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荸荠如何成致富“香饽饽”
”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了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南荸荠”赫然在列。
荸荠俗称“马蹄”,其状呈扁圆或近圆形,表皮为酱红色,略带光泽,颗粒大、蒂平短。中国关于荸荠的最早记载见于《尔雅》,因其汁多味甜,营养丰富,古代多作水果食用,又因其苗秧、根、果实均可入药,因而素有“地下雪梨”“江南人参”的美誉。
江西全南,自古有种植荸荠的传统,但没有形成规模,在市场也没啥影响。然后近几年来,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过去当地人司空见惯的“土疙瘩”已经晋升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小小荸荠“身价”倍增的背后有何秘密?笔者深入全南县荸荠种植基地一探究竟。
2022年冬,全南县南迳镇罗田村农户正在割马蹄苗。 陈晓阳/摄
一
初秋时节,行走在全南乡间,平坦肥沃的土地上茂盛的荸荠枝叶迎风抖动,一架无人机在专业人员的操控下,按照规划路线低空飞行,伴随着嗡嗡的旋翼转动声,肥料从机身喷嘴内喷出,均匀地洒入田间。
“我们村今年种植了荸荠260亩,大伙就等着冬天丰收啦!”全南县南迳镇罗田村党支部书记李传芳笑道。
全南县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而且耕作层松软,底土坚实,为喜温暖湿润、喜阳的荸荠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罗田村一直有种荸荠的传统,因出产的荸荠个大皮薄、肉脆多汁、清甜无渣而远近闻名。但就在几年前,村里种植荸荠的并不多,更多是散家散户单枪匹马的“副业”,规模也不大。
“缺资金缺技术,想种也不敢种。”村民谭石华说出了当年种植荸荠面临的种种困难。为了重新唱响“全南荸荠”招牌,南迳镇通过产业经营、盘活资源、结对帮扶等9种增收模式,全面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潜力,辐射带动村民逐步走上增收致富路。
“从试种开始,农户们都盼着能有好结果!”李传芳说,两年前,罗田村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荸荠种植产业,第一年就收获不小——亩产荸荠3000斤,每斤能卖到6元。尝到甜头后,村民种植荸荠的积极性更高了。
近年来,全南县通过开办培训课、组织农技员下乡指导等方式,持续培训推广种植技术。同时,高标准打造“希望的田野”,让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效田”变“致富田”,有效改善农田灌溉及耕作条件,为荸荠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每到冬天荸荠供不应求,现在50%的村民种植荸荠,下一步我们还要扩大种植规模,促进农户增产增收。”李传芳信心满满。
全南荸荠。陈晓阳/摄
二
酒香也怕巷子深,全南荸荠如何走出全南,闯出更大的市场?依托“互联网+”,现代农业“跨时空”发展,小小荸荠搭上了电商“快车”。
“通过电商渠道,去年卖了3000多斤‘马蹄’,收入在1.5万元左右。”罗田村村民袁彩连谈到去年冬天通过网络销售荸荠的事情,乐得合不拢嘴。
更让他欣喜的是,在离家不远处的圩镇就设有一个邮政电子商务服务点,只需花费极少时间,就可以将新鲜的荸荠发往全国各地,做到“产地直发”,这是全南县农村电商惠农、助农的一个缩影。
全南县科学布局农村电商服务点,根据产业发展、人口聚集等因素,将电商服务点建在产业上,对农村电商服务点免费提供电脑、打印机、显示屏等电商相关的设施设备。
目前,该县已建成9个乡镇建设物流服务站、43个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点,并以此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网,为农民创业增收提供物流基础保障,也让全南荸荠走出“高身价”,让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有了做大做强的底气。
“吃了荸荠,一家人‘必齐’,大家都团团圆圆、齐齐全全!”袁彩连说,好的推荐词更能吸引网友围观,通过培训,村里不少人都成了能说会道的直播高手。
除了提供物流基础保障,全南县还通过开培训班的方式培育电商人才、举办2023“赣南红”名品直播大赛吸引现场线下“流量”……
暖阳下,袁彩连走在荸荠种植基地的田埂上,看着荸荠的生长状况,心中满是丰收的期待。
三
精美的包装、规范的检验报告,全南荸荠的“新装”让人眼前一亮。
“以前卖的是荸荠,现在卖的是品牌。”李传芳说,以前村里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收入不高,在反复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罗田村决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的“造血”功能,并依托全南丰富的富硒矿物质土壤,加快推进富硒农业产业发展。
搞农业如果只是“小打小闹”,你有我也有,很难成大气候。只有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来谋划,以新的思路把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农产品才能形成大产业。
为了种植高品质的富硒荸荠,李传芳与村干部一起外出学习“取经”,
“我们从源头抓起,实现标准化种植,按照富硒认证标准统一生产、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李传芳表示,通过组建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大户+农户”模式,发展富硒荸荠产业,辐射带动周边村及兄弟乡镇规模化种植荸荠,大力推进荸荠种植标准化和品牌化。
2018年“全南荸荠”获地理标志集体商标,2021年全南县春晓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的马蹄通过富硒产品认证。
与产业规模扩张同时进行的,是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经过多年耕耘,现在全南共有5处21个基地富硒产业发展区、8个富硒农产品品牌,“全南荸荠”等3个地理标志商标获国家商标局批准,这些农特产品成了各大商超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