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竹子何以“生金吐银”

省委办公厅 当代江西 2023-12-14

今天(10月26日),第十二届中国竹文化节在江西资溪开幕。这是继2011年宜春举办第六届中国竹文化节后,这个竹行业盛会再次来到江西。作为我国竹资源大省,江西如何做大做好“竹”文章,让竹山变为“金山”?


万顷竹海迎风傲立,茂盛苍翠竹韵悠远。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江西有着丰富的竹林资源,初步形成以上饶弋阳、抚州东乡为中心辐射赣东北地区的雷竹产业集群,以资溪、奉新、宜丰、铜鼓为中心辐射赣东、赣西南地区的毛竹产业集群。
全省竹产业综合产值达686亿元,竹林面积和竹产业产值均居全国前列,这是江西厚植“竹优势”、延长“竹链条”、做强“竹经济”的底气所在。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思路,江西全力实施竹产业“千亿工程”,漫山翠竹迎来“美好春天”。
一片翠竹,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共同富裕。江西如何发挥“竹”优势,做好“竹”文章?一根翠竹如何撬动绿色富民产业?

铜鼓县漫山竹林。

竹林高改 现代竹经济助农增收
进入铜鼓县,便进入翠竹的海洋。万亩高标准竹林迎风摇曳、竹浪翻涌,林下种植基地竹荪长势正旺,竹农们穿梭在竹林间,忙着砍杂、清杂。
铜鼓县地处赣西北,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深厚,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漫山遍野的毛竹。全县毛竹总面积达45.9万亩,年可采伐毛竹约800万根。
多年来,由于粗放经营,漫山翠竹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受低产低效、开发利用不足等难题困扰,竹资源很大程度上被闲置。
捧着金碗要饭吃。怎么办?破解发展难题,首先要找准对策。
去年年初,铜鼓县大槽村党支部书记朱勇名到福建永安市参观毛竹林高标准改造项目,回来的路上,他就下定决心要改变竹林低产低效的现状。
朱勇名算了一笔账:低产竹林平均每亩每年收益只有100元左右,而永安的毛竹林亩均每届(两年)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大槽村有2.5万亩毛竹林,如何把这座竹山变成“金山”,一直是朱勇名牵肠挂肚的事。
几次往返福建参观学习,朱勇名终于学到了“真经”。朱勇名清楚,毛竹效益低,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规模化经营,而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是毛竹林要高产出。
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才好对症下药。朱勇名张罗成立合作社,对毛竹林进行高标准改造,大力推广笋竹两用经营管理模式。合作社成立以来,吸引37户村民自发参加。2022年,该村共改造毛竹林720亩,今年预计新增高改面积1100余亩。昔日低产竹林摇身一变,成了丰产的笋竹两用经济林,竹笋产量、质量和竹林地综合产出率显著提升。
有了成功经验可学,朱勇名心里就有底气。他盘算着:要在2027年前完成全村1.2万亩毛竹林的全部改造任务,让林农的山林收益翻10倍,让村集体经济翻番。
竹林高改是好事,大家都举双手赞成,但是改造施工费用从哪里来?这难倒了很多种植户。
在距离大槽村不远的大塅镇双红村,满载货物的卡车从这里驶向城市。这里是全省最大的竹笋软包装生产基地,依托当地的竹笋软包装龙头企业双铜笋业公司,该村创造了“企业+村委会+农户+自然人”新模式,通过集约化经营有效解决毛竹林高改过程中缺资金、缺劳力的难题。如今,全县像双铜笋业这样的笋竹加工企业有67家。
为进一步“做优一产”,全省各竹资源丰富市县大力改造低产低效竹林,积极培育丰产毛竹,目前已培育丰产竹林420余万亩。同时,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林农”的联合经营模式,赋能竹产业发展。
低产变丰产,竹山变“金山”。从绿色到金色,一根翠竹的生态价值转换之路,映照出整个竹产业的广阔未来。

