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从第三次印巴战争,看东巴、锡金、藏南和克什米尔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最新文集: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的印度锡克教官兵王牌坦克。
卡吉尔冲突之后印军参战部队在胜利后的合影。
本文请参考:由曾经的印巴卡吉尔武装冲突,看加勒万河谷中印边境问题
1999年爆发印巴卡吉尔地区冲突,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持续爆发三次印巴战争之后,又一次颇具战役规模的边境战争。
因而,在战史上,有人将之称为第四次印巴战争。
其实,自1947年10月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战争和武装冲突都可以看到苏联、美国、英国等其他大国的身影。
印巴卡吉尔地区冲突也不例外。
客观去看,印巴卡吉尔地区冲突显然是巴基斯坦经过第三次印巴战争失败,在完全丢掉了东巴地区,在外交、政治、军事陷入完全的被动态势下,基于经过外援帮助,发展、拥有了核武器,在某个程度上夺回了对印博弈话语权,同时,巴基斯坦面对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这一现实,决意将印巴战略争端调整、放置什米尔地区,而力求咸鱼翻身的一场实战试验。
这场实战巴基斯坦军队虽然失败,但是,巴军重创印度地空部队,且如愿以偿将主动挑起的局部战争控制在局部,开启了核威胁前提下的弱国对强国的局部战争新模式。
在军事方面,印巴卡吉尔地区冲突标志着无论任何国家,一旦拥有核武器,即可在军事上尝试打破传统的常规军队的战力平衡与结构,重建新的地区军事战略平衡。
——拥核国家可在新的平衡体系下,再启往日争端,以有限的、可控的、局部的战争为筹码,为争端地区做政治与外交之博弈。
印巴卡吉尔地区冲突算是一个范例。
此外,在世界上,用核武器去抵消常规军力差距以构筑新的军备平衡,朝鲜更有更多的、很鲜活的范例。
这是闲话。
当然,与日本、韩国为无核武器国家只能被动应对不一样,印度本身既是南亚次大陆最强军事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性核武器大国。
因而,印度应对巴基斯坦也就比日本、韩国应对朝鲜显得更为主动。
不过,纵算印度再怎么主动,印、巴同时成为拥有核武器国家之后,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占据南亚的军事优势被核武器抵消,印度、巴基斯坦再次回到起跑线。
这个战略结果,远不止是一场战争可以得到。
因而,印度政客们看透过节,对为巴基斯坦提供核技术的国家,自然是极为敌视。
正是有了核武器撑腰,弱不禁风的巴基斯坦这才得以咸鱼翻身,健步跳上克什米尔擂台,抡起双拳与印度正面对撞。
(印巴卡吉尔地区冲突相关,请参考:由曾经的印巴卡吉尔武装冲突,看加勒万河谷中印边境问题)
至此,冲突再起,印巴此后的争端也就由常规战争时代的东线的东巴地区,调整到现在的西线的克什米尔地区。
印、巴两国传统矛盾向西转移,两国在克什米尔日夜闹事,在客观上,也带动着中国阿克赛钦地区的态势变化。
——显然,自1999年至今,中、印边境主要矛盾及冲突事件,也随之多发生在喜马拉雅西段地区。
不过,要说这个态势的变化,当然要从1971年12月的第三次印巴战争说起。
其实,早在中苏论战、中印战争和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苏联和印度就已经越走越近。
当时,勃列日涅夫掌权苏联,势力正值鼎盛。
他们根据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道理,鉴于巴基斯坦为美国控制国家,同时也得到中国援助,因而毫不犹豫选择坚定站队了印度一边。
在雄心超级勃勃的勃列日涅夫看来,借力一个印度,即可在南亚及印度洋落脚以制衡美国、中国等,当然划算。
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联络印度制衡中国是其主要战略。
于是,苏联任劳任怨地向印度派出军事代表团,既辅导印度人玩苏式陆海空武器,更训练印度人搞工作队,专门向巴基斯坦飞地东巴基斯坦开展策反工作。
1971年3月,印度的内阁、议会、国大党、军队等方面,都制订了通过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国来瓦解巴基斯坦的决议。
