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回望1979年中越战事四十四周年:全面解读老街、谅山和高平战场……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04-03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从张艺谋拍电影,漫说宋高宗和刘阿斗那些历史……

南宋往事说:和谈,也是一种有效的抵抗……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更新至2月22日)

俄乌战争观察:从俄军多方向佯攻,判读乌军“春季攻势”方向……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在战史上也被称为第三次印支战争,是二战以后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地区性战争。这场战事与朝鲜战争、五次中东战争、印巴战争等现代战争类同,有着政治与军事并重,外交与战场并重等等现代战争的特点。就此,交战双方既在战场正面较量,也在政治与外交上建立了专属自己的“频道”,根据己方政略、战略设定,对战争定义和目的予以解释和妥协。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对中国改革开放影响深远,更牵动了前苏联、美国、中国等世界列强彼此之间的外交、政治博弈,开启了世界多元化新格局构建,深度影响和推动世界冷战格局走向终结……

这些天,正是战事过去四十四年的日子。

弹指挥间,再望历史,怀念改革开放最初岁月,确实颇感唏嘘。

本文仅就军事角度,回望南疆那段峥嵘岁月:

1979中越边境战事开始,我军组成东、西两大战略集群,选择越南北部三个战略方向发起进攻:

其中,广州军区指挥部队以东集群负责主攻东线谅山战场;以中集群主攻中部高平战场 。

昆明军区指挥西集群主攻西线老街战场。

那么,我军为何要选在这三个方向发起攻势?

我军选择攻击老街方向很容易理解。

由我国云南河口向南进入越南境内,只需夺得老街,即可打开越南西北大门,得到铁路、公路、河道交通便利,沿宽约为10公里的红河走廊南下威胁河内、越北多个港口。

在我军战略方向尚不明确的战争初期,越南方面及苏联顾问团如是判断我军决意进攻河内,夺得越北红河三角洲,即会重兵布放红河走廊。

实战中,越南方面对西线战场极为重视。

越南在其主力大多部署柬埔寨,兵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将战区唯一的一线主力部队316A师,即部署在这一方向。

此后,越南陆续、紧急从柬埔寨急调部队回国,围绕河内形成纵深防御,也把红河走廊作为重点防御方向。

如今战争过去44年,现在回望中越战略部署,可见我军以次要兵力西线确实战略牵制越军大量机动部队,为我军进攻、撤退,都夺得了宝贵的战略先机

北越山地很少有适合机械化大兵团作战的地形。
最新整理《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新编文集》,点击可见。

那么,我军何以选择东线战场不选择临海芒市,而是选在谅山战场?


由我国广西凭祥向西南攻击凉山,地图上是最短的越过北越山地攻击谅山的路线。谅山以北层峦起伏、丛林密布、地形地貌复杂,凉山以南60公里左右,便是稻田纵横、水网密布的红河三角洲。

直观可见,我军如果占领控制凉山,即控制北越山地与平原分水要地,理论上处于居高临下的战略主动态势。

然而,北越山地地形极为复杂,交通非常不便,我军控制谅山对河内、越北地区港口及红河三角洲的影响,并不如占领老街、打通红河走廊更具实战价值。

曾经网上有一种传闻,即以“下谅山而越王降”为理由,认为我军夺得谅山,即可威胁河内。实则这是囿于冷兵器战争而对现代战争缺乏认知的结论。

冷兵器战争时代对后勤要求不高,存在以战养战可能,因而如是北军夺得谅山,控制越北地理分界战略要地,居高临下,确实对红河三角洲形成直接威胁。

然而,现代战争过境作战,我军数十万大军诸多消耗只能依靠国内后勤保障。因而面临谅山复杂地形和落后交通状态,我军打下谅山即代表第一阶段战争取得战略性胜利,在数月至一年的短期之内,也失去继续向南战役攻击的可能。

——当然,如必须向南作战,我军在保证控制谅山战区诸多战略要地前提下,加快建设、完善我国境内到谅山的战略后勤线,储蓄保障第二阶段作战所需要的物资。

然而,我军对越南作战的战略目标是惩诫越南,因此没有长期作战必要。

因此,我军非要打下越北最大城市谅山,实为标志取得诫作战的胜利。

同样,根据我军战略目标和政治、外交需要,以及北越地区将在4月份结束旱季迎来雨季,天气条件将急剧恶化越北地区交通和战场态势等等不利情况,我军也就在占领凉山的同日,即刻宣布全面退兵。

