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飞行大会看见“星辰大海”

谢伟锋 当代江西 2023-12-14

以蓝天为背景尽展绝美舞姿,这是南昌航空产业诗意的告白。透过这次的南昌飞行大会,我们正在见证这座城市在强产业征途上的“星辰大海”。


昨天,2023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飞行大会圆满落幕。无数人在现场一睹各种炫酷的飞行特技,C919、ARJ21等国产大飞机的亮相更是让人大饱眼福。

在湛蓝的天空点燃速度与激情、展示航空新技术与新成果,当人们的情感随着一个个飞行动作此起彼伏,国家强盛和城市自豪的情愫彼此交织,引发强烈共鸣。

超高的关注度和网络持续热议,已经让南昌飞行大会不再仅仅是一个行业性飞行盛会,更成为一个观察航空事业发展的窗口。南昌为何与航空结缘?它又是怎样擦亮这张靓丽的产业名片?

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进行飞行展示。图源新华社

一次飞行大会,就是一场双向奔赴。当蓝天与城市迎面相遇,南昌无疑是获得了一个以航空产业带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绝好机会。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相互吸引必定有它的逻辑。当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南昌飞行大会已成为这座城市乘势而上的鲜明注脚,管窥其中的脉络,我们能获得诸多启示。

独占荣光,雏鹰从这里起飞。南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它开创了很多先河,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新中国航空事业第一张“出生证”,也是在这里拿到的。

1954年7月3日,新中国第一架自行制造的飞机初教-5初级教练机,在南昌飞机厂(现中航工业洪都)成功飞上了蓝天。以此为重要起点,南昌开始了自己“击破万里苍穹”的征途。

喜讯传到北京,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了嘉勉信:“祝贺你们试制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成功的胜利,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雅克-18,也就是初教-5的另一个名字。

底蕴深厚,历史在这里驻足。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之所以是在南昌开启了崭新一页,还在于它所沉淀下来的底蕴。

在旧中国,国民政府和意大利在南昌合作建造了飞机制造厂,规模在当时的中国居前三。1949年,人民解放军和工人们联手赶走企图搞破坏的国民党残部,保住了中国航空弥足珍贵的血脉。

从刚开始只是修理朝鲜战场上负伤的战机,到制造出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再到如今南昌航空事业已经稳步行进在全国第一方阵,历史已经给出昭示,这座军旗升起的城市,也在祖国的蓝天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基础扎实,产业在这里升腾。中国人对于蓝天白云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可以充分融入到城市的DNA里。从“无”到“有”再到“优”,如何让航空产业持续焕发活力,南昌心心念念、聚力而为。

产业强,则经济强;经济强,城市才能强。如今,南昌航空产业企业项目涵盖整机研制、发动机、零部件加工、新材料、试验试飞、通航运营等多个环节,中国商飞、航空工业、中航发三大航空央企在南昌均有布局,航空产业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一个产业能走多远,很大程度取决于“最强大脑”有多强。南昌聚集和招引了适航审定中心、洪都650所、北航江西研究院、江西先进复材研发中心、江西航空研究院等航空研发支撑平台。

它们,点燃了南昌航空事业发展的澎湃“引擎”。

中国商飞C919大型客机从观众面前驶过。图源新华社

犹记得开国大典阅兵式上,可以参加受阅的飞机只有17架,领队的9架战斗机不得不掉过头,飞两遍。时光荏苒,历史的场景转换到新时代。

如今,在2023南昌飞行大会上,亮相的既有中国商飞C919、ARJ21等国产大飞机,也有西锐、阿若拉、海王、皮拉图斯等各类通航飞行器……每一届飞行大会都有“明星”登台,今年更加拉满观众期待值。

空中炫技是压轴大戏。这次,由中国空军“红鹰”表演队以及海外知名飞行表演队等5支队伍,带来机翼行走、燃放焰火、空中打字、多机编队等特技飞行表演。往年去过飞行大会的人,都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今年的尖叫和掌声也将“根本停不下来”。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红鹰”表演队驾驶的正是由南昌航空工业洪都公司自主研发的“K-8”高级教练机。以蓝天为背景尽展绝美舞姿,这应该是南昌制造最诗意的告白。

