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中印1962年边境战事:和谈,或者战争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空战之困惑: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综述

一代国士孔祥熙

近代史上极为尴尬的翻页:八里桥之战

嘻哈哈在金边的悲情岁月

越南旧事:胡志明的爱情故事

越南旧事:奠边府战役前说

越南旧事:越南人的建军秘史与法国人的海鸥行动

蒙哥的攻略:蒙古灭大理国之战(上)

蒙哥的攻略:蒙古灭大理国之战(下)

由日军的甲种师团,看抗战的苦苦支撑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黄埔建军

汤恩伯决战台儿庄——解说台儿庄会战之内线、外线作战

汤恩伯与陈仪悬案:审判与处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漫谈历史上的五四与林长民、梁启超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之前传:突击群战术与胡迪尔

漫说胡宗南其人其事

棒打家鸡团团转:漫说冯玉祥的治军之道

甲午战争论:同样的装备,惨败的必然是睁眼瞎子的军队

最新:从军事代差的角度,看抗战和朝战。

菜市口,依然是口沫飞溅,欢呼雀跃的样子

漫谈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第55军的火力与后勤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之后,和谈与朝鲜半岛擦肩而过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由松骨峰战斗看长清之战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

最新文集: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阜昌天子颇能诗:漫谈汪精卫

详说抗战爆发之前得汪精卫



最新:中印1962年边境战事:详解克节朗河谷之战


克节朗河谷之战为1962年中印战争第一阶段的标志性战役。


战事刚刚结束,克节朗河谷硝烟尚未散去,中印外交即向世界宣布中印边境战事消息。


两个曾经友好的第三世界大国爆发边境战事的劲爆消息传来,很快刷爆了世界各大主流媒体的头条。


不过,当时挤在头版头条的,也不仅是中印边境冲突。


就在1962年10月20日至25日的克节朗河谷之战期间,在西半球加勒比海,因为苏联极为冒失、草率在美洲后院古巴部署导弹,酿成了古巴导弹危机事件。


这一突发事件使得美、苏勉力维持的军备平衡摇摇欲坠,世界两极矛盾陡然激化。


——多年以后,根据解密信息,我们知道了古巴之间爆发的这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外交及军事危机,几乎将人类推向核战争的边缘。


古巴导弹危机事件将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推向白热化。


这时的苏联因为在古巴导弹危机事件受美国强硬压制,在政治、外交及军事等方面显得全面被动,于是,他们看准了中印边境冲突这一机会,向印度尼赫鲁摇动了橄榄枝。


苏联人认为,在中印边境冲期间输诚印度,便可以拉住一贯中立的、不结盟的南亚及印度洋大国印度不至于投向西方阵营。


苏联在第一时间公开支持印度,忽视中国的12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根本利益,无疑是对曾经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彻底背


与此同时,因为中南半岛数度与中国谈判,同时,也因为中苏论战的矛盾明朗化,美国也有了拉住中国,战略牵制苏联的设想。


于是,东方阵营的老大苏联给资本主义国家印度打气,西方阵营的老大美国则在顾及英美交情的基础上,含蓄居中,试图斡旋中印冲突。


这一现象,让当时混在世界政坛道上的各国各级政客,甚至包括窝在撒哈拉沙漠深处帐篷里正在逮跳蚤听广播的酋长,都为此感到十分的惊讶。


1954年6月,周总应邀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统普拉沙德(右1)、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右3)、总理尼赫鲁合影。


在1950年代,周总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此后,中国在第三世界和不结盟国家开展外交,颇得印度助力。


因而,在1962年中印战争第一阶段的克节朗河谷之战结束后,周总向印度方面提出了停战请求:


要求按照中印军队实际控制线停火,谈判解决中印边境争端


然而,印度方面吃亏之下,哪里就肯轻易和谈。


于是,急欲和谈的中国一方当即将充分取证的克节朗河谷之战的资料撒向媒体,那些亚非拉黑漆漆众兄弟们亲眼目睹诸如印军第7旅等部队主动深入中印习惯线,攻击中国边防军,继而激起战事等等的大量照片,摄像等等,自然就有自己的想法。