就战略而言,其冷静、果断,可谓中国百年战争史上罕见。

1979年对越作战必须要在北越雨季来临前结束,时间非常紧凑。
最新整理《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新编文集》,点击可见。

简言之,在越南和其苏联顾问团看来,在1979年我军总攻击的整体战略视角,老街和谅山两个方向全然是相互呼应、随时奇正可变的两条攻击主线。

谁主谁次,取决于兵力占有优势的我军,这是争取战略主动。

同时,两线攻击开始,兵力弱势的越军不明究竟,只能被动判断这两个方向谁主谁次。

让对手去选择,只要选择就会出现犹豫、争论甚至失误。

争取让对手在战争中犯错,这是兵家争夺战略主动的基本套路。

因此,为增加越南战略误判和压力,我军还增加开辟了高平方向。

直观上分析,我军开辟高平战场可能出于两方面考虑:

其一,越南主力部署在柬埔寨,越军在越北地区兵力紧张,我军多开辟一个战场,多线攻击,使得越军兵力更为紧张、四面迎战、疲于奔命。

这样,我军能够向三个战场投入更多兵力,集中攻击要点,容易赢得初战胜利,同时也可以压迫越军加速从柬埔寨撤军。

其二,以谅山战场为东线主战场,增高平战场作为辅助战场,战略策应、保障谅山方向主攻。

请注意,我军并没有对对越南最东北的广宁省发起攻击。

尤其中越边境芒街,在战争期间身处桃园,显得静谧、安详。

本来,由我国防城港到北越芒街、海防一线,也是较为合适的攻击路线。

然而,当时越南与苏联签订友好条约,苏联舰队在北部湾比较活跃,在海防设有驻越军事基地。

其中,苏军以16,000吨的“辛亚文海军上将号”战舰为旗舰,率其他13艘战舰组成舰队,正在北部湾越南海岸线附近,对芒街、海防方向存在极大威胁。

——也因为此,在1979年战争到后来延续十年的骑线拔点边境摩擦中,越军在这个方向防御投入不过是类似325B师的架子师和地方武装。

如此受到苏联潜在军事威胁,我军如是向芒街、海防方向攻击,就将面临攻击路线更长,地势地貌极端复杂和攻击面狭窄不易展开,苏联舰队威胁,以及临海岸线作战必需海军配合等等特殊情况。

以当时我军装备水平,可能极难做到这点。

北越山地,显然是不适合坦克作战的。
最新整理《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新编文集》,点击可见。

因此,我军最终放弃芒街、海防方向,将攻越的第三个方向最后选择为高平方向。

表面上看,选择高平方向,即可避免与苏联关系纠缠发挥我军兵力占优的陆军优势,也可切入老街方向和谅山方向之间,分割越南东西联系,增大了攻击面,加大全面战争声势。

然而,实战证明,我军在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期间,即在地形复杂、交通蔽塞的高平战场遇到了这场战争的最大麻烦。

现在回顾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人们都有一个认识,即我军西线相比东线打得更有效果。

其实,这是外行看的热闹。

战前,我军所有参战部队的兵力、装备、战训和后勤大同小异,各战区、部队对越作战攻击路线、基本战法都是由北京西山指挥部决策。

负责前地指挥的东线、西线最高指挥部,不过是按西山决策去打的前敌指挥部。

实际上,让西线的将领、部队去东线作战,他们不可能比东线作战部队更优秀。

战争没有谁更英明、包打天下一说。

战争中,正是受后勤、交通、地势、地貌影响。

东线两个战场相比西线老街战场,就多出了两个麻烦:

其一,谅山、高平方向主战场基本处于北越山地,战场地势地貌相比比西线战场更为复杂。其中,高平交通、地形更为复杂。

其二,凉山、高平方向越军背靠红河三角洲。从中国方向难以进攻,但是越南北线山区与越北腹地天然相连,从越南方向就非常容易得到河内及河内外围太原、北江等地的越军驻军援助。

当然,谅山方向作为整个战事的主攻方向,承载着攻克谅山,取得让世界可以看到的、直观的、形式的战争胜利,可谓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最重要战略目标。

