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俄乌战争外篇:从缅北时局,珍宝岛往事,漫说国家利益……
今天好友约茶,说起近期缅甸事情,问起俄国何以访缅、援缅。
我对此简单解释如下:
我国为全球性超级生产大国,当然就是石油、天然气消耗超级大国。
因为我国并非油气大国,故而我国需要通过四大渠道完成油气进口。
其一,为东北能源通道,主要由中俄油气管道组成。
其二,为西北能源通道,主要由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组成。
其三,为海上能源通道,主要从中东、非洲、澳洲等地通过海运进口油气,输送东部沿海地区。
其四,西南能源通道,即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分为油、气管道,起点均为缅甸皎漂港,贯穿缅甸771公里后 ,从云南省瑞丽市进入中国,其中,“原油管道设计年输原油2200万吨,天然气管道年输天然气120亿立方米”,为我国最重要能源命脉之一。
综上所述,可见从国家利益出发,我们当然需要缅甸平稳。
正因为缅甸稳定直接关系我国根本利益,因而纵然美、印等国等心怀异想,对缅甸“电诈冲突”等事务也是谨慎回避。
然而,俄国并非如此。
作为全球性能源超级大国,曾经全球“第二”军事大国,俄国如今深陷俄乌战争窘境,政治困涩、出口困难,风光不再。
这样,俄国近期频繁插手缅甸事务,军援敏昂莱当局,或者可能影响“缅北电诈”冲突走向,搅动缅甸风云,顺势自抬油价;又或者可能与缅甸敏昂莱军政府报团取暖,设置军事基地,将俄军战力和侦察力投放辐射东南亚,借以提升自己的政治和军事筹码。
就此可见,无论从大历史视角、国际政治视角、又或者国家利益视角去看,在中国漫长边境上如果出现了一个好动、好强、好利和无视别国基础利益、无视国际游戏规则的大国,甚至于穷兵黩武的强国,都不是一个好事。
其实,与强国为邻的历史,印象已经非常深刻。
1956年苏联20大后,中苏蜜月结束,中苏外交全面滑坡。
1968年8月,作为世界两个超级大国之一,苏联经济、军事突飞猛进,曾经一度因为政见不和,怒提“西瓜刀”闯入捷克斯洛伐克,首次喊出了震撼东方阵营及全球的"有限主权论",直接武力干涉捷克斯洛伐克内政。
"有限主权论"就此成为苏联“政治王牌”。
苏联与友邦邻居往来,一旦不爽,必然怒砸“王牌”,肆意玩弄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波兰、东德、匈牙利等一众“兄弟”纷纷寒蝉僵鸟。
等到中苏论战以后,苏联不甘中国独立自主,耿耿于怀,又想在远东玩一把"有限主权论"。
于是,1969年,中苏边境爆发珍宝岛武装冲突事件。
然而,苏联当年飞脚踢到了“钢板”,颜面大失。
就此,苏军为报复“珍宝岛武装冲突事件”,紧急从欧洲调兵增援远东及中苏边境地区,开始全面寻衅中苏边境。
据不完全统计,从1964年10月至1969年3月,苏军肆意出入中苏边境线,进行各种军演、寻衅,次数高达4189起。
到了1971年“九一三事件”前后,苏军在中亚至远东地区的中苏边境线,云集重兵进行了全线攻势部署:
一、中苏边境东部,苏军远东军区3个集团军和1个步兵军,共18个摩步师,1个坦克师和2个空降突击旅(计1个师)。
约25万人几乎80%以上部署中国边境一线浅纵深地区。
二、在中苏边境中部及中蒙边境,苏军后贝加尔军区作为苏军向东北和华北攻势部署的第二梯队,有3个集团军,共10个摩步师,3个坦克师;西伯利亚军区5个摩步师,驻蒙苏军3个摩步师,2个坦克师。
兵力分为3个作战集团,2个重兵集团对满洲里方向,1个重兵集团作为预备队,部署在贝加尔湖南岸。
三、在中苏边境西部,苏军中亚军区8个摩步师,1个坦克师,土耳其斯坦军区5个摩步师,1个坦克师和1个空降师。
此外,苏军在远东地区、中亚的中苏边境和中蒙边界,集中部署部队的60%的陆军师和82%的空军,主要威胁北京和当时我国最重要工业、能源和粮食产区东北地区。
这样,苏军以三个作战集群,近60个A级主力师,在黑龙江至新疆漫长的国境线上,对我国形成了事实上全线威胁。
与此实兵部署相呼应,苏军对各主力军区的指挥部的部署更有玄机。
苏军在亚洲军区中最庞大的远东军区,总部设在哈巴罗夫斯克。
其次,后贝加尔军区总部设在赤塔;西伯利亚军区总部设在新西伯利亚;中亚军区总部设在阿拉木图;土耳其斯坦军区总部设在塔什干。
此外,苏军驻蒙古机精锐械化集团军总部设在乌兰巴托,苏军太平洋舰队总部则设在海参崴。
所有军区总部,全部靠前临近中国边境,都是按照实战指挥位置部署。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苏联在边境陈兵百万,中国当然加强国防,进行必要战略准备。
