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一代国士孔祥熙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开战即终战——由精准刺杀苏莱曼尼漫谈智能化战争

切·格瓦拉,卡斯特罗兄弟书写辉煌事业的不朽的2B铅笔

武汉会战系列:马当首战

武汉会战系列之波田支队详介——从半警半军的杂牌守备队到日军甲等师团

最新: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全境简述

从老街,谅山到高平: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解析

由兄弟,到仇敌——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起源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1979中越战事东线战场连载:同登战役之备战篇(一)

1979中越战事东线战场连载:同登战役之总攻篇(二)

1979中越战事东线战场连载:同登决战之鬼屯炮台篇(三)

1979,东线战场:同登决战之玉石俱焚篇(四)

蒋经国的八年抗战

1942年,孔祥熙观看美军军演。


1880年9月11日,孔祥熙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


太谷孔家,为山东曲阜孔家出仕山西一脉相传的旁枝,算来,孔祥熙正是孔子第75代孙。


当时,在动辄3、500年传家的晋商世家密集分布的祁县、太谷、平遥等地,经商、入仕、耕读习俗蔚然成风,因而,作为孔夫子嫡传后裔,太谷孔家自然很受当地晋商大户和乡亲尊重。


1890年春,孔祥熙患腮腺炎,遍请中医治疗未效,家人因而急速将他送入太谷前街基督教会的诊所求诊。


西医有效,不久,恶症痊愈。


年幼的孔祥熙经此一事,既与基督教会和西洋诊所相处和谐,又在与洋教士、洋大夫、西医护士们交往下,对西方文明有了初步的好感。


他由参观而留连,进而渴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适逢太谷福音小学招生,在孔祥熙坚决要求之下,其父严嘱不得信奉西教,勉强同意了孔祥熙弃儒学,求新学。


1897年初,孔祥熙自福音小学毕业,西学各科成绩优良,得其父孔繁慈支持和教师魏禄义推荐,得以到直隶通州的美国公理会所设潞河书院继续求学。


潞河书成为孔祥熙由山西走向中国的第一站。


得到西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教育,再得到教会传播的自由、平等观念影响,孔祥熙在潞河书完成洗礼成为基督教徒,和同学李进方等人组织文友会,研习新思想。


1900年,庚子国难,义和团愤青爆发,扒铁路,挖电杆,毁教堂,杀教民……


乱世之下,小小太谷一县爆发教会案,义和团屠刀到处,即有美国传教士和本土教民十余人遇害。


义和团风潮平息,躲藏在祁县友人家的孔祥熙同学张振福等人找到太谷知县,请求办妥美国传教士和本土教民后事,随后,他们向华北公理会汇报了太谷教案经过,并受委托代表华北公理会,为山西教案善后谈判代表叶守贞、文阿德的助手,全程参与善后谈判


太谷教案善后事毕,20岁的孔祥熙以干练、务实,且“忠心事主”的教民品质,得到河书院举荐、出资,远赴美国欧柏林学院学习。


从1901年到1907年的6年之间孔祥熙先后在欧柏林学院和耶鲁大学完成学业学业,获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前,经华北公理会和孔祥熙建议,欧柏林学院决定在山西太谷办学校以纪念庚子国难牺牲的传教士和教民,以传播欧柏林精神