很快,在苏联大力支持和辅导下,印度对东巴基斯坦民间的策反取得极大成就。
1971年3月26日,东巴基斯坦亲印武装宣布东巴基斯坦独立,并在4月于印度加尔各答,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就此,东巴地区底层民众陷入相互伤害泥潭……
东巴基斯坦的混乱,为印度出兵介入提供了理由。至此,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导火索被完全点燃。
与此同时,苏联不惜血本向印度提供的援助、合作,在1971年,两国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苏联将对印度军援和军事合作推向高潮。
——显然,苏援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决定了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走向、结局。
当时,苏联为印度出口最为先进的米格-21战机和苏-7战轰。
同期,因美国停止援助巴基斯坦,巴军空军主力战机主要为中国援助的相当于米格-19的歼-6战机。
两军相比,印度空军显然完全占据优势。
——处于强势的印度空军完全截断了巴基斯坦在战时对东巴基斯坦地区的策应、援助。这是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取胜的主要军事原因。
此外,印度得到苏联在武器、军火、情报等等方面的援助,也大大助力了印度在军事上夺取最后的胜利。
苏联向印度提供大量的坦克、大炮等地面部队武器,帮助印度装备、训练了山地部队,使得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前陆军实力大增。当时,印度军队数量膨胀、质量飞跃,除却备战、投入印巴战争的军队,还向藏南及阿克赛钦等中印边境派出部队。
其中,印军以8个山地师部署在藏南,专门对峙中国,保障印军对东巴地区的围攻。
——印度自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即将军事中心调整到以达旺为中心的藏南一带。同时,这个地区物产丰富,后勤运输也较便利,确实利于印度排兵布阵。
诸事预备完毕,苏联和印度联手,提前向东巴砸钱搞策反。
于是,印度扶持起来的东巴游击队战前响应,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东巴基斯坦地区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同属底层民众的亲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独立人员相互厮杀。
如此态势一目了然,第三次印巴战争几无悬念。
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将主战场转向东巴,以优势空中、地面和海上军力全面围攻东巴基斯坦地区,力图速战决胜,肢解巴基斯坦。
这也被美国看为苏联人借助印度人之手,欲图控制南亚和印度洋之战。
当时,苏联支持印度,美国则重巴轻印。因而得悉印度将对巴基斯坦开战,尼克松曾经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议,会上,他向基辛格问及中国将对印巴战争采取态度,基辛格明确回答:
中国将介入战争。
随后,基辛格以私人名义多次警告印度:
如果爆发印巴战争,中国介入,印度将不能指望像1962年那样获得美国的帮助来对抗中国。
战前,时任印度总统甘地夫人在内阁会议上决定,印军作战目标大致为:
解放孟加拉;
占领巴控克什米尔部分地区;
消灭巴基斯坦军队主力,使其永远不对印度构成威胁。
当时,美国中情局得到这一绝密情报即上报白宫。
在苏联支持下发动地区战争这一战略行为确凿,使得尼克松和基辛格都将印度视为苏联在南亚的代理人。
他们担心战争胜利后,印度、苏联在南亚及印度洋影响扩大,是以,为了遏制印度,美国在宣布停止对印度各种军事、贷款、食物等等援助的同时,还派出了由企业号航母和7艘驱逐舰组成第74号特遣舰队,开赴孟加拉湾,监视印军行动。
同时,美国警告苏联不要支持印度发动战争,并且将吓阻印度发动战争的希望落在了中国身上。
于是,美国、巴基斯坦等国侧面更向中国发出了邀请中国派出地面部队介入、调停印巴战争的信号……
然而,基辛格等人最终还是误判了形势。
中印西线边境为喜马拉雅高寒山地,根本不能开辟为战场。
在东线,不过十年,印度军力迅速膨胀、增强,中印在东段边境地区的战略态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要再像1962年那样对印作战,就需要调集更多的作战部队进入藏南。
