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马岛战争前说:1982年的愚人节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题记:
遥远的美洲沉睡千年,那片大陆就是诗。
只等着善歌者去吟咏……
1982年4月,英国与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群岛或英国称为的福克兰群岛再次爆发大战,作为老牌海军强国,英国海军编成特混舰队,万里征战,在经过70天战争,完胜阿根廷,重新占领马岛。
这便是著名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也被称为南大西洋战争或福克兰群岛战争。
——本文为便于书写与阅读,均采用马岛和马岛战争记载。
马岛战争也有计算机战争之称,是冷战期间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开创了高科技战争的海上战略投送新概念的一次海陆空联合作战。
同时,在战史上,这场战争也是迄今为止,爆发在距离欧亚大陆最远处的一场战争。
政治意义不谈。
在军事角度上,当年,英军特混舰队长途远征,击溃并逼降实力不俗的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表现与实践的战争决策、部队调集编成、临战战略战术等等方面,都为中、美等军事大国的军队改革、建设,以及高科技战争的战略战术的观念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影响和推动。
尤其英军在马岛战争开创超地平线突击登陆作战,既对美军影响极大。
对中国而言,在某个程度上,超地平线突击登陆作战更是台海两岸军队隔海对峙,相互提防的主要的战法。
当然,研究超地平线突击登陆作战是职业军人的事情。这里,仅聊一下1982年4月的马岛战争前后经过。
说到马岛战争,肯定要先说一下马岛的来历。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位于南大西洋阿根廷以东500多公里,全境由东福克兰、西福克兰两大主岛和200多个小岛组成。
马岛气候寒湿,本是各类企鹅和海狮、海豚、海鼠、海象、海豹也、海獭等动物栖生地,荒岛一枚,孤独万年,稀里糊涂直到大航海时代,也就等到了人类的光临。
据准确记载,马岛最早在十五世纪早期为荷兰人航海发现。
而后,法国人最早登陆定居,再被英国人路过花钱买下,不料却被当时的世界强国西班牙人寻衅,抡起拳头猜大小,最后,西班牙人夺取了马岛。
后来,西班牙式微,阿根廷趁机完成独立,顺便,也就欲图接收马岛。可是,就在阿根廷准备伸手马岛之时,却不料与英国在南大西洋迎头相撞。
马尔维纳斯群岛又称福克兰群岛,位于南大西洋巴塔哥尼亚大陆架上,是靠南极洲最近,面积最大的群岛。
这时的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国力空前雄厚,纯属王者再来。阿根廷自然无法抵挡。1892年,英国皇家海军完成登岛,驱逐了岛上的阿根廷人员,正式纳马岛为英国殖民地。
因为马岛,两国就此接下世仇。
此后,英、阿两国为了争夺马岛主权归属,只要机会合适,每届政府、群众总会嘴炮不歇,擦枪不止。双方按耐不住的满脸愤恨,说起来都是苦大仇深。
二战以后,英、阿的马岛矛盾继续激化。
当时,阿根廷以1493年的教皇敕令西班牙的马岛治权,重申自己合法继承马岛治权;英国则以联合国宪章自决原则,以及英国自1833年即对马岛公开、持续、实际的拥有、占领和管理的事实,宣布自己治权合法。
争得急眼,双方各自恨大。
1959年12月,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如苏联、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签署了《南极条约》。
——我国于1985年10月成为该条约协商国。
