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解说辽沈战役关键一战塔山战役:
这里打扰,万分抱愧!
10月以后,东野合围,锦州已成孤城。
为此,林彪既要考虑强攻速胜锦州,更要考虑阻击国军东、南两路援军,保卫彰武后勤基地及交通线,因而临战决策总是犹豫再三,非常慎重。
不过,在当年处在一个步兵冲、大炮轰、大炮轰完步兵冲的骡马化及半机械化战争时代,林彪置身战场,还是不能轻视国军“纸上谈兵”,故而只能在初步了解国军战略企图和兵力部署基础上,判读国军主攻方向,比较国共军队兵力、火力、辎重及后勤等等实力,从而制定锦州、辽西、塔山等三个战场的作战方案。
这样看来,廖耀湘集群为东野老对手,所部主力相距锦州较远,沿途既要突破东野预设防线,还要预防东野地方部队截断其后勤线,故而难以在短期内对锦州形成威胁。
相比之下,侯镜如兵团以约11个师自葫芦岛北上,相距锦州战场不过30公里,朝发夕至,堪称劲敌。
备战初期,林彪虽然得到诸多战情报告,但是并非完全了解侯镜如其人及兵团情况,因而尤其强调对塔山方向设防。
冲锋前宣誓的东野官兵。
现在的网络军迷们如是饶有兴趣地论及国共内战的东北战场、华东战场、西北战场、中原战场、华北战场等等战事,往往沉浸名将风采传说,很多文艺化的战史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我见过网络军迷写作辽沈战役战史,颇多津津有味回顾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中的经典镜头:
锦州总攻在即,塔山惨烈吃紧,刘亚楼因而询问作战方略,林彪则毫无表情嚼着黄豆,语气坚定地说:“告诉程子华,我只要塔山,不要伤亡数字!”
似乎军迷们认定的“古典名将”风采。
然而,古今中外任何战争,“名将”往往与平民没有丝毫关系,唯有战火毁天灭地,才是平民的全部。
现代人们绝难想象真实战争战况,回望国共内战期间,东北战场因为国共双方云集己方最精锐部队、最先进装备,故而战事之激烈、惨烈,也是远超关内其他战场……
此外,凭借诸多来路不明、虚虚假假的网络传闻的斯大林、蒋介石等人对林彪的“夸张”评价,认定林彪就是当时冠绝全球的军事家,确实显得更为突兀。
战争是人类最复杂、最极端的体系化的社会活动形式,绝不可能如足球、篮球一样,仅仅靠着那位“天才”,就可以逆转比赛胜负方向。
况且,以当时世界军事发展水平而言,国共内战属于类似一战模式的骡马化和半机械化状态,当然更不是《三国演义》描述的“古典战场”状态,因而林彪既无指挥现代化多军种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机会,也没有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退敌”的可能,因而东野能够决胜东北,主要还是依靠解放军通过国际形势、政治和战略而形成兵力、火力和物资后勤等多方面的绝对优势。
如此可见,相比二战时期的巴顿、隆美尔等职业军事家,林彪更应该是军人政治家。
其实,后来的文革,也证实了这点。
慎重与稳重是政治家的天性。
也正是基于慎重和稳重,林彪将东野第4纵放在了塔山正面,预备以防御作战阻援。
前文详细介绍过东野第4纵,为东野最早编成的5个纵队之一,兵力约4万余人,纵队司令员吴克华和副司令员胡奇才等人,都是东野将领里典型的受苏军理论影响极深的战术专家。
林彪对新编成的侯镜如兵团实力尚无了解,为集中兵力、精力包打锦州和确保塔山方向防务,经过再三考虑,他决意参照此前南满军区主力编成第1兵团专门负责长春战事模式,以第11纵队、热河独4师、独6师和冀察热辽军区炮兵旅等部加强塔山防线,由原来冀察热辽军区指挥所及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统一指挥,专门对付侯镜如兵团及塔山战事。
——这时的东野第1、2兵团,尚属东野介于野司和纵队之间的临时作战建制,没有明确所辖纵队,兵力配置在战役发起前,由东野野司确定作战序列。后来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也正是程子华第2兵团部指挥第4纵、第11纵队组成“东野先遣兵团”,最先入关进抵平张线。
