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之后,和谈与朝鲜半岛擦肩而过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开战即终战——由精准刺杀苏莱曼尼漫谈智能化战争

马岛战争前说:1982年的愚人节

宋蒙战争:铁血两淮

武汉会战系列:马当首战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空战之困惑: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综述

一代国士孔祥熙

嘻哈哈在金边的悲情岁月

越南旧事:胡志明的爱情故事

越南旧事:奠边府战役前说

越南旧事:越南人的建军秘史与法国人的海鸥行动

蒙哥的攻略:蒙古灭大理国之战(上)

蒙哥的攻略:蒙古灭大理国之战(下)

彭雪枫与汤恩伯在河南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黄埔建军

汤恩伯决战台儿庄——解说台儿庄会战之内线、外线作战

汤恩伯与陈仪悬案:审判与处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最新文集: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漫谈历史上的五四与林长民、梁启超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之前传:突击群战术与胡迪尔

漫说胡宗南其人其事

棒打家鸡团团转:漫说冯玉祥的治军之道

甲午战争论:同样的装备,惨败的必然是睁眼瞎子的军队

最新:从军事代差的角度,看抗战和朝战。

漫谈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第55军的火力与后勤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由松骨峰战斗看长清之战


题记:感谢付费阅读《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和《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由松骨峰战斗看长清之战》的各位朋友。


无疑,是你们的支持,理解,扶持着我能够继续着诸多战史、历史的写作。尤其能够极为艰难地写作朝鲜战争。


显然,朝鲜战争是家喻户晓的一段历史,可是,真要说起朝鲜战争这段历史的细节,可能知者就极为寥寥。


另外,前两天的《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由松骨峰战斗看长清之战》和《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两篇文章,简单就朝鲜战争的一些细节与朋友们做小范围的商榷。


设置付费模式,彼此为难,还望朋友们理解。


今天,继续昨天那篇松骨峰战斗和长清之战,说说第一、第二战役结束,志愿军在发起第三次战役之前的瞬间,战争如何与朝鲜半岛擦肩而过的那段往事。


1950年10月19日,彭总率首批志愿军入朝参战。


援朝参战的现役部队之所以更名志愿军,便是因为北京方面为全局考虑,在征求诸多大佬意见之后,决定采用志愿军名称,以表明是中国人民志愿支援朝鲜而不是中国跟美国宣战。


如此,以便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局部,避免战争升级。


当时,苏联同样也不愿意战争扩大化,因而极力支持中国这个决策。


1950年10月25日,首批入朝志愿军在云山发起攻势,第一次战役打响。


当时,按照联合国军司令部命令,解除三八线以北的飞行限制的美军第5航空队,派出野马战机编队,前往新义州附近,直接支援韩军作战。


然而,这支编队抵达战区,却遭到从中国东北基地起飞的,没有明确军徽的,最新款的苏式米格战机的编队拦截。


新义州上空爆发了朝鲜战争第一场颇具规模的空中激战。


这场规模不算很大的空战,少为人知。


——交战双方在战区空域同时出动大致相当的战机,实为在那篇《从军事代差的角度,看抗战和朝战》文章里,所分析、解释朝鲜战争交战双方火力不存在代差,仅存在强弱的原因。


不过,这场规模不大的空战在当时,还是使得联合国军司令部及白宫方面非常紧张。


他们不清楚这波米格战机发起袭击具体是中、苏、朝何方所为,又或者联合所为。


他们分析,如是朝鲜空军,即可说明苏援规模继续扩大,随着联合国军继续压境到最后关头,苏军很有可能出兵参战。


如是中国空军,即说明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对新义州一带空域非常敏感。


如是苏联空军,那么局势就更为复杂。


最后,联合国军司令部并没有作出结论。


1950年冬,秘密入驻丹东基地的苏联飞行员。据美军记录,这批苏联飞行员最早可能在10月25日即在朝鲜境内参加作战。


但是,通过集中包括丹东基地出现的空军仅在新义州空域作战等诸多情报分析,再结合以志愿军名称推断,联合国军及美军最终误认为:


志愿军可能是小规模志愿武装,作战目的,是保护中朝边境水电站,以及掩护朝鲜政府向中、苏边境撤退。


这个推断,也使得苏联新式米格战机既有更大的作战半径,却为什么编队缩手缩脚,只出现在新义州附近空域的这种情况,变得非常合乎逻辑。


——实际上,丹东基地空军之所以保守在新义州空域作战,其实是因为首批飞行员多有苏联人。


为此,斯大林对苏军空军参战有过专门要求,不能脱离中朝边境空域太远作战,以避免与美国直接发生冲突。


然而,当时联合国军及美军并不知道这些情报。


因而,在第一战役和第二次战役早期的一个月的时间,他们一直都认为跨过鸭绿江参战的志愿军不过是一只小规模的志愿者队伍,并非成建制的正规部队。


是以,在第一战役和第二次战役早期,联合国军贸然北进,大吃苦头。


11月中旬,联合国军并没有警觉新出现的零星的中国军人和新义州空域出现米格战机,继续驱动韩军当先,向中朝边境方向,发起结束战争的攻势。


11月25日,志愿军退后蓄力,于西线清川江战场,东线长津湖战场发起规模反击。


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发起这样大规模和犀利的攻势,完全出乎联合国军方面在战前的判断。