条约规定,南极洲不得被各国瓜分,只能用来造福全人类的科学研究。
于是,伴随着《南极条约》出现,毗陵南极洲的马岛,战略价值凸显。
本身蕴藏的泥炭、铅、煤、铁、银等矿藏资源,以及近海石油、天然气资源等等之外,马岛位置既可控制麦哲伦海峡,同时也是靠近南极洲的面积最大的群岛。
这里相对其他靠近南极的海岛气候、环境更适合人类定居发展,自然就是英国前往南极洲的战略跳板。
可以想象,英国人重视马岛,自然是情理中的事情。
然而,等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阿根廷军人总统加尔铁里却有了虎口夺宝,夺回马岛治权的想法。
加尔铁里,出身意大利贫苦移民家庭,自阿根廷军事学院毕业进入军队。
1976年,阿根廷军人独裁者魏地拉发动号称“结束腐败和颠覆活动”的政变,和当时阿根廷少壮军官一样,热血沸腾的加尔铁里参与其中,并且在这一次政变中崭露头角,最后,居然一帆风顺地拱进了阿根廷军政府决策层。
——魏地拉以政变起家,于1976年至1981年任阿根廷军政府总统。
魏地拉在长城。
执政期间,好大喜功的魏地拉解散议会,以9人组成的军人执政委员会立法,用极为严酷的军管模式治国……
这是被阿根廷人认为近现代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同时,也是阿根廷国力走向衰竭的加速期。据统计,魏地拉军政府期间,阿根廷有1万至3万人被杀或失踪,50万人流亡国外,处于关押、绑架、暗杀、酷刑等等极端手段直接威压之下的人群更是无以计数。
然而,吊诡的是,这一段时期,也是球迷们眼里的阿根廷足球的黄金期。
——1978年,经济跳水,政治黑暗的阿根廷主办了那年的世界杯足球赛,阿根廷队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当时,魏地拉和阿根廷人在空洞的,却又是璀璨的成果面前喜泪满面,看似,阿根廷人渴盼的复兴已然在望了。
然而,中看不中用的足球冠军奖杯并没有挡住经济下行。
1981年,魏地拉退休,维奥拉接任总统,五十出头的加尔铁里奇迹般升职为阿根廷陆军司令、阿根廷军政府军人执政委员会主席等。
12月,维奥拉接任总统不过半年,知难而退。于是,升任陆军总司令的加尔铁里再上层楼,被军人执政委员会直接推为总统。
一副烂摊子,转交到加尔铁里总统手里。
当时,阿根廷自二战期间开启的军政府治国已经三十余年。由胡安·贝隆夫妇至魏地拉、维奥拉、加尔铁里等人的多年折腾,被誉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的上帝的宠儿,曾经油光满面的阿根廷,被独裁强人们一路拖拉,灌肠、洗脑、打鸡血,早就跌入经济崩溃的泥潭,两眼发花,双脚打闪。
于是,加尔铁里同样回天无术,只好沿用魏地拉的军政府的方向治国。
开印钞票,扩大通胀,军警治国,高压管控,放开足球与娱乐——了解阿根廷军政府治国历史即可知道,阿根廷足球队能够在1978年世界杯击败荷兰队夺冠,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击败西德队夺冠,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阿根廷军政府对足球治国的投机和偏好。
足球可以使阿根廷民众得到呼喊、宣泄的机会,同时,足球还可以给阿根廷民众带来欢乐,自豪,以及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激情。
1986年夺冠的马拉多纳和阿根廷队。现在再看,足球正是当年阿根廷军政府塞给阿根廷民众的一个徒有其表的奶嘴。
如此一年又一年,浑然不觉之间,阿根廷人逐渐习惯了为强人与球星欢呼,阿根廷也就完成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最后一次跌落。
在1981年,阿根廷通胀达到600%。
——财政崩溃犹如一颗烧红的碳丸,成为加尔铁里及其军政府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然而,不懂经济,不懂国家管理,懵逼之下,他们耳朵发烫,一身尴尬,只好提起精神加班加点开会商议治国救国的绝招。