工人晾晒竹拉丝。

点竹成金 竹产业助力绿色发展
竹子是绿色、低碳、可降解的天然植物材料。小到牙签、筷子、笔筒,大到房屋建材、车厢底板,竹子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2022年11月,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在全球深化“以竹代塑”合作,增加绿色竹产品的使用比例,更好发挥竹子在代替塑料产品方面的优势。
一方水土育一方产业。江西竹无论是原竹产品还是竹制板材等衍生产品,都拥有丰富的产品品类,将一根根竹子变为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竹产品,“以竹代塑”产业兴旺、前景广阔。
破片、挤压、成型、开料、打磨,经过一系列工序,一只只精美的竹碗从安福县林产业园内的江西添竹工艺有限公司车间流水线上生产出来。“一根长约10米的毛竹,仅能卖15元,经过精加工制成各类竹制品,能成倍提升产品附加值。”企业负责人刘庆说。
以前,安福县毛竹加工企业主要从事竹筷、竹条席、麻将席等传统“老三样”生产,不仅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也不高。
去年6月,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山东鲁丽集团投资103亿元,在安福县建设江西鲁丽绿色新材料科技产业园。该项目的到来,促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刨花板及下游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正式落地安福。
至此,一条竹产品深加工绿色产业链条业已成型。如今,安福县聚集了30余家毛竹加工企业落户,生产70余种精致独特的文创工艺品,远销海外,年创造产值达4.2亿元。
在安福县洋溪镇竹之家竹木制品厂的展品室内,竹制的键盘、鼠标、台历、首饰盒等产品精巧美观、创意十足。企业负责人吕学璋称,公司生产的文创工艺品备受市场青睐,产品价值比卖竹原材翻了几十倍。
安福竹产业转型发展,见证了全省加快竹产业科技创新,打造区域性特色化竹产业集群的步伐。
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竹加工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52家,形成了以资溪竺尚、奉新飞宇、弋阳艺林、东乡竹海等竹种植与加工龙头企业和未家、双枪等国内知名头部企业组成的产业第一梯队,一条涵盖竹建材、竹家具、竹工艺品等20多种产品体系的“大产业链”愈发健壮。
壮大产业的同时,特色品牌也在加速培育。吉安市全力唱响“井冈翠竹”品牌,抚州市“乐安竹笋”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首批“中欧互认”产品认证,资溪县连续举办四届中国(资溪)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产业链之下,是竹产业体量的整体扩张和价值链的向上攀升。
江西竹制品占全球竹集成板材的30%、全国竹筷市场的38%,全省生产的瓷态户外重组竹、高耐候性户外重组竹等产品,广泛应用在港珠澳大桥、武汉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建筑装饰等场景。越来越多来自江西的竹制品走向全国,推动江西竹产业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种类繁多的竹制品。

农文旅融合 打造竹文化“绿色名片”
有种竹、用竹、食竹、爱竹传统的江西,近年来深入挖掘竹文化,将竹林景观资源打造成为具有竹文化、竹元素、竹故事的文旅融合新业态,让当地因竹而美、因竹而名、因竹而兴。
在乐安县,全国首家竹笋文化馆开门营业,从自然生态、传统工艺、产业发展角度展示竹笋文化,游客在这里可以直观感受竹笋种植技巧,体验传承千年的竹编工艺。
依托当地丰富的竹笋文化,乐安县连续两年举办竹笋民俗文化节、“笋王”争霸赛、“网红”竹笋宴等独具特色的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还帮助当地笋农打开了销路。凭借活动吸引来的超高人气,该县积极探索发展以竹笋文化、农家文化为载体的乡村旅游。
在距乐安170多公里的“中国特色竹乡”资溪县,竹文化同样繁盛。资溪县建设全省首个竹科技产业园,形成了从上游竹拉丝至中游竹板、下游竹家居生活用品,以及利用竹下脚料生产活性炭的完整产业链,还规划打造4A级“竹梦小镇”,聚焦逐梦“一切的竹,竹的一切”,推动园区、镇区、景区“三区”联动发展。
在安福县,武功山竹海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目光。当地兴建4个竹林旅游康养基地,打造以竹林为主的森林小镇和一条十里竹林观光带。去年,该县接待竹林旅游、休闲康养人数超过130万人次。
以“竹”为媒,宜丰在竹文化方面的探索先人一步,将竹文化融入生态旅游,推进“竹、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精心打造“全竹宴”,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在竹资源大省迈向竹产业强省的过程中,江西各地加快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努力推动竹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让一根翠竹更好地富民惠民乐民,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
竹林成海、竹下生金。一根翠竹撑起乡村“绿美富”,链成绿色富民大产业,江西乘风“竹”浪的绿色产业动能澎湃。
(作者:省委办公厅联合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徐建文、文江涛、蔡德毓、王赟、袁明慧、夏珂、周永丰)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执掌“万岁军”的5位江西籍开国将军
江西何以成为“语文课文收割机”
《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的主译者
千年古村的重生密码
94岁“不躺平”的章金媛
瓷博会里遇见不一样的景德镇
王卓超勇闯九道生死关
最美乡村讲好体育故事
“捅”落敌机的上高老兵

为神山烈士寻亲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