在中印战争第一阶段战事和第二阶段战事之间的短暂的空档期,中国不停地向发布克节朗河谷之战第一手资料。


然而,印度却没有中国取证战场的一手资料。因此,国际舆论显然趋向中国。


印度人后悔万分。


解放军,算你狠,黑灯瞎火,这次克节朗河谷之战算是上当了。


下回上战场,那个谁,把相机和摄像机都要带上!


最让尼赫鲁心碎的是,自印度独立以来,他在贫穷的印度财政刮油,任劳任怨伺候的一票亚非拉及不结盟国家的黑漆漆的兄弟们,关键时刻,居然大片大片地临阵倒戈。


在1962年10月底,舆论统计世界各国对中印冲突的站队表态,赞成印度的40来个主要国家,居然大多是苏、美、英、法、西德等欧美发达大国。


更多说好的是不结盟的第三世界的兄弟们,绝大多数选择了站队中国


印度当时确实穷啊,处在三五代人一大家子挤在贫民窟里的国情,还得打肿脸从嘴里掏出食物,十年如一日地真心诚意地伺候、结交那些亚非拉不结盟国家的难兄难弟。


可是,这票搂住支援物资眼泪汪汪,一个赛一个憨厚的难兄难弟,真到了摊上大事的关键时刻,一个个抹干油嘴,尿遁开溜。


如此这般,如何叫全心全意和铁托合伙创建、领导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尼赫鲁不万般心碎?


只是尼赫鲁不知道的是,中国当年借路了印度的不结盟运动外交,照样是真心实意在嘴里掏出食物,支援各方不结盟的黑兄弟们。


不仅支援食物,中国比印度更诚恳,还支援设备、技术、资金等等。


——人家亚非拉的黑孩子虽然一脸漆黑,但是心中嘹亮,谁好谁坏,当然一目了然了。


中国当年外交,确实借路了印度的不结盟运动外交。


彼时,中国在外交、舆论方面主动出击,尤其让尼赫鲁下不了台,


不明经过的全体印度人更是倍感屈辱,说好了躲在地广人稀的中印交界高原山地丢石头,吐口水,打闷棒。胜败没人知道。如今,克节朗河谷之战消息传遍全球,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我们战事失利,印度颜面何在。


印度人当年独立不久,自尊心也很极强。


于是,老老少少的印度群众一个想不通,天天在新德里、孟买等大城市散步抗议,民情涌动,最终堵住了中印谈判和解的大门,还当场把尼赫鲁呛得满脸通红。


一代不结盟运动的总舵主尼赫鲁内外交困,终于抓狂,最终拒绝了周总的停战呼吁。


当时,针对中国外交呼吁,尼赫鲁向着印度军方和朝野痛表决心:


承认实际控制线,就是承认侵略


此后,他在若干集会、访谈和议会发表对中印边境问题的讲话,提出了中国部队撤到塔格拉山脊后面,中印军队维持战前态势的要求。


尼赫鲁口气越发变得异常强硬:


要么撤退,否则,就打。印度人民永不屈服


印度当年对民众的军训。


尼赫鲁口气强硬更是推动印度民情更加涌动。


1962年11月,印度朝野愤青云集,个个义愤填膺大呼:印度崛起,与华必有一战。


随着印度屡次拒绝中国外交主张变得更加强硬,中国外交并没有作更多的解释,也就开始了第二阶段的作战准备。


——多年以后,澳洲、美帝、印度等国很多观察家撰写过那段战史,他们大多认为,中国在第一阶段作战后随即停战,其实仅仅是在形式上的停战。


其作战意图如同拳击,一拳猛击之后,短暂回收手臂,目的是最后打倒对手。


他们认为,中国军队以先发制人突击克节朗河谷,再以边境谈判而后发制人应变中印边境冲突,使得同样缺乏外交和军事经验的印度尼赫鲁政府屡屡应对失误,成为印度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战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于是,随着谈判解决中印边境问题的大门关闭,周总、林、贺、刘等老总也就开始会商筹划第二阶段的引蛇出洞,再战印军的作战计划。