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的加尔铁里等人一拍大腿,终于想起了英、阿两国搁在昨天的那碗馊出了风味的醪糟——马岛主权之争。
于是,军政府控制国内媒体,紧扣英阿矛盾,马岛主权,进行密集、高调炒作。
几轮宣传比划下来,英国亡阿之心不死的企图,终于被每一个阿根廷人看透。
在生活水平每况愈下的阿根廷,对英国迟早必有一战关乎阿根廷的安全与崛起,当然更是阿根廷军民的共识。
——可见,当年的阿根廷,一样也盛产有国才有家的金发碧眼的白人。
英、阿关于马岛的谈判终于提上日程。
谈判中,考虑阿根廷民粹风潮渐长,当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国防大臣约翰·诺特都主张温和处理英、阿的马岛旧怨。
一度,英国修改《英国国籍法》,限制给予马岛居民全面的公民权,甚至制订计划,试图让出马岛的部分主权,以寻求和阿根廷逐渐联营马岛,过渡马岛主权……
然而,加尔铁里并没有接住英国抛来的媚眼。
在加尔铁里看来,他之所以重提马岛问题,并非纯粹为了外交,而是为了借马岛问题转移矛盾,以解围国内的经济、政治危机。
1982年3月19日,因为加尔铁里迟迟没有接受英国的和谈主张,英阿谈判毫无进展。
加尔铁里决定在谈判桌下开始动作。
是日,在阿根廷海军和政府联合组织、发动下,一批阿根廷爱国群众冲锋在前,在阿根廷海军护航下航行近2000公里,在位于马岛以东1390公里的南乔治亚岛,强行登陆。
阿根廷总统兼陆军司令加尔铁里和阿根廷军政府海、空军司令。
阿根廷爱国群众高举国旗登陆,一鼓作气占领英国南极考察基地,建立阿根廷营地,挂起阿根廷国旗……
很快,马岛方面英军得到这一消息,当即派出马岛唯一的军舰坚忍号破冰船,搭载了20余名陆战队员,准备赶去拆毁阿根廷人新建的这个营地。
不过,英国人没有料到的是,坚忍号破冰船尚在路途,阿根廷海军5000吨喜事湾号早已抢先赶到,并且派出100名士兵登陆南乔治亚岛。
高高飘扬的阿根廷国旗之下,看着100名士兵守护着10多位热血澎湃的阿根廷爱国群众高唱国歌,匆忙赶来的英军自认实力不济,只好讪讪离去。
南乔治亚岛传回英国,为保证英、阿谈判不受刺激,英国大佬们更是小心应付。当时英国不仅没有发出外交抗议,甚至国防大臣约翰·诺特还根据英属海外领地裁军计划,下令将坚忍号破冰船从马岛撤离。
在当时世界报媒和英、阿双边看来,英国温和处理突发的南乔治亚岛事件,即标志着英国不会,也不再能够保护自己在海外的领土。
加尔铁里和他的军政府惊喜认为,收回马岛主权的机会已经来临。
军人执政委员会成员之一,海军司令霍黑·阿那亚旋即组织海军参谋部制订了登陆马岛的计划,又称为“罗萨里奥行动” 。
阿根廷计划以舰队保护陆军、海军陆战队共计3000人,突然登陆马岛,凭借优势兵力包围、压制驻防马岛的英军海军陆战队、警察和行政人员投降。在完全占领马岛之后,将这些战俘与马岛英籍居民驱逐出境。
随后,阿根廷将在两日之内撤退行动的陆、海军部队,将马岛行政交给阿根廷军政府派来的一位总督管理,将马岛的防务与治安交由500名宪兵管理。
“罗萨里奥行动” 让加尔铁里和他的军政府热血沸腾。
显然,如果阿根廷在财政行将崩溃的情况下,靠着鼓噪民粹情绪而主动发起对英国的战争,一旦夺回马岛,那么,加尔铁里和他的军政府就势必成为阿根廷的英雄。
虽然身为总统,但是在阿根廷军政府、军人执政委员会鼓噪起来的民粹情绪推动下,加尔铁里自己也是非常清楚,要以阿根廷行将崩溃的财政和近百年没有经历战争的阿根廷军队去实施“罗萨里奥行动”,去和世界强国英国对抗,其实更像一场赌博。
胜利的结果固然很好,如是战败,民粹情绪一旦坍塌,也必然压垮他和他的军政府。
最终,加尔铁里和他的军政府、军人执政委员会还是把赌注押在了英国不会,也不再能够保护自己在海外的领土的判断上,以及押在了如果发生英阿战争,美国将出面斡旋的分析上。
何况,对挫败感十分强烈的阿根廷军政府的强人们最具诱惑的是,集中阿根廷军队突袭强占兵力空虚的马岛,赢面极大。
