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蜡梅-2024观察一棵树:保护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古书中记载:“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一候·鹿角解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一次一次地经过腊梅树时,就会暂停脚步,和腊梅凝视。看着腊梅果从青涩到染上红晕再转为褐色,随着时间和季节变换的不但是坛形果托的呈现出来的表象,还有被精心包裹在里面的种子。现在腊梅果托已经木质化,附着在上面的短纤维已经在风吹日晒下脱离,而组成果托框架的粗纤维粗犷有韧劲。围在“坛口”一圈的附着物也紧缩向外撤离,中间形成一个小口,这是种子走出到外的门户。如果用手摇一摇树枝,就会有哗啦哗啦声从果托里传出,这是成熟的种子在快乐地歌唱,歌唱即将开启的旅程。
腊梅的种子没有翅膀没有冠毛,不能借助风力,它也没有勾刺,无法悄悄地搭上动物或者人类的便车,也没有积蓄弹力的装置,坛口的针形附属物像小鸟张开的嘴巴,会迷惑到鸟儿过来到坛中一探究竟,顺便把种子啄出吗?
实际上,腊梅没有采取上述的传播方式,而且采取了像人体分娩的方式。坛子的设计巧妙,腹大口小,每次坛口仅能让一粒种子容身通过。每粒种子从母体的脱离都像是一次分娩,一次母树和种子的共同努力。
但是腊梅的坛子果托并不都是坛口朝下,有相当一部分是坛口朝上。这些坛口朝上的果实,有些经过一年的风雨,种子还依然呆在果托里。想到别的植物种子要么生来有翅,要么有抓握的利器,要么有可口的果肉惠给鸟儿,其目的都是要把种子送到更远的地方去,而腊梅却把种子放在一个一个“坛子里”,微风吹不走,鸟儿不好食,只能和母树长久相依。
我曾经在腊梅树上看到去年的宿果,坛形的果托已经焦糊,千疮百孔,但还顽强地保持着坛状的形态。用手轻轻一捏,这个强撑的外形立刻崩塌,碎成细小的残片,粘连在手掌中,混杂在这些碎片中的是一粒,或者数粒腊梅种子,黑褐色,泛着神秘的光泽,保持着种子本来的形态,没有发芽。我曾经见过罗汉松果还在树枝上时,就经常急不可耐发芽,也见过麦子和玉米在麦秆和玉米杆上发芽。
腊梅果的沉稳让我心生敬佩。我想这也许得益于腊梅种子的结构特点。腊梅种子坚硬的外壳不但能够有效防止机械损伤、病虫害以及不利环境因素,如极端温度、湿度和紫外线辐射对种子的直接伤害。而且种子坚硬的外壳可能含有抑制发芽的物质,如脱落酸等,这些物质能够延长种子的休眠期,使种子在不利条件下保持静止状态。在《种子的故事》这本书里,有这样的记载:
即使种子脱离母树的庇护,母树还是能控制后代,因为种子还裹着由母树组织形成的襁褓。种子在离开种皮的束缚前,仍受制与母树。包覆种子的种皮是紧是松,发芽是早是晚,都由母树控制,直到母树选择的时机与气候相宜。
不仅如此,腊梅种子中含有的苷类成分以及多种生物碱,如美洲腊梅碱、腊梅碱、内消旋腊梅碱等有毒成分,还可以保护种子不会被动物轻易吃掉。
腊梅母树不但是一个不舍得自己的孩子离家太远的母亲。因为对于离乡背井的人和种子来说,太远的地方总是充满着未知与危险。还为了保护种子采取了多重的物理和化学的防御机制。想到这些,这棵普通的腊梅树在我眼里变得生动和有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