然而,要持续对印度作战,不得不考虑印度在不结盟国家和世界的影响。


克节朗河谷初战失利,极大刺激了印度民粹情绪,当时,印度为备战组织民兵,实行全民军训,不分男女老幼。


最终,周总还是放弃了外交和政治上的一些顾虑,在罗瑞卿上报的作战方案上,圈定对印度边境作战,在西线、中线和东线等三个战场,同时展开边境作战。


西线在新疆的中巴接壤地区,同时也毗邻印控克什米尔地区。


中线在尼泊尔西部,中印巴接壤地区。


东线在藏南地区。


其中,在东线及藏南地区,中印争议领土达9万平米公里,这也是中印双方投送兵力最多,战斗最激烈,规模最大的地区。


率先开战,以及第一阶段作战后主要的备战工作也以东线为重。


东线两大战斗地带,一个是达旺以南,西山口南北地带,为东线西部战线,一个是察隅地区。


早在1962年夏季,军队工兵和地方路建,就开始抢修简易战时道路。尤其中国军队兵不血刃占领达旺之后,道路建设更成为重中之重。


这些道路路况极差,且大多废弃,但是在当时,这些道路却成为东线战场主要的后勤支撑线。


为此,在中国持续外交停战和谈呼吁之下,藏字419部队以低调、高效姿态,紧锣密鼓开始备战。


1962年入冬之前,连续激战,位于藏南持续作战的藏字419部队,得到较为有利的后勤支援,始终保持着四个大团的齐装满员状态。


——在当时后勤如此艰苦条件下,能够保持齐装满员,即可说明当时中国军队后勤保障的水平,以及北京对印度作战的决心。


北京动作大,声音小的低调备战,误导了印度对中印边境战区态势的判读。


彼时,印度上下因为初战惨败的惊骇很快退潮,继而席卷而来的,是屈辱点燃的狂暴的激情。


1962年,印度也有过全民皆兵的军训。


激情涌动,民间和政府互相震荡,自尼赫鲁以下,印度朝野无不迫切希望出兵边境,报复初战的大败。


为此,尼赫鲁本人也开始抄袭丘吉尔,以克节朗河谷比喻成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自己,则以战时领袖而自居。


当时,尼赫鲁发表讲演,引经据典,提出中国“侵略”一说。


这是在中印1962年战争时候,印度最早提出的“侵略”说。


尼赫鲁随着这次演说,踩着中印边境鸡毛蒜皮,一扫初战失利的阴霾,终于走出了印度战时领袖的风采。


1962年的印度,摆脱被殖民,实现独立,不过12年。


因为有着深沉的被殖民记忆,尼赫鲁等人提出“侵略”概念,极度刺激了印度全民爱国热情。


其实,客观看来,整个1962年中印战争,两军都在“麦线”争议区域作战。


中国军队并没有踩过印度的国境线,何来侵略之说。


既然开始高调备战,度旋即开始放弃不结盟国策在很短的时间,接受了英国、美国、苏联等国家提供的物资援助。


之前,尼赫鲁抛洒国财,滥交那一伙又穷又不讲信誉的不结盟兄弟们,影响极其恶劣。


现在,随着印度国策调整,印度群众大口嚼着英、美、苏等国从天上丢下来的馅饼,尼赫鲁民间形象,立刻又高大起来。


给我们家伙,我们就能干好。”