可是,中国既要在北部边境面临百万苏军压力,在东部沿海面临台湾,在南部边境援助越南抗美,同时,国内文革也正是如火如荼。
国际形势与国情之外,再加上第三次印巴战事正逢12月间,喜马拉雅地带已然大雪封山,大兵团调动存在的后勤、运输、机动等等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因而,中国无法及时就第三次印巴战争作出相应的应对。
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的印军坦克部队。
巴基斯坦尼亚奇将军前往印军营地准备投降。
最终,正是因为存在这些无法解决的客观而现实的问题,在第三次印巴战争期间,中国除却象征性支援巴基斯坦之外,更多时候,只能处于中立、观望状态。
于是,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激战2周,战事即以巴基斯坦战败而毫无悬念且匆忙地结束。
是役,巴基斯坦在东巴基斯坦地区的武装遭到毁灭性打击,印军以伤亡1.1万人,损失飞机41架、坦克81辆、舰艇1艘代价,换得巴军损失飞机86架、坦克226辆、舰艇22艘,以及约9万巴军人员及准军事人员成为战俘的战果。
当然,让印度更为兴奋的战略性战果,便是一劳永逸解决了东巴基斯坦问题,根本性解决了印度面临中国、巴基斯坦的可能的两面作战问题。
尤其东巴基斯坦地区被策划独立,更是让巴基斯坦半身不遂,血流满面……
次年,独立的东巴地区在印度扶植下,成立了孟加拉国。
就此,巴基斯坦被印度宰割之后,一分为二,也就由南亚地区强国,变为地区性普通国家。
印度完成肢解巴基斯坦,清理卧榻,独坐南亚大陆头把交椅。
南亚地区印巴均衡被彻底打破。
客观而言,第三次印巴战争牵出了后来的关于东巴、锡金、藏南和克什米尔一系列的战略问题……
第三次印巴战争之后,也正是基于孟加拉独立,打破了南亚地区的地区平衡,以及印度围绕达旺地区建成了军事道路、基地,以及向藏南地区派驻了8个山地师的重兵集团等等军事的、战略的前提,印度这才于1973年4月,有了胆子,有了实力,将军队开进了甘托克,全面接管了锡金政府权力。
1973年,5月8日,印度政府同锡金签订《锡金协定》,完成了吞并锡金最为关键的一步。
印度完成了策动孟加拉独立和吞并锡金,客观上改变了中国在1962年对印度作战时候的战略结构。
中国在1962年中印战争取胜的一个战略因素,便是印度军队在藏南作战,既要顾忌战线背后的东巴基斯坦的威胁,其藏南战线在锡金一带更存在极大的缺口。
——发生在2017年的6·18中印洞朗对峙事件,即是印度越过锡金境而发生的一次中印边境事件。
可想,印度当年如不扶持孟加拉建国,也就不会出兵吞并锡金,自然也就没有后来的洞朗危机。
总之,无论外交辞令如何解释,印度解决东巴基斯坦威胁和锡金问题,在藏南一带构筑防线,派驻重兵,占据运输、后勤便利。反之,我国相对印度而言,往藏南地区转运部队、输送物资都是非常困难何止十倍。
第三次印巴战争的东巴地区的底层民众之间的斗争。
同时,印度再清除了1962年中印战争时期的背后芒刺,主场优势显得更为明显。
因而,在印度方面同样转运部队、输送物资极为艰苦、困难的喜马拉雅西段及克什米尔高寒山地,自然成为相对利于中国的边境进行外交博弈的地段。
以巴基斯坦与印度存在的常规军力的极大差距,巴基斯坦只能靠着发展核武器而完成了与印度构建、形成了新的平衡关系。此后,巴基斯坦又在1999年引爆了印巴卡吉尔地区冲突,更是证明了有核武器撑腰,常规军力弱势一方同样可以用局部战争这一手段,在军事上制衡强势对手。
——然而,因为印巴两国都是核武器国家,冲突之后,双方如是还有一分清醒,自然晓得各自收敛,以防擦枪走火,导致不可收拾的真正的两败俱伤。
于是,克什米尔地区成为南亚的核武器大国最安全的较量擂台。
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运输、后勤大致相当,心有余而力不足之下,每次冲突,碍于地广人稀驻军人少和运输困难后勤乏力的常态,双方纵算真的怒火冲脑,实战起来,也只能点到为止。
高寒山地,地广人稀的克什米尔地区纠缠在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间,军事价值自然无法与东巴基斯坦、锡金、藏南可比。
如此天长地久,这些地方的价值最终沉淀、固化。
此后,无论中、印、巴,登上这块高寒的舞台,无非就是谈谈政治,谈谈外交。
有闲有空,烦劳三点一转,支持。
请与橡树同行,注明添加zhenxiangshutian微信号,备用诸君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