛林地形的同等战场,前敌各级老大咬牙跺脚,还是将第55军所部3个师全面展开了。

第55军及其配属部队大约5、6万人,再加上后勤、工程兵、民兵、支前民工,可能在10万上下。

各路部队济济一堂,部署在友谊关至同登20余公里的山地丛林战场,无疑是抗战、内战和朝战时期的作战思路。

1979中越战事战场路况非常不适合机械化战争。

三路大军,第55军以第163师为主攻。

按照战前计划,第163师在加强1个坦克营,1个重炮营,以及广西军区独立师部队,居中攻击同登核心阵地。

该师在突破越军同登防线之后,拟向纵深突破,迂回至同登与谅山之间,完成对同登的包围。

同时,第55军第165师同样1个坦克营,1个重炮营担任第163师的右翼,在163师西侧向前突击。

按照东线兵团计划,165师将与163师配合攻击,最终钳击、合围同登核心阵地越军。

此外,第55军164师则加强坦克、工兵和其余配属部队,担任第163师的左翼,在163师东侧的扣考山至1号公路区域完成突击,美目山地域突破。

而后,164师在突击、歼击正面越军之后,将完成对谅山方向越军的警戒,保障第163师和165师钳击、合围同登核心阵地的越军。

第55军三路强攻阵势悄然摆开。

以1个整军,3个得到加强的步兵师,在如此难以腾挪的山地丛林战场,对付越军第3师第12团及其配属部队,看起来的架势,全然是势在必得的雷霆一击。

作为主攻的163师压力最大,自然是整个1979年中越战事的刀锋部队。

大兵团及坦克部队在山地丛林机动十分受限。

第163师时任师长边桂祥、政委吴恩庆、副师长李万玉、丁文龙、参谋长邢世忠,辖487、488、489个步兵团和炮兵团。

其中,师长边贵祥在越战期间,曾以军事顾问身份,在越北培训新兵2年,相对熟悉越军状况。

然而,现代化战争最为重要的,确实不是什么孙子兵法和师傅打徒弟的传说。

战前,边贵祥师长对得到全套苏式装备,既有长期与美军作战经验,也接受苏军军事培训的越军第3师到底有多深的了解,碍于当时的条件,确然有限。

第163师作为刀锋部队摆在同登战场最中间,最前面,这使得163狭窄的,路况极差的战场转身、腾挪都很困难。

于是,163师仅留下1个营作为全师预备队,索性以3个步兵团全部展开,以487团为左翼,488团居中,489团为右翼,三路并进,向心攻击。

——战前,第163师承受压力之大,该师直属队的一名副指导员在晚上值守手枪走火,误将自己大腿击伤。

因为害怕,他应付调查,谎称越南特工偷袭打伤。

最后,事情穿帮,他在战后被军事法庭判处了八年徒刑。

坊传,八年后,他回到桂林老家,最终潦倒、精神崩溃,自杀身亡。

这则故事看似凄婉可悲,实则也说明战争碾压,无论如何,都是小老百姓平凡人生不堪承受之重。

闲谈。

1979年2月16日傍晚,第55军各师、各单位全部进入作战位置。

大战一触即发。

关于同登激战,以及东线兵团与越军第3师后续战事,请关注、支持橡树原创。

看完,请随手三点一转。

请与橡树同行,注明添加zhenxiangshutian微信号,备用诸君联系。

张之洞,在武汉开篇了新的历史

再看李鸿章,历史更沧桑

长沙第一次会战:湮灭在乱坟山的川军抗战魂

用现代武器打一场冷兵器式的战争:回望两伊战争(下)

由淞沪到湖北,国脉逶迤,由武汉突围——武汉会战的概论

悬系中国命运的武汉大撤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