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漫谈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第55军的火力与后勤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开战即终战——由精准刺杀苏莱曼尼漫谈智能化战争

马岛战争前说:1982年的愚人节

宋蒙战争:铁血两淮

武汉会战系列:马当首战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空战之困惑: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综述

一代国士孔祥熙

嘻哈哈在金边的悲情岁月

越南旧事:胡志明的爱情故事

越南旧事:奠边府战役前说

越南旧事:越南人的建军秘史与法国人的海鸥行动

蒙哥的攻略:蒙古灭大理国之战(上)

蒙哥的攻略:蒙古灭大理国之战(下)

彭雪枫与汤恩伯在河南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黄埔建军

汤恩伯决战台儿庄——解说台儿庄会战之内线、外线作战

汤恩伯与陈仪悬案:审判与处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最新文集: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漫谈历史上的五四与林长民、梁启超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之前传:突击群战术与胡迪尔

漫说胡宗南其人其事

棒打家鸡团团转:漫说冯玉祥的治军之道

甲午战争论:同样的装备,惨败的必然是睁眼瞎子的军队

最新:从军事代差的角度,看抗战和朝战。


谅山方向沿广西325公路部属的重炮群。


参考文集: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为朝鲜战争结束后,解放军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作战。


当时,为发起这场作战,解放军在广西、云南两个方向,由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成都军区和武汉军区等四大军区调动了9个军参战。


这9个成建制的军,即为昆明军区的第11军、第14军,成都军区的第13军、第50军,广州军区的第41军、第42军、第55军,武汉军区的第43军、第54军等。


在这9个军之中,尤以昆明军区第14军,成都军区的第13军,广州军区的第41军、第42军,武汉军区的第43军、第54军等6个军,实力强,名气大,都可以算作是当时解放军的主力军。


至于第11军,第50军,第55军等3个军,或者几经改编,或者临时加强,勉强算作解放军的二线主力部队。


就此比较去看,主力军挑大梁,二线军敲边鼓,应该是那场战事的常态。


然而,等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越边境战事画上句号,作战统计数据出来,结果却真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实战中,本属二线阵容的第50军3个师被分拆、配属东线、西线兵团,在老街、高平、谅山等三个战场参战。


在撤退阶段,该军在高平战场作战的第150师一部第448团一度遭遇越军伏击,损失惨重。


之外,在老街方向,第50军第149师却打得异常出彩。


当时,第149师在友军两翼保障下,向越军于四号桥、沙巴、新寨、黄莲山10号公路纵深防线实施突破,与越军王牌野战军第316A师正面作战。


越军第316A师是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期间越军投入越北战场的唯一的主力师,其装备精良,战力强劲,远非其他参战越军可比。


是役,第149师在友军配合下当先突击,以伤亡1350人的代价,正面击溃越军,重创越军王牌316A师伤亡超过2000人,取得堪为西线兵团最亮眼的战绩。


——第149师沙巴突击,是解放军在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期间,唯一的运动野战,战绩亮眼,一度为国内军校因为教材战例。


后来,战史比较东、西兵团作战,如要评论认为西线兵团作战主动、灵活,相对东线作战效果更好的时候,通常就要拿出第149师沙巴突击战举例。


由此可想,作为一个非主力部队打出优秀战绩对后来的影响。


然而,第149师却并非那场战事中爆出冷门的最高军事单位。


1979年边境战事期间,某部连级单位指挥员抵前查看地形。


在东线兵团谅山方向,负责同登、谅山正面作战的第55军,才是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爆出冷门的最高军事单位。


——在1979年中越战事期间,第55军自凭祥出击,由同登而谅山,一路攻击,打出了参战9个军的歼灭越军人数最多的最佳战绩。


比较9个军参战战绩,第55军囊括了军、师、团、营、连等建制最高歼敌数字的记录,名列第一,得到各种荣誉及嘉奖也是名列第一。


何故?