这是后话。
就此,林彪亲自指挥包打锦州,将塔山方向与长春方向并重,也就专门致电程子华详述塔山作战意图:
其一、侯镜如集群相距锦州仅30公里,打援部队没有机动空间,故而不能采取运动防御战法,必须在塔山、高桥一线进行“攻势防御”作战。
其二、以第4纵之1-2个师的兵力,构筑塔山防线,死守不退,以近距离开火,“在阵地前大量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准备抵抗敌人数十次猛烈进攻”。
其三、在塔山防线进行正规战和绝对反对游击习气,必须死打硬拼,“不应以本身伤亡或缴获多少计算胜利”。
这篇电文较长,这里摘要而看,冷峻、杀气隐然字里行间。
显然,林彪不断增兵塔山防线,已经逐渐从防御型阻援作战,以求确保围锦部队作战安全的意图,调整为以“攻势防御”打援,“准备抵抗敌人数十次猛烈进攻”和“在阵地前大量消耗敌人有生力量”。
东野部队为北满、南满和冀察热辽军区等三大单元组成,就战力而论,北满战力最强,南满次之,冀察热辽军区更次。
就塔山布防而言,林彪极为慎重派上8万余精锐,却没有派上东野最强纵队。不过从林彪战前电文和排兵布阵来看,战至1948年10月以后,林彪对塔山防线虽然非常重视,却对似乎对战事再无此前顾虑。
内战时期正在集结的国军。
10月7日下午至8日上午,第4纵进入塔山战区。
这时,国共双方小部尖兵已有零星交火,国军兵力弱小,退守塔山西南数百米的多个小山头,不时以迫击炮袭击塔山村。这样,吴克华、胡奇才及4纵政委莫文骅观察地形,认为塔山村地形不利,意欲以一连兵力驻防塔山而以主力布防塔山村外围制高点。
很快,林彪等人审查和否定了第4纵作战报告,回电明确命令:
“你们应坚决防守塔山村、白台山、打渔山岛和西山口一线”。
吴克华、胡奇才、莫文骅等人面面相觑。
8日下午,塔山地区下起大雨,第11纵主力陆续进入塔山战区。
9日,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根据林彪“防守塔山村、白台山、打渔山岛和西山口一线”电令,亲率各部团以上主官,进入塔山村、白台山、打渔山岛和西山口一线勘察战场地形,部署防务和全面展开野战工事部署。
最终,东野野司和第2兵团司令部确定方案,以第4纵负责守备东起打渔山、西至白台山的12公里防线,其中,尤以第12师防御塔山村左右8公里防线,为塔山防线重点防御地段;以第11纵部署第4纵以西地区辅助防御作战;以独4、独6师在锦西以南,独8师位于榆关附近机动作战,以牵制“东进兵团”攻势。
这时,距离10月10日战斗打响,仅一、二天时间。
现代战争并非古代战争冲冲杀杀,野战工事和兵力部署至关重要。
可是时间如此仓促,就算把最擅长抢工期的当代房建、路建企业调去,又能够修什么?
塔山相距锦州太近,如以东野战力二三流部队和匆忙修建的临时野战工事抵挡侯镜如兵团,林彪考虑再三,最后为慎重和稳重计,他还是决定派出东野头号主力第1纵,在第4纵防区后面及在锦州与塔山之间的高桥镇,展开和抢修工事,部署第二道防线。
这样,塔山防线算是上了双保险。
以当时国军战力,绝无能力可以突破东野精锐这两道防线。
更为吊诡的是,国军侦察机每日盘旋战场,每日截听东野电报等各种侦察收集情报,却全然无知东野的塔山部署,已经不再是防御阻援作战,而是旨在“大量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攻势防御”及打援作战。
阻援与打援,一字之变,使得塔山防线更像是一个针对国军机动兵团的“战略全套”,正在对辽沈战役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影响。
临战之前,林彪更是点将胡奇才,要求他下到一线第12师担任前敌指挥,并且每天四次直接向总部报告塔山战况。
这也是林彪在东北战场频繁指挥到师的一个战例。
就此,胡奇才和第12师师长江燮元、政委潘寿才等人回电东野野司,表示“12师就是全师打光,也要守住塔山村!”