强占马岛,享受爱国群众欢呼的加尔铁里。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即加尔铁里作为陆军司令就任总统,其权力实施是通过陆军司令与海军、空军的司令一起构成,其中任何一人,都无法单独制定并颁布国家的政策,更无权做出重要决策。
同时,阿根廷陆海空三位总司令麾下又有自己的陆海空三军少壮军官集团,他们形成体系,相互制衡,这使得1977年才当上少将的加尔铁里根本无力约束海军、空军的势力。
显然,阿根廷陆海空三军复杂的山头、人事关系,使得阿根廷军政府在马岛问题上的最终决策陷入紊乱——早在魏地拉执政时期,阿根廷海军即制定了武力占领马岛计划。
某个程度上去看,当一贯支持加尔铁里在马岛问题采取强硬态度的海军司令霍黑·阿那亚上将把“罗萨里奥行动”计划放上军政府桌面,加尔铁里不过徒有虚名地签字、决策。
当然,加尔铁里也好,阿根廷军政府其他军头也罢,他们长期陷入经济危机泥潭,实在太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安慰他们自己了。
于是,1982年4月1日,愚人节,加尔铁里和他的军政府无暇三思,终于发布命令,决定开始实施罗萨里奥行动,以武力收复马岛。
同日,阿根廷陆海空军联合袭击、登陆马岛,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对外宣布收复马岛,宣誓对马岛的主权。在4月4日,阿根廷军队非常顺利地完成了对马岛的英军兵营、总督府和斯坦利港的占领。
占领马岛的消息传回阿根廷,一夜间,加尔铁里和他的军政府真的成为了国家英雄。
欢呼声中,失业、通胀、饥饿带来的痛苦远去了,阿根廷的普通民众热血沸腾上街散步,对准英国表达了集体愤怒,纷纷表示要坚决拥戴加尔铁里。
普通民众之外,当时阿根廷的13个反对党发表联合声明,同样在愤怒声讨英国之后,誓言一致拥戴尔铁里和他的军政府。
然而,阿根廷毕竟距离欧亚大陆太远了。
被肤浅的胜利冲昏头脑,加尔铁里和阿根廷军政府低估了英国收回马岛的决心。同时,更低估了英国的国力、国际影响。
英国,毕竟是英国。
当时的英国,正值撒切尔夫人执政。因为推行自由市场经济改革新政,英国政党分歧,民心撕裂,撒切尔夫人本人在民意调查中得到的支持率也降到了最低点。
马岛危机同样也给撒切尔夫人带来了一线转移国内危机的希望。
于是,英国人来了。
1982年4月,马岛战争爆发。阿根廷因为挑起这场战争而遭到了联合国和世界其他各国的强烈谴责,甚至一度与阿根廷往来密切的美国,也是一改暧昧态度,转向谴责阿根廷,这让加尔铁里和阿根廷民众为之沮丧。
既然只是赌一把,不料英国人真的气势汹汹地赶到南大西洋。
很快,在丧失制空权、制海权之后,加尔铁里和阿根廷民众终于清醒,自知实力不济。随后,阿根廷爱国剧情也就完全翻转,由激昂、亢奋,转为黯然、沮丧,乃至销声匿迹。
马岛战争成全了撒切尔夫人的政绩和铁娘子的名号。
马岛之战成为毫无悬念的一面倒的战争。
英国在2个月的战争中完败阿根廷,收回并且巩固了马岛主权。
同时,因为阿根廷军政府亲率决策,出兵强占马岛而挑起战争,阿根廷在战败之后,背负战争罪数十年,既促成加尔铁里和军政府最后垮台,也拖累了阿根廷的经济发展。
受此影响,直到现在,阿根廷还蹲守在前人遗留的民粹主义的泥潭,经济持续低迷,迟迟不得站立。至于马岛主权问题,如今世界上除却阿根廷之外,几乎所有主流国家都将马岛视为英国海外领地。
至于好大喜功的加尔铁里,这位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民族英雄而被载入史册的理想主义者,最终因为马岛战争惨败,遭到阿根廷民众们说翻脸就翻脸的起哄。
加尔铁里于垮台后遭到关押、审判,最终,他于落寞中病故。
显然,历史在1982年4月1日这个愚人节,确实拿加尔铁里这一个人,和阿根廷这个国家与民族,开了一个极为苦涩的玩笑。
心血之作,有空有闲,三点一转,鸣谢情谊赞,同好朋友注明请加:zhuerduo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