今天,就火力、后勤的二大要素,聊一下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的这段故事。


第55军为四野南下湖南时候,原国军名将陈明仁所部改编的解放军。这支部队在1952年11月,由第21兵团降格整编,正式组建了第55军。


第55军3个师里,除却第163师兵员整齐,训练正常之外 ,另外2个师,即第164师、第165师均为简编师,直到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临战前夕,在补充大量新兵之后,第55军这才勉强得到加强,升格为战时部队。


显然,第55军在广州军区地位既不能和41军、42军,也无法和武汉军区的第43军、第54军相比。


——不过,客观而言,因为当时陆军编制、装备大多一碗水端平,是以,第55军相比其他主力军,其军属炮团、师属炮团装备档次并不逊色。


按照最初部属,东线兵团在高平、谅山两个方向,部属的主要突击部队分别为第41军、第42军主攻高平,第43军则沿广西325公路穿插,切入谅山西北禄平方向,穿插主攻谅山。


战力相对较弱的第55军则由凭祥出击越南同登,以牵制性进攻,向东策应第43军向禄平、谅山作战,向西则战役保障41军、42军主攻高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东线兵团在越北山地实施机械化突击群作战。


相对出击高平、禄平等越北山地,由凭祥出击越南同登,地势相对开阔,有铁路、公路,适合屯兵、布阵、机动。


因此,战力相对弱小的第55军被放在凭祥。


战前,按照北京及广州的乐观估计,以精锐之第41军、第42军主攻高平,以第43军则沿广西325公路穿插、突击禄平,神兵天降,越军必然不可抵挡。


届时,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等作战部队攻城略地,第55军只需要调集一部卡位同登,监视越南太原援军,掩护高平东方,其余主力转向东进,配合第43军,进攻谅山。


如此一来,大军到处,瓮中捉鳖,中越边境战事大事可定。


然而,实战惨烈,与预定计划发生极大的偏差。


越北山地道路崎岖,地形破碎,地势险要,植被茂密,更兼越军自一线布防之外,由边境线往纵深选择有利地形修建、设置太多的野战工事。


是以,战事突发,在解放军以猛烈炮火打开边境防线的最初作战之后,再往纵深穿插,解放军作战就显得十分艰难。


道路艰难,地势艰难,越军层出不穷的伏击、游击、阻击作战,使得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等作战部队在预定时间要准时完成穿插,十分艰难。


穿插地区峰峦叠布,河谷纵横,穿插艰难可想而知,于是,穿插部队不得不放弃携带重兵器完成穿插。由此,穿插部队即便轻装穿插到位,作战之时,也因为火力不济,推进极慢。


如此,穿插部队与总攻部队前后衔接麻烦,解放军在高平、禄平的进攻迟缓之下,战局胶着。


中越战事爆发,国际议论纷纷,于是,东线兵团急需寻找突破,以打开僵局。


——1979年中越战事实则和外交、政治关系密切,解放军出境作战,尤其需要速战决胜。


同登是越北军事要地,谅山门户;谅山则为越北地区目标显眼的战略要地,为广西通往河内的要冲。


占领谅山政府大楼的解放军战士。谅山作为越北山区唯一的重要目标,其得失直接关系解放军速战决胜战略的实现。


打下谅山,实为解放军在1979年中越战事之作战核心目标。


因此,既然第43军在禄平方向进攻乏力,部属在凭祥出击的第55军,也就理所当然地由次要方向转为主要方向。


同登至谅山一线本身极具战略价值。


由凭祥出击同登,即可向东通过铁路、公路机动,配合第43军攻击越北重镇谅山。向西,向南,则可由同登前出,扼制太原往高平、同登的公路,保障第41军、第42军心无旁骛对高平越军展开扫荡作战。


同时,最为关键在于,正是因为凭祥地利之相对便利,东线兵团在国境线附近部属有若干炮群之外,主要兵站、预备队集结地大多选在凭祥及友谊关附近。


第55军正面展开,较为方便得到东线兵团的加强。


战前,第55军参战炮兵,除却本军建制的1个军属炮团、3个师属炮团之外,得到广州军区加强军区炮12团、炮26团、炮52团、以及第54军军属炮团、第54军第161师师属炮团等5个炮兵团。


如此以来,配属第55军地面炮兵共31个营,编成7个重炮群。


7个重炮群,再辅以参战团、营机炮60个连,参战高炮101门,使得同登、谅山战场成为解放军在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中,火力投放最为密集的战场。


整个战事期间,第55军火力配置最为强悍,远远领先其他参战军。


在同登、谅山方向,第55军每次攻击作战,各类火炮动辄就是数百门,甚至上千门炮火支援。


解放军7:1以上的炮火优势,更是使得正面越军完全无法抵挡。


——当时,在高平作战的第41军主力攻打河安地区越军346师防线,该军碍于道路、后勤等等原因,组织火力也不过10个炮兵营。


至于突击高平、禄平的其他主力军、师部队,因为道路、后勤原因,临战攻坚,很多时候甚至无法得到远程炮火有效支援,而不得不靠坦克炮和团、营小口径机炮支援。


可见,第55军虽非主力军、王牌军,但是,因为其所处位置和东线兵团作战方略决定,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火力加强。待到临战发挥,第55军火力强大,战力焕然一新,作战效率大幅提高,自然远非诸如第41军这样的王牌可比。