塔山东靠大海,易受海上军舰侧射火力威胁。
居中的塔山村左右有8公里开阔地带,更是基本无险可守。
防线西边,虽是略有起伏的丘陵地带,最高点白台山不过海拔261米。
这样,以明清战争及直奉战争等传统战争观念来看战场地形,塔山防线确实易攻难守。
然而,现代战争主要依靠火力压制夺取优势,并非双方冲锋肉搏。
塔山地区地形看似舒缓,但是处于辽西走廊北段之蜂腰位置,国军如要自南向北突破东野防线,突击作战只能选在从最东端制高点打渔山岛至最西端制高点白台山之间的狭隘地带。
如此地形,防守方居高临下既有良好射界,便于展开兵力火力以逸待劳进行守备作战,同时,这样的地形也极大限制攻击方展开队形和火力。
此外,就在可供国军向北突击作战的狭窄地带及塔山村以南地区,横亘有数条小河,虽然正值深秋,河流干涸,但是河床碎石、河滩淤泥等等,极不大不利步兵运动,便于防守方集中火力反制集群冲锋。
如此再看,防守方如是有着足够火力,塔山防线实属易守难攻。
为此,胡奇才下到第12师之后,即与师长江燮元连夜围绕塔山村主阵地和顺延有利地形和建筑物部署兵力,仅以1个加强连兵力防御650米线正面防线,却为之加强配置了8挺马克沁重机枪、11挺轻机枪、9门60迫击炮、4门火箭炮、2挺战防枪、1门机关炮等强大火力。
这个加强连火力之强,约等于当时国共精锐部队2个营兵力。
为确保塔山村主阵地不失,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还将本部炮兵、东野野司加强炮兵、第4纵之炮团、第11纵炮团等约100余门70mm口径以上火炮,整合编成2个野战炮群,对塔山战场形成覆盖压制态势。
为确保塔山炮火优势,林彪及东野野司下达命令,为塔山前线布置专门运输线路、车队,由东野总部后勤直接负责弹药补充。
东野投入塔山的这两个炮群,对塔山战役走向产生巨大影响。
相传,东野部署塔山前线的两个炮群,根据任务、敌情、地形,设定了周密的火力打击计划。其中,以火箭炮、60迫击炮、轻重机枪专打国军突击部队,以山炮等火力打击国军第二梯队,以野炮、榴弹炮火力专门打击国军纵深目标。
如此强大和夸张的火力,实为东野保证塔山胜利的重要基础。
不信?
可以查阅、参考时任第4纵政委莫文骅将军及其他国共将领相关回忆录。
北京军事博物馆的240mm榴弹炮,为当时东野的“独门大杀器”。
实际战事中东野火力强大,不仅是上述火力配置。
临战之前,东野野司及林彪得到准确情报,知晓了蒋介石在会议上强调海陆空协作作战,将调重庆舰进入锦州湾海面,以舰炮从侧翼打击塔山主阵地的消息。
就此,林彪亲自下令,以东野在抗战胜利后收缴的3门日本四五式240mm榴弹炮,抢在战前隐蔽部署至第4纵后方阵地,预备关键时刻反制国军海上火力。
——在当时东北战场,日本四五式240mm榴弹炮威胁与价值,如是现在的“战斧”导弹。
一切准备就绪,10月9日夜间,双方尖兵零星交战,枪炮声连绵不断。这时,林彪夜嚼黄豆,眺望西南,等待天明。
同时,蒋介石并不了解林彪及东野备战状况,正在召见侯镜如密谈……
那么,出自黄埔一期的侯镜如,将会对塔山战事产生如何影响?
本文为塔山战役之四。
敬请点赞、转发、支持和关注连载。我将勉力后续写作,问好诸君夏安。
友情告知:感谢朋友们支持,再加上今年天旱减产,现在开摘品质上佳金煌芒果。具体请点击参考《在川滇南高原远眺俄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