——因为废除黑奴主义,欧柏林学院被美国历史认为是南北战争的起点。


柏林精神,即为以自由与平等为核心的多元化的人文思想。


1908年春,孔祥熙携欧柏林学院提供款项回到太谷,在华北公理会扶持和祁县、太谷、平遥等当地晋商支持下,在原教会学堂旧址,创办了铭贤学堂。


铭贤学堂的英文名为OberlinShansi Memorial School,中文名为铭贤的含义,即是:盖取纪念庚子为道殉难中西先烈之意


大致,便是铭记庚子国难殉教的美国传教士和教民,继承他们未尽事业的意思。


1908年的山西,民风未开,通常民众习惯儒学书斋,以至于铭贤学堂第一、二期开学,很少有人来报名,端坐课堂的,不过十余人而已。


——就连最早来上课的这十余人,也基本属于孔祥熙的那些抹不开人情的亲朋好友的子弟。


其中,以祁县晋商子弟渠丕和与乔辅三等人,放弃儒学,入学铭贤,毕业之后留美、留日,循孔祥熙足迹而行,最得孔祥熙信任。


正是因为进入铭贤,渠丕和与乔辅三等人先后为铭贤学堂学监,华北教会及留日中国青年基督教干事会负责人,逐步走出山西。


后来,孔祥熙为国民政府实业部长、财政部长、行政院长,为抗战谋划银行、货币、税务、外贸等改革时,渠丕和与乔辅三等铭贤学人纷纷弃学、弃商,投入其中。


铭贤学堂时期的孔校长和师母宋霭龄。


抗战时期,为在国际军火禁运情况下,扩大我国的军事资源进口,国民政府以政府款项划拨私人账户,进行民间贸易。


那些既有山西背景,又有铭贤经历,同时还笃信基督教的金融、外贸人士,即为抗战外贸出力甚巨。


他们部分进口物资,既与八路军办事处合作,千里迢迢运往山西太行山、太岳山等根据地……


其中,为配合军统谍战和武汉会战,乔辅三代表重庆、孔祥熙与日本香港总领事中村丰一在香港谈判,延迟日军进攻武汉……


当然,这是后话。


铭贤学堂毕竟有欧柏林大学以经费、教学、教师进修等扶持,办学实力雄厚,因而,办学不过十余年,铭贤学堂不断扩大,成立学院,是为北方中国影响极大的教会学校之一。


民国期间,尤其抗战期间,随着孔祥熙执掌行政院、决策财政部和中央银行、抗战外贸等等,铭贤学人几乎占据其中半壁河山,时人不满指责孔祥熙用人唯晋、唯贤,攻讦日盛,孔祥熙也只能解释:


常常有人说我,或者攻击我延用了大批山西人。


要知道,全世界最会理财、最会办金融事业的,是犹太人,英国人当中,最会理财的是苏格兰人。我们山西人是中国的犹太人和苏格兰人,办了几百年票号,在金融理财方面是天才,有传统的经验。


因此我在财政金融方面,大量使用山西人,用其所长。我也因为是山西人,才能在财政金融上身负重任,做出一些成绩。


我用山西人是根据他们的才能来使用的,金融事业今后还要发达,还要大量使用,决不是因为同乡关系才用的


这番言辞并非随意搪塞,实际上,孔祥熙识人察事却有过人之处。


七七事变之后,抗战全面爆发,当时,因为第29军弃守平津,宋哲元搪塞之下,待罪闲赋的张自忠将军无法自辩。


为此,冯玉祥之外,孔祥熙更是数次向蒋介石举荐。


孔祥熙并非军人,但是他曾在1931年检阅张自忠第38师时,对张自忠部评价甚高,记忆尤深:


卒武整饬,无矜气,无怠容


很大程度上,正是当时位高权重,同时也为蒋介石信任的孔祥熙的举荐,张自忠将军这才得以重回前线,抗战杀敌。


1940年5月28日蒋介石、冯玉祥、孔祥熙、孙科、于右任等在重庆储奇门码头迎接张自忠将军灵柩。


孔祥熙弃商、弃学转而从政,大致始于1920年末期。这正是中国始入风雨飘渺的岁月。


1933年4月,在国民政府财政极为困难之际,孔祥熙就任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接手中央银行总裁,成为民国政府主抓经济、金融、税务改革的顶层决策人。


此后,孔祥熙改革税收,整理政府债务,管控地方财政,以国家资本控制金融市场,果断推行法币改革,诸多举措不仅立竿见影缓和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危机,更为后来的抗战提供了坚实的现代财政基础。


抗战爆发,仅1937年,国民政府国库支出就飙升超过20亿,而收入却不过半数。战至1939年,国民政府国库支出近30亿元,而因国土大幅沦丧和卷入战火,财政收入降到不足3亿元。


