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小工作室直通乡村振兴大舞台

帅轲 曾庆宇 当代江西 2023-12-14



打造“石玉莲乡土人才工作室”是峡江县大力加强乡土人才建设,释放乡土人才活力的一个缩影。


眼下正值丰收季,峡江县金坪民族乡南下村“石玉莲乡土人才工作室”内格外忙碌。这段时间,石玉莲白天不仅要给周边的种植养殖大户上课,晚上还要出镜进行直播带货。
石玉莲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几十年如一日,她带领乡亲们走上了科技种田的致富之路,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农民一姐”。
“依托工作室,3个多月的时间培养出优质水稻种植能手15名、直播带货能手8名,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00余万元。”石玉莲欣喜万分地说道。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峡江县是江西省42个粮食主产县之一,耕地面积达35万亩,水稻种植面积约52万亩。
“石玉莲乡土人才工作室”是一个集人才培训研学、院校合作、管理服务、活动承接、成果展示、产业指导“六位一体”乡土人才平台。
打造“石玉莲乡土人才工作室”是峡江县大力加强乡土人才建设,释放乡土人才活力的一个缩影。
今年年初,峡江县出台《峡江县乡土人才三年振兴行动方案》,通过试点推广的形式,在全县11个乡镇92个村(社区)成立了一批“新农人”工作室。
工作室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为工作目标,聚焦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创新平台“梧桐引凤”、返乡成功人士“筑巢安家”、各类人才“群燕齐飞”三大政策体系,吸引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
同时,通过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等,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
“乡土人才工作室犹如一个智囊袋,为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动力’。”峡江县委组织部人才室负责人张基军说。
刘景宁是峡江县马埠镇上盖村种粮大户,每年她都会承包几百亩土地种植水稻,此前由于缺乏市场预判和经营管理指导,仅依靠传统的经营模式,常常是“靠天吃饭”,收益不稳定。
今年,刘景宁加入上盖村乡土人才工作室,非农忙时节,她就参加工作室组织的各类培训充电学习。“通过培训,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新技能,交到了新朋友,也让我们这些‘土包子’破土飘香起来。”刘景宁笑着说道。
和刘景宁一样,越来越多的乡土人才从工作室中受惠,这都源于该县“集聚人才、发展人才”“缺什么人才补什么人才”的工作理念。
一方面挖潜培新,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梳理排查县内乡土人才资源,建立“土专家”“田秀才”“产业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数据库;定期组织召开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座谈会,鼓励引导180余名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建立“乡土人才帮扶+”机制,采取“青蓝结对、导师帮带”的形式,定向培育乡土“新苗”。
另一方面引贤借智,针对优质水稻、精品果业、中药材种植等领域的技术难点堵点,邀请院校教授博士到村实地授课。借助“科技特派团”“乡村振兴学院”等载体吸纳本土24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技术顾问,定期开展技术指导,把更广泛、更专业的农业技术力量带到田间一线。
“虽然梅花鹿抗病能力强,但是也要做到定期防疫,注意观察梅花鹿状态,保持环境卫生……”走进峡江县罗田镇枥山农业生态养殖基地,产业致富带头人、枥山村乡土人才工作室负责人陈海军正耐心地向农户传授梅花鹿养殖技术。
在人才工作室的指引推动下,今年陈海军与江西农业大学合作开发了鹿茸、鹿血酒等多种产品,基地年收入突破了100万。

乡土人才工作室让更多的村民有了一技之长,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增收。那么,如何使其作用最大化,既聚人气,又接地气?念好产学研“三字诀”就是峡江县乡土人才工作室的实践密码。
在“产”字上做文章。因地制宜鼓励引导760名产业致富带头人新增发展杨梅、水蜜桃、翠冠梨、井冈蜜柚、鮰鱼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22万余亩,产值增长8亿元。依托互联网、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广线上销售模式,通过传统电商、直播带货,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带动销售额提升2亿元。
在“学”字上出实招。与江西农大、江西省农科院合作拓展“线上”培训,配套打造一系列高质量的“云课堂”。不定期邀请省内农业专家或实操经验丰富的“田教授”“土专家”开展线下指导服务。
在“研”字上下功夫。与高校院所共建科技小院和校企科技人才示范基地,开展高产品种试种实验,促进人才开展产学研合作。
“乡土人才工作室的成功打造,让更多人才集聚乡村贡献才智、建功立业成为可能。”峡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朱辉介绍说,在工作室的助力推动下,培养造就了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乡土人才队伍,实现乡土人才、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齐头并进。
“筑巢引凤”“牵线搭桥”“校地合作”……如今,一个个乡土人才工作室在峡江遍地开花,小小工作室正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油画《井冈山会师》创作的背后
亚运会的“中国范”
党群会客厅,把氛围感拉满
浮梁茶何以香飘千年
文物回家之路为何那么难
年轻人缘何爱上新中式养生
一根翠竹何以撑起亿元产业
江西维A水稻诞生记

县域经济如何更“经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