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健品岂能“假保健”

朱亮 当代江西 2023-12-14

从来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有的只是花样百出的“宣传套路”。让消费者爱恨交加保健品营销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保健食品?


前不久,央视《今日说法》栏目推出电视节目《坑人的保健品》,揭露广东江门出现的新型保健品消费骗局,让广大消费者对保健品消费再次“皱紧了眉头”。

时下,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这直接推高了保健品的消费热度,但市场上的不同功效各色保健食品往往令人真假难辨,消费者很容易掉入不法厂商设下的消费陷阱。

保健品被人诟病由来已久。一方面是巨大的保健品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则是频频出现的消费骗局。让消费者爱恨交加的保健品营销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看待保健食品?

漫画《整治“保健”市场》。

搭乘电视广告的东风,保健品确实大红大紫过,但让人们印象更深的还是它那“轰炸式”的宣传和在电视媒体上的疯狂扩张。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一句看似土气的广告语,却成就了市场上某保健品牌长达20多年的“不倒翁”。

有人称“我国保健品行业的30年,是被骂30年。”从开拓到横行,从风靡大街小巷再到人人喊打,我国保健品市场经历过巅峰,也品尝过低谷。如同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

把时针拨回到1988年。看似平常的那一年,对于我国保健品市场来说,却是开天辟地的一年。

有“中国保健品之父”之称的来辉武,宣称研制的“505神功元气袋”能“内病外治,外病外治”,在那个信息贫乏的年代,“505神功元气袋”凭借铺天盖地的宣传,日均销售额达到数百万。

同一时期,杭州的宗庆后也不甘示弱。彼时,一款以桂圆山楂等普通材料为主的口服液打上了“娃哈哈”的牌子横空出世,成为娃哈哈帝国基石上的第一款保健产品。

对于保健品行业来说,1990年正是保健品完全爆发的黄金时代。“杨振华851”“昂立一号”“中华鳖精”等保健品大杀四方。1994年推出的“三株口服液”更是成了保健品行业的“巨无霸”,甚至当时流传着:中国邮政到不了的地方,吴柄新都能把三株口服液送到。

在那个时代,似乎随便推出一款保健品,配合媒体的包装和推广,都能成为红极一时的爆款。

然而,商家过分夸大的宣传效果被质疑,其神秘光环也悄然“褪色”。保健品走上退烧之路的起点,正是“巨无霸”三株口服液的倒下。由于一起食用口服液致命案例的发生,三株口服液开始淡出人们视野。至此,国产保健品“群魔乱舞”的时代才逐步偃旗息鼓。

那个年代保健品的风光虽已逝去,但是疯狂却仍留记忆。

保健食品。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为追求身心健康,选择各式各样的保健品。

中国保健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保健品的年销售额约22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保健品需求旺盛。

然而,市场上眼花缭乱的保健品和种种诱惑十足的广告宣传,加上部分不法商家别有用心的营销手段,让广大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看不清保健品的真实面目。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虚假广告、夸大宣传、消费欺诈等乱象,公众对保健食品的信任度大幅度降低。几年前的“权健事件”可以说让刚刚起死回生的保健养生市场再次陷入舆论的漩涡。

自2000年以后,国内规定所有保健食品均须取得“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的安全批号和专用天蓝色的形如“蓝帽子”的保健食品标志方可上市,消费者可通过这些批号查询产品真伪。

目前,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只有包括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改善睡眠、缓解体力疲劳等在内的27种功能。同时,规定每种产品最多只能有两种保健功能,其标识的保健功能必须与批准的保健功能一致。

保健品确有一定营养补充和调节功能,能够满足特定人群某些特定的营养需求。但保健食品不等同于药品,它不是“神奇药丸”,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它只是人体机理调节剂、营养补充剂。

随着行业规范的不断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增加,保健品市场加速步入规范化。但一个基本事实是,消费者正确认识保健品的功能定位,才是消费回归理性的前提。

执法人员抽查保健品质量。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报告,当前不少保健品公司打亲情牌,用虚假、夸大的营销方式忽悠老人购买产品,在带来严重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影响了保健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大多数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对“保健品”、保健食品、药品的概念认识不清,将宣称有特殊功效的普通食品、非法生产经营的假冒保健食品与正规保健食品相混淆。由于过度相信广告宣传,不法厂商乘机误导和欺骗消费者以牟取巨额利润。

“保健品骗局”屡屡得手,不是作伪的手段高明,而是击中了老年人的“软肋”。

一方面,不少老年人防范意识薄弱,对身体健康有更强烈的诉求,试图通过保健品来延年益寿。另一方面,众多空巢老人渴望亲情陪伴,这些保健品销售人员大打感情牌,让老人习惯甚至依赖各类聚会式健康讲座,一步步落入其精心设下的圈套。

比起高明的宣传手段,老年消费者的辨别能力明显不足。最常见的是通过“专家养生讲座随意听,鸡蛋大米免费送,外地旅游免费去”等形式来吸引老年人,夸大宣传产品“进口、专利、高科技”等特点,消费者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往往很难抵御“温情”攻势,对产品功效信以为真,不惜大掏腰包。

尽管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常见诸报道,但依然不断有人跌入陷阱,甚至不乏老人为了购买保健品,将自己所有的积蓄全都搭进去,最终血本无归的案例。

从来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有的只是花样百出的“宣传套路”。

当前,我国保健品市场蓬勃发展,规模巨大,但与此同时,消费陷阱和诈骗行为又层出不穷,令消费者深受其害。保健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决不能“野蛮生长”。

如何维护保健品市场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这几点尤为重要。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提醒人们远离非法营销、虚假宣传,培养科学健康的养生观念,有疾病及时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提高防范意识。提高老年人对诈骗的“免疫力”,学会辨别真假,不被夸大的宣传和虚假的证明所蒙蔽。在购买保健品时,多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了解产品的真实效果和副作用,避免盲目相信宣传。

多关心关爱老人。年轻人应多抽出时间来陪伴老人,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和消费行为,对于异常消费要及时阻止,防止部分非法销售保健品商家利用老年人孤独的心态,通过陪伴老人、让老人产生依赖感来骗取老人手中的钱财。

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推动食药、工商、质监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形成常态,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通过设立投诉举报点、发布消费提示、公布举报投诉电话等方式,揭露不法经销商的各种欺骗手段,促进经营者依法经营、诚信经营。

加强保健品市场的监管,打击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才能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人们才能够在安全、理性的消费环境中享受健康生活。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红色圩场“别样红”
竹子何以“生金吐银”
执掌“万岁军”的5位江西籍开国将军
江西何以成为“语文课文收割机”
《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的主译者
千年古村的重生密码
94岁“不躺平”的章金媛
瓷博会里遇见不一样的景德镇
王卓超勇闯九道生死关

最美乡村讲好体育故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