50万左右的大军出现在朝鲜战场,麦克阿瑟无法知道他们具体的装备,战力,后勤,后续支援部队等等情况,以及苏军是否参战……


于是,联合国军开始仓惶难逃。


1950年12月24日,中朝联军收复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之外的全部领土。


在第二次战役激战期间,11月30日,杜鲁门在相关朝鲜战争的记者招待会上,坦陈联合国军方面局势极为糟糕。为此,美军需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来应付目前的军事形势


丢原子弹?记者问。


是的。杜鲁门点头。


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大放嘴炮的消息传来,英、法等国闻讯大惊,集体吓尿。


1950年11月30日,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放一颗核弹的嘴炮,对朝鲜战争走势影响极大。


此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赶紧连夜补锅,发表声明反复解释,美国不会因为总统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就调整、改变美军动用核弹的作战原则。


然而,英、法等国还是被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满嘴跑过的火车吓得不轻。


于是,他们为提防美国背着英、法国擅专扩大战争,连夜加班,提出了朝鲜半岛和谈的方案。


与此同时,志愿军入朝作战,二月之间,发起第一、二战役攻势,将联合国军逐回三八线以南,使得北京取得了入朝参战的战略主动。


联合国军退回三八线,中国安全和主权一度受到的威胁随之云散,朝鲜金氏也无需弃国流亡,尤其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国更是声望日盛。


可见,此时停战,最是适合中国利益。


受诸多因素影响,12月4日,朝鲜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时,第二次战役已趋于尾声。


北京向志愿军总部致电,就朝鲜战争战略问题,提及和谈,表示美国必须承认将其军队撤出朝鲜,并且要首先撤到三八线以南,才能谈判停战。


事实上,麦克阿瑟已经向联合国军各部下达了向三八线退却的命令。


看似,有了和谈的环境。


英国首相艾德礼飞往华盛顿与杜鲁门会晤,商谈在朝鲜半岛交战双方设法终止敌对行为,以及通过和平手段,来达到联合国在朝鲜的目的等等和平解决朝鲜战争的议题。 


此刻,和谈,已然成为英、法等大国的主流要求。


当时,杜鲁门在11月30日记者招待会的核武言论不仅让英、法吓尿,更是使得若干亚洲国家集体拉稀。 


1950年12月7日,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向中国外交部提交一份包括菲律宾在内的,有13个亚非国家签名提出倡议条文的备忘录,建议先在三八线停火,相关国家会议协商、谈判解决朝鲜半岛问题。


为此,潘尼迦在递交备忘录时候专门解释:


这是非欧美国家第一次联合起来提出建议,与美国利益无关,13个亚非国家是站在中立的立场。


因此,如果中国宣布不越过三八线的话,中国将得到这些国家的欢迎和支持


12月8日,亚非13国的朝鲜半岛停火提议被拒绝。


第二次战役期间,长津湖战区南撤的美军。


13国提案被拒绝的大致原因,主要是中朝方面无法就如下问题寻求妥协。


为什么13国宣言不反对美国对中国、对朝鲜的侵略?


为什么13国不宣言从朝鲜撤退外国军队?


为什么在美国打过三八线的时候,13国不讲话?


为什么13国中还有出兵朝鲜的菲律宾国


很快,菲律宾退出13国宣言。


剩余12国继续发起提案,呼吁交战双方停战、划分非军事区,由现地谈判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远东问题。


12国提案得到英、法等国的支持,1950年12月14日,第五届联合国大会以五十一票的多数通过了12国的先停火后谈判的停战提案,专门成立了朝鲜停火三人委员会。 


然而,在志愿军以第一、第二次战役攻势作战一路南下,联合国军全面退守三八线,在如此一面倒的战争态势下,先停火后谈判的主张,看似更像是联合国军争取缓冲的阴谋。


毕竟,在三八线上,联合国军正在大兴土木,建立纵深防线,休整、调整、部署部队。


在美国国内,杜鲁门在12月16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决定设立国防动员局,计划扩军100万,并且将飞机、坦克等武器生产转入备战状态,提高到平常时候的4倍……


于是,虽然联合国大会认同亚非13国和12国两次提案朝鲜半岛和谈的计划,落在朝鲜半岛现实,这个计划还是难免终于破裂。


当时,周总认为:


美军既已越过了三八线,因此,三八线已被麦克阿瑟破坏而不复存在。 


同时,因为苏联、朝鲜为第一、二次战役顺利南进鼓舞,不断游说北京和志愿军总部,并且提议组建了中朝联军总司令部,由彭总来统一指挥中朝联军进退。


因而,纵算当时彭总,莫斯科方面存在的意见,某个程度上就影响了战事的进程。


第三次战役期间,跨汉江作战的志愿军步兵。


二次战役结束的休整期,北京和彭德怀在商议是否南进三八线,而现实却没有给他们留下充分商量和思考的时间——志愿军如是在1951年新年前后就地休整,在三八线停止前进,那么,就相当于中国默认了联合国的决意。


在当时一面倒的外交环境下,南进跨过三八线,无疑成为志愿军必然的选择。


12月22日,周恩来发表声明说:


我们坚持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及朝鲜内政由朝鲜人民解决为和平调处朝鲜问题的谈判基础,美国侵略军必须退出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必须取得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朝鲜问题和亚洲重要问题的和平解决,离开这几点是不可能的……


1950年12月31日,中朝联军全线突袭,发起进攻,突破临津江、汉滩川及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上预设的防御阵地。


随即,联合国军退至三七线附近地区。


第三次战役打响。


为此,联合国斡旋朝鲜停火的三人委员会提出有关解决朝鲜及其他远东问题的五项原则意见的报告:


立即停火。


停火以后,所有非朝鲜军队分批分期撤出朝鲜。


由联合国主导下在朝鲜建立统一的政府。


由英、美、苏、中四国代表讨论解决远东问题。


远东问题包括台湾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第三次战役期间,因为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全面突击,冲破联合国军防线,战场失利既激化了联合国军内部矛盾,同时,白宫和美军的核弹言论和战争扩大化言论,更是加深了美国与盟国之间的矛盾。


彼时,连美国二战最亲密的盟友英国,也在1951年1月上旬的英联邦总理会议呼吁谈判解决朝鲜半岛和远东问题。


联合国三人委员会提出的解决朝鲜及其他远东问题的五项原则意见,使得美国的大佬们在考虑政治、军事和外交诸多因素之后,必须面对,却又极难决策。


美国的大佬们深知,如果接受五项原则,美国则将失去韩国的信任,并且会引起国会和舆论界的愤怒,反之,如果拒绝五项原则,美国则会在联合国失去信誉,失去在联合国中的多数支持国。 


万难决策之间,国务卿艾奇逊推断北京在1950年12月曾拒绝停火议案而发起第三次战役,推断北京可能会继续拒绝这一停火方案。


由此,他极力说服杜鲁门接受提案,继而,将联合国三人委员会提出的五项原则意见的皮球,再次提到中朝联军的脚下。


事实上正如艾奇逊预料,周总在1951年1月17日提议举行中、苏、美、英、法、印度、埃及七国会议,就朝鲜停战、撤军、自决及台湾、台湾海峡等问题进行谈判。


同时,他复电联合国,拒绝了这一停火方案。


第三次战役,志愿军突破汉江防线。


在志愿军第三次战役猛烈攻势下,美军大幅后退,志愿军攻占汉城。


——彭德怀回忆第三次战役尤为感慨:


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害怕过,可当志愿军打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三七线时,我环顾左右,却感到非常后怕


第三次战役期间,志愿军主要作战目标是挡在一线的韩军,因而战役歼敌1.9万几乎都是韩军。战役发起时,美军及联合国军甚至比第一、二次战役撤退得更快,其主力基本完好。


因而,志愿军发起第三次战役打穿韩军防线,从三八线到三七线,基本少有激战。显然,美军和联合国军是在做有计划后撤和收缩兵力。


随着第三次战役的结束,中朝联军后勤线拉长,机动缓慢,事实上和实施机械化机动的联合国军在200多公里战线上,已经全面纠缠在一起。


这时,在外交和政治上,七国会议设想虽然美好却无法落地,而美军及联合国军在完成重新加强、调整、部署之后,却彻底放弃和谈,开始在水原至利川战线发起新的磁性战术攻势。


是以,朝鲜战争局面变得浑浊起来。


就军事角度而言,这样中朝联军和联合国军合兵百万以上,猬集在狭长的三八线至三七线的朝鲜半岛蜂腰,两军战线犬牙交错,贴身对峙,已然不再是第一、第二次战役那般态势。


一旦和谈无望,大战爆发,无论中、美,再想要脱身战争转为和谈,就极难做到了。


有闲有空,烦劳三点一转支持,有空听橡树聊聊那些历史故事。

请与橡树同行,注明添加zhenxiangshutian微信号,备用诸君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