然而,二战以后,苏联吸附东欧诸多卫星国的经济、工业、资源等高速发展,苏军质量、数量空前发展,几乎与美国并驾齐驱,为全球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因此,以当时中苏步兵野战师炮火及装备比较为例。
苏军在师一级,重炮几乎是我军2倍。
在作战营、连一级,苏军编制人数仅我军七成,但装备火力却领先我军3倍。
同时,因为国力差距,我军步兵师为标准步兵师,苏军步兵师基本完成机械化升级,多数步兵师已经升格为摩步师。
这样,苏军摩步师、坦克师相比我军坦克师,差距尤其悬殊。
在1970年左右,苏军摩步师、坦克师装备的坦克通常为当时先进的T62坦克。苏军一个坦克师的战力,大约超过我军4个坦克师的战力。
此外,苏联自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较为系列、完整地收集中国内地资料。
二战期间,苏军进入我国东北,对日军实施大纵深作战,对于东北暨华北情况更为熟悉。
中苏友好时期,苏联长期参与我国国防建设,对我军基地、构成、番号、装备和主要将领等等军情,了如指掌。
就此可见,当年苏联在中苏边境占尽优势,可想而知。
这样,凭借强大军力优势,苏联对我国强势外交,稍微风吹草动,苏军便在中苏边境实施针对性的各种大规模军事演习。
不过,苏联冷战第一对手对手是美国,第一战略要点是欧洲。
故而,苏联尚无法完全脱手西方与中国发生冲突。
即便如此,苏联急于报复珍宝岛事件,也在1969年激发了新疆铁列克提事件。
铁列克提事件和珍宝岛事件同属战术级别的边境摩擦。
但是,铁列克提事件因为爆发在西北地区,相对利于苏军后勤保障,同时远离北京,不容易引起国际注意,故而苏联希望借此扳回脸面,夺取西北国境线战略主动。
就此,苏联军事外交强硬异常,步步紧逼。
然而,当时中国在外交上争取国际力量和在军事上坚定锁定东北、华北地区重点加强国防,使得苏联深感忌惮和无懈可击。
就此,双方接受斡旋,中苏边境危机有惊无险地走出了高危期,开始了数十年漫长的边境冲突谈判。
不过,苏联非常狡猾。
虽然此后双边关系日渐缓和,但是,苏联始终坚持将苏军第39合成机械化集团军长期部署在蒙古临近二连浩特北方区域。
苏军第39合成机械化集团军并非简单集团军,为苏军精锐作战集群,有2个坦克师,3个摩托化师及战机、直升机、导弹、后勤等相关配属作战部队,擅长快速的机械化大纵深作战。
显然,苏联以此作为一把战略匕首,企图威胁华北和京津地区。
中苏边境线极为漫长,苏军有多条侵略路线可选,防不胜防。
但是,从蒙古高原-二连浩特-居庸关-南口-北京的路线,就是成吉思汗、也先等率入侵北京的路线,实属最危险的攻击路线,当然也是我们国防要点。
如此观察苏军布局,万一苏联不宣而战,苏军即可在东北、西北战略佯动、发起攻势,再以一支精锐机械化集群由蒙古草原强突击赤峰、山海关和辽西走廊,截断东北与内地联系,而后,苏军第39合成机械化集团军居中突袭,就可从蒙古高原高速俯冲华北及京津地区……
京畿地区,一马平川。
以当时中苏军力对比,我军没有地理、装备条件,极难正面抵御苏军钢铁洪流。
如此战略大势,当时现在都是清晰可见。
苏联自以为掌控优势,此后数十年间,每逢双方关系稍微紧张,苏军总会例行军演,祭起这把“达摩斯利剑”。
为此,我国在此后数十年间,也是花费巨大财力、物力、人力加强国防,甚至发起了全国性战略疏散。
尤其在1960年代末期和1970年代以后,为应变苏美争霸时局,我国开始全面升级国防,调整工业结构、经济结构,增加军费,同时,为加强国防战略大后方建设,中国开始了艰苦的三线建设……
期间,数以亿计的产业干部、技术人员、工人拖家携口离开故乡,迁徙大西北、大西南等三线地区。
同时,为增强一线战略预警、滞缓苏军初步入侵,数十万城市青年加入了三支庞大的准军队集团,即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和新疆建设兵团,开始了他们的垦荒戍边的“血色记忆”。
数十年间,数以亿计的军人、学生、工人或在中苏边境垦荒备战,或在云贵川及大西北腹地,筚路蓝缕,艰辛创业,苦耗青春,苍茫一生。
至今,在东北、西北、大西南等边陲地区,在那些有名无名的荒山野岭、茫茫大漠间,太多的废弃的、荒芜的营房、堑壕、厂址、宿舍等等相伴夕阳、风雨……
这是记忆,也是历史。
岁月苍狗,一晃经年,终于,作为全球超级大国的苏联终于消亡,我国北方国防压力也近乎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
从那时到现在,数十年的和平环境,为中国提供了优越的发展机会。
现在,谁还期盼中国漫长边境上再次出现了一个好动、好强、好利和无视别国基础利益、无视国际游戏规则的大国,甚至于穷兵黩武的强国?
是心中呐喊“wula”的你吗?
站起来,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