——那年初冬短暂的备战中,新德里的军官和政客们,都在重复丘吉尔这句二战名言。


为准备和中国开战,印度化装成一个被压迫、被侵略的坚强斗士,不断向美国、英国和整个北约展开外交。


那时在印度背后的巴基斯坦尚在美国腋窝,为保障印度后防安全,美、英等国专程斡旋,得到巴基斯坦绝不在背后踹印度的屁股的保证。


于是,印军开始调动3个主力师东进——这次调动,拖沓而无序。


因为初战忽略火炮准备,第二阶段作战之前,印军调集大量步兵炮登上中印边境高原。


印军拖沓而无序在前敌表现,多是军令不畅,作战分队番号混乱,部队支离破碎,军种与阵地配置凌乱。


后来的实战证明,这支建军十年的军队,确实破绽百出。


最终,印军从印巴边境调动的主力,在规定时间有效抵达战场,最终参战中印战争第二阶段作战的部队,不过20%。


其他装备精良的部队都在路上。


此外,中印第二阶段战争前夕的印度战备,更像是在外交范畴的政治准备。包括英、美高效支援抵达印度的军用物资,也没有及时投放战区。


过于强调政治,忽视实战备战,这为印军第二次惨败埋下伏笔。


作为一位成熟和老练的政客,尼赫鲁当然明白“敌人的敌人”的概念。因而,在印军准备第二阶段作战中显得迟缓、无序的同时,尼赫鲁还是极为敏感地将目光落到了台湾。


百忙之中,他派出特使,专程访问台湾。


特使带去了尼赫鲁特关于印度打西藏,台湾攻沿海的联合作战构思。


然而,印度的这个构思很快遭到台湾回绝。


11月初,台湾,中华民国总统府专门发表声明:


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是英国统治印度期间单方面提出的。


中华民国从未接受过这条分界线,并且强烈反对英国的这项主张


此刻,藏南地区崇山峻岭不时响起开山的爆破声,一条简易的战备公路正向达旺方向延伸……


当时,印度零星的侦察机和侦察步兵发现,崭新的中国军用卡车,正缓慢艰难往返于新修建的简易车道上。


然而,这份重要的情报,没有引起印度陆军总部重视。


中印两军犬牙交错中,占尽优势的中国军队总是含蓄地,不时以小规模的炮击和枪战应付印军。


综合情报后,印军总参谋部再次误判形势,认为:


塔格拉山——克节朗河战役之后,中国军队再无力量发起大规模攻势


一切良好。

两军对峙是当时的中印边境常态,因而中国边防军非常重视摄影取证。


于是,自11月13日之后,印军逐步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增加了2个师部、9个旅,总兵力增至30000余人。


其中,印军在14日、16日,两次在瓦弄、西口山等地,向中国哨所发动猛烈进攻。


印度人发起这些进攻之后,中国军队往往拍照、摄影之后,无声无息退出交战地区。


很快,世界舆论又在第一时间,看到印度大兵端着栓动步枪,狰狞而愤怒,迎面扑过中印边境习惯线的照片和录像。


如此一来,印度战前准备既没有中国这般准备充分,好不容易在外交造成的被“侵略”形象,又被中国大兵拍摄的更多的照片、影像砸得粉碎。


尼赫鲁在战前外交和战备,算是白瞎了。


此刻,在印度人激情激荡的进军中,中国军队按照低调和周密的运作,再次采用克节朗河谷之战的战法,示弱后退,不断取证,引诱印军出击达旺……


彼时,不断退却的中国军队则向两翼展开,在崇山峻岭和复杂地形、植被的掩护下,向西山口至邦迪拉地区及相关道路周边,完成了运动、集结、埋伏……


数日之后,取证完毕,部署完毕。


西山口战机已经成熟。


此刻,一个雄浑的淮安口音的北方普通话配音的画外音响起:


尼赫鲁同志,你要小心啊,勾拳来了


——本文为克节朗河谷之战之后,西山口战事之前,中印两国相关中印战争的备战概况和国际态势简述。敬请期待西山口之战。


有闲有空,烦劳三点一转,支持。

请与橡树同行,注明添加zhenxiangshutian微信号,备用诸君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