“吸金大招”是最强期待。本届飞行大会共签约22个项目,总金额达302亿元人民币,可以说赚足了“真金白银”。围绕这次飞行大会,南昌还举办航空科技文化旅游产业主题活动、南昌大学生音乐艺术节、南昌飞行大会瑶湖音乐节等一系列“飞行”主题活动,抢抓“飞行”流量,为英雄城火红的文旅再添一把火。

共话发展是盛会内核。飞行大会期间,还举办了航空工业国际论坛、“科创中国”低空数字经济产学融合论坛等系列交流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共话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航空事业发展最好期盼,就是从理念到行动的点滴聚力。

今年以来,在新年烟花秀、南昌国际龙舟赛、千人横渡赣江、国庆节八一广场升旗仪式等一系列主场活动的助推下,南昌荣登新晋“网红城市”。飞行大会接力而来,再次让英雄城强势出圈。

更为重要的是,那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面,是最生动的教材,成为激励无数青少年拼搏进取、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一颗“强国有我”的种子,此间已经埋下。

某飞行表演队进行飞行展示。图源新华社

当南昌在“天”与“地”之间的频繁互动,已成为一种常态,也要看到航空产业风生水起的背后,还有许多瓶颈亟待打破:总体规模不够强大、本土培育不够完善、科技含量还要提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破题是南昌的担当。向高处去,南昌航空产业时刻准备着。

发扬“拓荒牛”的劲头,奋斗逐梦自当先。航空事业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高尖端的领域,有许多空白地需要开垦。这个过程中,需要纲举目张、提纲挈领。

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明确以南昌和景德镇为核心打造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

方向清、目标明,才能行动敏。此次飞行大会按照“一会两地”的模式举办,正是落实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的具体实践。

有底气,才有牛气。如今,南昌已成为我国国产民用飞机、教练机的科研生产重要基地,同时也是中部地区唯一的航空制造基地。无论从哪个角度辩证去看,尽管前方道路上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航空事业的时与势,始终与南昌在一起。

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完善链条强产业。航空事业是科技集大成者,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严丝合缝、精密契合。对于南昌而言,“领头羊”的意喻早已深入人心,但还需要在完善产业链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以本土龙头企业为引领,深度融合国产飞机分工体系。

既看全局,也看一隅。目前,仅在南昌航空城就已经落户项目86个,项目总投资约768亿元。基本形成覆盖设计、审定、制造、试验、试飞、交付等环节的产业发展能力。

此次飞行大会,也将聚焦南昌航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再为航空事业发展营造“好风凭借力”的良好氛围。

发掘“千里马”的韧劲,超长赛道加速跑。在航空事业的概念里,奋斗的时间都是以“五年”“十年”来衡量——它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接下来会踏上怎样的道路、迎接怎样的挑战,需要客观清晰地判断。

记住两个时间节点。2022年,南昌航空产业营业收入810亿元,从业人员达3万人;到2025年,南昌力争全市航空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将南昌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端航空产品研发、制造中心,中部地区重要的航空运输枢纽,国产民用飞机产业承接和维修基地及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航空事业的超长赛道上,竞争者虽然寥寥,但实力却个个不容小觑。而跑出亮眼的成绩,南昌有这样的雄心。

“蓝天博弈强国道,几代艰辛得梦圆。”透过这次的南昌飞行大会,我们正在见证这座城市在强产业征途上的“星辰大海”。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土味”山歌如何唱下去
既要抢位发展又要错位发展
蓝冠噪鹛为何安家婺源
保健品岂能“假保健”
红色圩场“别样红”
竹子何以“生金吐银”
执掌“万岁军”的5位江西籍开国将军
江西何以成为“语文课文收割机”
《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的主译者
千年古村的重生密码
94岁“不躺平”的章金媛

瓷博会里遇见不一样的景德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