图1,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初期示意图。

高平方向则不具备谅山方向的战略价值,同时,高平相比老街、凉山等越北战场的复杂的山岳丛林地形,显得更为极端。

高平战区石山、土山密布,山地比高多在400米以上,山高坡陡,地势险要,丛林茂密,喀斯特地形多发育天然石洞、岩缝,天然利于游击作战。

在高平战区,除却高平、复和、广渊各有一条公路南下汇聚太原外,仅有一条横穿连接这三条道路的3号公路。

这一道路状况利于河内、太原北上机动,非常不利我军大兵团于高平、复和、广渊向南机动。

因此,我军占领、控制高平等城镇、道路,对河内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微弱。

更为具体的是,这些公路基本沿山脚、河边、峡谷修筑,公路两侧悬崖峭壁,地形非常险恶。

高平道路路面窄、坡度大、曲半径小,桥梁涵洞既多,路况更是极差。极大地限制了我军大兵团机动、展开和发挥重炮火力。

可见,东线高平方向,我军首战之难。

然而,战争开始,我军对高平方向作战并没有太顾及高平地理存在的诸多不利状况。

当时,我军沿袭内战、朝战战法,以由我国水口南下,攻击越南重庆、高平一路,和由3号公路北上东溪、高平一路,对高平实施气势如虹的大兵团钳击。

战端开启,观察作战地图标图,我军锋芒挥处,连战连克。

图上作业可不一定适合实战。
最新整理《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新编文集》,点击可见。

因而后来网络军迷总结那场战争,也就沿袭“套路”去批评越军只会消极防守,以孤立战略点迟滞我军进攻,败得一塌糊涂。

通常认为:

越军因为没有及时调动机动兵团进行反击以填补战线漏洞,结果在解放军的传统穿插战法之下,越军的防御体系被割裂,一点突破,即被合围。

各个战略支撑点互不相援,只好各自为战。

经解放军的优势兵力火力打击,这些支撑点只能是坐待而亡。

而主要支撑点一失,越军的后续部队则再次面临解放军的穿插分割,造成恶性循环

事实上,在中越空军没有参战情况下,我军在复杂地形的高平正面战场对越军占据6、7V1的重炮数量的优势。

实战中,我军得到后勤保障和夺得炮火压制优势,炮火猛烈、持续,对越军几乎占据10V1以上的绝对优势。

中越炮火对比悬殊,可见,除非越军指挥官脑子有病,才会在当时以国内人士在战后评论的“正确”打法,以呆板不变的防御作战而践于实战。

也正是越军化整为零分散游击作战,为我军进攻高平平添了许多变数。

当时,越军在高平仅部署有1976年新建陆军第346师,及2个团左右的民兵。

越军346师并非越军一线主力,而是隶属越南经济总局,属于农垦、建设性编制。直到1978年临战前,该师才配齐3个步兵团,1个炮团,由农垦师团转为作战部队。

这样,从作战地图上看,越军以346师及其配属部队要对抗我军2个军、300余辆坦克、2个步兵师预备队的强大兵力,实属以卵击石。

然而,1979年的越军真的不是我军的徒弟,确实在实战中为我军制造了许多麻烦。

在高平战区,除却我军在山地与越军346师师部有过激烈的战术遭遇战之外,越军完全没有什么体系化防御和整体防线的概念,计划中的歼灭战也就无从谈起。

枪炮声一响,整个越军346师等很快分拆零散,避开我军雷霆一击,躲进了崇山峻岭。

等我军南集团完成图上漂亮的东溪穿插,真刀真枪赶到高平市,却发现这里已经是座空城。

正在拉网扫荡中的我军分散的作战分队。
最新整理《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新编文集》,点击可见。

经过长期越战,被美军打熬越军尤其谙熟游击战。

这时,在越南国境纵深20公里左右激战,双方再无明确的前方后方,只能打起精神,应对各类情况复杂的突发作战。

高平极端复杂的地形、地貌、植被,以及越南全民皆兵参战,更为扩大了战争的残酷。

实战中,我军传统战术失效,穿插数次失利、伤亡惨重。

就此,我军本来计划的气概万千的大兵团攻击,在极端复杂地形地貌环境下,不得不根据战场情况,不断分拆部队四面应战,从而变成无休止的拉网扫荡作战。

高平作战陷入付出战损却得不到明确作战效果的僵局。

相比之下,我军集结优势兵力、火力,在老街战场、谅山战场付出惨痛的战损,大兵团稳步推进之处,无论歼敌、略地,都取得相当成果。

在老街战场,越南不明状况,以316A师沿红河河谷走廊北上迎战。一战之下,316A师寡不敌众,损失惨重败退下来。

同时,越军在同登失陷之后,为保谅山,以二流精锐越军第3师在谅山及外围战场与我军展开野战和山地攻防战。

如此两军迎面相撞,我军即以强大炮火予以压制,实施步坦协同集团攻势,迅疾重创越军第3师,迫使越军第3师丧失战力,不得不完全退出谅山。

老街、谅山两个战场,同样惨烈。

但是,在军事角度上去看,我军在这两个战场攻击对河内产生的压迫,远非高平战场可比。

图2,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后期示意图。
最新整理《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新编文集》,点击可见。

