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姜伟:在“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致辞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 姜伟
2023年9月16日
敬爱的高铭暄教授、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受邀参加“人民教育家高铭暄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作为高铭暄教授的嫡传弟子,我首先向恩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没有恩师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提炼概括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举办“人民教育家高铭暄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非常及时、特别必要,对于弘扬教育家精神意义重大。
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精神,联系高铭暄教授70余年乐教爱生、立德树人的教育生涯,可以说,高铭暄教授就是新时代大先生的楷模、教育家的典范。
高铭暄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法学教育家的杰出代表,是刑法学界令人敬仰的一代宗师。高铭暄教授一生鞠躬尽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潜心教书育人、培根铸魂,亲育弟子近百,广育后学无数,持续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接班人,造就一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借此机会,我想从热爱教育、尊重教育、献身教育三个方面谈谈恩师的教育理念。
高铭暄教授热爱教育。高铭暄教授在教材体系、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为刑法学高等教育作出巨大贡献,足以载入法学教育史册。先生常讲:“培养、指导学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乐趣和成绩。” 70年来,先生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传道授业、先后开设过苏联刑法、中国刑法、刑法总论、刑法各论、外国刑法、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刑法前沿问题等课程,他教过本科生,培养过硕士生、博士生,指导过博士后研究人员,还亲自为进修生、电大生、业大生、法官班学员、检察官班学员授课。高铭暄教授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执教杏坛,不离三尺讲台。先生多次谈道:“我喜欢上课,这辈子就是吃教学这碗饭的。”如果听过先生的课,你就能直观体会到“大道至简”“返璞归真”这两个成语的涵义。高铭暄教授讲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精彩生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见解独到、针对性强,极富实践意识和问题导向,有口皆碑,很受学生们的欢迎。1979年我国刑法颁行以后,高铭暄教授主持编写了新中国首部统编教材《刑法学》,在新中国刑法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从1982年至2003年20年间,高铭暄教授先后主编不同层次的全国性通用刑法学教材11部,囊括高等教育各个学历层次,堪称中国主编刑法学教材层次最高、适用最广、数量最多的学者,为我国刑法学教育作出了里程碑意义的贡献。
高铭暄教授尊重教育。高铭暄教授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对课堂的尊重之意、对知识的敬畏之心。精益求精地把每堂课讲好是教师的“职业良心”。先生认为,课比天大。“讲好课,只有从细节做起,把每一件事情都处理好,才会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尽管上了几十年的课,对刑法教材内容如数家珍,但是每次在授课之前,高铭暄教授都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修改讲稿,并根据法律的最新规定,与时俱进地增删内容、调整案例,不断修改完善,精益求精,可以折射出先生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学术观点。在指导学生方面,高铭暄教授既奉行有教无类,又注重因材施教,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和兴趣。高铭暄教授在刑法教学领域首倡“综述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教学法的推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大大拓展了视野,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培养自己的学术方向。先生常引用韩愈在《师说》里讲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鼓励学生理论创新。先生坦言:“我不希望学生一味附和老师的观点。学术上没有禁区,只有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就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学术观点。”彰显出宽厚包容的大师风范和海纳百川的治学态度。高铭暄教授遵循教育规律,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教学方案和培养计划。对所指导的研究生,先生创造性地总结出“三严”“四能”“五结合”的人才培养之道。“三严”是指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训练;“四能”是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翻译能力、研究能力、写作能力;“五结合”是指使学生做到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掌握与重点深入相结合、研究中国与借鉴外国相结合、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先生曾经讲道:“政治上强,业务上精,方法要对,作风要正,文风要好,这是我对学生们的期望。”
高铭暄教授献身教育。择一事而终一生。从1953年研究生毕业留校起算,高铭暄教授已经为法治教育和法治建设健康工作了70年。先生曾说:“我一辈子只想扮演好一个角色,就是教刑法的老师。既然选择了教书育人,就矢志不渝。”从青丝到白发,在学苑鞠躬尽瘁地耕耘了一辈子,初心不改,乐在其中,无怨无悔。2021年9月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节表彰大会暨吴玉章师德师风大讲堂启动仪式上,93岁高龄的高铭暄教授为广大教师作首场讲座,分享了一辈子“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好老师和‘大先生’”的为师之道。先生一直认为,自己最适合的职业就是教师,三尺讲台就是自己的最佳位置。长达70年的法学教育生涯证明,高铭暄教授用鞠躬尽瘁的一生,立志做大先生、潜心做大学问、努力育大英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全部倾注给了我国的法学教育和法治事业。在教师这个岗位,高铭暄教授确实做到了“最佳”!高铭暄教授在国内外获得很多、很高的荣誉,几乎成为教育领域各类荣誉的“大满贯选手”。2019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教授颁授奖章。这是党和国家对这位为新中国刑法学教育和刑事法治事业不懈奋斗70年的泰斗级资深教师给予的隆重表彰和崇高礼赞。高铭暄教授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通常将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教书育人的长者尊称为“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在学生的心目中,高铭暄教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不仅是一位授业解惑的“经师”,而且是一位明德传道的“人师”,更是心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
如果用简洁的文字概括高铭暄教授的教育理念,我想用“铭德授业、暄心育人”8个字。在为师方面,高铭暄教授以育人为己任,既教书育人,又言传身教,甘做人梯,愿当路灯,倾心贡献自己的全部心智,是一位尽己之力倾囊相授,帮助学生、成就学生的好老师。在为学方面,高铭暄教授勤于研究问题,勇于理论创新,潜心向学、笔耕不辍,学术研究硕果累累、著作等身,以一系列“开山之作”“扛鼎之作”为建构我国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拓荒奠基、掌舵领航,被誉为中国刑法学科的灵魂和旗帜。在为人方面,高铭暄教授具有卓然的大家风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他德高望重,品行高洁,而又虚怀若谷,平易近人,是一位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儒雅、谦逊、博学、正直的谦谦君子。作为高铭暄教授的学生,我们是先生教育思想的亲历者、受益者、见证者。在高铭暄教授身上,学生们感受到师生关系不仅是一种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传承。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高铭暄教授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法学教育事业,堪称以身垂范的楷模、教书育人的典范,深受学生们的崇敬和爱戴。师为众人重,始得众人师。我们法学后人向高铭暄教授最好的学习,就是像先生那样做人、做学问、做教育!先生的言传身教,足以鼓舞法律学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献身教育、献身法治,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
最后,预祝研讨会收获满满,汇萃并礼赞高铭暄教授的教育思想!
恭祝恩师健康长寿!学术之树长青!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