而这打折的财政收入里面,维持抗战军费即要占去其中6、7成之重。


如此艰苦状况,唯有蒋介石最是心里清楚。


是以,在抗战胜利之后,他在谈及八年抗战,极为中肯地将抗战八年的胜利的首功嘉勉于孔祥熙:


实当时主持行政与财经责任之庸之先生之贡献为最大


庸之先生,即孔祥熙是也。


整个八年抗战,中国财政年年都是赤字。外有强敌咄咄逼人,内有政敌相互攻讦……


如此情况之下,确实难以想象孔祥熙当年如何长袖善舞,东挪西补,使得中国抗战财政能够苦耗八年而不崩溃。


抗战期间,中国退守大西南,修建了许多的公路、机场。此外,中国必须要保证400余万军人轮换走上前线抗战,吃喝拉撒,每天都是极大的数字……


战争,很大程度就是打钱。


如是中国抗战八年财政崩溃,战争结局极难想象。


然而,无论当时或者现在,还是很少有人能够明白和清楚这个道理。


正如前文所述,在中日尚未宣战的抗战期间,中国方面为进口军事资源,曾经踩踏国际金融、外贸红线,将国有资金大量分散,转入在美国的私人账户,专门用以抗战商贸和进口。


1941年,美国曾经严查中国违规资金,相传曾经查得中国人在美国的私人存款即达1亿余万美元——当时的一辆凯迪拉克轿车也不过400美元左右。


很快,美国人解冻了这笔资金,中国也得以源源不断由美国进口物资以保障抗战。


民国财政巨子,抗战功臣孔祥熙。


然而,也正是这些在中日正式宣战前,在抗战最艰苦岁月的财政、金融和外贸操作,使得每年在美国以私人名义流动的资金,成为政敌攻讦孔祥熙的利器。


当时学界名流傅斯年便是借这些云山雾罩的证据,三次炮轰孔祥熙。


世人不知前后因果,称颂傅斯年风骨。


然而,还是傅斯年的老师胡适看得清楚,每每相劝傅斯年,坦陈无人有能力可以替代孔祥熙。


然而,政斗越发激烈,1944年,在抗战胜利前夜,傅斯年再次在国民参政会上向孔祥熙发难,于是,孔祥熙终于还是辞去了财政部长职务。


很快,历史给出了答案。


自孔祥熙被迫辞职之后,国民政府财政与金融日渐崩溃。


尤其国共内战期间,正是因为国民政府财政、金融崩溃,重庆、上海、平津、广州等地物价飞涨,直接加速推动了国民政府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彻底坍塌。


1945年,孔祥熙再辞去行政院副院长及中央银行总裁。


1947年,他携夫人宋霭龄远赴美国定居。


1967年8月16日,孔祥熙在纽约心脏病发去世。


闻讯孔祥熙逝世,蒋介石痛心挽悼:


先生一身之进退,对国家之安危,其关系之重大如此!


当此盖棺论定之际,世人与历史,自有其公正之论断


这算是孔祥熙的盖棺之论吧。


此后不久,蒋介石又为孔祥熙写了《孔庸之先生事略》,对孔祥熙的评价更为具体:


更为然当其辞职之后,国家之财政、经济、金融事业,竟皆由此江河日下,一落千丈,卒至不可收拾……


……足证明孔前院长在其任职期间,自北伐至抗战胜利之二十年中,不辞劳怨,不辨枉屈,而一心竭智尽瘁报效党国,其革命之精神,自足为吾辈与后世崇敬难忘者也


确实难忘吧,于是,孔祥熙终于还是成为少为人知的历史人物。


人们熟知的,大多只是书本上那些四大家族的传说。


夜深,收笔,还望三点一转。多谢。


请与橡树同行,注明添加zhenxiangshutian微信号,备用诸君联系。

张之洞,在武汉开篇了新的历史

再看李鸿章,历史更沧桑

长沙第一次会战:湮灭在乱坟山的川军抗战魂

用现代武器打一场冷兵器式的战争:回望两伊战争(下)

由淞沪到湖北,国脉逶迤,由武汉突围——武汉会战的概论

悬系中国命运的武汉大撤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