在老街战场,我军击败、重创越军王牌316A师,越军北上失利,迫于压力,即开始计划由柬埔寨调兵救援。

我军发起谅山战役,更是使得越南高层和苏联顾问团背负极大压力。

这样,截止在谅山战役前后,越军基本完成包括其首席主力308师、306师、301师等近10个主力师的调动,以及在河内,河内周边红河三角洲的部署。

可见,越军确实以我军在红河河谷走廊方向和谅山方向的攻势,作为其最终战略决策的主要依据:

首先,芒街方向没有动静。我军显然在全面攻势形式上,有所战略克制。

其次,高平方向越军以次要兵力抵抗我军主力,而直到战争结束,越军败而不溃,高平战场战术性的激战、恶战不断,我军主力却并没有进一步明确方向。

就越军而言,他们肯定希望中越战争按照高平作战的模式,以游击战和消耗战继续下去。

再次,在更重要的是老街、谅山方向,却是我军夺得明显的战略优势。

战至沙巴战役、甘塘战役,西线我军虽然重创、击退越军王牌316A师,但是并没有顺势沿红河河谷走廊大举南下。

战至同登战役后,东线我军发起这场战争最为猛烈的谅山攻势。

可是,就在万炮齐轰,攻克谅山的次日,我国即发表全面撤军声明。

如此一来,越南高层和苏联顾问团这才恍然大悟,我军并没有在红河三角洲与越军决战的意图。

于是,越南高层也就在战略上重新判读我军战略,彻底读懂了我军发起这场攻势的战略目的,确实只是一场打了就走的边境战争。

就此,越南也调整战略不再计划与我军决战,在最后的战争中,越军收复国土的口号喊的很响亮,越军由柬埔寨驰援国内的主力兵团却都是原地驻防,并没有发起所谓反攻作战。

这样,北上越军主力和撤退中的我军主力,始终保持着相当的距离。

这算同志加兄弟的双方在友谊决裂时的一次心照不宣的默契。

高平一带地貌照片,可谓风景越美,地形越复杂。
最新整理《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新编文集》,点击可见。

然而,高平战区地形地势极端复杂,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使得中越战术部队还是继续纠缠、鏖战,发声诸多悲壮和遗憾的故事。

当时,高平山地战场零星、破碎,双方根据作战需要而分拆的、零星的、规模不大的战术部队,分散在广袤的山地丛林,在信息滞后环境,都得继续开枪,继续搏杀。

便在双方近乎停战之时,双方官兵却遗憾留在里,无声无息化作了山脉。

查资料可见,我军的团、师级高级军官阵亡几乎全部都在这一战场。

据说,高平战场也是我军在那场战事中唯一出现女兵阵亡的战场。

进攻难,撤退更难。

在最后撤退阶段,我军在那场战争出现了最大一次战术性失败,在回国路上,第150师第448团2个营遭到越军伏击而被打散、打残,同样也是发生在高平战场。

极端复杂的地形和游击战态势,导致中越两军战线纠缠交错态势,使得高平作战自开始而结束,相比谅山和老山战场,都是显得更为激烈、惨烈。

我军在北越山地大兵团进军。
最新整理《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新编文集》,点击可见。

在这个战场,中越两边都有很多优秀的、年轻的军人为自己国家献出了生命……

四十四年过去,熏风再起,南疆葱郁、长空碧蓝。

如今回望历史我们这代人由童年而来,两鬓染霜有幸见证那场战事、以及战后两国的改革开放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和平、发展去告慰历史,可谓这场战争留给今天、留给我们的最大安慰吧。

祝福中国和越南更好。

祝福深水兄、赵兄、鱼兄、唐兄、彬兄等及当年参战老兵兄长们,健康、顺心。

感谢诸君情谊,感谢三点一转

遥问诸君春好、安康。

点击关注流浪的橡树。
私人微信,简单说明,然后交流。

2023年2月26日17时20时。
橡树·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