当时,第55军优势炮火自同登作战开始,再到由同登向谅山突击,发起谅山战役,除却国境线内早期部属的少数炮群之外,大部配属第55军的炮群,也随着第55军攻势,转进越南境内,以绝对优势火力,一路压制越军。


这一切,也得益于凭祥往同登、谅山的铁路、公里便利。


谅山前线某部抵前观测的炮兵指挥所。


凭祥出同登而转进谅山的道路相对便利,第55军参战炮群得到较为有力的后勤保障,作战期间,仅师属以上的重炮发射,即近8万发大口径炮弹。


背靠东线兵团强大火力及后勤保障,第55军以3个师正面展开,由公路、铁路推进,对同登及其周边展开猛烈围攻,攻势凌厉,毫无悬念。


在谅山战役发起总攻之时,3月1日9时30分,第55军集中19个炮营,由军炮指统一号令,按预先划分、区分目标,对谅山市内诸多重要目标进行了30分钟火力急袭,发射炮弹近万发,予以谅山市毁灭性打击。


史称万炮轰谅山。


这是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期间,解放军在战场一次性投入火力最为猛烈的一场战事。


当时,越军困守谅山,向河内越军总参报告:


火力非常厉害,简直不可想象,炮声隆隆,从未见过这样猛烈的炮火,炮弹一直不停地轰,数不清有多少发,所有的道路都被他们封锁了,我们简直无法抵挡,要撤退只有爬山


就此可见,第55军火力对越军形成碾压之势,可谓其取得最佳战绩之必要前提。


3月6日,55军奉命回撤。


相比高平、禄平在复杂地势和战场环境下撤军,第55军由谅山而同登、凭祥的撤军,基本依靠铁路、公路。是以,第55军强大的炮群得以交替撤退,始终以强大、优势火力,压制越军追击。


在回撤过程中,一旦越军对第55军实施炮击,第55军必以更猛烈的炮火反击。尤其在3月9日,第55军撤退回国,越军向友谊关发射20余发炮弹之后,第55军当即向越军方向发射炮弹200余发。


火力压制之下,谅山、同登方面越军不敢轻易主动开炮。


同登、谅山方向沿广西325公路部属的重炮群。


是以,第55军也为参战各军里面,完成撤退最为顺利的部队。


当时,由凭祥出击同登,再由同登进击谅山,最后由原路返回国境,第55军在整个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期间基本沿铁路、公路推进,作战纵深较浅,参战之军、师等兵站、战地医院,有着铁路、公路运输便利,后勤保障条件实为当时参战各军之最优。


在越北战场,越军凭借越北山地复杂地形、植被,频繁以冷枪冷炮和特工队以游击、伏击解放军补给线。


尤其在高平、禄平方向,崇山峻岭,地形险恶,更适合越军化整为零发起袭扰作战。是以,相比在高平、禄平方向苦战的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等部队,第55军得地利、交通之便,在整个战事期间,基本做到了粮弹不缺,车辆有油,伤员能够及时得到救护、转运。


战事初期,第41军、第42军、第43军都有穿插部队向前突入,因为受地利、交通限制,后勤保障乏力,这些部队参战官兵在战后都有缺弹少粮的痛苦回忆。


然而,据第55军相关官兵的回忆,除却得到常规后勤保障之外,战事期间,军队和地方联合保障后勤,向同登、谅山前敌战场送来大批水果罐头、甘蔗、萝卜等给养。


——沿公路及铁路交通线进退,以及得到军、地方面的有力的后勤保障,正是第55军能够取得后来的战绩的根本基础。


当然,现在军史、军迷们说起第55军这段战史,多要评论军、师部队长指挥英明神武,参战部队士气高涨等等神乎其技的因素。


不过,就战争本质而言,无论如何天花乱坠去讲述战争,拥有优势的火力和后勤,可能才堪为一支军队决战致胜之根本。


当年,作为二线,甚至三线的野战军第55军能够一路攻略、占领同登、谅山,以及第50军第149师能够在沙巴对战、击溃越军第316A师爆出冷门,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便是火力和后勤这两个根本。


有闲有空,烦劳三点一转支持。

请与橡树同行,注明添加zhenxiangshutian微信号,备用诸君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